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苏州举办的ICDIA(2021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大会,开设了由ICDIA和Aspencore共同主办的射频设计与测试论坛。在5G、WiFi 6、NFC、蓝牙等都作为热门话题的当下,这样的论坛在现场还是吸引了不少从业人员与技术爱好者的参与的。

上周在苏州举办的ICDIA(2021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大会,开设了由ICDIA和Aspencore共同主办的射频设计与测试论坛。在5G、WiFi 6、NFC、蓝牙等都作为热门话题的当下,这样的论坛在现场还是吸引了不少从业人员与技术爱好者的参与的。

本次分论坛的话题,至少有4个涉及到了5G(或与5G强相关),包括射频设计与测试相关的话题;除此之外的话题还包括NFC控制器与无线充电方案、半导体射频工艺无源器件PDK建模等。Yole Developpement的数据提到,在5G的推动下,整个射频前端与网络连接性市场2020-2025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2025年预计可以达到25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话题内容比较具体,我们来简单看看这些干货涉及到的内容。

5G毫米波一种新型eFEM方案

CSSInsight的拆解数据显示,iPhone 12的射频系统占板面积相比iPhone 11增加了一倍还多。这其中除了GPS L5、NFC等新特性的加入,对5G提供支持自然也是分不开的——iPhone 12采用时下最复杂和综合的蜂窝网络射频前端系统,对20个频段提供支持,包括毫米波。

高通这两年在5G射频前端市场上的先发优势相当大,尤其早期Android手机上,modem-to-antenna的全套方案令其在终端侧的射频前端市场吃下了不少份额。Block预计高通明年在射频前端市场的占比可以超过20%。

不过Qorvo、Skyworks、Murata这些市场大头这一年多也发布了相当多强有力的产品,尤其是针对毫米波市场。Qorvo高级销售经理赵玉龙将毫米波称作5G射频前端的终局之战,“灭霸把5颗宝石集齐的时候,打一个响指,整个局面就会被重置。”

在Qorvo看来,毫米波是“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具备高频、高带宽,以及针对数据和人流量特别密集的地方这些特性。在>24GHz频段之下,和1-7GHz、<1GHz频段相比即是金字塔顶。在>24GHz FR2高频——也就是毫米波的部分,“灭霸拿他的无限手套打一个响指,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采用GaAs pHEMT这种半导体工艺,可能会是非常有前景的应用在毫米波的一项技术。”赵玉龙说。上面这张图给出了毫米波本身带来的一些影响,以及Qorvo对设计的预期。

  • 毫米波带来的挑战包括400MHz的频宽;
  • 采用天线阵列的模式,“比如说1x2或者1x4的天线阵的模式,双极化,实际上已经是事实。在手机侧面、左右两边、上下两面要布局3-4个这样的AiP(antenna-in-package)模组”;
  • 上行链路,手机输出功率不够;
  • 发热问题需要解决;
  • 因为手机方向性、ID设计,差损不可预知。

这些是毫米波相较FR1(sub-6GHz)在挑战上的不同。“我们从北美、韩国、日本运营商得到的反馈,他们的需求包括手机向上发射功率更大,发热要做相应的控制;而手机OEM厂商的需求则是更小的尺寸,AiP或者毫米波模组要变小,另外成本不能太高。”赵玉龙说,Qorvo采用名为OTM(Optimum Technology Matching)的技术路线。“它的优势表现在,天线阵,在同样输出功率的前提下会变得更小,效率会更高。”而“基于硅CMOS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是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

上面这张图是Qorvo拆解的基于硅单芯片的毫米波模组。橙色包括memory、高速数据接口、本振LO、锁相环PLL等;橙蓝相间的则包括功分器Splitter/合路器combiner、Beamformer,以及LNA低噪放、驱动放大器等;最右侧蓝色部分,“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FEM射频前端的部分,跟天线靠得最近,是原先FR1里FEM的概念。”

“换个方式来考虑问题。”上面这张图是Qorvo的移动5G混合毫米波解决方案。“蓝色框是毫米波模组。这里我们把刚才功率放大的部分换成一个叫eFEM的东西,也就是external Front End Module。而橙色部分依然采用CMOS工艺去做,包括混频器、锁相环,还包括Beamforming等,当然免不了需要PMIC。”赵玉龙说,“这是我们认为非常有前景的方式,即eFEM方式去做。”

