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2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情况。其中,关于集成电路部分的数据,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据海关总署网站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7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6.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05万亿元,增长3.5%;手机5553.9亿元,增长4.2%;汽车2168亿元,增长57.6%。同期,进口机电产品4.56万亿元,下降3.9%。其中,集成电路1.81万亿元,增长3.1%。
另据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1-6月),我国共进口集成电路2797亿块,同比减少10.4%;进口总金额为1.35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5.5%。这个数字也使得集成电路超过了进口金额为1.1633万亿元人民币的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从数据上来看,我国进口集成电路增速已经减缓,但整体规模仍然很大,是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将增长7.4%,远低于2021年的26.3%,另外其还认为在2023年,半导体市场的总收入将下降2.5%。这意味着全球的半导体行业增长将错失超过400亿美元的收入。也因此,业界认为,半导体行业将陷入10年来最严峻的“寒冬”。
不过,虽然整理集成电路市场出现下降或放缓,但是细分领域的集成电路市场表现不错,比如模拟芯片、汽车芯片和光伏逆变器芯片等,仍旧很紧俏。
与此同时,全球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拉动处理器中半导体数量的增加和高价值芯片的迭代,持续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
相对国外市场,随着中国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全面转型,5G、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芯片需求量的上升。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未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仍然很大,不过从数据表现来看,整体增速正减缓,表明也受到了全球半导体“寒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