“在‘碳中和’和绿色能源大背景下,未来零碳制造与碳管理能力将成为电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短视的企业将会在竞争过程中逐渐被淘汰。” 在第二届“碳中和”暨绿色能源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姜宇特别强调了电子企业进行零碳制造的重要性。
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姜宇
当前,碳中和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行动推进,而企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践主体之一。随着全球各国碳中和政策不断推进,企业将面临行业竞争和节能降耗双重压力,但同时零碳制造也将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姜宇重点分享了京东方能源科技在电子产业零碳智慧工厂上的应用实践,以及创新应用案例。
零碳制造与碳管理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电子行业碳中和仍处于探索阶段,品牌厂商领先、其余企业起步的态势,环境转型成本仍然是许多企业实际举措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但长期来看,零碳制造与碳管理能力势必成为电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姜宇指出,在“碳中和暨绿色能源”背景下,通过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管理、推动绿色供应链等带动产能和效率的提升,并在零碳(低碳)领域扩大业务营收是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能源物联网领域,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将支撑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而从2017年开始,中国陆续出台了能源物联网政策,推动这些技术发展和应用。而京东方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前,就不断推进零碳制造,以满足苹果公司对供应链的产品零碳的要求,且探索出了很多零碳制造的经验和实践。
姜宇特别强调了能源服务的意义:
一是推动能源硬件升级换代。终端设备的泛在接入将推动能源系统硬件升级换代。将传统的能源设备等改造升级为智慧能源设备并统一接入物联网络,能源系统向着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
二是驱动绿色能源服务实现更高价值。绿色能源服务面向能源系统终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物联网技术面向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价值挖掘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技术将驱动绿色能源服务实现更高价值。
三是业务价值链持续优化。对物联网产生的大量能源数据加以利用,进行业务信息化升级,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和用能设备的运行监控和健康管理,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业务价值链将得到持续优化。
相对能源、钢铁等高排放行业,电子行业企业的碳排放占比相对较低且可充分调动自身的数字技术储备,在智能转型上具备先天优势。对此,姜宇建议,电子行业企业转型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低碳发展的战略方向,识别气候机遇和风险;二是推动碳排查和目标制定,基于碳排放数据设定减碳路径;三是形成内外部减排合力,定期披露气候目标和进展。
姜宇认为,在我国监管逐渐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双控”的趋势下,电子行业企业的内部碳排查工作预计将提速。
零碳智慧工厂实施路径
姜宇重点介绍了京东方能源科技在零碳智慧工厂上的实施路径。在零碳智慧企业服务理念上,京东方能源科技遵从绿色、智慧、高效、安全的能源理念,依托京东方AI&BD技术优势,以京东方能源自研BSEOS平台为基础,整合行业生态优势,一起打造零碳智慧典范。
在零碳智慧工厂实施路径上,京东方能源科技主要分为三步,即:一是源头脱碳,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增强碳汇开发利用,比如通过碳汇开发,利用光伏、风电、生物能,实现源头上零碳;二是过程脱碳,主要无法完全源头脱碳,通过供需动态调控,实现节能降耗,具体措施为碳捕捉封存利用、公共辅助系统节能、生产工艺系统节能;三是智慧管碳,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实现碳资产管理、电力交易、虚拟电厂、能源托管等。
在零碳智慧工厂实施上,姜宇也重点分享了京东方的低碳综合能源服务案例——京东方10.5代TFT-LCD生产线综合能源项目。该项目年耗电量12亿度,但通过屋顶铺设24兆瓦的光伏进行多能供应, LED照明改造、中央空调节能改造、CDA节能改造等综合节能管理,以及基于整体的能效监控系统,不断地动态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年碳减排73.5万吨,最终保证园区低碳运行。
姜宇表示,无论是企业、产业园区,还是政府机关、医院、学校,京东方能源科技针对这些应用场景的核心技术主要分为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两大类。其中,减少碳排放主要分为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减排和金融减排支持。他表示,“目前实现真正的净零排放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金融减排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通过CCER交易和IREC/TIGR/GEC绿证交易实现。”而在增加碳吸收上,主要通过CCUS技术实现固碳,矿山生态修复实现生态固碳。
整体来看,目前京东方能源科技通过不断强化“技术+应用”理念,为用户提供多能供应、能源建设、能效管理、智能运维、电力交易、碳交易、储能建设、微网建设等多元化服务,同时以BSEOS为依托,可以提供“源-网-荷-储-碳”一体化的零碳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同时,京东方能源科技已经成功打造了诸多成熟的应用案例,主要通过光伏建设、智能运维、多能供应、柔直互联、碳监测、数字化节能六大手段实现综合性的低碳管理和实践,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企业实现低碳智慧能源管理提供完善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