“eFEM结合了两种不同工艺的优势。首先它采用砷化镓GaAs pHEMT来做PA;另外一种工艺是SOI(绝缘体上硅),用来做LNA和switch。我们用最佳的工艺来达成最高的效率。这是我们一直在推动的OTM技术路线。”“整个芯片做成AiP,目前我们在和比较前沿的一些合作伙伴往这个方向做推动。”

这里格外与众不同的eFEM部分,从Qorvo展示的图来看,中间部分的LNA、switch、contoller即用SOI来造。“周边我们放4颗基于GaAs pHEMT的很小的die,具备了灵活性。根据客户需求,比如需要1x2或者1x4的方案,满足不同需求。”3D模型展示中,不同die之间的是铜柱,“它起到隔离的作用。我们把不同功能单元,分布在不同的这种管道或者腔体里面,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这种设计的主要价值在于,向上的输出功率(EIRP,等效全向辐射功率)更大;发热、耗电更少;“灵活性或者接收灵敏度方面,比纯CMOS方案的效果更好。”对此,赵玉龙给出了一些更具体的数字,与纯CMOS工艺单芯片方案相比,比如上面这张图,1x4双极化的毫米波模组,“采用eFEM方案,同样功率的情况下,11dBm每个channel,功率耗散只有1.02W,减少45%的功耗,比CMOS单芯片方案效率高很多。”

更多对比,包括相同1.8W Tx Pdiss之下其发射功率大一倍,以及更小的天线阵、相同EIRP的功耗比较等这里不再详述。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赵玉龙提到“中心化的transceiver”的概念。“我们上半年看到,针对现在3颗不同的模组,手机前面、后面、边上都有,每个的功能单元是相同的——有CMOS的射频前端、有RFIC、PMIC等。如果把这三者提取公因式,就能得到CMOS射频前端、PMIC和RFIC。同一个射频前端,带两个天线阵,整个成本、尺寸都会比以前小很多。”

“这个时候如果再采用eFEM,基于OTM技术,如果能带3-4个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天线阵的话,就是一个中心化的transceiver的概念。它带来了整个设计的灵活性、成本的降低。”

“毫米波射频前端会不会是整个射频前端的终局之战,或者说灭霸会不会找到5颗真正的原石,让整个世界发生改变,我们拭目以待。”至少从Qorvo展示的PPT来看,这种方案是具备了相当乐观的前景的。

电磁场仿真技术对射频芯片变得重要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RFIC如今的发展趋势,“从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对一个高集成度的高Q的电感进行仿真,慢慢随着技术进步开始研发单通道的单元模块的transceiver的设计;后面我们可以在单个transceiver上,集成几十个高Q值电感;越来越多的transceiver被集成到一个IC中。” Ansys公司高频应用工程师罗辉说。

随着RFIC的发展,“我们发现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集成度越来越高,第二现在5G毫米波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磁场仿真在RFIC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集成度不高、频率不高的时候,IC里面的耦合可能对IC performance的影响不那么重要,现在对于复杂、集成度极高的结构如果不做电磁场仿真,很可能导致RFIC达不到设计要求。”

罗辉提到,需要关注电磁仿真的应用至少包括PA、LNA、mixer,“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了。如果把这些单元模块集成到比如说射频的TR(收发)组件,TR组件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对电磁场仿真也就有了需求。5G移动通信,以及毫米波雷达,因为频率升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应用。”

“举个例子说为什么电磁场仿真在RFIC设计里非常重要。上面这张图两个模块的布局很近,因为集成度越来越高,这些模块就会放得很近。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电感组成。”罗辉说,在IC内设计电感时,除了考虑用什么样的结构设计来达成需要的Q值,模块内部、模块之间由于布局紧凑,需要考虑级间电磁耦合与电磁串扰评估;还有模块到seal ring之间的耦合。“如果没有相应仿真的手段的话,是评估不出来的。”

“Ansys在芯片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验证各种问题,其中包括电磁场参数的抽取,包括了电磁干扰的仿真,包括做完IC设计之后,封装对芯片的影响也有相应的仿真方法。”

“封装好的芯片放在更大的PCB系统板上,要关注的问题变得更大,我们也有相应的仿真方法。”罗辉以《Ansys射频芯片电磁场仿真技术介绍》为题主要介绍的是Ansys Helic芯片级电磁场仿真,其中专门针对射频芯片引入的求解技术。

一般RFIC芯片设计流程如上图(遮挡的三个部分分别是DRC/LVS、Post-LVS参数抽取、Post-Layout电路仿真)。仿真与设计流程做匹配,“在前期电路原理图仿真和电路设计阶段,我们有参数化的器件综合设计和优化的工具”,对应于Ansys Helic中的VeloceRF;

