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位需求到快速坠落,这是IC行业多年来前所未见的。根据富昌电子数据,海外 MCU 厂商当前大部分产品货期维稳或缩短,汽车 MCU 货期部份紧缺,价格趋势维稳或上涨。2023年Q1会是MCU衰退的谷底,并在2023年的Q2-Q3回升?

2023年,与消费电子市场疲软需求形成鲜明反差的,估计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了。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发展也带动了车规级MCU的大量市场需求。MCU在各种嵌入式控制和运算设备上应用广泛,包括汽车系统、传感器上的成长显著。2019年,MCU产值全球疲软,年减7%,2020年因新冠肺炎影响,产值再度减少2%。不过MCU在2021年迎来强势反弹,达到202亿美元,年增27%,增幅创下2000年以来新高,而且平均售价(ASP)年增12%,为1990年中期以来最大的增幅。不过由于整体生产受限,出货量仅约312亿颗,年增13%。

自疫情全面开放已有3个月,全球经济进一步回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甚至在整体萎靡的房地产市场,都交出了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5%的成绩。

新唐董事长苏源茂在近期的法说会上指出,中国解封对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目前电视市场需求已开始回升,电脑市况仍不明朗,疫后需求是否衰退有待进一步观察。

根据富昌电子数据,海外 MCU 厂商当前大部分产品货期维稳或缩短,汽车 MCU 货期部份紧缺,价格趋势维稳或上涨。

龙头MCU厂商现货需求情况

根据IC Insights数据,2021年全球前5 大MCU 供应商排名分别是恩智浦(NXP)、微芯(Microchip)、瑞萨(Renesas)、意法半导体(ST)、英飞凌(Infineon),其中,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皆为欧洲厂商,微芯、瑞萨则分别为美国、日本厂商。

若以前5 家供应商的销售额与市占率来看,2021年前5 家销售额占全球产值高达82.1%,与2016 年的72.2% 相比,增长9.9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即是透过收购和合并,带动MCU 供应商呈现大者恒大。

至于全球MCU 供应商6-10 名,依序为德州仪器、新唐、罗姆、三星和东芝,销售额合计达23 亿美元,市占率约11.4%,若在前10 名之外的供应商,去年市占率仅为6.5%。

根据现货市场消息,TI的汽车市场需求依然强劲,车规级产品交期仍然保持在30周左右,ST的需求也多集中在车规级MCU和IGBT上,恩智浦的热门物料的缺货情况已经基本缓解。

Microchip在2020年和2023年都有上调部分产品价格的情况,分别在2020年7月15日起,Microchip上调了选定的部分产品价格7%;后又在2023年3月起,Microchip上调了所有系列产品价格,幅度在3%-8%。

瑞萨在今年估计会扩大外包,提高MCU和功率半导体供应能力。他们希望能将供应链增加50%。瑞萨的大多系列产品将在2023年保持稳定价格,只有少数产品的价格会上涨。在去年6月,瑞萨在宣布与印度塔塔汽车合作,加快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芯片及汽车电子系统技术创新,开发包括5G车联网在内的解决方案,共享双方在汽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市场优势。作为合作的一部分,瑞萨还将与塔塔集团旗下的 Tejas Networks 合作,开发包括 5G 在内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这些产品最初将面向印度,但目的是向全球市场扩张。

英飞凌汽车MCU有XMC、AIROC、PSOC和TRAVEO等系列,在市场上需求很大,此前在缺货时期,英飞凌SAK系列的汽车MCU芯片价格能从几十元涨到了几千元甚至六千元以上。英飞凌预计其MCU的营收将从2022财年的16亿欧元提升至2027财年的40亿欧元,涨幅约为2.5倍。在近日,英飞凌还与联华电子签署了40纳米eNVM微控制器制造长期合作协议,以扩大其在汽车市场的产能。除此之外,英飞凌的IGBT需求也很旺盛,另外由于消费市场需求疲软,英飞凌将部分的MOS产能转移至可再生能源和电力设施生产中。

MCU会在Q2-Q3渡过衰退低谷?

由于全球虚拟经济大崛起开始,TWS、CIS芯片、5G射频芯片、电源IC、智能AI芯片和矿机芯片等抢了大量产能,全球芯片产能危机愈演愈烈。除了涨幅惊人的MCU之外,显示驱动IC、汽车芯片、晶圆代工产能等都是一货难求。国际MCU厂商都在执行“Fab-light”(轻晶圆厂)策略,汽车芯片交期一再延长,自2020年起全球陷入“缺芯”危机,甚至部分车企出现停产情况,当时各大厂商均出现交期严重延长的情况,部分甚至达到了40周以上。

从高位需求到快速坠落,这是IC行业多年来前所未见的。经过2021年的大规模缺货,2022年产能扩产后因消费市场疲软的反差,大多IC厂商都仍处于清库存阶段。很多消费类的IC设计企业在2022年下半年业绩开始急速下滑,比如台系MCU厂商们相继公布的营收情况,从2022年Q4至2023年2月,新唐、盛群、松翰持续业绩衰退。

