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途重载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长期来看,氢能源是未来发展的“终极方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燃油车、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将会共存。氢能的未来固然很美好,但是距离氢能的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可以期待氢能给我们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

如果有一天,我们像加燃油一样,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氢燃料,再不必像锂电池汽车那样长时间排队充电,无疑将备受期待。而这一场景正由氢能源汽车一点点得到实现,将在未来几年出现在我们眼前。

要说氢能源汽车的高光时刻,无疑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出现在本次冬奥会上,甚至连火炬的燃料也是氢,燃烧后生成水,真正实现零污染,也成就这一场有史以来最为环保的奥运赛事。

近日,日本研究公司Astamuse编制了一份国家排名,对2011年至2020年的氢技术竞争力进行了评分。Astamuse的数据显示,日本、中国以34624项、21235项氢相关技术专利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二位。Astamuse认为,未来中日两国将在氢能源展开激烈角逐。

整体来看,氢能源是目前最理想的能源类型。尽管目前氢能汽车并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但氢能源已焕发出强大的竞争活力。相信,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倾斜,氢能源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越来越多主流车企的涉足与布局,氢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与燃料汽车、锂电池汽车“分庭抗礼”,也将成为全球各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之一。

氢能源汽车已然崛起

目前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主要有锂电池汽车、氢能源汽车两个发展方向。两者相比较而言,氢燃料电池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化学反应的发电装置,而锂电池是储能装置。氢燃料电池是一种非燃烧过程的能量转换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将阳极的氢气和阴极的氧气(空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燃料电池发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若实现热电联供,氢燃料的总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此外,氢燃料电池装置不含或含有很少的运动部件,运行安静,较少需要维修,而且电化学反应清洁、完全,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从氢能源汽车应用来看,相对其他车企,丰田是氢能源汽车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该领域的领跑者,手握70%以上的氢燃料汽车相关专利。据悉,早在1992年,丰田就已经展开了对氢能源汽车的研究。丰田mirai于2014年12月15日在日本正式上市,是全球第一台量产的氢燃料汽车。今年6月,在富士举办的一场24小时汽车超级耐力赛上,搭载氢燃料发动机Corolla的丰田GR86顺利完赛,完美挑战了传统燃油车。丰田通过这场比赛,再次向外界充分证明了氢能源汽车高超的稳定性和动力性能。

日本另一家汽车巨头本田也视氢燃料电池汽车为终极环保的汽车。尽管2021年本田因clarity系列销量不佳,决定停产这款氢燃料汽车,但新一代的氢燃料电池车也正在积极研发中。

相对而言,尽管德国汽车巨头在氢能源汽车上没有日本车企那么大热情,但也开始了相关的产品与技术布局。据悉,2022年宝马会生产100台X5氢燃料汽车,2030年,将推出量产版本的氢燃料汽车,正式对外销售。大众集团加速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奥迪已经组建了团队,代表整个大众汽车集团研究氢燃料电池,并已制造了几辆原型车。2017年奔驰就发布了以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共同作为能量来源的奔驰GLC F-Cell,但因氢燃料乘用车的成本太高,把重心转移到了重型汽车的燃料电池系统。同时,沃尔沃和奔驰正在合作开发氢燃料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在2025年开始生产,旨在2030年使该集团一半欧洲销量为纯电动卡车或燃料电池卡车。

2017年9月,奔驰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发布奔驰GLC f-cell汽车。来源:新华社

美国福特则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氢燃料内燃机专利。不同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该专利是一种以氢为动力的涡轮增压内燃机,未来可能用于混动车型。通用汽车则为重型卡车和飞机等开发研制氢燃料产品,目前正在将该系统扩展到燃料电池电力系统,帮助建造发电机和快速充电站。

自主汽车品牌方面,上汽、吉利、长城、北汽、广汽、长安等中国汽车企业也在深耕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其中,比亚迪选择纯电和氢能源汽车多线发展战略,且获得“储气罐安装座、储氢装置及汽车”专利。长城汽车于2021年正式推出了氢能战略,目前已经实现“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控制器等)、Ⅳ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门、氢安全、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

其他车企方面,现代汽车的NEXO已经获得中国的新能源牌照,可以在中国合法上路。Nexo是现代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第二代产品充氢加注仅需5分钟,续航最高可以达到800千米。雷诺、捷豹、路虎等车企则推出了氢能源概念车、原型车。

