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前不久面向高性能笔记本的12代Intel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H发布,接踵而至的按照惯例,自然就是面向轻薄本的低压处理器系列了。今年初CES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次的低压版12代酷睿移动处理器有P和U两个系列。其中P系列算是新出现的,作为28W TDP定位存在,面向的是全能本或高性能轻薄本;U系列则有15W和9W两档。
高性能的H系列(TDP 45W)12代酷睿基本在性能上暂时冠绝全场,但低压处理器今年的竞争可能会是异常激烈的。面向笔记本的低压处理器也总是更为吸睛的。因为隔壁AMD今年面向笔记本的Ryzen 6000系列处理器IPC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效率、功耗理论上有相当大的进步,这在轻薄本市场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上周Intel召开媒体分享会,分享了更多有关Alder Lake-P/U处理器的细节。搭载这两个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预计很快也会上市。Intel表示新平台预计会有“超过250款笔记本产品陆续上市”。
大概是今年中坚的P28系列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用字母+TDP功耗来代表具体的产品系列。H45、P28、U15都用了Intel称之为BGA Type3的封装,外部看来整体尺寸是差不多的。而U9则是更小的BGA Type4。
从上面的示意图来看,H45和P28的die内分布差不多,U15和U9的die内分布类似。当然了这也只是个示意图,不能代表真正的layout,不过深蓝色的P-core(性能核)和浅蓝色的E-core(能效核)数量的确有着图中这样的关系。
这次发布的TDP 28W的Alder Lake-P系列处理器包括了如上这些型号。TDP标定28W,最高睿频功耗(PL2)为64W。
其中最高规格的酷睿i7-1280P由6个P-core和8个E-core组成总共14个核心20线程,L3 cache 24MB;核显规格为96EU的Iris Xe。最高核心、线程数与三缓规格看起来和H系列里的酷睿i9、i7是差不多的,不过核心的基频、睿频会更低。i7-1270P/1260P减两个P-core,L3 cache 18MB。
P系列酷睿i5均为4个P-core加上8个E-core,L3 cache为12MB。i3的P-core减少到2个——也就是双性能核。与此同时,P系列的i5和i3核显在规格上有对应缩减,在GPU核心频率上也会小有差别。
P系列大概率会成为今年Intel笔记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尤其在高端和线上市场方面。Intel表示,12代酷睿P系列相比去年11代酷睿(i7-1195G7)多线程性能提升最多有70%。“想要在轻薄本上体验发烧级的性能,P是非常好的载体和途径。”
在效率方面,我们在Alder Lake-H处理器的体验文章里已经谈到过。上面这张图列出了不同功耗下的性能水平,12代酷睿相较11代的确有质的飞越。
这张图中没有AMD Ryzen 6000系列处理器的成绩。从其他媒体当前已公开为数不多的Ryzen 6000系列笔记本芯片测试成绩来看,>35W功耗的性能段,Intel是遥遥领先的。不过35W以下的性能和效率对比,大约还有待进一步的测试;因为AMD这次新发布的Zen 3+核心重在更低性能区间内(以及闲置状态下)的功耗表现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图中也给出了酷睿i7-1265U的功耗和性能曲线。这颗处理器是U15系列的其中一个型号,更低的TDP自然着眼于更高的效率。不过和P系列不同的是,今年U系列全系为双性能核配置,这是被很多人诟病的一点:性能核配得太少?(值得一提:P系列的i3也是2个P-core,但能效应当会不及U系列的i7,核心频率、核显规格方面前者也不及后者)
U系列“双性能核”顶得住吗?
