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允许摩尔定律停滞,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AI对算力的贪婪需求、自动驾驶技术突飞猛进,都要求半导体制造工艺持续更快速地迭代。这个时间节点之下的关键技术热点便是GAAFET(和chiplet)。但台积电和Intel仍将在3nm节点上使用FinFET晶体管,台积电认为3nm节点应用FinFET能够降低风险……

几十年来,半导体行业每18-24个月芯片制造工艺都有一次迭代,实现更高的晶体管密度,达成更低的晶体管成本。虽说最近我们探讨了晶体管成本这些年是在增加的,摩尔定律的某些组成部分也还在延续。

每个节点之下,某个维度的晶体管尺寸(gate length)缩减至上一代的0.7倍,在相同功耗下要达成性能40%的提升,与此同时面积有50%的缩减。这个“定律”推动了大量电子产品的发展,功耗更低、速度更快、功能更多...

传统的2D平面结构晶体管(planar transistor)在多个工艺节点上延续,藉由更先进的lithography设备和其他工艺技术进步来实现。但2011年,行业在20nm节点遭遇瓶颈。这种结构的晶体管开始出现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s)。如果将晶体管视作一个开关,则在开关原本应当处在关断状态时,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却仍然存在漏电流。

于是Intel率先从平面结构晶体管转向了FinFET,诸多foundry厂也在16/14nm节点完成了这一晶体管结构的转向。相较平面结构晶体管,晶体管上fin(鳍)的出现令其3个面都与gate(栅)有接触,实现了更好的开关控制。这种结构的晶体管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最尖端的7/5nm工艺都还在用。

但在7nm工艺以下,静态漏电的问题越来越大,原本工艺迭代的功耗和性能红利逐渐消失。这也是近些年摩尔定律失效之说甚嚣尘上的主要原因。当代尖端工艺迭代实现的同功耗性能提升,的的确确就只有15%-20%,甚至可能还不到。

但时代发展的步伐显然是不允许摩尔定律停滞的,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AI对算力的贪婪需求、自动驾驶技术突飞猛进,都要求半导体制造工艺持续更快速地迭代。这个时间节点之下的关键技术热点便是GAAFET(和chiplet)。

来源:Lam Research

3/2nm时代下的GAAFET晶体管

上面这段话是老生常谈,不过我们还是期望把逻辑理清楚。在上篇《展望来年的3nm之争,好像还是一边倒的局面》一文中,我们大致谈到了台积电、三星、Intel的3/2nm工艺计划。台积电N3工艺预计于今年下半年量产,明年一季度上市;三星的初代3GAE极有可能已经在内部试生产,且三星量产版3nm工艺可能跳过该节点,最终其大规模量产的3nm工艺上市时间可能会比台积电稍晚,但整体应该是差不多的;Intel 3量产时间则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其中台积电和Intel仍将在3nm节点上使用FinFET晶体管。此前台积电就谈到过,3nm节点应用FinFET,能够降低风险,客户不需要迁移到新的晶体管类型就能开展3nm芯片的设计工作。不过如上篇所言,我们仍然有机会在台积电3nm节点上看到较大程度的改进,和晶体管密度的显著提升。

三星是唯一一个要在3nm节点就迁往GAA(gate all around)结构晶体管的foundry厂。不过台积电和Intel也将在2nm节点做相同的转向。我们期望在未来制造工艺介绍文章里,用更多的篇幅来谈GAA结构晶体管和制造工艺;只不过在三星3nm GAA正式面世之前,目前掌握的资料还并不多。

来源:Lam Research

GAAFET有多种不同的称谓,比如说有人叫他nanosheet FET,Intel则称其为RibbonFET。GAA结构晶体管的本质,就是把FinFET的fin转90°,然后把多个fin横向叠起来,这些fin都穿过gate——或者说被gate完全环抱,所以叫做gate all around;另外每个翻转过的fin都像是一片薄片(sheet),它们都是channel,叫做nanosheet FET也是顺理成章的。

从结构上来看,GAAFET晶体管的gate与channel的接触面积变大了,且每一面均有接触,也就能够实现相比FinFET更好的开关控制。而且对于FinFET而言,fin的宽度是个定值;但对GAAFET而言,sheet本身的宽度与有效沟道宽度是灵活可变的。更宽的sheet自然能够达成更高的驱动电流和性能,更窄的sheet则占用更小的面积。而且对FinFET而言,fin的数量还实实在在影响到了晶体管的面积。

