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芯国际举办了 2021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在该季度的总营收为15.8亿美元(约合 100 亿人民币),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超 15 亿美元。这个数字相较于2020年第四季的9.8亿美元增长 61.1%,接近预估的15.9亿美元,毛利达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7%,第四季度净利润为5.338亿美元,远超此前预估的3.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7%。
“全球范围的缺芯潮和对本土、在地制造的旺盛需求给公司带来难得的机遇,实体清单的限制又给公司的发展设置了衆多障碍。”中芯国际管理层在业绩报告中称。
从地区、服务类型、应用和制程比例看营收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为54.4亿美元(约合 346 亿人民币),年增39%,是当年全球前四大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格芯)中成长最快的公司,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净利率等多项财务指标亦创历史新高。中芯国际 2021 年度未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7.33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 52.10 亿元。
根据中芯国际四季度收入分析情况,从地区来看,中芯国际2021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主要来源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 ,占比达到了68.3% ,欧洲及亚洲地区占比为12.1%,而北美洲的占比为19.6%;
从服务类型来看,中芯国际2021年第四季度的主要营收业务来源还是来源于晶圆代工服务,占比达到了89.5%% ,相较于去年93.5%有所下降;
从应用分类来看,中芯国际的收入占比分别为智能手机31.2%、智能家居12.7%、消费电子23.7%、其他32.4%。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智能手机应用收入占比下降了最多的 5.5%,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也均有所下降。
在中芯国际收入占比较大的晶圆代工服务中,成熟工艺FinFET/28 纳米的收入占比得到大幅提高,从去年同期的5%增长到了18.6%。另外,中芯国际的40/45 纳米收入占比15.3%、55/65 纳米收入占比26.8%、0.15/0.18 微米收入占比28.6%,依旧是中芯国际的主要收入业务,而110/130nm、250/350nm、90nm等技术节点营收占比较小。
灵活调整产线应对冲击
电话会议期间,中芯国际代理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高永岗提到,从市场来看,芯片短缺正从全面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相对 MCU 等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的芯片短缺有所缓解,甚至建立了一定的库存。
中芯国际去年增产每月 10 万片(折合 8 英寸),而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产线的调整,能够较好地面对可能的供过于求。整体来看,高压驱动、微控制器、超低功耗逻辑和特殊存储器收入增长最快,其他平台也有着较强的市场需求,但在产能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月产能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593,875片8英寸约当晶圆增加至2021年第四季的621,000片8英寸约当晶圆。财报显示,第四季度交付了1723360片8英寸晶圆,同比增长21.7%,产能利用率为99.4%。此外,该公司第四季度的研发开支也从2021第三季度的1.674亿美元追加至1.721亿美元。
2022年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产能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而中芯国际多年积累下来的产品平台和产能将集中在产业的结构性缺口。中芯国际表示,为了持续推进已有老厂扩建及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12 英寸新厂项目,其中,上海临港项目于今年年初破土动工,北京和深圳的两个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生产,今年的产能增长预计也将超过去年。
所以2022年依然是投入高峰期,资本开支预计约为50亿美元,但在三个项目满载后,中芯国际的产能将迎来倍增,产能增量预计高于去年。此外,中芯国际还预计2022年一季度收入将环比增长15%~17%,毛利率介于36%~38%之间。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补充道,中芯国际扩产的大部分产能都已和客户进行过交流,签订了一些绑定协议。中芯国际的客户大多与整机和系统厂商有着深度绑定。在供应链区域化的今天,整机和系统厂商需要保证在国内有一定比例的供应链。通过和这些整机、系统厂商交流,中芯国际发现当前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占比不足其需求的 10%。
同时,由于中芯国际 40nm-22nm 的产线建设较晚,其设备型号相对统一。虽然不同制程的工序不同,但中芯国际可以在产线内进行一定的灵活调配。此前,这种情况影响了中芯国际的生产效率和营收增长速度,但通过灵活调配,这种模式面对冲击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在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各个晶圆制造厂商都加大资本支出,建厂增产的当下,未来存在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一方面,中芯国际在纯晶圆代工厂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仅为 6%,体量相对台积电等较小,应对市场变化较为灵活;另一方面,中芯国际虽然市场份额较少,但却是所有晶圆代工厂商中客户数量最多、产品种类最多的一家。
“当前一些细分领域的设备厂商遇到了供应链问题,存在交付时间较长的现象,中芯国际也对此做了一定的规划和准备。”赵海军强调,和其他厂商不同,中芯国际的一条产线基本能够实现从 0.13μm-22nm 的全节点生产,也会根据不同产品的工序要求进行调配。以深圳产线为例,中芯国际希望将面板高压驱动芯片作为其主打产品,虽然节点跨度从 0.18μm-28nm,但其产品的金属层、可靠性考量较为接近,生产效率较高。
为了确保三个新厂的人才充足,中芯国际采用了旧厂带新厂的方式。以北京为例,三个旧厂带动新厂的运营,上海也是类似。在产线布局较少的深圳,中芯国际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分公司会帮助培训一部分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