不过,鉴于长续航里程、低温性能优越、加注时间短等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更适合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领域,预计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与纯电动汽车长期并存互补,有望形成“乘锂商氢”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另外,相对其他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广、燃烧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碳排等优点,属于可再生二次能源。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既可以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也可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家用/商用)和储能领域;还可以通过直接燃烧为炼化、钢铁、冶金等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的热源。未来,氢能源关乎到能源安全、关乎到全球经济、关乎到双碳目标的实现,将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日角逐氢能源战略

美国是全球最早制订氢能战略的国家,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国家氢能路线图》,2019年FCHEA发布《氢能经济路线图》,将布局氢能大规模应用。

德国是最早启动燃料电池项目的国家,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首家加氢站。2008年欧盟成立氢能源和燃料电池联盟(FCH-JU),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发展。2019年FCH-JU发布《欧洲氢能路线图》,规划在2050年达到24%的氢能占比。

近年来,韩国持续加强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2019 年发布《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计划到2040年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量620万辆,加氢站1200座。

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氢能源已经上升为日本基本国策,或者说是其国家的战略性选择。而氢能源汽车仅仅是日本构建“氢能源社会”的重要一环。日本之所以如此看重氢能,主要是因为其国内资源匮乏,煤、石油和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二战时期,日本就因石油资源冒险发动珍珠港袭击事件。能源,一直成为日本发展最关注的头等大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日本最高峰是超过90%的化石能源依赖进口。

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大力发展核电来缓解能源压力,但福岛核事故以后,使日本加快了氢能替代的步伐。2013 年,日本推出的《日本再复兴战略》,把发展氢能源提升为国策。随后,日本又出台了一系列氢能政策,使国家战略《日本再复兴战略》、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基本计划》和氢能发展战略《氢能/燃料电池战略发展路线图》从三个层次指导日本“氢能源社会”的建设。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集中,核电站出问题无疑是灭顶之灾。而寄予厚望的风电和光伏因发电不稳定性,无法实现技术上突破,日本当下的电力依然主要依靠的是天然气、煤电和核电。正如有人评论:发展氢能,日本算是赌上了国运。

相对日本在氢能源上的“态度”,中国则是“两边下注”,在发展锂电的同时,也鼓励氢能源的发展。

2021年8月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北京、上海、广东等三个城市群入选首批奖励范围,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1年12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启动新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示范期为4年。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河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5大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示范城市群。

今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作为首份氢能源国家战略,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首次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根据此项国家氢能源战略,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北京和其他地方对制造、储存和运输氢能的各项技术进行测试,并将道路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增加到5万辆。

日本研究公司Astamuse表示,在其追踪的氢相关技术的五个类别中,中国在四个方面的得分超过了日本:制造、储存、安全控制和运输。Astamuse认为,尽管日本在氢能源相关技术方面继续领先世界,但随着该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新专利申请放缓,而中国企业在政府支持下稳步前进,日本的优势正在缩小。未来,在所有与氢相关的领域,中国都很有可能最终超过日本。

根据启信宝近日发布的《氢能产业研究报告》,自2011年起,中国氢能产业企业数量已连续12年稳步增长,总数量已超过1600家。截至2022年6月底,相关产业企业资本背景主要为民营企业(1201家),其次是国资背景企业(248家);超过75%的氢能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数量超过1200家。

氢能源绝非一蹴而就

在“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情况下,氢能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兑现“双碳承诺”、推进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也显示,205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3000万辆。

尽管氢能源具有诸多技术优势,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应用还面临很多的技术障碍,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里我们可以聊一下两个关于氢能源汽车的骗局。

一个是青年汽车的“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项目。其宣称“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 尽管这个项目对外宣称有相关的技术专利,但没有具体说明怎么获得氢气、怎么储存氢气?其经济性和安全性也广受质疑。

尼古拉氢燃料卡车。来源:视频截图

另一个则是美国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尼古拉公司。该公司产品线主要专注于重卡、皮卡这样的大车领域,2020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从创办到上市仅用了6年时间,这甚至超过了特斯拉的上市速度。不过,该公司至今未生产出一辆汽车,其CEO仅用一个宣传片和汽车模型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曾一度让这家公司的市值超过福特。该公司自称拥有的正是氢燃料电池技术,且宣称将用这项技术挑战特斯拉,一度使特斯拉暴跌21%,创下上市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市值一度缩水了800亿美元。