而“在layout阶段,我们有RaptorH”,这是个电磁场抽取工具,“可以用到黄金标准的HFS solver,然后进行大容量、高性能、高精度的抽取;关键是它可以跟现在的EDA设计流程实现无缝集成,和原本的设计流程不会相差太多”;

“DRC/LVS阶段,对无源器件的物理设计来进行验证,满足设计和规范;到后LVS阶段,做电磁抽取的时候,我们有Exalto可以抽取在模块之间的电磁场性能,完成网表的反注释;在做整板验证的时候,可以对芯片整板的电磁场和电路的仿真来进行评估,评估电磁串扰的风险——是Pharos这样的一个模板。”

这里不再对其个别子模块做单独阐述,比如罗辉也特别谈到了VeloceRF,并列举了芯片设计中的例子;以及RaptorH在芯片layout阶段的电磁抽取,和两种电磁场求解引擎等等。

“Helic的高性能求解引擎可以对非常复杂、频率非常高,而且规模比较大的IC,或者RFIC SoC来进行电磁场分析和参数抽取。我们已经验证了它的频率抽取高达100GHz,在foundry厂得到的反馈——对我们仿真精度也验证过了。” Helic和Ansys现有的一些仿真工具构成了互补的关系(主要是与HFSS)。

往更高层级,“如果我们用到的是比如三维或者其他先进封装形式,可能就会用到HFSS,评估封装对IC设计的影响。所以用RaptorH、HFSS两者组合,实现Chip-in-Package,就包含了IC、package整个电磁场参数的抽取和仿真,也就构成了更加完善的仿真流程。”HFSS是Helic之外的另一个三维结构进行电磁场仿真的工具。

这是“因为封装的layout和芯片的地网络之间会有电磁耦合,比如说影响到电感的性能,影响到Q值。加入封装影响的考虑,出现感值上的恶化、Q值也恶化,所以除了要对IC本身进行仿真,还需要把package封装也考虑进行进行电磁场仿真。”

所以Ansys现有的电磁场仿真工具覆盖不同层级的设计。以VeloceRF覆盖device级的综合设计和优化;到以RaptorH来覆盖floor planning布局、device器件级、block层级做电磁场参数抽取;在post-LVS阶段,模块之间则可以用Exaltor来做电磁场参数抽取,将抽取结果反注释到电路原理图,做整个RFIC的电路和电磁场协同仿真;Pharos则对芯片整板进行电磁串扰高风险区域判断。到了封装级,封装对于IC设计的影响用的是Ansys的HFSS/Slwave。

5G促成射频前端端口数增加

5G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还在于,“现在几乎每一年,整个频段的应用上都会分出新的band,以及band之间关系的调整。” 罗德与施瓦茨矢量网络分析仪产品经理荀飞说,“Band数量每年都在明显递增,FEM(射频前端模组)里面滤波器的数量,包括端口数量,都在比较快速地增长。”如下图所示。

包括低噪放、发射端PAMiD等器件,“新频段的应用,促使FEM端口数快速增长。FEM复杂度,包括测试要求的高效率、大规模生产的稳定性,都成为非常引人关注的话题。”

另外,“不管是接收还是发射端的这些组件,都大规模使用控制开关,用于通道切换。这些控制开关需要统一的MIPI接口。这个接口除了给不同组件发射控制信号外,还承担给内部有源器件供电的功能。”

“对于我们测试来说,射频测试我们用矢网(矢量网络分析仪),MIPI接口一般是用独立的板卡或者模块——它和矢网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交互,都受控于另外一个中控机。这种测试效率相对来说不高。”

罗德与施瓦茨在测试方案上,用多端口的矢网来应对多端口的发展趋势。“同时多端口的矢网也可以包括MIPI控制接口,我们提供两个不同的多端口矢网实现方案。”其中左边的ZNBT不同配置覆盖FR1、FR2频率需求,“端口数量配满可以像上图一样是24个端口。”“每个端口后面都有两个独立的接收机,任意两个端口之间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两端口矢网。”

右边的则是个相对低成本的端口扩展方案,“这个方案中,我们统一提供矢网和开关箱。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再去写开关的控制软件。”荀飞说,“矢网会自动识别出开关箱的端口数量、型号和连接方式。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完整的多端口矢网。软件已经做在矢网固件中了。”