作为业界主流发展方向,GAAFET看起来是十分美好的。不过在3nm这个临界工艺上,GAAFET和FinFET相比,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性能和功耗变化。分析师预测,在该节点下,CPP(contacted poly pitch,一般可理解为栅间距)差不多都在48nm附近,metal pitch金属间距则为22nm左右。(下图提供5nm节点,晶体管各部分间距的参考)

来源:Scotten Jones, IC Knowledge via SemiWiki,发布于2019.5

另外,三星作为GAAFET晶体管生产制造的马前卒,必然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比如说硅基沟道中较低的空穴迁移率(hole mobility),致pFET性能表现不佳。IBM在此前的IEDM上表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pFET可应用压缩应力的锗化硅(SiGe)沟道材料:“pFET锗化硅沟道能够实现40%的迁移率提升,相较硅基沟道有10%的性能优势,而且有更低的阈值电压(Vt),NBTI(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表现也有提升。”

GAAFET的制造流程,首先在substrate上沉积超薄的锗化硅与硅的交替层,形成一种超晶格结构(super-lattice),每种材料叠多层。sheet就是在超晶格结构中曝光与蚀刻的。随后内部spacer隔层构成;在spacer蚀刻时,超晶格结构中,锗化硅层的表面部分凹陷,再填入介电材料。随后源极漏极形成;超晶格结构中的锗化硅层移除,留下硅基层sheet,也就是channel沟道。最后,通过沉积high-k(高介电常数)的介电与金属gate材料来构成gate。

来源:Lam Research

每一步都存在相当多的工程问题,也就要求工厂有完美的工艺流程控制策略。材料供应商Brewer Science说越小的节点,工艺控制存在的挑战就越大。在3nm节点以后,EUV微影、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检测与量测等等技术都需要持续进化。

三星GAAFET的部分已知信息

三星宣传中的GAA结构晶体管叫做MBCFET,multi-bridge channel FET。此前三星曾表示:“MBCFET技术是进入生产和量产的卓越进步。实现了出色的器件特性。我们用一颗256Mb SRAM测试芯片和一颗逻辑测试芯片,来推动3nm工艺生产的准备工作。”另外,去年年中三星和Synopsys共同宣布,应用三星3nm工艺的首颗高性能、多子系统SoC芯片流片。

在IEEE ISSCC 2021上,三星也展示了SRAM测试芯片。只不过三星在这次会上并未提供任何可比较、可参考的数据信息;会上所提的主要都是已知的一些相关GAA晶体管结构、大方向的资料。比如说channel接触面更广、四面都接触;而且因为sheet堆叠的方向和此前的fin是不同的,所以更少受制于channel宽度,在旗舰功耗和性能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这在前文及本文的上篇中都已经提到了。

来源:三星 via Wikichip

三星在会上谈到了3nm GAA工艺,相比于4nm FinFET在频率和功耗方面的优势,具体如上图所示。不过也就真的只是如图所示了,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没有提供。大致上只能笼统地说,3nm GAA相比4nm FinFET晶体管,在相同的有效沟道宽度(Weff,fin/sheet的宽度 x fin/sheet的个数)下,3nm GAA能够达成更高的频率;与此同时达成更低的功耗。

GAA晶体管sheet这种可宽、可窄的特性,决定了在逻辑电路之外,可利用更小宽度sheet的晶体管,实现高密度SRAM存储,达成功耗和面积的降低;对于高性能SRAM的bitcell而言,则可使用更宽的sheet。从Wikichip对于三星3nm GAA的报道来看,SRAM电路是三星在ISSCC 2021上谈论的重点。

相比FinFET实现高密度SRAM设计需要用1:1:1的比例,GAA可使用1:α:α甚至1:α:β比例。这里的α应该是代表pu(pull up晶体管,也就是load transistor高电位状态晶体管)沟道宽度比值,β代表pd(pull down晶体管,也就是drive transistor低电位状态晶体管)大于pass gate(access transistor,用于bitline接入实现读写)宽度的某个比值。(* β ratio应为Wpd/Wpg,α ratio应为Wpu/Wpd)