这里特别讲以上两个关于氢能源汽车的骗局,就是借此强调氢能源的技术挑战。

从制氢环节上,目前商业化应用的制氢技术主要有工业副产品提纯、化石能源重整、电解水制 氢等。水电解制氢是“零碳排放”模式下氢气的主要来源,俗称“绿氢”,目前制氢成 本较高;来源于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氢气,俗称“灰氢”,成本相对较低;若使用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可以使碳排放量能够减少 90%以上,采用 CCS 技术制取的氢气被称为“蓝氢”,CCS 技术将大幅增加制氢成本。其他“零碳 排放”制氢如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尚处于试验阶段,能量转换率偏低。

同时,氢能的大规模运输储存依然是个问题,因为氢气具有危险性。氢气需要低温加压才能液化,这对运输储存的技术和成本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加氢站也是氢能发展利用的关键环节。尽管中石化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但是对于广袤的国土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也面临着关键材料如铂的约束。据悉,氢燃料电池需要铂作为催化剂来进行能量转换,但铂金属资源极为稀缺,且不可替代。这种资源约束强度远高于锂电池体系,意味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很难实现普及。还有,燃料电池各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以上因素成为了制约氢燃料电池发展普及的关键,也让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和电动汽车的新能源路线竞争中暂时落后。不过,在长途重载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长期来看,氢能源是未来发展的“终极方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燃油车、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将会共存。

氢能的未来固然很美好,但是距离氢能的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可以期待氢能给我们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

参考资料:1.2022年氢能源行业深度报告

                 2.为什么日本举全国之力发展氢能源电池?

责编:Jimmy.zhang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美国行业组织警告称,提高关税将扰乱供应链,无助于阻止中国的技术转让和行业主导行为。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委员会主席杰森·奥克斯曼就表示,这些关税已累计使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损失2210亿美元,并认为这些措施是无效的。
有鉴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业务等未来增长潜力,以及在马斯克在当选总统特朗普政府中的“特殊地位”,多家分析机构认为,马斯克的财富未来还将进一步增长。
此次合资建厂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的进一步布局,旨在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根据方运舟的规划,哪吒汽车将在全力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过程中,力争在未来2至3年内实现国内外销量各占一半的目标。同时,公司预计在2025年使毛利率转正,并在2026年实现整体盈利。
此次发布的CA6HV3氢气发动机是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460马力,峰值扭矩为2100牛米。这款发动机对氢气纯度的适应性强,仅需90%纯度的灰氢即可高效燃烧,实现了零碳排放。
欧盟的公共资金重点资助技术创新,比如先进材料的开发、组件制造或新的回收技术。原材料开采或基础组装领域的项目将不被考虑。目标是建立欧洲能源储存的有韧性和可持续的供应链。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投资界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一位94岁的亿万富翁,最近公开了他的遗嘱。其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计划将自己99.5%的巨额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而只将0.5%留给自己的子女。这引起了大众对于巴菲特家庭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来源:IT之家12 月 18 日消息,LG Display 韩国当地时间今日宣布,已将自行开发的“AI 生产系统”投入到 OLED 生产线的日常运行之中,该系统可提升 LG Display 的 OLE
对于华为来说,今年的重磅机型都已经发完了,而明年的机型已经在研发中,Pura 80就是期待很高的一款。有博主爆料称,华为Pura 80将会用上了豪威OV50K传感器,同时电池容量达到5600毫安时。至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12月18 日,据报道,JNTC与印度Welspun BAPL就车载盖板玻璃的开发及量产签订了投资引进业务合作备忘录(MOU)。资料显示,JNTC是韩国的一家盖板玻璃厂商。Welspun的总部位于印度
2024年度PlayStation游戏奖今日公布,《宇宙机器人》获得年度最佳PS5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获得年度最佳PS4游戏。在这次评选中,《宇宙机器人》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最佳艺术指导奖、最
 “ AWS 的收入增长应该会继续加速。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亚马逊公司( NASDAQ:AMZN ) 在当前水平上还有 38% 的上涨空间。这主要得益
极越汽车闪崩,留下一地鸡毛,苦的是供应商和车主。很多人都在关心,下一个倒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是谁?我们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但可以借助数据管中窥豹。近日,有媒体统计了15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盈亏情
亲爱的企业用户和开发者朋友们距离2024 RT-Thread开发者大会正式开幕仅剩最后3天!还没报名的小伙伴,抓紧报名噢,12月21日不见不散!大会时间与地点时间:2024年12月21日 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