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专辑3月31日讯,据报道,此前苹果公司在日本的一家关键合作伙伴因生产中断暴露出其全球供应的风险,苹果公司考虑将某一国内NAND大厂纳入其iPhone手机内存芯片新供应链。
据彭博社援引某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2月侨兴控股因污染而损失了一批产品后,苹果正在考虑扩大芯片供应商名单,其中已经包括美光科技和三星电子。为了进一步抵消疫情大流行和航运堵塞带来的风险,苹果计划让其供应链能更加多样化。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由于买卖双方库存略偏高,再加上PC、笔电、智能手机等受近期俄乌冲突和高通膨影响,需求面持续转弱,但在铠侠(Kioxia)与西部数据(WDC)原料污染事件影响下,整体供给明显下修,成为第二季NAND Flash价格翻涨5~10%的关键。
其中苹果正在测试某一国内NAND大厂的芯片样品,但双方之间的商谈并未公布,也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据上述某知情人士称,该大厂的产品依赖于一种被称为Xtacking的自主研发的技术,该技术将存储单元晶圆与支持性电路整合在一起,在某些情况下比传统技术的性能更好。苹果将使用其产品在iPhone SE等低端设备中,可能因为该公司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但是该厂的技术至少落后当前最先进水平一代,估计只能成为苹果主要供应商的后备选择,尽管测试和探讨正在进行中,也不能保证苹果就会采购该NAND大厂的芯片。
对此,双方代表均拒绝发表评论。
一直以来,苹果选择供应商十分谨慎,一个品类会有2~3家供应商。行业分析师表示,2~3家供应商的模式提高了苹果供应链灵活性,利于保证供应链安全,一家为供应主力厂商,另外1~2家随时可以替补。
疫情引发了苹果的供应链烦恼,同时也折射出全球消费电子供应链嬗变。
Canalys的移动业务副总裁Nicole Peng认为,供应链零件短缺对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影响是不同的,小品牌受到的影响最大。在代工厂无法在短期内提高产能的情况下,仍会倾斜于苹果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品牌。其他品牌就要“绞尽脑汁”保证产品产能,比如尽量用供应充足的零部件生产产品、对接新兴芯片制造商、将紧俏零部件集中用在畅销机型上,错开与苹果、三星这样的大牌厂商新品发售时间等。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
行业专家预测,这些供应链变化还将进一步引发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
近年来,苹果越来越意识到“同一种零件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生产”严重威胁供应链安全,并积极进行相应调整。苹果于2021年与中国显示企业京东方达成了OLED屏幕供应合作。此外,包括富士康手机组装生产线在内的苹果供应链的8家代工厂先后落地印度,提前布局作为郑州富士康iPhone组装工厂的B角。
本文参考自香港经济日报、集邦咨询、中国电子报、钜亨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