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产业,国内外厂商都在抢人才。英特尔除了自有芯片业务,也积极扩大晶圆代工版图,因此需要更多征才与留才优势。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英特尔已宣布将启动结构性调薪,将以现金与股票形式为员工加薪超过20亿美元。英特尔同时启动抢人战,指定7家业界公司的人才,只要由该公司员工内推成功,其员工将可获新台币24万元(EETC按:约合55282.28元人民币)奖金。英特尔透过员工推荐计划(Employee Referral Program, ERP),希望奖励与吸引业界英才。
被询问是有哪7家指定企业时,英特尔方面表示,都是和英特尔业务相关的企业,但不限于半导体产业,甚至也不限于中国台湾本地企业,也有可能是外商在中国台湾的分公司,因为和英特尔相关企业有非常多,公布了这7家名单,等于得罪了其他企业,因此不方便透露公司名称。
据了解,英特尔持续都有加薪,这次虽然没有说明上述加薪的幅度,但仍表达超出该公司每年的标准加薪幅度。个别员工获得的加薪幅度,将根据工作类别与绩效等而有所不同。
除了挖角这7家指定可以获得24万元新台币推荐奖金外,英特尔中国台湾分公司总经理汪佳慧表示,如果员工成功推荐女性人才进入英特尔服务,可获得16万元新台币(EETC按:约合36854.86元人民币)的推荐奖金;若成功推荐男性人才加入英特尔,可获得8万元新台币(EETC按:约合18427.43元人民币)的推荐奖金。
英特尔方面表示,把奖金给猎人头公司,不如给自己的员工,而在电子理工等相关领域,向来是阳盛阴衰,女性优秀人才更难寻找,所以才会给女性人才更高的推荐奖金。
缺人才已成为半导体业界热门话题,曾有业者感叹,新人都先跑到台积电和联发科去了,不过连台积电和联发科也积极抢人,台积电有实习生计划,硕博士生还没有出校园,就开始招募,联发科也曾祭出专案抢人。
自从英特尔新CEO帕特·基辛格在2021年初上任以来,其人事变动频繁,不仅在战略端布局上屡创新高度,众多领域虎将纷纷加入其中。
英特尔“挖角”美光首席财务官
1月10日,有消息指出,英特尔(Intel)挖角美光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接手George Davis退休后遗留下来的首席财务官空缺职位。Zinsner将于1月17日报到,直属首席执行官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英特尔尝试重夺半导体产业覇主地位之际负责监督该公司财务。
Zinsner的任命是英特尔高级主管人事的最新异动。Zinsner自 2018 年 2 月以来一直为美光服务,之前曾担任 5G 基础架构商 Affirmed Networks 的总裁与首席运营官,但该公司于 2020 年被微软收购。此外,他还曾任亚德诺半导体和 Intersil 的财务资深副总与首席财务官。基辛格称赞他,“对半导体和制造业知之甚深、具资本配置纪律,且在价值创造方面有优秀表现”。
英特尔现任首席财务官 George Davis 计划在五月退休,未来将继续担任该公司的顾问。美光周一则表示已开始寻觅新任首席财务官,首席商务官Sumit Sadana 暂时代理该职。
另一方面,英特尔表示, PC 部门负责人 Gregory Bryant 将于本月底离职,Bryant 是英特尔老将,1992 年任职至今,该业务占英特尔营收一半以上。截至 2021 年 9 月的九个月内,英特尔PC 业务营收约 303.8 亿美元,2020 年则净赚 400.6 亿美元。销售营销与部门执行副总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预料接替该职位。
苹果M1首席芯片设计师跳槽
继美光首席财务官 Zinsner加入之前,在近日苹果M1首席芯片设计师也是罕见跳槽英特尔。
苹果Mac前系统架构总监Jeff Wilcox曾在其LinkedIn页面上宣布,他将离开苹果赴英特尔就职,担任英特尔院士(Intel Fellow)与设计工程部门的技术总监(CTO),主要负责所有英特尔客户端系统单芯片(SoC)架构设计。
苹果Mac计算机系列自英特尔转向自家芯片,2年过渡期即将迎来尾声,苹果M1首席芯片设计师别挖走,掀起市场热烈讨论。华尔街分析师提到,过去2年苹果团队的工程师呈现出陆续出走的迹象。
他在其LinkedIn页面写道:“历经精彩的 8 年之后,我决定离开苹果并寻求另一个机会。在苹果这些年取得的所有成果,我感到无比自豪,最棒的是通过M1、M1 Pro和M1 Max SoC与系统推出,迈向Apple Silicon过渡,我将会非常想念所有苹果同事与朋友们。”
Wilcox在过去8年担任苹果Mac系统架构总监,负责监督Mac系统架构、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领导苹果转向Apple Silicon的过渡期。
AMD多名资深高管加入
在2021年10月,英特尔从AMD拉走的一位技术方向的副总裁Vineet Goel,他已在AMD工作五年,主要负责GPU架构、图形、机器学习、移动平台等业务。加盟AMD之前,他还是高通GPU计算解决方案和Adreno架构的总监,实力可见一斑。
Vineet Goel进入Intel之后担任副总裁、GPU架构和IP工程业务总经理,主要负责Xe GPU IP路线图的规划。
