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们认为,H55大概会是H45进一步放宽频率、功耗的超频版,但没想到Intel刚刚发布的这名H系列家族新成员,实则与早前的H45差别甚大,反倒更加靠近面向台式机的S系列芯片。这个新成员的系列代号为“HX”。

今年早前,面向高性能笔记本的12代Intel酷睿H系列(H45)处理器发布之时,Intel就透露过今年可能会有更高TDP功耗规格的H55系列产品问世。H后面的这个数字表示的是TDP功耗瓦数。

原本我们认为,H55大概会是H45进一步放宽频率、功耗的超频版,但没想到Intel刚刚发布的这名H系列家族新成员,实则与早前的H45差别甚大,反倒更加靠近面向台式机的S系列芯片。这个新成员的系列代号为“HX”。

之所以说12代酷睿HX系列处理器更像S系列,是因为HX系列的CPU die,不仅与PCH die是分开的,而且和面向台式机的S系列die“同源”,“package封装尺寸很相近”。换句话说,HX系列芯片所用die从某个角度,可认为是与S系列不同电特性的版本;或者粗暴地说,HX系列相当于把面向台式机的S系列下放到了笔记本上。

当然从封装的角度来看,HX和S系列仍是不同的——毕竟是面向不同的平台;而且作为面向笔记本的芯片,HX系列也不会有S系列那么高的功耗设定。但二者在最高规格的CPU核心数目、I/O和外围支持上都是很相似的。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是,HX从定位上来看,是面向移动工作站、“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性能发烧友”的。尤其在“移动工作站”的定位方向上,酷睿HX系列应当是替代了原本的至强W-10000系列的。

面向移动工作站发烧友

直接看下这次Intel发布的12代酷睿HX系列处理器型号都有哪些:

如文首所述,最高规格的酷睿i9的CPU部分配备了8个P-core性能核+8个E-core能效核,总共16个核心24线程;30MB L3 cache;附带核显也是32EU规格(型号应该是UHD Graphics 770)。这和面向桌面台式PC的酷睿S系列处理器是一致的。

不过HX系列的处理器核心频率相比S系列更低,包括P-core和E-core的频率都略低一些。而且基于TDP(55W)方面的差异,基频相比S系列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另外就是最高睿频功耗(PL2)达到了157W——这对笔记本CPU而言是个比较高的参考功率了。

作为对比,此前的H45系列最高规格的i9-12900HK为6性能核+8效率核组合,20MB L3 cache;TDP 45W,PL2 115W。而且H45的核显规模是96EU Xe。显然HX系列与S系列才是近亲。

其余型号的各项配置看图即可。其中酷睿i7、i5有性能核数目更少、L3 cache更小、核心频率更低、核显规模更小的型号可选。

这张规格表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有两点。其一是“英特尔vPro”这一项对于Enterprise的支持与否可看出对应的处理器是否面向商用客户。酷睿i9、i7、i5均有面向商用或工作站的版本可选(如酷睿i9-12950HX)。

其二则在“超频”项目。Intel在介绍中谈到HX系列“所有处理器型号都支持超频”——而且超频选项和S系列靠拢,后文还将谈到这一点。规格表中的“部分”超频,针对商用客户与移动工作站,Intel认为此类设备的超频需要兼顾稳定性,所以超频会有所限制。可能在官超工具中会有对应的超频上限。

存储、IO都和笔记本酷CPU不大一样

既然HX系列处理器die与S系列相同,那么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差异自然就是I/O方面的不同了,毕竟12代酷睿桌面版与移动版的I/O支持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此前关注过12代酷睿S系列的I/O支持情况,对这张图应该也不会感到惊讶。其内存支持方面的亮点,除了DDR4-3200/DDR5-4800,还在于4 DIMM插槽2 DPC,最高容量128GB,以及商用型号支持ECC内存(以及需对应的芯片组支持)。这规格就跟常规笔记本平台的处理器拉开差距了。

I/O支持部分的亮点则在于CPU直连支持PCIe Gen 5 x16(也可分开为2 x8通道;另有4个PCIe Gen 4直连通道),支持2个独立雷电控制器。要知道笔记本的H45系列(以及笔记本全系列)可是不支持PCIe Gen 5的。而且H45平台之上,CPU与芯片组连接规格乃是x8 Gen2;HX则为Gen4,带宽差异应该也不小。可见“移动工作站”之名不假。

在demo演示中,Intel给出了MSI GT77 Titan笔记本的例子。从上面这张图来看,这个笔记本总共可选配4块M.2 SSD驱动器,其中有两个与CPU直连(PCIe Gen 5),另外两个藉由PCH芯片组PCIe 4.0实现连接。每个SSD容量为2TB,所以这款笔记本的硬盘总容量达到了8TB(Intel规格表中提到最高支持本地存储容量为16TB)。通过VMD(Volume Management Device)做SSD管理,就能组成不同类别的RAID阵列。

