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专辑讯,紫光集团在7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已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来源紫光展锐官微截图
公告指出,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执行阶段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官环节,紫光集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团管理人已经与智路建广联合体举行了交接会,将紫光集团的章证照及经营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移交。
根据本次重整计划,重整执行的期限为6个月,即从2022年1月14日至7月14日。1月28日,紫光集团在前期已确定595家120万元以下一次性全额受偿的小额债权人之外,对其余460余家普通债权人偿债方案的选择给予确认;3月31日,战略投资人拟投入重整用于清偿债务的600亿元现金到位;4月8日,向留债债权人发送《留债清偿方案确认书》;4月15日,根据重整计划规定,按时向前述留债债权人足额支付了第一期留债利息;6月30日,一次性完成了抵债股票向债权人的分配工作。
战投前期已将资金足额打入了管理人清偿账户,紫光集团也向全体债权人发出邮件通知,告知债权人在7月12日将一次性足额支付剩余的现金清偿款项,相应资金会于7月13日前陆续到达债权人账户。
按照司法重整执行的相关规定,后续,管理人还将尽快完成未受领偿债资源的提存,对暂缓确认债权、未申报债权的后续审查、清偿工作作出妥善安排,并向人民法院提出终结重整程序的申请报告,该报告经法院裁定批准后,紫光集团重整执行工作即如期圆满完成。
根据企查查的股权结构图显示,智广芯控股已是紫光集团的100%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李滨。
来源企查查股权结构图
据悉,新紫光集团定位为领先的数智科技企业,将设立业务、赋能与管理三大集团总部。这与此前集团层面只重融资功能截然不同,一个新的紫光集团正在积极拥抱未来。
1988年,紫光集团从清华校企起家,历经34年,下属十多家集成电路及云网基础设施细分龙头企业成为国之重器。2013年来,紫光集团通过超过60宗收购和投资,短时间迅速形成了从“芯”到“云”的全产业链能力,总资产规模一度达到3000亿。
但不幸遭遇资不抵债,2022年,破产重整后的紫光集团开启高科技企业远航的新征程,新的团队接力,他们血脉里依然流淌着清华的基因,一路科技向上。
紫光集团债务危机化解和司法重整工作共用时1年零8个月。事件时间线如下:
2020年11月,紫光集团由于长期无序收购扩张、短贷长投,爆发严重债务危机。随后,清华大学及紫光集团控股股东清华控股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开展化解债务风险和推进校企改革各项工作。
2021年7月16日,紫光集团资不抵债,北京一中院根据债权人申请,依法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指定专门工作团队为班底组建清算组担任管理人。
2021年10月18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管理人向全体债权人通报了相关工作进展。
2021年12月10日,历经多轮竞争性选拔,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中选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人。
2021年12月13日,管理人与智路建广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并公布了方案。根据方案,战略投资人采用“存续式”重整模式,同意支付600亿元现金全部用于清偿债务,拿出紫光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市值230亿元的流通股票按市价抵债,最后安排剩余部分留债延期清偿;债权人按需求选择三种清偿方案,获得了95%-100%的超高清偿率。
2021年12月29日,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有财产担保债权人、普通债权人、出资人三个表决组出席表决比例和表决通过。
2022年1月14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执行阶段开始。
据了解,在疫情反复和市场波动的严峻形势下,以紫光国微、紫光股份、紫光展锐为核心的各经营实体企业均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业绩逆势增长。其中,紫光股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42亿元,同比增长13.58%,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5.26%。紫光国微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40.83%,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63.91%。紫光展锐主动披露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78%创下新高。
有关资料显示,智路建广联合体是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市场化、多元化持股平台。国有出资人涵盖了广东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一位长期从事国际半导体并购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表示,“智广芯平台没有单一持股超50%的股东,这种股权结构与国际科技巨头微软、苹果的分散化股权结构相类似,既能避免‘一言堂’,也有利于紫光集团未来发展吸纳更多元的力量和资源,时刻保持创新和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