1:α:α比值下,更宽的沟道提升了access disturb margin(访问干扰裕度);更优的比值下,disturb margin可在不影响write margin的情况下得到提升。有了更好的distrub margin表现,也就能专注于优化写入辅助(write-assist)电路。针对写入辅助电路,三星谈到一种ADBL(adaptive dual-bitline,自适应双位线)SRAM方案,写入操作时auxiliary bitline(辅助位线)与bitline并联,能够降低有效位线电阻,实现write margin的提升。读取操作时auxiliary bitline断开,所以不会影响到速度或功耗。三星展示的256Mb SRAM测试芯片应用新的辅助电路。

三星有篇paper(A 3-nm Gate-All-Around SRAM Featuring an Adaptive Dual-Bitline and an Adaptive Cell-Power Assist Circuit)是专门谈这种方案的,可搜索阅读。

台积电的灰烬版FinFET

谈了这么多,可能仍然没有很多同学最想了解的关键。毕竟3nm工艺现在还没有成品芯片问世。即便问世了,恐怕我们也很难搞清楚三星当前遭遇的主要技术挑战在哪儿。

本文的上篇已经谈到了三星3nm GAA工艺与台积电N3,预计在晶体管密度方面的变化——还算是比较直观的比较。总的来说,三星虽然在3nm节点上转向了GAAFET,在晶体管结构和密度潜力上占据优势。但预期的晶体管密度、功耗与速度提升,都和台积电N3 FinFET有着较大的差距。

只能说三星现阶段相关GAAFET的技术储备,在未来有机会发挥作用,并赶上台积电。但一方面在于早做新技术探索总是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如前所述,foundry厂也需要解决大量GAAFET晶体管制造流程中的技术挑战。

与此同时,早年Intel有公布一张节点演进图。Intel的工艺节点迭代过程里,完整工艺迭代节点的第一代(比如上图中的10nm),在性能表现上是完全有可能落后于上一代工艺的增强节点(14++)的:Intel十代酷睿的Comet Lake和Ice Lake两种芯片就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初代GAAFET探索,在性能上落后于性能挖掘到尽头的灰烬版的FinFET,也是合情合理的。更何况通常我们都认为,三星foundry的技术实力应当不及台积电。从两者的成本投入、客户名单、芯片成品的实际表现都能看出差异。

最后再来简单谈一谈有关台积电N3工艺的已知信息,可结合本文的上篇来看:

台积电的3nm FinFET,逻辑电路密度提升1.7倍,同功耗下性能提升10-15%(可对应文首的数字),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更具体地看,台积电N3会提供3种不同的标准单元库,HD(高密度)、HC(高电流)和HPC(高性能)。HD当然是负责推升最高密度的,HPC则以更低的密度实现最大的性能提升。1.7倍说的是HD单元库(去年更新的值似乎已改为1.6倍),而HPC的密度提升为1.56倍(这个值估计还要打折扣)——高性能单元库的晶体管密度提升幅度这次还是比较大的,比N7→N5的提升更大。

此外,台积电提供N3的数据还包括1.2倍SRAM电路晶体管密度提升,与1.1倍模拟电路密度提升。其中的SRAM密度,最近两次工艺节点的提升则相比此前可谓是非常小幅度的变化(N16→N7 4x,N7→N5, 1.35x),或者说一代比一代差。这对整个行业而言大概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对于模拟电路部分,N5和N3算是连续两代提升,虽然每次幅度都不大,但实则在N5之前模拟电路的密度提升已经停滞了很久。1.1倍都算是比较不错的数字了。这可能很大程度表明,模拟电路的密度发展几近到头。所以我们现在总说把非关键的模拟电路,主要是I/O相关的部分,以旧工艺做成单独的die,以先进封装工艺和逻辑电路die封装到一起。这也算是异构集成、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必然成为时代主流的一个原因。

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台积电此前以Arm Cortex-A72处理器核心为例给出了一些数据。台积电表示,A72应用其高密度单元库,如果是N7→N5,则该处理器核心达成1.8倍的逻辑电路密度提升,15%的性能提升(同功耗下)和20%的功耗降低(同性能下)。N5→N3,同样是A72核心,可实现1.6倍逻辑电路密度提升,27%的功耗缩减和11%的性能提升。

