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技术演进在一步一步的攻破智慧穿戴市场,目前智慧穿戴产品在市场存在怎么的痛点?早前TWS耳机是引爆智慧穿戴市场的典范,完全取代了有线耳机。可穿戴手表目前对人们生活的粘性并不强,其“卖点”在不断关联“健康医疗”后能否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在元宇宙带动下的AR/VR也成为智慧穿戴领域探讨的主角,那究竟下一个智慧穿戴热点产品形态该是什么呢?在2022国际AIoT生态发展大会“智慧可穿戴分论坛”,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到四位业界专家共同探讨该话题,他们分别是:
卢书平,SKG副总裁;
聂泽东,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袁野,深圳市九天睿芯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韦传敏,长桑技术董事长兼CEO。
目前智慧穿戴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痛点是什么?
袁野:我觉得现在可穿戴产品功能是有用,但还属于非必须品的分类。可穿戴产品需要找到让人们丢不掉的功能,能否拓展到类似手机这样的级别,做到真正的跟生活息息相关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亚健康状态越来越严重,健康医疗成了主要卖点之一,可穿戴产品有可能从AR/VR/MR或者手表作为突破点,而这些产品又跟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关系。
卢书平:我们公司专门请了战略顾问每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现在使用的设备都在讲求新消费,例如跑步用运动手表,是因为它的数据对你形成了组织管理。现在流行的吃代餐是怎么让你减肥的,跟它的APP要求每天要打卡有关。我们发现,可穿戴产品的复购率很高跟不断进步的智能化和数据化有关。再比如,我们会担忧父母亲身体情况的问题,愿意花钱去购买对老人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产品,这个产品就会变成人们生活所必须的东西。我们没办法改变所有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习惯,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让它有更多的粘性,比如越来越智能化的手环、豆浆机等。随着技术成熟,社会进步,我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度越来越强,健康产业一定会引起未来10年的发展。
聂泽东:在摆脱饥饿之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变的更好。穿戴领域有很多赛道,健康应用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让可穿戴设备能够更好的收集数据是一个很大的痛点。第二是,在解决数据问题后,如何建立起相应的模型,不管在院外健康管理还是院外医疗管理提供服务,在穿戴健康医疗应用都有所缺失,如果通过核心技术解决应用模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韦传敏:根据数据来看,中国高血压人群在2003年的时候超过了其他疾病成为第一大疾病,这种慢性疾病的形成跟国家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是相关的。在国家进步,营养过剩以后,高血压、睡眠问题等逐渐出现,等到人们的的经济富足后就开始谈养生、谈喝茶、谈徒步,这是中国生存方式变化的过程。我们今天能意识到慢病和高血压这些疾病是因为我们达到了这个水平,并有技术条件去关心我们的健康。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痛处,然后才有机会去解决。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穿戴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
韦传敏:2014年时候,芯片绝对是制约我们的关键,NPU技术,传感器技术,操作系统,背后各种零器件,包括生产产业链都在变化。因为技术层面让计算能力等各方面不断完善,才让产品受到欢迎,比如第一代穿戴手表和现在最新技术的体验感就差很多。还比如,在1996年就有关于汽车自动识别的博士论文了,但为什么现在才用,是因为需要跟进摄像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演进。同样道理,正是因为穿戴设备的技术达到了,才让我们有机会做出如测血压、血糖等产品,现在技术还没有达到我们需要戴出去的那种状况,所以还有点时间。
聂泽东:我觉得穿戴的趋势,在医疗健康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第一,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消费品手表变成健康医疗产品,从苹果、华为可以看得出这样的趋势,它们以前是传统的电子消费品厂家,慢慢到医疗器械认证的厂家。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的占比会越来越大。
第二,穿戴形态会越来越多,现在主要是以手表为主,下一个阶段,穿戴设备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穿戴附件,甚至植入设备到我们体内。
第三,技术的主导性会越来越强,会出现一些专业的技术导向的公司,以知识产权、IP的输出来引导产业的发展。
第四,穿戴健康还有算法的重要性,这个领域是唯一一个大众算法门槛高的领域,开源程序已经不管用了,在医疗领域算法必须和设备、模型相结合,这就关联到产品定制化,所以以后的算法公司会越来越值钱。我们会实现我们的目标,无扰人生活下还能过的很健康,在不经意监测你的数据、干预你的生活,最后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袁野:我认为需要将穿戴产品做成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可穿戴未来还有哪些路可以走?第一,类似于健康的独特领域。第二,怎么跟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可不可以让手表跟家居家电形成互联控制,跟所处的周边环境,办公环境,家居环境实现更多的互动,让它更贴近你的生活。当然,这肯定会伴随着传输技术、连接技术、传感器的感知技术,还有芯片的进步。
在未来,智慧穿戴产品有哪些创新点和卖点可以展示给用户?
袁野:现在无论是耳机、手表,或者是对VR/AR的定义,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如何在同质化中突出自己的某一个特点是杀出赛道的关键。比如健康领域能在血氧测量上做的非常精准,获得医学认证等形式都可以。形态的变化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物体的穿戴产品,结合视觉/声音做成一个辨识的小标贴,体积可以跟纽扣一样大,比如能识别并分类药物的药柜,因为老年人有时候会看不见/看不懂药瓶上的字,只要说要吃什么药就可以自动提醒。这只是一种形式,大家可以发散思维看其他领域有没有更好的点子。
聂泽东:我从消费者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第一,穿戴一定要很简单,第二,要解决问题的产品肯定就好卖。穿戴设备的发展,谁能通过技术的突破,有高精尖的算法让人不知不觉的使用这个产品,我觉得它就会成为一个爆品。我研究了一下苹果,它每年一代产品,一是市场的需求,二是把需求做到极致,这也是它好的体验,产品好的体验度才能卖的好,我觉得这也是穿戴产品发展的趋势。
卢书平:我们SKG是非常典型的C端企业,消费者能否“买单”决定了我们的库存情况,所以我们非常在意产供销的比例以及研发效率、品质和质量。整体来说,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我们的研发要做大量的社会洞察。第二,围绕着8个字展开:好看、好用、有用、常用。产品出来之后,看看这8个字到底有没有对应。第三,要有品牌营销的概念。再好的产品首先要卖出去,会做也要会卖,对制造业的要求,不仅是要有产供需的能力,还要有销售、品牌运营的能力。
韦传敏:销售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第三,第二是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能力要强,产品也一定要做好。现在的技术已经让人们愿意戴手表出去,在医疗也得到各种认证,接下来需要关联到家庭场景应用上,毕竟家庭场景应用跟医院还是有很大区别。下一波的市场爆发需要几种因素的结合,不是一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