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纯视觉技术方案还远远达不到类似人类自主驾驶的程度,也或许永远都达不到。毕竟,我们对视觉识别的人脑原理都未被弄清楚,模拟人类视觉的技术方案短期内也将是一条未知的路。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就存在很大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在于特斯拉对纯视觉方案的“迷之自信”。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对自动驾驶采用雷达方案嗤之以鼻,甚至把激光雷达比喻成可有可无的“阑尾”。

近日,作为纯视觉技术路线一贯的忠实信徒,马斯克突然宣布:特斯拉即将采用100%纯视觉方案!这是继继2021年5月特斯拉弃用毫米波雷达后,再次将仅有的超声波雷达也抛弃。那么,特斯拉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真的可行和安全吗?还是“极致”的自信?

幽灵刹车”事件有增无减

尽管目前特斯拉已坐上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宝座”,但其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一直被诟病,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就是“幽灵刹车”事件。

可以说,“幽灵刹车”已经成为特斯拉的“专用名词”。该情况主要是指,当驾驶员开启特斯拉Autopilot或者使用FSD等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时,明明车辆前方没有障碍物或者不会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时,但特斯拉汽车却进行“人类看来不必要的诡异刹车”。

一般来说,车辆在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过程中主动刹车,原本是一种主动避险的行为,但幽灵刹车则是由于车身上的感知硬件被外界环境误导,从而产生的错误避险行为,必然会增加司机及搭乘人员人身安全风险以及车辆追尾碰撞事故风险。

那么,造成“幽灵刹车”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此,特斯拉前AI项目负责人安德烈·卡帕西曾公开描述过“幽灵刹车”的典型案例:当车辆即将驶入桥下的时候,毫米波雷达检测到前方有一个静止的物体(其实是桥),然后它在等待视觉系统告诉它(我的判断是正确的),然后便创建一个静止的目标并刹车。同时,恰巧此时有一辆行驶很缓慢的汽车在旁边,大致发生的情况是视觉系统有几帧报告了前车产生了减速(但不足以造成刹车),系统就会将视觉系统报告的“减速车辆”和雷达报告的“静态物体”相关联,从而造成幽灵刹车。

对此,特斯拉自动驾驶最后的结论:视觉报告产生减速的必然就是毫米波雷达报告的静止物体,于是把天桥和缓慢行驶的汽车识别为同一物体,幽灵刹车出现!

从以上刹车现象以及特斯拉所做的结论,我们似乎可以认定,在通过桥下这个场景中,毫米波雷达实际上也拖累了视觉系统的判断。这就要考量毫米波雷达实际所发挥的作用。

安德烈·卡帕西还透露,特斯拉选用了性能较差的ARS-4B毫米波雷达,致使汽车对静态目标过滤处置能力比较弱。而特斯拉为保证整车协调美观,把毫米波雷达装置于保险杠内,加之配置的档次较低的ARS-4B毫米波雷达,其实际效果就更差。

要知道,虽然毫米波雷达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比如能穿透塑料,但其对金属材质比较敏感,包括指示路标和交通路牌、人行天桥和中央护栏。这也是导致特斯拉汽车幽灵刹车的重要原因,也说明了特斯拉对雷达方案的不重视。

实际上,大部分车企的毫米波雷达都过滤了静态目标,但特斯拉选用的ARS-4B毫米波雷达初始设计用在工业领域,不具备过滤静态目标能力。那么,“鸡肋”的毫米波雷达在“幽灵刹车”事件中所发挥的“负作用”,是否也是特斯拉坚持全视觉方案的重要原因呢?

据悉,今年6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一份监管文件,文件指出消费者对于特斯拉“幽灵刹车”的投诉量激增,从今年2月份的354起增长至单月758起,短短几个月,暴增了一倍。

同时,根据NHTSA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涉及驾驶辅助技术的事故中,有约7成涉及特斯拉的产品。其中,特斯拉造成严重伤害的事故占60%,致死事故占比达到85%。

为此,美国加州参议院已于9月2日通过一项新法案,已禁止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的广告里包含“自动驾驶”等词汇,就是因为特斯拉未能幽灵刹车的问题。

全视觉方案真的可靠吗?