不过矢网+开关箱的方案会引入额外的链路差损,带来指标上一定的恶化。端口数越多,ZNBT这样的多端口矢网的优势就越大,尤其是速度上的优势。

MIPI端口在ZNB/T上现在也是矢网后面板的标准插口,除了具备电流测量能力之外,提供“扫描序列编辑功能”。“为了适配不同测试频段,我们在矢网中设置了很多channel通道,每次通道切换都需要额外的时间,包括中控机发MIPI指令给板卡,同时发程控指令给矢网做通道切换,总的时间开销加起来很大。如果两种控制方式融合,不需要设置多个channel,在矢网里设置一个大的channel,包含一个module里所有测试频段,不同的band使用扫描的segment sweep来实现。那么我们通过MIPI控制指令触发不同segment切换的顺序测试功能,大大节省了整体测试时间。”

此外荀飞还谈到了更多ZNBT的特性,比如可以做真正的并行测试,“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多个DUT的同时测试,满足这种需求的只有多端口矢网能做到,开关箱方案不管是谁家的都很难做到这一点,那都不会是真正的并行。”还有多通道IC测试等等。

针对毫米波应用,“我们把矢网的使用频段,通过毫米波扩展器扩展到毫米波频率范围,最高可以扩展到1100GHz。”

另外荀飞也提到了相关变频器件测试的问题,“对于高频的通信系统而言,中间一定会存在变频环节。变频器的幅度,包括相位、群时延、带内的平坦度,这些测量就对通信系统的质量关系非常大。”“好的调制质量的信号,经过非理想的传输通道,尤其是这样的变频组件之后,带内系统性能、指标性能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恶化。”

“非变频的器件在幅度响应、相位线性度、群时延波动方面相对都比较好控制。这对变频器件来说就是个挑战。这样的挑战对于测试设备也是存在的。”“我们现在最新的ZNA矢网,采用比较新的DDS方案,对于矢网内部的多个源来说,可以保证相位相参或者说相位相干的关系。每一次扫描每一个频点对应的相位值都是可重复的,所以对于变频器件的测试,矢网本身可以做到稳定的相位基准。”

荀飞也将其与没有相参特性的矢网做了比较,以及提到其“更好的硬件构架的完整性——4端口4源,每个端口后面都有独立的相参的内置信号源。4个内置信号源可以选择性地根据测试要求做设置。”

“且对矢网接收机而言,里面有2个本振——传统的矢网单本振在对变频环节测试过程中,因为既要测射频又要测中频,本振需要做切换;而对配置双本振的ZNA而言,测试过程不需要硬件切换,测试效率提升之外,也有更好的测试稳定性。”

另外,在应用毫米波扩展器的情况下,其相参性依然可以得到保持。比如更高频段的混频环节测试,也能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因为篇幅所限,此处无法再做展开。

直接输出正弦波到天线的NFC控制器芯片

除了5G相关的技术以外,本次论坛还出现相关NFC以及半导体射频工艺无源器件PDK建模的话题探讨。奥地利格拉茨是NFC技术的重要产地,格拉茨也是Panthronics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这家公司如今比较知名的技术在NFC前端芯片内置处理功能,也就是所谓的“智能NFC控制器芯片”。这家公司今年还入选了EE Times Silicon 100,作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初创芯片公司100强。奥地利Panthronics公司亚太区副总裁严更真介绍了这项技术。

这种智能NFC控制器芯片的特点主要包括:

  • 内置智能加速单元,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做配置;
  • 直接输出正弦波到天线;
  • “业界最高的NFC灵敏度,适合射频环境恶劣的应用场景”;
  • 最高的NFC无线充电效率,发射端2.5W,接收端1W;
  • 可接受极少尺寸天线,适合空间受限的应用——“那些尺寸非常小,可能从设计、ID角度要加接口都非常困难,就非常适合用无线充电。或者还有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医疗要消毒,尽量不要有接口”;
  • 可用于无电池、不方便以电池供电的应用场景,“行业的一些锁,不适合用钥匙、也不适合放电池,但也需要有权限的控制。通过类似钥匙的东西,在充电的时候就能把它打开,也就触发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这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直接输出正弦波到天线。严更真表示:“原来的NFC控制器的做法,是输出方波再加上一些外围电路,方波通过外围电路转换为正弦波,对波形的控制会容易受到干扰,灵敏度、发射功率都可能受到影响。”

