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面向PC的独立显卡发布也有一段时间了,高层级的体验内容看多了,或许我们应该关注一下Intel Arc显卡微观层面的细节表现。上个月,Chips and Cheese对Arc A770做了个microbenchmarking,我们援引其中的部分数据,来更具体地看看Intel的Arc初代独显,究竟做得怎么样。

Intel面向PC的独立显卡发布也有一段时间了,Arc两个定位的3、7系列都已经有产品上市。Intel这次推独显的决心还是相当大的,对于Arc显卡各方面的宣传都显得不遗余力,从技术到市场。

不过桌面显卡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双寡头局面形成已经有些年份——就桌面端的主流图形应用来看,这个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后来者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上分一杯羹,通常需要付出相当于现有市场参与者数倍的努力,才可能真正有所斩获。

而且这种努力绝不仅是市场宣传上的成倍投入,因为GPU这种形态的处理器发展到现在,生态建设和软件相关的工作早就是重中之重。这就涉及到技术与生态积累的考验,也进一步加大了步入这个赛道并混出一片天的难度。

目前已有的Arc A380、A770/A750相关评测内容也已经不少,Arc GPU的先期口碑并不能说有多好。前不久在13代酷处理器的体验文章中,我也顺带谈到了入门级Arc A380显卡。其实际表现算是符合我们对于新入市者的初代产品预期的:存在问题,但未来可期。

高层级的体验内容看多了,或许我们应该关注一下Intel Arc显卡微观层面的细节表现。上个月,Chips and Cheese对Arc A770做了个microbenchmarking,我们援引其中的部分数据,来更具体地看看Intel的Arc初代独显,究竟做得怎么样。

 

前期好像在走性价比路线

虽说按照Arc 3、5、7数字划分低中高端,理论上A750/A770应该算作高端定位。不过市场似乎将Intel Arc A770定位在英伟达GeForce RTX 3060相似的水平上。这两款显卡目前的市场零售价也差不多,后者比前者稍高一些。

而GeForce RTX 3060其实只是英伟达PC游戏显卡家族中的“甜品卡”;则至少就Intel对于Arc GPU的现有布局来看,PC市场上,Intel还没有真正的游戏旗舰GPU。

但值得一提的是,Arc A770/A750显卡之上的那颗ACM-G10 die,尺寸达到了406mm²,基于台积电N6工艺,晶体管数量217亿个。单就晶体管堆料参数来看,它相比于英伟达GA104,无论工艺先进程度、晶体管密度还是die size,都要更甚。而GA104这片die的完全体其实是GeForce RTX 3070/3070 Ti在用的。

用着高于3070的料,却卖着比3060还便宜的价格,Intel对此应该也是比较无奈的,毕竟其性能表现好像没有达到堆了217亿晶体管所应当达到的水平。

来源:Linus Tech Tips

其实作为一张DirectX 12/Vulkan显卡,Arc A770对于最新的DirectX 12游戏支持情况还不错,在1080p分辨率、高画质下的游戏性能与GeForce RTX 3060差不多;2k分辨率下还能做到反超。当然,即便是这样,基于Arc A770的硬件堆料,猜想其图形渲染性能也并未达到Intel的预期。

而更悲剧的是,Arc对老游戏(或更早DirectX版本游戏)的支持一言难尽。在《古墓丽影:暗影》的DirectX 11模式下,画面帧率立刻腰斩。像《CS:GO》这种更老DX版本的游戏,Arc A770连RTX 3050都打不过...原因在于Arc跑DirectX 9游戏,是用DirectX 12→DirectX 9的中间转义层来实现兼容的。加上没有专门优化,以及CPU需要额外开销做转义工作,老游戏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但如果说性价比,其实Arc A750/A770这种卡又不大可能把价格降到太低的程度,毕竟die size和晶体管数量就是实打实的成本。而且这些die size不光是用在了传统的图形计算单元上,Arc A770还在AI单元、解码器、图形光线追踪方面堆了不少料,这就令其在某些方面显得很偏科;其光追、AI超分和视频编解码性能都还是挺不错的。

 

为什么更高分辨率下,性能会更好?

