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专辑讯,4月26日,华为第19届全球分析师大会在深圳开幕,聚焦“未来探索、产业创新、数字化与低碳化”等话题。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虽然面临芯片断供,但华为没有自建芯片厂的计划,产业分工是有要求的。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表示,芯片的问题要解决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解决,不是华为一个公司能够解决的。另一方面由于芯片的短缺,最近几年全球都加大了对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投入,这使得半导体产业产能、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华为也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取得成功,这样华为的问题就解决了。
华为战略布局,着重四大方向发力
在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持续创新,共建绿色智能世界”的主题演讲。胡厚崑表示:“持续强化创新能力,牢牢抓住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低碳化发展的两个大机遇,是华为走向未来的关键。”他认为,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正因如此华为的研发投入一直都保持高速的增长。未来,华为将会从连接,计算算力,华为云,终端四个业务方面进行重点发力。
在通讯技术方面,华为提出两个5.5G。其中第一个5.5G的提出是在两年前,这是华为常务董事 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提出的,主要基于连接产业不是一个夕阳产业,而是一个朝阳产业提出,另外5G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面向未来,华为大胆提出愿景,实现10Gbps,形成无所不在的带宽。
胡厚崑预测,未来计算算力的需求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2030年通用算力增长10倍以上,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增长500倍以上。华为希望重新计算算力价值,通过全对等互联模式与多样性的计算角等方向打造成超级计算机。“在华为云的经营策略则采取一切皆服务的方式去提升发展,对于目前的增长是满意的,看到很多可喜的变化。”胡厚崑表示。
华为云业务在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市场份额在中国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五。另一方面,云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是生态发展,这里华为透露了几个数据,全球华为云3万家合作伙伴、开发者260多万,上架应用超过6000个。
针对消费者业务下滑的缺口华为有什么策略去弥补?
华为手机业务下滑对华为和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遗憾,华为在手机领域遇到这样的挑战,恰恰给了机会让华为思考华为终端的发展,终端并不仅仅是手机,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以人为中心的更好的体验,因此华为终端提出了全场景智慧化发展战略。这也正是华为终端的创新焦点。胡厚崑表示,目前华为正在围绕更多的场景,通过多样化的终端、云服务,以及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生态,来为用户打造全新的体验,包括智慧办公、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能家居和智慧出行五大场景。其中在软件生态方面鸿蒙发展不错,当前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设备已超过2.2亿台。
在华为汽车的业务,胡厚崑强调华为是不造车的,将专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帮助汽车企业造好车,数字化的业务将会是未来汽车业务发展的重点部分。
谈人才,华为再次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
谈及华为的创新,胡厚崑表示,近几年来,华为虽然面临经营上的困难,但在研发上的投入,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从过去年收入占比10%,提高到去年的22%。
25日,华为再次面向全球发布天才少年召集令。胡厚崑表示,华为招聘信息中,开出了行业平均收入5倍以上的薪酬,希望招到数字、计算机、物理、材料、芯片、智能制造、化学等领域的人才。“5倍薪酬是一件充满想象力的事情”。
任正非曾在华为公司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的讲话中提到,“今年(2019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除了天才少年外,华为在科学家等人才培养上也连续投入多年。
根据公开数据,华为至少拥有包括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15000人在从事基础研究,以及6万多产品研发人员。同时,华为还与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有合作,实施了7840个项目,已投资18亿美元,签署了对外付费的研发合作合同达1000多份。
对于外界一直在疑问的“华为军团”概念,胡厚崑表示,客户有一堆问题,华为也有解决方案,但是如何有效让两者产生高效连接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在组织形式上设置了军团,军团当中包含了销售团队,服务团队,产品服务管理团队等组织模块,同时一个军团只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把行业吃透,更快响应客户的需求,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华为提出面向未来的10个问题和挑战
本次分析师大会,华为还分享了面向未来的探索和思考。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在演讲中提到:“我们现在对于未来的所有想象可能都是保守的,我们只有大胆提出假设、大胆提出愿景,敢于打破既有理论与技术瓶颈的条条框框,才能大踏步前行。”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发表主题演讲。
会上,周红提出了面向未来的10个问题和挑战:
1、机器如何认知世界,能不能建立适合机器理解世界的模型?
2、如何理解人体的生理学模型,八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人的意图和智能?
3、新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脑机、肌机接口、3D 显示、虚拟触觉、嗅觉、味觉
4、如何连续、无感知地测量人的血压、血糖和心电,强人工智能帮助发明化学药、生物药和疫苗
5、发展以应用为中心,面向价值与体验的高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软件
6、接近和扩展香农极限,实现区域级和全球级的高效、高性能连接
7、创造高适应性与高效率的计算模式,非冯·诺伊曼计算架构与非传统部件,发展可解释和可调试AI
8、通过智能计算发明新的分子、催化剂和器件
9、发展超越传统CMOS制造的技术,达到更低成本、更高的效率
10、发展出安全、高效的能源转换和储能,提供按需服务
本文参考自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证券时报网、第一财经、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