在此前12代酷睿核心微架构剖析文章里,我们提到过12代酷睿的E-core(代号Gracemont)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核心。这代E-core相比Intel用了很多年的Skylake(10代酷睿),同功耗下有最多40%的整数性能优势。所以E-core当属在PPA方面更偏功耗和面积,但对性能也仍然有权衡的核心。
12代酷睿此前已发布并上市、面向桌面端的Alder Lake-S,和面向高性能笔记本的Alder Lake-H在Cinebench这类测试的多线程性能表现上显著优于其他竞争对手,E-core是功不可没的。
从15W TDP(PL2 55W)的U15系列产品规格表来看,全线产品都只配了2个P-core。但在加上8个E-core后,从前面那张性能功耗曲线图来看,其中酷睿i7-1265U的多线程性能基本在图中全功耗段都优于11代酷睿i7-1195G7。
这种不同核心的混合架构让人很难预估,这代U系列处理器性能和隔壁AMD的对比。不过我们认为,用线程数来做比其实是个不错的思路。比如i7-1265U总共12个线程,是杂糅了P-core的超线程,和E-core每核每线程的。如果P-core一个核心一个线程的性能记作100%,则超线程大约能带来30%的性能提升。也就是说1个P-core(2个线程)大约能有130%的性能。
而E-core的性能大约是P-core的60-70%,则2个P-core(2个线程)的性能大约也是130%左右。当然这只是个大略的估值,但据此可推知,12代酷睿对应线程数的处理器,应当可以直接去和11代酷睿或者AMD同线程数的处理器做比较。(个别细节项仍可能有较大差异)
这么算起来,酷睿i7-1265U的12线程可对标的应当是AMD处理器的6核12线程(典型如5600U/6600U)。好像这个推断和上表中Intel列出的Ryzen 7 5800U所处性能位置基本吻合,可让各位对12代酷睿U15系列的性能和效率有个大概的认知。
其余产品的规格可从上图中获知,此处不再重复。值得一提的是除酷睿产品线外,奔腾赛扬产品线皆有更新。奔腾8505和赛扬7305,两者皆为1个P-core+4个E-core的设计,核显均为48EU规格;赛扬不支持睿频。
更低功耗的U9系列,最高睿频功耗为29W。该系列的CPU核心配置和U15差不多,大部分是2个P-core+8个E-core(酷睿i3与奔腾、赛扬除外),频率自然也是更低的;核显同为最高96EU的配置,但频率也低了不少。
I/O与图形计算支持
I/O部分历来是标压与低压处理器较大的差异所在,包括处理器对于接口、带宽的支持等情况。12代酷睿P/U系列相比标压H系列,处理器本身一个较大的阉割在PCIe通道的支持上。
即12代酷睿P28与U15系列只提供2x 4路PCIe Gen 4支持。相较而言12代酷睿H系列标压处理器有个8路PCIe Gen 4的支持。这应当也算是过往低压酷睿处理器的I/O支持传统。
这对OEM厂商选配独立高性能GPU会有影响。不过从Intel的角度来看,搭载低压处理器的轻薄本直接用核显就行了。这也是此前Intel强化Xe核显的原因所在。
谈到核显,12代酷睿的Iris Xe核显相比上一代基本没什么变化,最高也仍是96EU规格可选(另有80EU、64EU、48EU等不同规模)。理论上这这代处理器对于LPDDR5/DDR5内存的支持,通过进一步加宽带宽,会令核显性能略有提升。
不过Xe核显今年的风头是被隔壁刚刚更新的RDNA 2核显盖了过去的。AMD Ryzen 6000移动处理器最新配备的RDNA 2架构核显堆料显著增多。从既有实测成绩来看,其游戏性能相较96EU的Intel Iris Xe核显有大约35%的领先——当然这也是以更高功耗为代价的,而且还要看OEM厂商的系统设计究竟能发挥几成性能。
这两年预计会是Intel和AMD差拍竞争、核显堆料的时候。GeForce MX系列是越来越没市场了,英伟达此时再不奋发一下就少一块重要的入门级市场收入来源了。
I/O方面的其他支持情况包括处理器直连雷电4和各种常规的支持;芯片组也有WiFi 6E、PCIe Gen 3、USB 2/3等的支持。
12代酷睿U9系列各部分I/O主要规格支持相较P28/U15支持均有减半,比如2x雷电4,1x PCIe Gen 4,以及内存支持并不包含标压版的DDR;PCH芯片组的I/O支持在通道数量上也与另外两者有差异。
再谈谈Evo认证和系统体验变化
在H系列发布文章中,我们已经谈到过第3版Evo标准更新。关注笔记本市场的读者,对于现在大量笔记本机身上的Evo贴纸应该不会陌生。这张贴纸表明的是这台笔记本通过了Intel的一系列标准认证。
