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以数据为中心”的ML方法来说,开发模型其实就是不停迭代(iterate):工程师对完成训练的模型进行评估,并确定数据集的改进;然后生成新的数据集,再进行新的训练。如此迭代往复,直到模型性能达到要求。这其中数据的产生,自然是相当关键的组成部分。

机器人技术这两年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是迅速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购物中心或餐厅看到机器人,好像越来越司空见惯了。许多酒店、医院、工厂对机器人的应用也日趋普遍。机器人是各学科、各类技术的集合,其自主化、智能化实现都并不容易。比如操控、自主导航就是很大的难题,仅依靠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是不行的。

今年GTC报道中我们提到过,汽车大概可以认为是某种特殊的机器人。但两者又有差异,比如说汽车自动驾驶是遵循道路路径、路面和路侧标志的,而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如在工厂中的物流机器人——就这个层面的实现难度显然会更大,因为它们没有天然的固定路径。

我们自然能够想到的是利用AI技术来训练机器人,令其构建起自主导航和操纵的经验。但机器人的AI训练,不可能是在现实中让一大堆机器人真的跑在一个实体工厂里,并通过四处撞壁来习得经验。

前年的GTC China之上,英伟达发布了面向机器人的Isaac SDK。当时黄仁勋在演讲中提到Isaac是“用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导航和关节活动控制”的,Isaac“让机器人自我学习,模拟、训练”。

此前英伟达的宣传中提过Isaac包含4个模块,分别是Isaac Sim、Isaac Engine、Isaac GEMs,Isaac APPs。未知现在其抽象构成是否已经发生变化。我们着重想谈的是其中的Isaac Sim。这是个机器人仿真平台,可以进行环境和机器人的建模、算法的验证、强化学习、监督学习的模型训练等。

简单来说,Isaac Sim是为了让机器人在其“脑内”进行AI训练,搭建起虚拟的环境,并进行机器人建模。值得一提的是Isaac现在是Omniverse的一部分(有关什么是Omniverse可参见这里)。比如说在Omniverse中开发一个跑在工厂里的机器人,那么就在Omniverse中构建工厂场景;在场景搭建完成后,再对机器人做建模并放到Omniverse中。在虚拟的世界里就可以对机器人进行各种测试了,包括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进行强化学习算法开发,还有目标检测之类的机器学习。

我们知道Omniverse对于现实世界的模拟是颇有心得的,包括物理引擎、图像渲染。这是机器人能够在Isaac Sim环境下进行各种学习和测试的基础。

不过一旦涉及到了AI,训练数据从哪里来、有没有好的数据就成为很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英伟达选择的是数据生成+迁移学习的方式。针对数据生成,英伟达似乎从更早开始就在做研究,包括CVPR 2021之上都有研究成果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搜看。

前不久的GTC上,英伟达又特别发布了Omniverse Replicator,这就是个合成数据生成引擎(synthetic-data-generation engine),其中之一就是面向Isaac Sim的(Isaac Sim Replicator)。

机器人的“脑内世界”

用合成数据来训练AI是如今挺热门的研究课题,因为合成数据生成是以模拟的方式来生成数据,减少了数据创建所需的成本和劳动。Omniverse Replicator就是能够产生物理模拟的合成数据的引擎,用于训练深度神经网络。

实际上GTC上发布了两个Omniverse Replicator的应用,分别面向DRIVE Sim(DRIVE Sim Replicator)和Isaac Sim,也就是汽车和机器人。英伟达表示,Omniverse Replicator能够让开发者创建AI模型,填补真实世界数据的空白,还能够以人无法做到的方式来标记地面真值(label the ground truth)。在虚拟世界中生成的数据能够覆盖大范围的各种场景,包括一些比较罕见和危险的情况——是在现实世界当中通常都难以察觉的。

这里“填补真实世界数据的空白”指的其实是真实世界数据收集的困难性。比如说位处气候炎热地带的开发者,若要模拟雪地的训练环境,那么对现实世界而言耗费的成本就会很高。那么用合成数据生成的方式,也就是用模拟世界生成的数据,就能显著降低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英伟达表示,Isaac Sim中的这些新功能使得工程师能够构建“生产级”的合成数据集。每次迭代的数据都是在模拟世界里生成的,也就加快了模型训练的速度。

尤其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以数据为中心”的ML方法来说,开发模型其实就是不停迭代(iterate):工程师对完成训练的模型进行评估,并确定数据集的改进;然后生成新的数据集,再进行新的训练。如此迭代往复,直到模型性能达到要求。这其中数据的产生,自然是相当关键的组成部分。

除了数据生成本身的价值,合成数据也有让ML工程师做参数控制的余地——包括噪声、环境变量等因素,或者说工程师对数据有更高程度的掌控度,则开发时间自然可以被极大程度地缩短。以下这张图是在Isaac Sim中合成数据生成工作流的示例。

这些数据是怎么生成的?