尽管在“幽灵刹车”事件中特斯拉所选用的毫米波雷达确实有点“拉跨”,但业界可能也期待特斯拉会选用更高规格和性能的毫米波雷达,可不曾想其在2021年5月正式宣布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的Model 3和Model Y取消前毫米波雷达,改由Tesla Vision(基于摄像头纯视觉方案)来实现Autopilot等驾驶辅助功能。

这一步子不可谓不大,谁都没有想到特斯拉如今又要取消超声波雷达!

马斯克曾直言,“雷达感知确实在特殊天气下有优势,不过总体来讲,大多数驾驶场景下没什么用,还会因为增加冗余带来数据处理的麻烦。”

尽管马斯克所言也有一定道理,但在行车安全上增加安全冗余是有必要的,对未来真正的智能驾驶则更有必要性。

实际上,除了一些特殊天气之外,我们行车还会遇到非常多且复杂的场景。比如,我们从隧道驶出会遇到强逆白光,使无论是人眼还是摄像头都已经无法清晰辨别物体,进而存在识别偏差的可能。在此场景下,激光雷达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清晰地把隧道里和隧道尽头的所有物体都展现出来,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再有另一个应用场景:当行驶在公路上,遇到了飘动的塑料袋,我们人眼可以轻易识别,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摄像头则很难判断那是一个塑料袋还是一块石头或者是其它什么物体,可能会作出紧急刹车相关危险的动作。而激光雷达由于具备3D能力,在很远距离的地方就能够判断出塑料袋是一个很轻很薄的物体,对行车几乎无影响,甚至可以直接识别那是一个轻薄的塑料袋。

由此可见,目前全视觉技术方案还是存在诸多的应用限制,特别是在视觉系统主动干预下,无疑会增加我们行车的危险性。

图片来源:黑芝麻智能官网

目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是当下最常见的车载传感器,三者各自的成本、识别精度、范围、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都不同。

三种类型雷达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对比

类型 原理 应用场景
超声波雷达 通过超声波发射装置向外发出超声波,再利用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时间差来测算距离。 主要用于倒车、自动泊车
毫米波雷达 顾名思义用的是毫米波波段,测距原理是把无线电波(雷达波/电磁波)发射出去,根据接收回波与发送之间的时间差测得目标位置距离数据。 主要用于高速巡航车距保持功能。
激光雷达 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目标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获得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形状等参数。 第三重保障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参考上表,毫米波雷达在障碍物测距测速方面,准确度要远高于视觉系统,雷达回波能准确报告前方有或无障碍物。虽然在分辨率上相比激光雷达是数量级上的差距(毫米波雷达无法判断障碍物是什么,需要其他传感器),但毫米波雷达雨雪天气下可靠性最高,依然是无法取代的存在。

同时,由于激光速度快,提供信息丰富,激光雷达是现在大多数自动驾驶系统的第三重保障(第一重是毫米波雷达,第二重是摄像头)。

由此可见,目前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是最成熟的自动驾驶感知方案,也在众多中高端车型普遍配装。不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即使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技术路线,也会在面对强光、隧道逆光、黑夜、未经算法训练的物体等场景下难以可靠识别障碍物。因此,单纯视觉识别无疑更难处理一些特殊场景下所遇到的问题。

终极的全视觉方案存在吗?

