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领域中,手握全球最多专利尤其是5G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华为对于如何收取专利费一直没有明确的公开表态。2019年6月,任正非曾幽默地表示,华为很多知识产权不会武器化,知识产权是相互交叉许可, “我们太忙了,发展太快了,没时间收取专利费,当我们不忙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即使要专利费,也不会像高通一样要那么多。”
和其他家对比是“良心价”
这个“不忙”的时间点还是来了,自被美国制裁后,华为消费者等业务发展受影响。2021年3月16日,华为宣布将于2022年开始收取5G专利授权许可费,单台手机收费上限2.5美元。对比其他5G专利大厂来说,这个价格确实不高:
高通之前公开的5G专利费,只支持5G的手机,按照整机售价收取2.275%收取;使用高通标准必要的专利,并且支持3G/4G/5G的手机会收取3.25%的专利费用;使用高通标准必要专利+非必要专利但只支持5G的手机收取4%的专利费用;使用高通标准必要专利+非标准必要专利同时支持3G/4G/5G的手机收取5%的专利费。当然高通收费有封顶,整体售价封顶为400美元,按照3.25%的费率计算的话,单台最高是13美元。
在爱立信公布的5G专利授权费用中,对于高端的机型,爱立信的5G专利许可费设定为5美元/部,低端机型则以最低2.5美元/部进行5G专利许可。
诺基亚方面,5G手机每台专利费上限为3欧元,约3.57美元。
首度对5G专利费公开表态
4月6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的会议纪要,华为计划在自研专利上建立价格基准。该会议纪要由华为掌舵人任正非签发,也是华为首度就5G专利费的价格问题公开表态。
目前,华为通过多年研发,已在5G等领域累积大量专利,同时华为可以说是国内少数具有丰富专利诉讼运营经验的企业。在3G和4G时代,高通等巨头拥有着大量专利技术,一度让华为在开拓市场时受阻。华为还曾为解决与高通的一场持久的专利许可纠纷,付出了高达126亿元的代价。从在知识产权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到今天的攻防结合,华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
2021年,华为正式开始实施5G专利许可收费。去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但是专利费所带来的“进账”却大幅提升了利润和毛利率。华为称,2021年一季度收到了一笔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9亿元)的专利费,这正是其一季度净利润提高的原因之一。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曾透露,华为在2019年-2021年的三年里,知识产权收入共计为12亿至13亿美元。他表示,根据5G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华为对5G多模手机的收费标准为单台许可费上限2.5美元。
此次,华为在该会议纪要中再一次明确专利费收取的“度”: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也不能要得太低,要低了,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研发了,会形成我们的事实垄断,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不少网友担心,华为开收5G专利费,会不会带来手机涨价?
据悉,华为之前只表示与三星和苹果公司商谈5G收费事宜,还未表态是否将对国内手机企业收取专利费。另外尽管各家专利持有人都对专利收费明码标价,在各家企业在实际谈判中还会考虑实际情况来商定最终的专利支付费用,考虑到交叉授权、手机规模等因素,实际支出的专利费要少许多。因此华为开始5G收费,导致手机企业上调手机价格的概率很小。
从自我防卫到拥有话语权,靠的是高研发投入
华为知识产权部指出,以前华为知识产权是为了自我防卫,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而努力。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5G、Wi-Fi 6和音视频编解码、光传输、光智能等几大领域已经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包,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收费模式比较多样,通常和双方当事人在许可谈判中的地位和具体协商的条件有关。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次性固定收费;入门费+销售额*许可费率。其中,销售额是以最小售卖单元还是终端产品的销售额为基础,在业界存在不同的做法,争议也较大。
目前华为的大量专利在收入上的转化还有待实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过11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今年2月在日内瓦发布的2021年全球PCT专利报告也显示,华为以6952件PCT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华为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2021年度专利授权量均排名第一,在美国专利商标局2021年度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五。
相关阅读:《欧洲专利局《2021年专利指数》报告,四家国内企业进入TOP25》
在第三方专业机构发布的专利全景报告中,华为在5G、Wi-Fi 6、H.266等多个主流标准领域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德国专利信息分析机构IP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2月,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族声明排行榜中,华为排名全球第一,占据了15.39%的份额。
有意思的是,华为在专利方面的成就还让一些西方政客眼红。在2019年美国刚开始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时,还有美国参议员因为华为向Verizon等美国运营商收取专利费,无端指责华为是“专利流氓“。
华为日前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虽然华为的终端业务依旧因制裁受到影响,但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占营收比例依然创下新高。2021年全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2021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
以下为华为《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全文: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22】070号签发人:任正非