高层级、应用层面的体验内容,网上已经有不少分享了,上面这个段落也算做个总结。有关初代Arc显卡Xe-HPG的架构,此前我们也详细撰文谈过,这里也不多费笔墨。

Arc A770的纸面数字配置主要包括有32个Xe核心,8个render slices,32个RTU(光追单元),512个XMX引擎(AI加速单元),512个矢量引擎,PCIe 4.0 x16连接,256bit 16GB GDDR6显存,TBP 225W。我们主要来看看Chips and Cheese做的相关存储与计算方面的一些“microbenchmarking”核心数据。

首先是存储,在GPU核心上Intel也采用了两个层级的cache存储方案,英伟达也是如此。Intel在架构策略上,选择了比竞品更大容量的cache(Chips and Cheese测试结果是每个Xe核心192KB)。更大的cache也会带来更高的延迟,不过在GPU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小幅延迟增加是可以被隐藏的;而且更高的L1命中率本身也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平均访问延迟。

Arc A770的L2 cache也比较大,达到了16MB,至少比英伟达Ampere和AMD RDNA 2大。从测试结果来看,Arc A770的L2 cache虽然容量更大,但延迟表现很不错,比RTX 3060 Ti还略快,介于AMD RDNA 2的L2 cache和Infinity Cache之间(如下图)。对比中英伟达和AMD显卡的L2 cache容量要小得多。

显存访问延迟方面,Intel会比AMD和英伟达高不少:而且用Chips and Cheese的话来说,这个延迟数字达到了10年前显卡的水平。不过在GPU高占用率(线程数尽可能填满)的情况下,显存延迟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存储带宽测试,首先是dispatch一个workgroup,则GPU的一个模块或者说一个核心就会开始工作——所谓的GPU基础模块构成,对于Intel而言是Xe核心,对英伟达而言是SM、对AMD而言是WGP(RDNA)/CU(GCN)。

从测试结果来看,一个Xe核心在不同存储层级——包括cache和显存上都无法获得很高的带宽。尤其当数据深入到显存部分的时候,情况相当不乐观:AMD一个WGP从显存拿到的带宽就能有63GB/s,而英伟达一个SM则有34.4GB/s,Intel的一个Xe核心只有8GB/s的带宽。片内cache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就这个结果来看,Intel的Xe核心的存储级并行能力(MLP)不大行。

一般GPU能够执行的workgroup size是256线程,而Arc支持的workgroup size最多有512线程,这对于隐藏延迟是有帮助的。所以基于这个size做测试,测试结果会有显著提升(蓝色虚线,Local Size = 512):L2 cache带宽将近能够达到英伟达Ampere的水平,但显存带宽仍然比较悲惨。

Chips and Cheese评价说,Arc A770单个workgroup执行的存储带宽表现和古老的AMD Radeon HD 5850差不多....

不过一般GPU跑真实负载的时候,不会只用上GPU的一个核心。上面这样的测试也就作为某种参考。随测试增加workgroup或者说并行度,存储带宽利用会增加 - 当然更低并行度下达成越高的带宽一般也更理想。

即便增加workgroup,无论是共享cache(包括L2 cache),还是显存,Arc A770的情况看来和其他竞品都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AMD和英伟达这边都能快速达成带宽利用增长或满载。

就共享cache来看,AMD这边的Infinity Cache容量还更大,情况都比Arc A770的L2 cache好。而在显存方面,即便Arc A770的所有32个Xe核心都处在工作状态,显存带宽似乎都没有填满。看起来Intel在Arc显卡存储系统的带宽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值得一提的是,Chips and Cheese的测试流程也可能存在问题,抑或测试用的这一版Intel驱动存在问题,尤其在测试反复分配、释放存储资源的过程里,Chips and Cheese提到OpenCL runtime还会报错。

这几个月Intel应当有在频繁做驱动的bug修正工作,这也是新入市者前期会遭遇的问题——我在A380的体验中也提到过,即现在的每次驱动更新都能发现不少问题被解决。

上面这个测试是跑512个workgroup,以期达成全部GPU单元模块的满载。在GPU资源高占用的情况下,Arc A770的存储性能表现就会比较理想,在不同存储层级全周期内,都能表现出很不错的带宽吞吐,包括cache和显存。

不过配合真实测试来看,Arc A770真的需要高占用、高并行度才能表现出比较理想的存储性能——某些游戏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做到GPU的高利用率,不管是游戏类型需要、CPU瓶颈还是软件优化,则实际表现可能会比竞争对手的GPU显著更差。Arc因此有更大概率在游戏的高分辨率设定下,有不错的帧率表现。