另外这块板子上也能看到4个内存插槽,总共128GB容量的RAM实现。这与S系列也保持了一致,基本就是台式机规格待遇。

这部分再谈一谈超频。酷睿HX系列的超频,也支持对E-core进行超频;另外一键超频那种官超设定也延伸到了内存之上,包括针对DDR5的XMP 3.0(更多的profile可选,包括支持用户手动修改时序特性);还有Dymanic Memory Boost动态内存频率调整特性,即可根据当前负载自动进行内存频率切换——在不需要XMP超频时回到默认频率。如前文所述,其中部分超频特性,可能在面向支持vPro的Enterprise商用设备的平台上会有限制。

这些在此前Alder Lake-S系列台式机CPU的报道文章里,其实也都已经详细谈到过了。不知道cache、核显、BCLK之类的频率能不能超。

看看Intel一方跑分测试

按照惯例,当然还得聊下酷睿HX系列的性能。12代酷睿P-core(Golden Cove)单线程性能相较前代以及竞品的提升无需赘言——单纯的性能秒苹果和AMD是没有疑问的;多线程性能(SPECint)相比11代酷睿(i9-11980HK)有64%的领先,不知道相比i9-12900HK有多大程度的领先。

Intel还特别在发布会上提到SPECint测试,是给不同的处理器选择了最优的编译器的,看来是对别家或部分媒体的对比有所提防了不过从系统层面来看,参与测试的几台设备系统配置其实很不一样

其他公开的一些一方测试结果如上图所示。其实12代酷睿Alder Lake换架构之后达成的单线程和多线程性能提升,在此前我们做测试时就已经在意料之中了。

这几项第一方测试仍旧侧重于单纯考察CPU性能,包括Blender渲染(BMW场景benchmark)等。不过仍然需要注意小字部分,参与测试的各个设备系统配置是有差异的。这些一方测试,貌似变量控制做得不是很好。另外,在Blender这样的测试里,M1 Max也有参与——这属于苹果GPU生态中的弱项。据说最近一次提交的更新补丁,让Blender在M1上的渲染速度提升了40%——苹果GPU生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作为部分面向移动工作站的CPU,Intel也测了SPECworkstation在不同项目中的成绩。似乎在产品开发、能源类别里,酷睿HX系列的核心数目更多的确带来了显著的性能领先,甚至包括相对H45系列的i9-12900HK都有不小幅度的领先。

异构核心调度的几个例子

这次Intel在媒体发布会上时有穿插章节去谈Intel Thread Director,也就是Intel辅助Windows 11操作系统做P-core与E-core调度的技术——此前的解读文章也已经多次谈到了。

我们之前曾撰文质疑过E-core在系统中,除了让多核性能成绩很好看,相比同构都用大核的方案究竟有多大价值,毕竟这代酷睿移动平台实则未能大幅体现E-core在节电方面的能力。

Intel近几次的发布会都在尝试传达混合架构对体验的帮助——当然好像E-core的价值真的不在能耗方面,而在多任务并行工作能力上。比如这次演示用Autodesk的光追引擎渲染一个模型——在此过程中16核24线程的处理器资源会被占满。

此时如果再开一个Autodesk Inventor实例,则渲染模型的工作就被移到了后台。Intel Thread Director调度机制为确保前台工作的顺畅,会只是操作系统将这部分渲染工作交给E-core去做。比如在前台视见区再展示一个动画,则12代酷睿的混合架构能够确保前台操作的流畅和体验上的无影响。Intel表示前台部分的渲染工作,性能提升了2倍。

再比如游戏场景中,Intel列举了《全面战争:战锤3》的例子。“通过Intel和The Creative Assembly的合作,《全面战争:战锤3》能够充分利用P-core和E-core,来提供出色的游戏性能。”虽说游戏图形计算重度依赖于GPU,但在画面对象很多、draw call很多时,对CPU仍然有着很高的性能要求。似乎更多的E-core和线程在《全面战争:战锤3》这样的游戏里,能够展示更多的元素:比如大规模战争场景中的军队人数。

还有一个例子是用Blender渲染游戏物料视频,如果此时要执行其他任务,则将Blender最小化进入后台运行,这些工作就全部迁往E-core了。Intel甚至展示了Blender工作进入后台后,再开启虚幻5引擎,基于P-core的高性能来进行项目的其他工作,包括加载场景、增加对象、改变纹理、修改场景烘焙光照和动画。

Intel表示酷睿i9-12900HX相比于i9-11980HK在虚幻5工作部分的性能提升最高4.8倍;就连后台Blender渲染任务也能节省41%的时间。

这样的多线程工作方式是否合理,或许要问图形内容创作者(比如是否真的有人在同一台机器上同时做两个这么重负载的工作)。不过它的确表现出了核心与线程数增多,在多任务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可能性;以及Intel Thread Director在线程调度时的部分逻辑。这类工作场景的展示,或许对HX处理器定位的移动工作站而言也的确是有相当价值的。