如果换成Cortex-A78 IP的话,选择高性能单元库,则N7→N5实现了15%的性能提升、34%的功耗缩减;N5→N3实现了10%性能提升、26%功耗降低。这个值是台积电去年10月公布的早几个月公布的值是12%性能提升、32%功耗降低,2020年公布的值又不一样。不过更新过后的信息出现了更新版N3 HPC DTCO,据说有额外12%的性能提升。依据这些值的多次变动,最终量产N3的实际表现可能还会有变化。

这些数字其实也更能解释,像天玑8100这样的芯片,究竟是怎么在仍然使用旧IP的情况下,实现看起来还挺不错的性能和效率表现的。

这些数字相信对于各位读者预期来年的3nm工艺实际表现应当会有好处。这也可能将是我们能看到的最优质的FinFET晶体管工艺了,三星3nm GAA大概是无法匹敌的。虽然或许Intel 3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那就等将来Intel公布更多信息时再做解析吧。

责编:Luff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水平的GAA FET包裹沟道的金属栅极和氧化层的层积厚度不均,很难控制,Vt分散,这是纳米片水平层叠的致命缺陷。。。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而中国则希望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美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Beyond Gravity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为运载火箭提供结构件,并在卫星产品和星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光刻部门位于瑞士苏黎世和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Coswig,拥有约210名员工。蔡司(ZEISS)成功收购了Beyond Gravity的光刻部门,并将其整合到其半导体制造技术部门(ZEISS SMT)......
芯片是方的,晶圆却是圆的;如果把封装的载片晶圆换成方形面板,情况会是怎样?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Nexperia公司SiC产品组高级总监Katrin Feurle和该公司副总裁兼GaN FET业务部总经理Carlos Castro就这一相关投资计划发表了见解。
SK海力士在HBM4上将对基础裸片的称呼已经从DRAM Base Die调整为Logic Base Die,强调了基础裸片愈发重要的逻辑功能。这意味着HBM4时代的基础裸片将全面转向逻辑半导体工艺。
台积电的1.6纳米芯片“A16”技术具有多项创新点,其中最显著的是其超级电源轨(SPR)背面供电网络。这一技术是台积电首创,专为高性能计算产品设计,旨在提高芯片的性能和降低功耗。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今日,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再次迎来新进展——项目首批设备搬入仪式于光谷科学岛成功举办,长飞先进总裁陈重国及公司主要领导、嘉宾共同出席见证。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厂房建设一般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设备选型、设
投资界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一位94岁的亿万富翁,最近公开了他的遗嘱。其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计划将自己99.5%的巨额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而只将0.5%留给自己的子女。这引起了大众对于巴菲特家庭
来源:观察者网12月18日消息,自12月2日美国发布新一轮对华芯片出口禁令以来,不断有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拜登政府在卸任前将采取的下一步动作。美国《纽约时报》12月16日报道称,根据知情人士以及该报查阅
12月18日,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举行设备搬入仪式。插播: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在10月31日,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Mini/Micro LED COB显示产品
有博主基于曝光的信息绘制了iPhone 17系列渲染图,对比iPhone 16系列,17系列最大变化是采用横置相机模组,背部DECO为条形跑道设计,神似谷歌Pixel 9系列,这是iPhone六年来的
来源:IT之家12 月 18 日消息,LG Display 韩国当地时间今日宣布,已将自行开发的“AI 生产系统”投入到 OLED 生产线的日常运行之中,该系统可提升 LG Display 的 OLE
“ 洞悉AI,未来触手可及。”整理 | 美股研究社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带来了广泛的机会。《AI日报》致力于挖掘和分析最新的AI概念股公司和市场趋势,为您提供深度的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LG Display  12月18日表示,为加强OLED制造竞争力,自主开发并引进了“AI(人工智能)生产体系”。“AI生产体系”是AI实时收集并分析OLED工艺制造数据的系统。LG Display表
在上海嘉定叶城路1688号的极越办公楼里,最显眼的位置上,写着一句话:“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本以为这句话是公司的企业愿景,未曾想这原来是命运的嘲弄。毕竟,极越用一种极其荒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