这可能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实际游戏测试的2k分辨率下,Arc A770相比竞品的优势会更大,或者差距会更小。

另外有关local memory延迟的情况,也就是一个workgroup内的所有线程共享的存储部分,Chips and Cheese也做了测试。Intel Arc A770(27.57ns)在这方面稍落后于英伟达Ampere(16.71ns)和AMD RDNA 2(19ns左右),和Maxwell(26.33ns)差不多——不能说出色,但也不算差。

 

计算吞吐与延迟

存储系统测试之外,另外比较重要的当然就是连接和计算了。Chips and Cheese倒是有做PCIe带宽测试,以及计算相关的测试。不过连接测试内容,因为设定的关系,个人认为可能并不具有太高的参考价值——大抵上基于测试PCIe 3.0和Resizable BAR设定,Arc A770的数据复制带宽水平都不理想,至少和目前在售的AMD和英伟达当代架构竞品比是如此。

要说GPU计算性能,FP32吞吐应该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图形渲染包含了大量的FP32操作。从测试结果来看,Arc A770的Xe核心在FP32加法操作上表现不错,但FP32 FMA(融合乘加运算)不理想,原因不明。

整数(INT32)操作吞吐部分,Arc A770的表现不差,但似乎和当代竞品相比有一定差距。不过这部分测试结果也仅供参考,Chips and Cheese的测试工具还在做完善。之所以只给了单个GPU核心跑测试的结果,也在于如果看整个GPU的吞吐数据,A770的情况更为异常。这部分后续仍有商榷的余地。

在FP32执行延迟(单位:周期)方面,近代英伟达和AMD的GPU表现都相当不错,就周期数来看和CPU差不多——当然CPU的频率还是显著高于GPU的。Arc A770在运算单元的执行延迟会明显更高,尤其是FP32 FMA操作。

INT32整数执行延迟情况也类似,但比旧架构的显卡会稍好,包括比Kepler和Maxwell都好些,但显著弱于Ampere和RDNA 2。整数执行延迟数据对比图就不放了。

Chips and Cheese认为,像FP32执行延迟达到11-12个周期,在最终更系统层面并不会表现出多大的差异——这些延迟完全可能被其他因素隐藏。而且像AMD Terascale 2架构的FP32延迟也很高,但并不妨碍其计算性能的发挥。不过如果要在最终应用里有效隐藏较高的执行延迟,则同样需要较高的GPU资源占用度才行,这可能也是Arc A770在高分辨率图形渲染时,表现会更好的原因之一。

比较有趣的是,因为现在时常在Intel活动上出现的执行副总裁Raja Koduri此前来自AMD图形业务,所以Intel这次在推Arc显卡时,就有很多网友开玩笑说Intel的Arc,本质上就是AMD的Vega。当然其实从内部架构来看就知道,这纯粹是个玩笑。

不过Chips and Cheese还真的特别对比了Intel Arc A770和AMD Radeon VII(GCN),感觉对Intel足以产生一万点暴击...主要测试的还是cache和显存的带宽和延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上述弱项中,在低资源占用的情况下(较少workgroup数),Arc 770的存储性能表现仍然不乐观(Radeon VII在显存方面还很豪气地用了HBM2)。

Radeon VII其实也算是在应用资源高占用时,才能发挥实力的典型代表,但似乎仍然没有Arc A770那么依赖高占用。不过达到GPU高占用时,Arc A770作为今年发布的显卡,综合存储性能表现还是能够把Radeon VII甩在身后的。

这一代Arc显卡架构这种资源高占用、才可发挥出实力的特性,可能与Xe-HPG架构构成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每个Xe核心L1 cache需要在8个Send端口(一个Xe核心包含8对EU/矢量引擎)之间做仲裁,每个端口还需要在2个矢量引擎间做决策。而且load/store系统以轮询的方式来服务EU/矢量引擎,这可能能够解释GPU低资源占用、低并行度时存在的带宽问题。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最近Intel为Arc A770/A750发布了新版驱动,据说在游戏中达成了8%的性能提升——其实从驱动更新角度,8%也不是什么大数字,尤其在Intel目前驱动程序可能仍然效率不高的大前提下。不过这也表明,驱动更新仍有持续优化Arc显卡性能的余地。