“我们通过直接输出正弦波的技术,实现全球NFC射频芯片最高灵敏度,是业界其他方案的2倍以上。适合射频环境特别恶劣的,比如说液晶屏很大,还有一些支付场景需要把天线放在射频后面,或者一些可穿戴产品空间特别小——只能放很小尺寸的天线。”

“直接输出正弦波到天线,简化了外围电路,提高了射频性能。这也是全球独家的技术。它也实现了更精准的波形控制,极大提高了灵敏度和输出功率。”

在无线充电部分,“Qi适合大容量电池设备充电,但它存在的技术挑战包括需要很大的线圈,对于发射端、接收端的对齐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决定了它不适合小容量电池设备,或者小产品——这些更适合用NFC无线充电。比如说1000mAh以下、500mAh容量,或者1W功率就足够,以及尺寸很小的设备上。比如对耳机来说,空间就非常有限,大概可以接受20mm²的天线甚至更小,也要求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这也触发了很多新型的NFC应用场景,可穿戴的支付功能、身份认证、充电、数据交换,以及一些不方便配电池的行业应用——包括本身就不能用电池,或者对运输有要求的应用,在这些情况下用无线充电对其使用场景能够释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半导体射频工艺无源器件PDK建模解决方案

PDK是反映制造工艺基本的“积木块”,是IC设计厂、制造厂、EDA厂商之间的桥梁。“PDK里面,其实主要包括一些参数化的器件,包括主流设计平台需要兼容的一些数据格式,包括最为重点的等效电路的一些模型。另外无源器件的一些工艺文件,包括DRC制造相关的一些参数。”芯和半导体技术支持工程师翁寅飞以《半导体射频工艺无源器件PDK建模》为题,主要以无源电感为例做了演讲。

“建模主要流程,包括前期一些Test-key的设计。需要把电感做一些样片,进行测试,最后把夹具的效应去掉得到真实的电感分布参数。”

“第二部分就进行建模:首先设计完一个电感以后,需要把它生成一个类似于Pcell的技术——这也是无源器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翁寅飞说,“而correlation部分,对于测试我们可能只是测试一些关键的点,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范围。对于无源器件建模而言,我们又需要很多的样本,可能上万、上千的样本。”

“这里就需要引入仿真的技术,做出大量的样本。做correlation的时候,把测试和仿真的结果做比对,同时调整工艺文件里的这些参数——因为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仿真的精度,主要是纵向的调整,包括金属厚度、导电率,包括substrate的一些掺杂特性。最终得到一个校正完以后的工艺参数,这个参数做到大概与测试结果3%-5%的偏差,我们就认为是相对合理的。”

“基于这些很多的样本,我们进行扫描。扫描过后得到上千组的仿真数据。最后我们对上千组数据进行优化,生成每一个拓扑结构的等效电路,最后再把所有等效电路通过线性方程组的一些计算,整合成可缩放的单一的参数化的一个model。”

“最后需要对生成的模型进行验证,做批量对比——跟我们所有仿真数据去做对比,看最终拟合的成果。”“最后是集成,我们把最核心的模型集成到Pcell技术里,同时在Pcell里面会集成一些utility,包括一些器件综合的技术。最后对DRC、LVS这些rule文件进行打包,形成相对完整的无源PDK库的一个安装包。”这是整个流程的大致解释。

翁寅飞也对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做了详细的解释,比如测试夹具的测量(去嵌入技术,被测件去除夹具以后的结果)、等效电路建模方法等。

上面这张图是芯和半导体的无源器件自动化建模解决方案(不过拍摄这张照片的左边部分有关键的缺失,左边对应的主要是不同阶段芯和半导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首先公司在仪器测量这部分,我们有相应的设计团队,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做一些Test-key的设计。同时仪器方面的支撑、储备可以帮助客户测量到110GHz这样的范围。在去嵌入这方面,我们将去嵌入的算法集成到一款叫SnpExpert的工具里面。”

“建模部分,我们主要有针对RFIC片上的射频提取和射频建模的两款工具,分别叫IRIS和iModeler。建模工具的话,主要通过iModeler去完成,它能够提供DRC clean的Pcell的模板;IRIS是一个建模的提取工具,可以自动进行一些工艺的correlation,帮助客户做快速的测量到仿真之间的校准工作。”

“在参数化模型这块,我们通过各种Pcell template可以自动生成符合现在主流设计平台Pcell的一些单元,主要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