根据特斯拉官方信息,从10月开始,欧洲、北美、中东地区交付的Model 3、 Model Y将移除超声波雷达传感器(USS),并且将在全球推进Model 3、Model Y纯视觉方案。与此同时,高端Model S、Model X在2023年也不再配备超声波雷达传感器。

对于特斯拉“激进”走纯视觉方案,有人甚至质疑其解决不了多信息互信问题,比如在“幽灵刹车”事件中,当雷达和视觉感知不一致时,系统不知道应该采信哪个技术反馈的感知信息。

而特斯拉取消超声雷达,以及前摄像头只用主摄不用双目方案,也被质疑其为了易用性而牺牲安全性。

不过,对于安全性的问题,特斯拉似乎在其声明中解释了其视觉神经网络如何取代超声波雷达传感器。即:随着超声波雷达传感器被移除,特斯拉将会启动基于视觉Occupancy Network,能够实现Autopilot高清空间定位、更远距离可见性以及识别和区分对象的能力,但目前仅能在FSD测试版中使用。

特斯拉认为,其纯视觉方案完全不输“视觉+雷达”方案。据特斯拉官网介绍,8个摄像头和强大的视觉处理能力可实现360度视野范围,对周围环境的监测距离最远可达250米。

对此,特斯拉还自信地表示,与配备雷达的车相比,采取纯视觉方案的Model 3和Model Y在美国和欧洲保持或提高了主动安全等级,并且在行人自动紧急制动(AEB)干预方面表现更好。

当然,特斯拉还指出在最近交付的没有配备UUS车辆会有部分功能在短期内受到限制,比如泊车辅助、自动泊车、召唤、智能召唤功能。由此可见,特斯拉也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了纯视觉方案的缺陷。

图片来源:思特威官网

尽管如此,马斯克再次重申:智能车的眼睛,就是摄像头。我们人类完全可以让智能车的眼睛cover一切。

个人理解马斯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未来自动驾驶必须建立在人类感官之上,依托一种近乎人类视觉且作出相应的正确判断。即,未来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就是模拟人类自主、智能地驾驶汽车的过程,先通过眼睛(摄像头)进行视觉辨别,再模拟连接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网络,进行大脑神经计算,实现信息的输出,最后达成身体执行。

如果能够实现,那么模拟人类用双目视觉+大脑皮层图像处理实现自主驾驶车辆的技术路线将是未来智能驾驶的最优解,也就相当于一个“智能的人类”帮我们驾驶汽车。但毫无疑问,这是向人类数百万年的自然进化挑战。

不过,特斯拉正在进行这样的挑战。特斯拉在大脑神经计算这一块,构建了一个纯视觉自动驾驶系统的多任务系统架构(HydraNets),具备了多任务学习技术最新实践和巨大潜力。同时,特斯拉庞大的用户群的行驶数据收集,也有助于智能AI训练。

但就目前来说,特斯拉纯视觉技术方案还远远达不到类似人类自主驾驶的程度,也或许永远都达不到。毕竟,我们对视觉识别的人脑原理都未被弄清楚,模拟人类视觉的技术方案短期内也将是一条未知的路。

汽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智能驾驶则需要更加前沿的技术和创新,方有可能实现智能驾驶的商业化。2022年11月10-11日,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enZhen 2022)将在深圳举行。在全球CEO峰会上,黑芝麻智能科技CEO单记章将分享最新智能驾驶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智能驾驶发展趋势的看法。欢迎参会