不过新唐和盛群分别在近期开的法说会上指出,2023年Q1是MCU衰退的谷底,有望在2023年的Q2-Q3回升。

新唐董事苏源茂表示,台湾地区的IC设计企业目前大多认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景气低落,不同产业都有相当程度的需求调整,智能手机是会首先反应景气修正的产业,会是提早恢复的因素之一。苏源茂预计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下滑趋势还会进行,还会把新唐下半年的代工价格节省下来反应在毛利率表现上。

盛群总经理高国栋也在法说会上表示,预计 2023年第一季度或为景气低谷,当前库存大约 5~6 个月,预估 2023 年第 3 季库有望回到正常水位;目前有出现部分急单,例如血氧仪等产品,随着 32 位、RF 射频、电源、直流无刷马达(BLDC)等新品及新方案的推出,预计 2023 年下半年表现将比上半年更好,全年同比增速维稳。

盛群业务行销中心副总经理蔡荣宗指出,目前库存水位仍高,第1季晶圆回货数量将锐减65%,库存水位可望显著滑落,预期第2季至第3季库存将可回复健康水位。

晶圆代工厂也从去年的产能满载回归正常值,由于晶圆代工是位于产业链上游,加上部分长期合约难以迅速调整,终端品牌客户自2022年Q2陆续启动的库存修正,在2022年Q4使得晶圆代工厂开始出现衰退。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经历十四个季度以来首度衰退,环比减少4.7%,约335.3亿美元,且面对传统淡季及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期2023年第一季跌幅更深。

目前MCU生产链流程上的多数企业因去库存化,在2023年上半年投片都有所保留。封测也是接到订单才会送过去。台系封测厂在过往一年左右价格涨幅不大,不过近期大陆的OSAT厂以较低的价格争取订单,比如以往盛群委托两岸OSAT代工比重约为5:5,2023年陆续走向6:4的分布,大陆企业比重提升。

MCU厂商策略向车规级和工业靠拢

对国际IDM、IC设计企业而言,在产品策略上持续往车用、工控类的高端MCU靠拢是主要方向,其一是车用、工控类的高端MCU相对于消费级MCU,有更高的要求,如不良率、工作温度范围、工作寿命等方面,其次是这些领域的MCU市场规模较大,且稳定性更高。随着汽车电子和物联网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有望成为MCU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领域。

比如新唐的车用产品分为两块,其一是DSP(数位信号处理器)以日本为主,表现稳定成长;其二是BMIC(电源管理芯片),中国大陆的市场成长主要来源于车用电源管理芯片,而且产能与供应都在增加中,过去受限于产能供不应求,随着产能开放已经有足够的供应能力来满足中国大陆的客户需求。

ST也计划在2023年积极扩大产能,预计资本支出将从2022年的35亿美元扩增至40亿美元。此外,ST还将加大合作力度,通过外部代工保障供应,提高90nm和40nm节点产能。ST微控制器和数字IC产品部(MDG)亚太区、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及数字营销副总朱利安对外表示,ST内部和外部产能的产能和工艺支持STM32系列中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预计2025年产能将是2022年的两倍。

朱利安还认为,在未来,家电MCU提升能效和云连接化、工业自动化则应集成智能的AI、电动工具需要更多的无线连接,汽车电动化趋势以及建筑更智能和节能等,都将大幅促进MCU市场增长。工业MCU市场预计将迎来从2021年的52%增长至2026年的65%。

随着MCU市场竞争激烈,2023年产品推广策略将大力转向“专业型”产品,包括如MCU加上传感器的模组产品。想了解MCU更多的市场近况和产品走向,可以关注3月30日AspenCore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 2023),以及同期举办的“MCU技术与应用论坛”,现场邀请到国内外多家优秀MCU设计和系统方案商,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参会并【 点击报名 】!

责编:Amy.w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美国半导体巨头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将裁减约2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9%,以应对汽车芯片需求持续低迷的挑战......
鉴于意法半导体在意大利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意大利政府对其业绩表现高度关注。知情人士透露,意大利政府认为谢里未能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行业挑战,因此计划更换 CEO。
前空翻对人类而言已属高难度动作,对机器人更是挑战重重。前空翻动作比奔跑更能展现这款机器人的本体硬件潜力和算法团队的实力;相比后空翻,前空翻需要更高的动态平衡能力、瞬间加速度控制以及精准的落地姿态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试图在“智驾技术同源”的框架下,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Victor Peng此前曾担任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AMD)的总裁,拥有超过40年的行业经验。此次任命将于2024年2月10日正式生效。
本文介绍了一些生成常见且有用的噪声类型的好方法,包括白色、粉色和褐色(可选)。核心组件是一个经过编程的MCU,用于生成原始白噪声,以及一个改进的滤波器,用于将白噪声转换为粉色噪声。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3 月 5 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近日有传言毛京波即将卸任莲花中国总裁,调整至海外市场。莲花汽车内部人士证实了此事:“毛总(毛京波)已经有几天没有出现在办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又一地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图1 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实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国际电子商情讯,昨日(3月3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115.62亿元收购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A股市场又一起百亿并购2025年
据报道,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全球发表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 · ·」设为星标➞更新不错过★2025 年 3 月 12 日至 14 日  连续 3 晚 19:00 - 20:30德州仪器电力全开 为您带来 “高效 DC-DC 转换器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