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9月3日),中芯国际连发两条公告,分别涉及建厂扩产和换帅,在业内引发关注,尤其是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首席财务官高永岗代理一事。
扩产:借临港东风进军12英寸
9月3日午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9月2日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本公司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有意在上海临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聚焦于提供28纳米及以上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该项目计划投资约8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亿元),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拟为55亿美元,其中中芯国际拟出资占比不低于51%,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投资主体拟出资占比不超过25%。中芯国际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共同推动第三方投资者完成剩余出资,后续根据第三方投资者出资情况对各自出资额度及股权比例进行调整。中芯国际将负责该合资公司的营运及管理。
根据7月26日公布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临港新片区将聚焦先进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材料,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突破,加快12英寸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中芯国际在公告称,此次合作的目的是把握临港自由贸易区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公司业务发展。中芯国际认为,该项目有利于促进本公司扩展生产规模和提升纳米技术服务,从而获得更高回报。
此前中芯国际就规划在临港建设先进制程产线,但在美国实体清单影响下,该计划流产。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会上,赵海军表示,目前14nm和28nm设备供应有延迟。
目前,中芯国际上海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00mm先进制程合资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截至今年6月底,由于二季度200mm晶圆厂产能扩充,该公司月产能已增加至56.15万片8英寸约当晶圆,产能利用率达到100.4%。
今年2月,上海市发改委公布的 2021 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显示,中芯国际的的 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入选,目前已处于在建状态。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 90.59 亿美元,项目规划月产能 3.5 万片,是中国大陆第一条 FinFET 工艺生产线。
对于美国禁令是否会影响后续扩产,包括这次的临港项目?赵海军之前表示,目前正和美国政府、供应商及客户密切交流,想办法推动。“我们的确看到28nm、14nm设备的批文准证推进方面有延迟,我们的供应商还在一直努力做这件事,我们也在一直努力沟通,我们觉得还是可以想出办法的。我们也有第二供应商的方案,大家在努力去验证。”
换帅:高永岗代理周子学担任董事长
建厂扩产对中芯国际和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是个好消息,但9月3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的高层变动公告却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据披露,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周子学博士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即日生效。按原计划,他的任期终止日为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日。周子学辞任上述职位后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公司表示,周子学已确认其与公司或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亦无其他与其辞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有关之资料须提请公司股东注意。
此前年报显示,周子学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始于2015年3月。彼时,时年69岁的张文义因年事已高卸任董事长一职,周子学正式成为中芯国际第5任“掌门人”。 出任该职前,周子学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曾任总经济师、财务司司长等职。
同年中芯国际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实现28nm量产的企业;2017年10月,前台积电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经营重心重返技术追赶,持续向28nm、14nm先进工艺冲刺。2018年10月中芯国际宣布14nm FinFET工艺研发成功,2019年2月再度宣布12nm FinFET工艺也将问世。除了工艺上的追赶,中芯国际科创板闪电上市也成为周子学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5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将在科创板IPO,仅用时46天火速完成上市,并创下了在此之前十年来最大规模IPO纪录,成为科创板半导体第一股。
同时,中芯国际也公布了最新任命人选: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高永岗博士,获委任为公司代理董事长,履行董事长职责,并担任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即日生效。
相关简历显示,高永岗为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曾担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总会计师、大唐电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拥有逾30年企业管理经验。高永岗为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委员,亦是香港独立非执行董事协会创会理事,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等。他在财务管理、投融资以及企业管理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经验及较深入的研究。
相比周子学,“接棒者”高永岗可称得上是中芯国际的“老人”,他于2009年出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于2013年6月17日获委任为公司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并调任为执行董事,于2014年2月17日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于2017年7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并于2020年11月11日获委任公司公司秘书。高永岗还是中芯国际若干子公司及关联公司之董事、执行董事或董事长。他还兼任长电科技董事及奕瑞科技独立董事。
岗位调整后的中芯国际管理团队。截至9月3日,中芯国际目前共有5位执行董事(高永岗、周子学、蒋尚义、赵海军、梁孟松),其中高永岗年纪最轻(55岁),加入公司时间最长(12年)。(图自:中芯国际官网)
风险:研发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对于本次公司董事长职位的变动,芯片界人士认为无须过度解读,属于正常调整,中芯国际当前产能饱满,基本面依然扎实。但中芯国际在2020年年报和2021年半年报坦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集成电路企业数量高速增长,行业优秀技术人才的供给出现了较大缺口,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如果公司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离职,而公司无法在短期内招聘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工艺研发和技术突破,对公司的持续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2021年半年报,截至2021年6月底,中芯国际共有1785名研发人员,相比去年同期减少634人。技术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1.2%。
公司称,本期研发人员数量较上期减少,主要因部分研究相关人员转入生产运营岗位,以及出售子公司SJ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影响所致。但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近年确实呈现下滑趋势,2019年底,公司尚有2530名技术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6.0%。
除研发人员规模缩减外,中芯国际核心技术人员的去向近期也曾引发关注。
2020年12月,中芯国际公告,有媒体报道公司执行董事及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拟辞任公司职务的消息,并且公司已知悉梁孟松其有条件辞任的意愿。虽然最终成功挽留梁孟松,但在消息公开前后两天,公司A股股价下跌约10%左右。
2021年7月,中芯国际公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并办理完成离职手续。离职后,吴金刚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招股书显示,吴金刚是中芯国际五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任职期间负责参与公司FinFET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此前公布的股票激励计划,吴金刚原本将获得16万股限制性股票。根据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此次离职,吴金刚将自动放弃该部分市值近千万元的限制性股票。
小结
如今,随着周子学的离任,接下来的最大悬念,莫过于现年56岁的“老将”高永岗将如何掌舵这艘千亿巨轮。
芯谋研究总分析师顾文军发文分析到,对于中芯来说,生存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如今,“独立化、国际化”对中芯仍然有益,还需坚持,当然要在新的时代给独立化、国际化以新的内涵。
“中芯正处于关键、特殊且敏感的时期。希望业界能够积极换位思考,理解中芯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理解中芯所处的特殊地位,理解代替炒作,支持代替添乱。
曾有一些企业或因为产能、或因为合作等原因去投诉告状,各方施压,甚至诋毁,其实对这些企业、对中芯、对产业良好发展未必有益。中芯只有活着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半导体,中芯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中国产业链。也希望业界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中芯,不给中芯出难题,支持中芯长久、健康地发展。
政府多支持少干预,产业多理解少为难,媒体多求真少炒作。企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新任董事长的工作更需时间,希望各方给予更多耐心。风物长宜放眼量,积跬步,行万里。“
责编:Luffy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