那么,个人认为,这条纯视觉技术方案终极路线,值得期待,也值得质疑。 

责编:Jimmy.zhang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我认为,自动驾驶无论发展到何种完美地步,仍有可能会发生事故,如果不解决辅助安全问题,自动驾驶这条路还有一些欠缺。
    比如说,元器件老化失效,机械软件电路故障或缺陷,爆胎失控,路滑刹不住等相撞(致落水、起火、高压漏电等)。
    有时你不撞人,人撞你。
    如果事故不作为( 不解锁,打不开门窗;高压电不跳闸,漏电触电,四窗同降及天窗打开,都是必须的),若遇险车身不作为,会加重二次伤害( 司机可能休克,起火落水等,高压电漏电等),那怕仅仅是打开双闪灯,也能防止再追撞被挤压,你好我好都好。
    虽然事故有大额保险,但人的生命比钱强。
    按理说,动物遇险,都有本能反应;而车身被撞,也应该有本能响应,这是天理,为此,建议标配万向碰撞传感器,可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当事故发生时,起码能把险情降到最轻,把事态引向利我的方向发展。包括网联信息交互,车况路况态势感知,事前预警,事中补救,事后驰援等等。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CNE的成立是Rusnano在高科技和新技术领域投资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其最大的半导体生产项目,官方资料显示这是一家 300 毫米晶圆上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商……
一项技术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要解决短期的挑战,还应该超越现有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创新打开大门。这就是我们对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全球首个用于半导体量产的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的描述。
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设计公司思特威联合宣布,他们共同研发的首颗1.8亿像素全画幅(2.77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CIS)已成功试产。
BLDC的应用持续增长,主要市场驱动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业类电机应用节能指令提出了新要求;印度对于吊扇应用,致力于实现50%的节能目标;越来越多设备的终端客户,希望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据悉,Neuralink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该公司已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将在6月份对受试者进行芯片植入手术。
苹果这种转变是由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一方面,市场上有大量用户希望将iPad的功能与Mac结合起来,苹果最终决定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苹果公司内部已进行与Mac触摸屏相关的技术验证,主要集中在设计整合触控板、键盘和触摸屏的首版产品。
• 得益于西欧、关键亚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增长,以及中国品牌的持续领先,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48%。 • 荣耀凭借其在西欧特别强劲的表现,成为最大的贡献者,成为该地区排名第一的品牌。 • 摩托罗拉的Razr 40系列在北美和拉丁美洲表现良好,为其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贡献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 我们预计,头部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的不断增加将至少在短期内抑制三星Z6系列在第三季度的发布。
A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在高密度,高速度,高带宽这“三高”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奕斯伟计算2024首届开发者伙伴大会以“绿色、开放、融合”为主题,从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向开发者、行业伙伴等相关方发出开放合作倡议,加速RISC-V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落地,共同推动RISC-V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2024年 Canalys 中国云计算渠道领导力矩阵冠军厂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
在全球智能手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谁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谁就占据了主动权。一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都是,苹果专吃高端,其他各大厂商分食全球中低端市场。但现在市场正在其变化。根据Canalys最
天眼查信息显示,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经营状态9月6日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是经营期限届满。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YUN JONGCHUL(尹钟撤),注册资本约1.93亿美元,
据市场调查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单晶硅晶圆市场》报告指出,2022年单晶硅晶圆市场价值为10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01亿美元,2023年~2032年的复合年均
会议预告向世界展示中国最具创新力、领导力和品牌化的产品与技术!9月27号,“第6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暨复合机器人峰会”将在上海举行,敬请关注!逐个击破现有痛难点。文|新战略半导体行业高标准、灵
近日A股上市公司陆续完成2024年上半年业绩披露,其中24家SiC概念股上半年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4.58%至1148.65亿元,研发费用同步增长7.22%至69.16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天岳先进、
疫情后的劳动力囤积和强有力的员工保护规则掩盖了德国高薪制造业工作市场令人担忧的变化。根据联邦劳工办公室的数据,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失业率在2019年春季曾达到历史最低点4.9%,现已上升至6%。虽然
8月28-30日,PCIM Asia 2024展在深圳举行。“行家说”进行了为期2天的探馆,合计报道了200+碳化硅相关参展企业(.点这里.)。其中,“行家说”还重点采访了长飞先进等众多企业,深入了解
展位信息深圳跨境电商展览会(CCBEC)时间:2024年9月11-13日 9:30-17:30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展馆:16号馆 16D73/16D75 展位报名注册准备好“观众注册”入场二
9月6日,“智进AI•网易数智创新企业大会”在秦皇岛正式举行,300+企业高管及代表、数字化技术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当AI从技术探索迈入实际应用,如何成为推动组织无限进化的新引擎。爱分析创始人兼CEO金
近日,3个电驱动项目迎来最新进展,包括项目量产下线、投产、完成试验等,详情请看:[关注“行家说动力总成”,快速掌握产业最新动态]青山工业:大功率电驱项目下线9月5日,据“把动力传递到每一处”消息,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