在同年9月,英特尔从AMD也挖走了两员大将,一个是Steve Bell,一个是Ritche Corpus,两人分别在AMD工作了13年、15年,主要负责显卡软件、游戏合作业务,因为他们的游戏卡设计出来之后需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这期中需要大量的合作。
英特尔通过 @IntelGraphics 账号宣布了这一消息。考虑到这几位人士都拥有“游戏与图形”领域的丰富经验,意味着他们将致力于推动 Arc Alchemist 显卡业务的发展。
同时,英特尔还挖来了一大波游戏显卡方面的人才,其中有André Bremer,之前在EA Games、LucasArt、Zynga、Prime Gaming及亚马逊都工作过。另外的游戏专家还有Michael Heilemann,之前在EA Games、Vivendi、Dreamworks和索尼工作过。
2020年5月,英特尔还挖走AMD前高级研究员阿里·易卜拉欣(Ali Ibrahim)作为英特尔架构、图形和软件部门的副总裁以及分立GPU的平台架构和工程总监。
此外,英特尔现任的高级副总裁、首席架构师兼架构、图形与软件部门总经理Raja Koduri是在2017年加入到英特尔团队,在投奔英特尔之前曾在AMD担任要职,现肩负起打造英特尔高性能GPU的任务。
GPU大牛跳槽英特尔
2021年8月,有消息指出Anton Kaplanyan跳槽到英特尔。在进入英特尔之前,Anton Kaplanyan担任Facebook的首席科学家,从事超级神经采样方面的研究,多年来都是在研发计算机图形学,涉及神经渲染、游戏引擎等等。
不过他最引人注目的从业经历是在NVIDIA,2015年到2017年工作了2年2个月。虽然在职时间不长,但Anton Kaplanyan在NVIDIA期间主要从事光追、降噪及缩放方面的技术,期间发表过神经超级采样的论文,奠定了NVIDIA的DLSS深度学习超级采样的基础。
不仅在图形事业部英特尔猛将不少,在处理器架构方面近期也有旧臣回归。那就是有着28 年芯片架构设计经验的 Shlomit Weiss,她将主要肩负所有消费级芯片的研发设计工作。
过去30年,英特尔大部分时间一直主导着价值4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在2021年7月底,英特尔召开的“英特尔加速创新:制程工艺和封装技术线上发布会”向世人展示了到2025年的制程工艺和封装技术路线图,指出要用四年时间追赶上台积电与三星电子的代工份额,并力争夺回芯片制造行业话语,让英特尔重返制造技术关键领域的领导地位,抢回失去的 CPU 市占,以及拓展 GPU 的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设计半导体、开发生产半导体的技术,以及建厂要花上许多年。台积电和三星的崛起、疫情对供应链带来的压力,以及中美之间益发紧张的关系,都加剧各界对芯片制造业重心转向亚洲,恐加剧美国的焦虑情绪。
传“芯片之神”“Zen架构之父”Jim Keller将加入三星
芯片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的庞大生态体系,目前该行业人才缺口依旧很大,所以高管流动很大程度上也会在这个圈子内流动,会出现企业间的频繁“挖角“事件。除了国际大厂之外,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抢人”动作也是很积极,因半导体行业的技术专利等问题,人员流动间企业偶尔也会对簿公堂。
比如2020年,联想集团前副总裁常程加盟小米,后因违反竞业协议一事引发了业内的热议,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判常程需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并支付违反竞业限制义务违约金525万元。
近几年,中国台湾的技术人才频繁流入中国大陆晶圆厂/芯片设计等企业担任要职。此前闹得沸腾的有台积电指控其采购处薛姓前经理在离职5个月后就到中国大陆企业任职,违反了竞争协议,并判薛姓男子须赔偿台积电250万元新台币(含返还补偿金)。
近期有消息传闻被称为“芯片之神”“AMD Zen架构之父”的Jim Keller(吉姆·凯勒)有可能进入三星,去开发全新的AI处理器。
Jim Keller在半导体行业从业20多年,学历也只有学士学位,但从业经历很丰富,前面十几年的不说了,2012年重回AMD,帮助开发了Zen架构,2016年离职,之后去了特斯拉做自动驾驶芯片。
2018年他去了英特尔公司,不过2020年6月份又离职了,现在一家初创公司Tenstorrent担任CTO首席技术长,主要开发RISC-V指令集的芯片,该公司曾获得了13亿元的风投。
不过这家公司也不太可能是Jim Keller的终点站,在日前的三星代工论坛会议上,Jim Keller发表了主题演讲,引发了猜测,认为他会加入三星,从事更先进的AI处理器研发。
不过关于这件事,目前还是传闻,尚未被Jim Keller证实。
本文参考自联合新闻网、FX168财经报社(香港)、KKnews、新浪科技、Techbang、中国台湾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