Intel除了和Adobe、Autodesk等大企业和游戏工作室合作之外,去年也发布了混合架构的开发者指南。不过在去年Architecture Day的采访中,Intel有提到过并不期望部分开发者主动通过API来指定线程QoS属性,以告知scheduler更倾向于P-core还是E-core,因为其自身就有相对成熟的判断机制。此前的性能测试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Intel表示很快在市面上就能看到OEM厂商搭载酷睿HX的游戏本或移动工作站产品问世。包括前文提到的MSI GT77 Titan、GE77/67 Raider、技嘉Aorus 17X/15X、惠普Omen 17、ROG Strix Scar 17SE、联想Legion 7i等。

责编:Luff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欧洲在1nm和光芯片技术上的试验线启动,将有助于缩小研究与制造之间的差距,并推动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的发展。
过去四年里,美国电子制造业的投资额已经超过此前三十年的总和,整体规划投资约达4500亿美元,堪称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扩张。
面对未来道路的挑战,新一代汽车的OEM正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努力实现既符合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的乘客安全功能,又配备出色音频性能的沉浸式车内娱乐系统,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OEM可以充分借助TI全新推出芯片产品,重塑车内体验,开启汽车驾乘的新纪元。
尽管市场上有传言称英伟达大幅削减了对台积电CoWoS-S封装的需求,甚至有报告指出砍单幅度高达80%,但台积电和英伟达均对此进行了否认......
很多人以为,今年CES上老黄演讲的主角是GeForce显卡,但其实是他手里握有的机器人相关的“时间宝石”...
尽管Imagination在RISC-V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公司似乎认为继续投入资源于RISC-V处理器核心的开发并不符合其长期战略目标。Imagination决定终止其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GPGPU内核的研发工作,并将重心转向其擅长的GPU和AI领域......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增长趋势、行业特征和渠道特点等方面,IDC 总结并给出了2025年中国PC 显示器市场十大洞察……
该存内计算芯片采用全数字设计,能够保证不同位宽配置下的精确计算。为实现不同位宽配置下的高利用率和高能效,团队提出了一种……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在IDC MarketScape发布的《2024 – 2025全球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商报告》中被评为MES领导厂商,该报告针对制造业的MES软件厂商进行了综合性评估。
Arm宣布其芯粒系统架构 (CSA) 正式推出首个公开规范,进一步推动芯粒技术的标准化,并减少行业的碎片化。
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发展,EDA云平台越来越受到IC设计业者的认可和使用,因为越来越多的EDA云平台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纳入其中,使企业能够从大型数据集中获得可行的见解,从而增强数据分析能力,
互联网与科技企业每日重点资讯文 | 苏丁巨头动向字节跳动调整员工福利字节跳动发布内部邮件,对员工福利政策进行微调。包括:2026年将停止发放春节红包(今年发放);2025年度不再发放端午、中秋节礼品;
2022年下半年以来,需求下降,芯片价格跳水,芯片行情趋向寒冷,拼价格、拼服务、拼账期成为常态,持续的低迷之下,芯片人都开始靠省钱过日子。同时,我们发现,行情冷淡的时候,订货、配单、PPV(Purch
近日,维信诺在显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业界率先采用固态激光退火(SLA)技术,成功实现非晶硅薄膜向多晶硅薄膜的转化,并实现量产品成功点亮,预计在今年2月底将实现SLA技术的大规模量产。这一创举标志
有猜测称,三星显示器将很快开始采用红、绿、蓝 (RGB) OLEDoS(硅基 OLED)方法商业化下一代显示器。据专利信息搜索服务Kipris 1月24日报道,三星显示器近期申请了一个名为Arcpix
宇树机器狗今年的 CES 展上,机器人无疑是一大焦点。清洁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引人注目,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展示了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尽管过去几年在大语言模型和
随着深度学习和复杂模型的不断涌现,对算力的需求持续上涨。企业正加大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投入,特别是GPU和TPU等专用硬件的使用。而如何降低模型部署成本是各家公司一直考虑的关键点。今天特邀AI基础设施领
近日,赛力斯发布2024 年年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到309.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将达到55亿元至60亿元
昨天的时钟音箱的拆解文章:拆解时钟蓝牙插卡音箱-用单个LED直接代替数码管是个非常不错的降本设计思路我给电路板提了个建议,就是说上面2个2P排座,一个插电池,一个插喇叭的排座没必要区分红白色,就一种颜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40W+芯片行业粉丝。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源链接等,我会分享在朋友圈。扫码加我本人微信👇TI(德州仪器)于1月23日(当地时间)公布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