针对Isaac Sim Replicator是怎么工作的,英伟达官方有给出一个AMR(自助移动机器人)避开叉车叉齿的示例。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去看看Isaac Sim Data Replicator的这个功能概述视频,就是大致给出个概念,来说AMR如何避开叉车的。

避开叉车用传感器不就行了吗?工厂现有AMR会用平面LiDAR,这类传感器的确可以做对象测距。但这种平面LiDAR虽可检测叉车底盘,却检测不到叉齿(相比底盘通常更突出)。在这一例中,如果AMR能够知道:这是一辆叉车,也就能够避开叉车叉齿了。

一般数据生成的方式,都是在仿真中大量生成图片或CAD模型,再加入噪声和各种环境变量,以此来“复制目标域的内在分布”。英伟达介绍中提到,用Isaac Sim Data Replicator训练DNN的工作关键流程是这样的:

- 在 Omniverse 的 Isaac Sim 中建立仓库场景

- 在仓库中放置一个 AMR 并重新创建故障场景

- 获取叉车模型并使用 Isaac Sim 生成合成数据

- 使用合成数据,使用 TAO 工具套件训练现有的预训练模型

- 使用 DNN Inference Isaac ROS GEM 部署该模型

- 在模拟中测试 Isaac ROS GEM

- 最后一步:在 NVIDIA Jetson 平台上的机器人软件栈中部署 Isaac GEM

这里面我们比较关心的是1-3步,尤其是第3步。其过程至少包含了下面这些要素:

从用USD(不了解什么是USD点这里)来表达一辆叉车3D模型,到后续叉车本身的纹理随机、姿态随机、场景纹理随机、对象数量变化,包括还在场景中加入其他非叉车对象等等;最终让深度学习模型泛化对叉车的理解。各种环境变量,纹理、照明、姿态,主视角(机器人)的位置等等都可以配置。

除了Omniverse Replicator之外,针对将模型部署到机器人之上,英伟达还有更丰富的流程布局(如上图)。这从前面列举的Isaac Sim Data Replicator训练DNN的工作关键流程中也能看得出来。包括将合成数据,用TAO工具套件来训练预训练模型——有关TAO,我们此前的文章就已经有了介绍;以及将模型添加到Isaac ROS GEM中,实现AI感知;落到实处就是“在NVIDIA Jetson平台上的机器人软件栈中部署Isaac GEM”(GEM是机器人的算法功能模块)。

这套流程实际上是能够体现英伟达从软件到硬件的生态能力的,Omniverse Replicator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这里我们看到AMR训练避开叉车叉齿的全过程,也只是英伟达AI生态中的冰山一角。

这里既然提到了Jetson,可捎带一句前不久的GTC上,英伟达宣布推出Clara Holoscan——这是面向医疗设备的一款软件定义、可编程影像平台。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说Holoscan是英伟达的第三个机器人平台(另外两个是Isaac和Drive)。这一点在我们此前的GTC报道文章中就提到过。

随Holoscan而来的,英伟达同时宣布推出AGX Orin传感器处理机器人芯片。这颗芯片预计明年1月发售。而基于Orin芯片的Jetson AGX Orin乃是英伟达Jetson家族的新成员,用于取代此前的Jetson Xavier。芯片方面是安培架构GPU和Cortex-A78 CPU的升级,Int8算力达成200TOPS。Holoscan平台就是由Orin和ConnectX-7组成的。Jetson作为英伟达的边缘AI平台,也成为其在机器人方面发力的重要构成,或者机器人生态构建的布局。

我们从Holoscan的出现就不难发现,英伟达还在扩张其机器人生态的覆盖范围。想必将来Omniverse Replicator也会扩展到Isaac和DRIVE之外吧。

责编:Luffy Li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该标准旨在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统一规范,推动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明确养老机器人的功能与性能分类,确保其在互联家居环境中的有效应用。
2月以来,一些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高薪案例值得关注。其中,宇树科技招聘机器人感知算法工程师、机器人控制算法专家等岗位,月薪可达7万元至10万元。智元机器人SLAM算法专家月薪4-7万元,年薪超百万(15薪制)。
世界各地的先进晶圆厂现在都有机器人帮助优化晶圆制造设备的关键维护任务。
很多人以为,今年CES上老黄演讲的主角是GeForce显卡,但其实是他手里握有的机器人相关的“时间宝石”...
这款机器人头上的摄像头可以录制视频或使用人工智能识别物体,虽然该机器人的动作仅限于挥动细小的手臂和眨动动画眼睛,但它可以与一把小型电动椅子配对,自动在家中导航。
此次收购后,Rainbow Robotics被纳入三星电子的合并财务报表,并成为其子公司,三星不仅获得了Rainbow Robotics的控股权,还计划成立一个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的“未来机器人办公室”,以推动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开发......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小米宣布全球首发光学预研技术——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同时发布官方宣传视频。简单来说,该系统是一个磁吸式可拆卸镜头,采用定制M4/3传感器+全非球面镜组,带来完整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段,配备f/1.4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编者荐语特征提取是计算机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01摘要近年来,电子控制单元(ECU)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便利功能,而是将多种功能整合为一体。因此,ECU 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功能和外部接口,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新思科技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基金会(SEMI 基金会)近日在新思科技总部宣布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携手推动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才发展。据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需要新增 10
前不久,“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长安汽车采用氮化镓OBC车载电源(点击查看)。近期,比亚迪、广汽埃安两家车企又相继公布了氮化镓应用进展:比亚迪&大疆:车载无人机采用氮化镓技术3月2日,比亚迪、大疆共同发
据报道,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全球发表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
2025年3月11-13日,亚洲激光、光学、光电行业年度盛会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号入口厅N1-N5,E7-E4馆盛大召开。本次瑞淀光学展示方案有:■ MicroOLED/Min
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