Evo标准当前已经进化到了第3版。这次发布会上,Intel更多的谈到了其中的一些细节。
常规组成部分就不谈了,包括此前广为人知的9小时续航、1秒瞬间唤醒、充电半小时续航4小时等……续航事实上是这次我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毕竟对家AMD在宣称藉由Zen 3+改进过的电源管理技术,可实现24小时的续航。
当然我们知道这类数字通常是虚标,但未知今年Intel是否在真实使用场景下有与之一战的资本,毕竟我们知道下一代Raptor Lake的更新重点预计将是在能耗表现上。(Intel倒是有在媒体沟通会上提及联想Yoga 9i配备P系列12代酷睿处理器,“本地视频播放时长24.5-25小时”)
第3版Evo标准的更新当然也离不开新硬件,包括12代酷睿处理器、WiFi 6E连接、Intel连接性能套件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几个新项目,似乎也是为疫情当下在家办公大趋势准备的。比如说动态的背景噪声消除、摄像头画面处理、Intel视觉感应控制器等。
其中背景噪声消除用到了Intel的GNA引擎(Gaussian & Neural Accelerator)——这应该是Intel在10代酷睿处理器上就引入的AI加速模块。而“Evo高保真影像和视频处理技术”应当是基于酷睿处理器内的IPU影像处理单元。Intel在发布会上说,12代酷睿对IPU单元的性能做了进一步的强化(是10代酷睿的10倍),着力于提升了在视频会议等场景下的画质水平。
Intel认为很多Windows平板设备上的前置摄像头已经有千万像素级别。引入IPU“带来了很多好处:一个是可以挂MIPI摄像头,让摄像头分辨率跨过USB的限制;另外有了IPU,画面降噪、对比度、色彩等方面都能有极佳表现;还能节约一小部分的系统功耗。”
标准中新加入的“视觉感知和识别”则是指,通过传感器实现靠近笔记本的时候唤醒,离开则锁屏。而且“可以感知用户实际的应用内容,对功耗做进一步压缩性的管理;这样有效强化了使用的私密性以及对性能的安全感”。“2022年,会有8款以上的机型上市时配备这项功能。”
连接性上,除了不停强调WiFi 6E,Intel这次似乎还新加入了5G功能可选项。“今年会有15款以上的Evo机型上市时会配备5G功能”,“配有英特尔5G网卡”。
PC与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设备的“多屏互动”特性此前我们也见识过了,包括PC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收发编辑多媒体内容等。华为笔记本与手机实现的“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在PC平台上就有与Intel的合作。“多屏互动”特性实现上,Intel提供了包括连接在内的底层技术,及面向上层的API。
最后,今年Evo认证机型涉足到了折叠屏笔记本。Intel在会上列举联想、宏碁已经推出的基于12代酷睿处理器的折叠屏笔记本。Intel自己做折叠屏笔记本概念参考设计好像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CES展。满足第3版Evo认证的折叠屏笔记本至少要求16英寸的屏幕大小、QHD分辨率,且必须提供独立的蓝牙鼠标。
如前文所述,面向高性能笔记本的12代Intel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H重回了性能王座,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轻薄本、全能本市场,Alder Lake-P/U系列面临的竞争可能会异常激烈,毕竟这个市场并不全是看性能。
不过可预见的是Intel在这代产品上的处境会比去年好很多,毕竟效率和性能相比11代酷睿都有了很显著的提升。而AMD今年的笔记本处理器产品着力的是CPU效率小改,以及核显更进一步的堆料;但IPC无提升让移动版Ryzen 6000在性能上看起来完全没有竞争力。这让x86阵营的双方都各自有了对应的长项和短板。
这种差拍竞争算是让市场重回了暌违多年的良性竞争大环境,也让这两年的PC市场真正有了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