“最后我们也有一些验证技术去验证模型,它和S参数之间的拟合情况。”“提供的一些集成服务,帮助客户把model、Pcell、rule文件打包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设计的库的形式。”有关去嵌入算法、iModeler建模工具,以及一些核心技术,因为篇幅关系这里不再多做介绍。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芯和半导体的器件综合关键技术,在前文提到的建模阶段,“采用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的算法,通过前期的学习,工具对上千组仿真样本进行学习,把所有物理尺寸、电气参数都学习进来,作为未来target设计做优化的变量。”翁寅飞说,“学习完以后,最直观的用途就是可以直接通过学习包,在器件属性上,进行无源器件的一些综合。”

“比如对于一个电感而言,设定目标——比如希望在2.4G达到1.5nH的电感,Q值不低于10,在输入这些约束后点个按钮,1-2秒时间内,工具就会快速找出满足这些条件的,电感的几何尺寸,比如w值、space、turns、radius等,电机OK的话就直接生成在版图里,非常高效和快速。”

事实上,除了无源器件PDK建模流程以及对芯和半导体自动化建模解决方案的介绍,翁寅飞也以无源电感为例具体谈到了半导体工艺无源器件,受限于篇幅,本文也不再多做介绍。

责编:Luffy Li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ITSA报告对当前的V2X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两个关键的V2X部分进行了展望——使用5.9GHz频谱的直连V2X和使用4G LTE和5G蜂窝通信的网联V2X。此外,该报告还对未来在5.9GHz当前30MHz带宽限制之外的扩展进行了展望。
市场需求复苏是企业营收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消费电子、智能穿戴以及智能家居领域的需求增长,带动恒玄科技与乐鑫科技营收增长。本文挑选了9家上市的无线连接芯片厂商,整理分析这些公司在2024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对其2023年的财报和运营进行了综合性对比......
UWB技术能够精确定位物体位置、测量距离和感知运动,广泛应用于汽车、移动设备、智能家居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安全性和自主性。
听说北通阿修罗2 Pro+星闪版手柄玩《黑神话:悟空》很流畅。它能够实现如此高的回报率是用的哪颗芯片?它的体感操控技术又是靠哪颗芯片实现的?小编好奇地把它拆开来看了看……
蓝牙6.0版本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并使用了更高的频段以减少拥塞。而在此之前,不断扩展以电子货架标签、环境物联网、数字钥匙、Auracast广播音频为代表的新兴用例,会是市场新的“兴奋点”。
有专家指出,这可能是经过周密策划的行动,通过篡改供应链,在设备抵达黎巴嫩前就预置了爆炸物。这种方式不需要大量烈性炸药,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每个设备上手动放置高爆炸性物料,同时保留其功能。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近期,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上新。■ 乐山电力:募资2亿建200MWh储能电站12月17日晚,乐山电力(600644.SH)公告,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募集资金总额为2亿元。发
来源:观察者网12月18日消息,自12月2日美国发布新一轮对华芯片出口禁令以来,不断有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拜登政府在卸任前将采取的下一步动作。美国《纽约时报》12月16日报道称,根据知情人士以及该报查阅
投资界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一位94岁的亿万富翁,最近公开了他的遗嘱。其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计划将自己99.5%的巨额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而只将0.5%留给自己的子女。这引起了大众对于巴菲特家庭
‍‍12月18日,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雷曼光电”)与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下称“辰显光电”)在成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Mi
“ 洞悉AI,未来触手可及。”整理 | 美股研究社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带来了广泛的机会。《AI日报》致力于挖掘和分析最新的AI概念股公司和市场趋势,为您提供深度的
阿里资产显示,随着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柔宇显示”)旗下资产一拍以流拍告终,二拍将于12月24日开拍,起拍价为9.8亿元。拍卖标的包括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12套不动产和一批设备类资产,其中不
LG Display  12月18日表示,为加强OLED制造竞争力,自主开发并引进了“AI(人工智能)生产体系”。“AI生产体系”是AI实时收集并分析OLED工艺制造数据的系统。LG Display表
 “ AWS 的收入增长应该会继续加速。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亚马逊公司( NASDAQ:AMZN ) 在当前水平上还有 38% 的上涨空间。这主要得益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向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助力优化能源分配构建更加绿色和可靠的能源未来12 月 24 日 上午 9:30 - 11:302024 德州仪器新能源基础设施技术直播
上个月,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谈到了年轻一代的生育问题。他强调生育的紧迫性,认为无论面临何种困难,生育后代都是必要的,否则人类可能会在无声中走向消亡。他认为人们对于生育的担忧有些过头,担心经济压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