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日报道,由于德国政府未批准交易,中国台湾环球晶圆股份有限公司(Globalwafers Co.,)未能成功收购德国晶圆片供应商世创电子(Siltronic AG)材料公司。这家台湾晶圆巨头企业本寄望通过这笔收购,拿下全球晶圆市场份额第二的宝座,但最终未能如愿。
按照之前的协议,环球晶圆还要向Siltronic支付5,000万欧元(合5,620万美元)的终止费。这是跨国并购领域的惯例,一般重大并购交易订立的协议中,都会包含内容类似的条款。此前,智路资本对芯片厂商美格纳的并购,因未能获得美国相关部门的放行而告吹,智路资本也向美格纳支付了赔偿金。
环球晶圆指出,原用于收购世创电子的43.5亿欧元(约49.8亿美元),将转用于包括12寸晶圆与磊晶、8寸与12寸 SOI、8寸FZ、SiC晶圆 (含 SiC Epi)、GaN on Si等产品产能扩张。扩产计划涵盖亚洲、欧洲和美国地区的投资,包括扩充现有厂区以及兴建新厂,新产线产品产出时间从2023年下半开始逐季增加。
环球晶圆在公告中称,已于1月底以1,000亿台币(约36亿美元),取得Hitachi Plant Services的半导体硅晶圆生产相关设施及设备。
获得中国有条件放行,但为时已晚
环球晶圆对世创的并购已经持续了一年有余的时间,报道称,这笔价值43.5亿欧元的交易失败的背景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跨境高科技交易的审查力度,因为它们担心失去对关键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半导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的控制权。2021年,德国当局进行了306项投资审查,而2019年只有78项,2020年为106项。
在交易正式“告吹”之前,这笔交易已经得到了包括奥地利、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反垄断监管部门的放行,并在中国农历虎年春节前,获得了中国反垄断监管部门附条件放行(需剥离环球晶圆的区熔法晶圆业务)。
德国政府相关部门对这笔交易的审查超过14个月,这个部门是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事务行动部,该部门是德国负责管理外国投资的政府部门,在审查的过程中,这个部门还延长了审查期限,而这个期限超过了并购截至日期。
根据交易双方订立的协议以及德国金融监管局(BaFin)给出的交易最后时限,交易须在2022年1月31日之前完成。但是,在这个时限到来之前,环球晶圆仍未能获得德国政府对这笔交易的放行,没有放行,超过这个时限,就意味着并购交易失败,并不需要德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式否决。
环球晶圆宣布此收购案失效,并且表示“对这一结果非常失望”,但将继续与欧洲客户紧密合作,未来将分析德国政府的决定,并考虑其对公司未来投资战略的影响。公司董事长暨CEO徐秀兰曾表示,如果无法完成对世创的收购,环球晶圆将寻求在欧洲以外的地方投资。
欧洲不会坐视亚洲厂商继续做大
环球晶圆总部在中国台湾,2015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最终控制人为中美矽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世创则是德国重要晶圆厂商,2015年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一家台资芯片代工企业负责原材料采购的人士表示,环球晶圆是硅晶圆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欧洲,环球晶圆有比较稳定的客户关系,这也是其发起对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的世创并购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并购也可以改变硅晶圆的市场份额格局,完成并购后,环球晶圆的市场份额将有望从原来的全球第三,晋升到全球第二,拿到26.7%的市场份额。“行业内都知道,环球晶圆非常重视这笔交易,董事长徐秀兰亲自负责这笔交易的相关事宜,包括和德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很多会议都是徐秀兰亲自带队去开的。
然而,这笔交易从最开始就引起了德国政府和产业界的担心,这种忧虑集中在包括“市场份额的提升会否对下游产商的利益造成损害”,以及“其先进的产线是否会更大规模地向欧洲以外地区转移”等方面。
在全球半导体短缺背景下,本次失败的收购暴露了欧洲芯片厂商对亚洲供应商的依赖,这引发了最近整个欧洲大陆努力提高自身芯片产量的风潮。日前,欧盟官员也对外宣布将于2月初公布欧盟版《芯片法案》提案,预期将推出数百亿欧元的补贴支持欧洲芯片制造业。而半导体硅片作为半导体芯片的关键原材料,自然也成为了欧盟各国强化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
本文内容参考自路透社、参考消息、华尔街日报、中国经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