《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
2022年3月16日,知识产权部向任总进行了专利许可业务汇报,形成会议要点如下:
一、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促进技术公开并被业界公平广泛的使用,从而推动产业繁荣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树立公司的创新者形象,同时也利于公司的可持续、有质量地发展。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价值观,第一,要持续保护好研究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构建高价值专利包;第二,继续发挥专利保护公司全球业务安全的作用;第三,通过合理收费奠定华为创新者形象;第四,通过构建合作伙伴,精选专利池、专利运营公司开展合作。
以前我们知识产权是为了自我防卫,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业务安全而努力。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5G、Wi-Fi 6和音视频编解码、光传输、光智能等几大领域已经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包,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要构建合理的价格基准,让产业界公平合理地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在获得适当的研发回报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社会奠定创新者形象;我们使用了别人的专利,也要合理付费,这样就在全世界建立起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
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没人愿意再投入研发了,会形成我们的事实垄断,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投入研发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点,投入研发必然有很多失败,失败的费用也要包含在成本里,这样大家才会愿意持续投入深度研发,形成正循环。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求速胜,也不怕败,收多收少都是成功的。但收费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我们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在谈判过程中,逐渐锻造出一支善于沟通和谈判的队伍。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就可以来合理分配价值链了,那个时候你们这些“高僧”的价值就体现了。
二、“向导指路” “高僧开光”,分享读专利的心得体会,启迪年青人快速突破。
要多读专利、公开心得,引领我们的研发人员,从中找到窍门。我们不是要侵犯别人的专利,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理论在世界上是开放的,技术创新是基于开放共享,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交易)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我们要基于可获得的许可及基于专利规则来做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来,不要不理解人家已有的创新而埋头苦干,也不要绕路产生更多的消耗。
我们的年青人很聪明,但对整体的路标还不是特别清晰;而你们已经“面壁十年”,读了很多别人的专利,还有我们自己的专利,肯定会有一些感悟。可以在“黄大年茶思屋”平台、心声社区上通过小视频、直播等方式发表你们的感悟,给年轻人指出一个路标,这不就是“高僧开光”了嘛!他们往上一冲,就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你们更重要的是要把“巨人肩膀”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告诉年青人,让他们早一点突破。一些讲解得好、点击率高的视频和直播,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发个奖牌。奖牌的多少是否可以作为你们“高僧”评级的参考标准之一,可以进一步探讨。
三、要与时俱进的制定知识产权策略,服务公司的商业成功;积极探索技术秘密许可模式和产业推广机制
我们是以产品营收为主的公司,在知识产权策略上与业界很多产品公司是有共同点的;大家有相互专利交叉许可的基础,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能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和客户,从而繁荣了整个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专利许可、诉讼和交易的经验。以前我们讲知识产权,主要是指专利,并且是以标准相关的专利为主。现在,有些研究创新成果并不适合通过专利公开,更适合采用技术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如材料配方、内部核心算法、制程工艺等。我们要与时俱进的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索和思考技术秘密的许可模式和推广机制。特别是有些技术秘密成果,我们自己不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产品,可能会被“束之高阁”,造成浪费,也不利于产业链的繁荣,最终影响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探索通过合适的许可模式和推广机制,授权给外部生产制造方,解决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发挥其商业价值。
四、敢于突破、坚定走事实标准的道路;知识产权体系要有战略思维,系统性的保护好我们的研究创新成果。
我们走得快了,大家跟不上了,但也必须有一个规律互联和相通,这就是事实标准。我们正在走自己的道路,事实标准对于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战略突破,这些突破产生的研究创新成果以后是不是所有都要申请专利,或是采取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专家要去想清楚,要去纵观整个世界,审时度势,那你不就是战略家了嘛?知识产权体系要有战略思维,根据业务特点,综合运用好专利保护、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与授权机制,系统保护好我们构建公共标准、事实标准、开源和开放生态的研究创新成果。
本文内容参考华为心声社区、证券日报、e公司、新浪科技、观察者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