而且我们都始终觉得,Intel这类参赛选手对于GPU市场的介入是个好事,尤其初代独显产品能有这样的表现,虽然仍然存在诸多不成熟,但已经是个非常出色的开端。难怪Linus Tech Tips要呼吁大家都去买Arc显卡,英伟达和AMD也是积累了十几、几十年才有了现在这番作为的:而Intel显卡的成熟也会持续盘活GPU市场,带动技术发展。

责编:Illumi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此次收购符合南芯科技的长期战略规划,通过整合昇生微在嵌入式芯片设计上的技术专长和研发团队,南芯科技将强化其在硬件、IP、算法及软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欧洲在1nm和光芯片技术上的试验线启动,将有助于缩小研究与制造之间的差距,并推动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发展。
过去四年里,美国电子制造业的投资额已经超过此前三十年的总和,整体规划投资约达4500亿美元,堪称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扩张。
面对未来道路的挑战,新一代汽车的OEM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努力实现既符合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的乘客安全功能,又配备出色音频性能的沉浸式车内娱乐系统,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OEM可以充分借助TI全新推出芯片产品,重塑车内体验,开启汽车驾乘的新纪元。
尽管市场上有传言称英伟达大幅削减了对台积电CoWoS-S封装的需求,甚至有报告指出砍单幅度高达80%,但台积电和英伟达均对此进行了否认......
老黄这次来的目的也很单纯:“我是来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欢庆春节的。”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增长趋势、行业特征和渠道特点等方面,IDC 总结并给出了2025年中国PC 显示器市场十大洞察……
该存内计算芯片采用全数字设计,能够保证不同位宽配置下的精确计算。为实现不同位宽配置下的高利用率和高能效,团队提出了一种……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在IDC MarketScape发布的《2024 – 2025全球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商报告》中被评为MES领导厂商,该报告针对制造业的MES软件厂商进行了综合性评估。
Arm宣布其芯粒系统架构 (CSA) 正式推出首个公开规范,进一步推动芯粒技术的标准化,并减少行业的碎片化。
NAND闪存过剩情况下,势必让SSD等存储价格下滑,所以大厂们也开始行动了。据国外媒体报道称,由于NAND闪存持续供过于求,相应市场面临严峻挑战,除了企业级SSD有动能支撑外,其他终端产品销量均普遍不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照上周,一向低调的轻舟智航举办了一场媒体交流会,联合创始人、总裁侯聪和 CTO 李栋等轻舟智航核心成员亲临现场,讲述轻舟智航过去一年的成绩及未来展望。轻舟智航的 2024,成绩斐然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 1 月 23 日介绍,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了 1000 万辆,连续 10 年保持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在自动驾驶方面,北汽集团今
上周SemiAccurate 曾报道称,一家神秘公司正在探索全面收购英特尔的可能性。表示有 90% 的把握认为有关英特尔被收购的消息是“真实的”,已从另一位“地位很高的消息人士”处获得了证实。虽然没有
宇树机器狗今年的 CES 展上,机器人无疑是一大焦点。清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引人注目,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展示了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尽管过去几年在大语言模型和
随着深度学习和复杂模型的不断涌现,对算力的需求持续上涨。企业正加大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投入,特别是GPU和TPU等专用硬件的使用。而如何降低模型部署成本是各家公司一直考虑的关键点。今天特邀AI基础设施领
本视频演示,如何将仿真器连接到使用安全ID锁定的RL78设备。  00:00:介绍 00:25:调试  00:40:设定安全ID  相关资源: • Visual Studio Code - 如何在安装
昨天的时钟音箱的拆解文章:拆解时钟蓝牙插卡音箱-用单个LED直接代替数码管是个非常不错的降本设计思路我给电路板提了个建议,就是说上面2个2P排座,一个插电池,一个插喇叭的排座没必要区分红白色,就一种颜
据外媒SAMMY FANS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在2025年推出四款创新的折叠屏手机,进一步拓展其折叠屏产品系列,包括首款三折叠机型。           据悉,三星将继续更新其Flip和Fold两大折叠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40W+芯片行业粉丝。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源链接等,我会分享在朋友圈。扫码加我本人微信👇TI(德州仪器)于1月23日(当地时间)公布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