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理科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双耳助听器,可安全地使用头部组织作为电磁信号的传输介质,从而证明了人体通信的潜力。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双耳助听器,可安全地使用头部组织作为电磁信号的传输介质,从而证明了人体通信的潜力。

随着微型化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展,市场上大量涌现从医疗监测器到AR/VR头戴式设备等各种可穿戴产品。尽管传统信号传输方法仰赖无线技术,可穿戴设备要想真正超越,就需要一种更有效的通信方法,例如无线人体局域网络(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WBAN)。不过这种网络有其缺点,包括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不仅不安全,还可能有吸收电磁波辐射以及信号会被阻挡的问题。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人体通信(human body communications,HBC ),也就是透过人体来传输信号。人体通信的运作原理是利用在人体内部传播的电场,然后用配备了电极的皮肤穿戴设备与其他低频设备进行通信。虽然这项技术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却没有被大规模使用。

为了证明人体通信潜力,东京理科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款双耳助听器,可透过相互通信来适应音场,为佩戴者提升清晰度和声音定位。最近的研究显示,由村松大陆(Dairoku Muramatsu)率领的团队,透过详细的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s),研究了从一只耳朵上的电极发射出的电场,如何分布于人的头部并到达另一只耳朵上的接收电极,以及这是否能运用于数字通信系统。

而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他们可以做到,而且过程也是安全的。他们还探索了各种系统参数和特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用于人体通信的最佳电极结构。

 

人体通信利用人体组织作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传输媒介。

(图片来源:东京理科大学)

不过上述研究虽展现了透过双耳助听器进行人体通信的可能性,这只是一个开始。《EE Times》针对此技术提出了几个问题,涵盖其优势、潜在应用以及缺点,以下是村松的回答。

问题1:皮肤的成分会影响人体通信吗?例如有些人皮肤较厚,有些人很会流汗?

村松:是的,皮肤成分和汗水会影响天线(电极)的特性和人体通信质量。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透过以真人为对象的实验,研究了人体通信的重要特性与个体差异。结果显示,选择适当的设计参数(如载波频率)可以抑制个体差异。我们的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在Electronics》期刊上发表。

问题2:已知人体通信设备可以被单一个体使用,是否也有可能与其他使用相同技术者的人进行通信?距离会是一个影响因素吗?

村松:可以,人体通信能运用于多用户通信,也可以用于单一用户通信。但人体通信需要用户之间的身体接触,例如握手。如果他们彼此之间有距离,人体通信就无法发挥作用。更多相关信息请见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网站。

问题3:环境是否会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水下或极热、极冷地区也可以使用人体通信设备吗?

村松:在水下通信的案例中,一般无线电通信是无法使用的,因为电磁波会被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吸收;因此通常会使用超音波和光来进行水下无线通信。而由于人体通信是使用人体而非海水作为传输通道,因此即使在水下,人体通信也有可能进行低损耗的无线通信。温度并不会影响人体通信的机制;然而由于人体通信设备是由一般的电子电路组成的,所以要考虑这种电路对运作环境的要求。

东京理科大学的团队表示,他们利用一个可穿戴天线原型以及22 名人体受试者进行的量测结果显示,“从电压驻波比(standing wave ratio)的角度来看,人体通信对个别用户的差异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本文同步刊登于《电子工程专辑》杂志202112月刊

(参考原文:Researchers Demo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s Using Binaural Hearing Aids,By Cabe Atwell)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目前,CPO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HPC)、人工智能、通信系统、传感器网络和生物医学等。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这也促使了企业不断加大其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其中 AI、机器视觉和 RFID 等先进技术在实现高效生产物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外观和部分组件方面,iPhone 16e 延续了 iPhone 14 的设计。它的外壳与 iPhone 14 相似,就连 Face ID 模组也完全一样……
西安光机所在光子集成芯片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全球光通信大会 OFC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ADI 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Vincent Roche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根据过去 18 个月渠道库存水位下降、预订量逐步回升等信号,公司已度过半导体行业周期的最低谷,市场形势正转向对其有利,ADI 正处于持续复苏的有利位置。
Khaveen投资指出,这一预测数据还不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即高通可能因苹果产品转换每年再损失近20亿美元,共计损失近100亿美元。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又一地
倒计时1天,『2025年行家说开年盛会(第8届)取势行远·LED显示屏及MLED产业链2025年蓝图峰会』明天正式启幕。本届开年盛会特设「2025年产品/技术/市场蓝图计划」、「COB」、「MiP及玻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图1 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实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国际电子商情讯,昨日(3月3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115.62亿元收购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A股市场又一起百亿并购2025年
市值一夜蒸发2900亿”作者|王磊编辑|秦章勇特斯拉陷入一个怪圈。马斯克的权力越来越大,但特斯拉的股价却跌得越来越惨。就在昨天,特斯拉股价又下跌了4.43%,一天之内蒸发4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新思科技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基金会(SEMI 基金会)近日在新思科技总部宣布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携手推动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才发展。据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需要新增 10
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