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Foxconn)人士透露,上月官宣的电动汽车联盟MIH,提供电动汽车制造服务是为了吸引有意向造车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苹果也频繁透露出造车的想法,作为苹果最大的iPhone装配服务商,富士康与苹果之间会有什么“造车”火花呢?

据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Foxconn)人士透露,上月官宣的电动汽车联盟MIH,提供电动汽车制造服务是为了吸引有意向造车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这不禁让人产生联想,苹果也频繁透露出造车的想法,作为苹果最大的iPhone装配服务商,富士康与苹果之间会有什么“造车”火花呢?

MIH联盟究竟为何?

据富士康表示,MIH电动汽车联盟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吸引了1200多家提供硬件和软件的合作公司,其中两家公司计划在10月推出电动汽车套件,并在2022年推出电动巴士的原型。


基于 MIH 平台的 Foxtron 电动巴士模型(来源:EETimes)

受到各界关注的联盟计划为电动汽车创建一个开放平台,最初的设想来源于谷歌的开源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Android。MIH 联盟首席执行官、中国电车新势力蔚来(NIO)联合创始人郑志刚在3月25日的会议上表示,联盟将努力开发出一种高标准、高效率、高速度的工作方法,以创造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生态系统。

在最近的活动上来自于富士康的首席技术官,前苹果工程师William Wei也称,协作和团队非常关键,一个制造商或者设计公司不可能在现在取得太大的成就。同时来自于亚洲投行FCC Partners的黄总裁也表示,MIH能迅速扩大电动汽车的量产能力,很有可能让富士康接到苹果甚至特斯拉的制造订单。

有人会说在“MIH Alliance”中没有拼出“Hon Hai(鸿海制造)”但是黄总裁称很有可能MIH是“Made In Hon Hai”的缩写。并且MIH还网罗了一大批电车电池、半导体、软件开发和发动机的制造商名单,日本电动机制造商日电产(Nidec)和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也是该联盟的核心成员。

就在不久前的三月份活动我们见到了很多公司的高管,包括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英伟达汽车硬件和系统高级副总裁加里 · 希考克,以及安谋汽车和物联网业务部门总经理迪普蒂 · 瓦查尼。

 

基于 MIH 平台的 Foxtron 概念车(来源:EETimes)

不仅联盟成立的雷声大,其雨点也不小就在2月24日,富士康集团宣布与全球电动车与行动方案解决公司菲斯克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Project 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项目制造菲斯克品牌的电动车产品,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年产量将超过25万辆。

 

Project PEAR合作计划(来源:太平洋汽车)

苹果造车计划

其实早在2007年苹果教主乔布斯就有造车的想法,当时已经开始讨论,苹果汽车应该具有什么功能以及汽车仪表盘如何设计等问题。而后来手机业务迅猛发展,大家也就没有太多精力去考虑造成了。

转眼间来到了2021年,短短两个月之间数家巨头纷纷扎入造车大军中,特斯拉作为领军企业早就赚的盆满钵满,所以未来新的互联网入口和流量焦点一定就在车上。

当然苹果造车的计划也不是最近才出来的,早在乔布斯去世三年后,“泰坦计划”就已经浮出水面,据悉已经有超过1000名工程师从事电车相关的研发工作。

 

泰坦计划概念图(来源:太平洋汽车)

而今年2月份,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苹果与尼桑(Nissan)终止了其秘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且还结束了与韩国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及其子公司起亚(Kia)的谈判。

 

NISSAN于苹果合作终止(来源:太平洋汽车)

一边是谈崩,一边是新联盟

而据报道,苹果和尼桑谈判结束的理由是未能在品牌问题方面达成一致,苹果对于供应商的管控在业界是出了名的,而对于品牌也是十分执着。但是台湾省的公司可并不怎么在乎品牌和特许经营权。

中国台湾省在电子产业和半导体制造有着全球领先的地位,并且之前就和苹果有着深度的代工合作服务,从晶圆到整机组装几乎不见其品牌宣传,但是其代工出货数量之大,可以称得上是“霸主”地位了。

 

MIH平台模型(来源:EETimes)

不仅在近期成立的新联盟网罗了大批合作公司,富士康早前收购的夏普还拥有了显示屏业务的自主权,早先做代工的富士康只挣代工费用,而现在意图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进去,从而提高其电动汽车业务整车利润率。

而根据专业人士分析,MIH联盟拥有半导体、软件算法、整车发动机、电池等公司的加入,富士康牵头意图打造一个生态圈。而一个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服务的平台和一个本来就切入慢了一拍的科技巨头,会发生什么,我想明白人其实已经猜到八九不离十了。

多家巨头纷纷“下海”为哪般

不仅是代工大厂富士康动作频频,就连原本和汽车八竿子打不着的地产、白色家电和手机等厂商近期也是动作频频:

  • 华为----------不仅是手机厂商中第一个宣布进军造车业务的公司,还在智能驾驶,车身控制,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大力投入研发,而且近期的塞力斯也是赚足了眼球。
  • 小米----------两个月前一则公告直接告诉市场,由雷军亲自带队投入百亿进军汽车行业,并且EETC观察者还发现,顺为资本早在2015年就已经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又有2019年与奔驰的合作,在人机语音交互上取得了海量的数据。
  • OPPO-------今年初,短短四个多月OPPO已经申请了多个造车专利,近期记者采访也得知:OPPO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不做汽车,第二种做汽车,并只做自己擅长做的及能做的,而不是我们亲自去打造一辆汽车。
  • VIVO--------2020 vivo 开发者大会上,官方正式发布Jovi InCar,意图打造vivo车联网的全新品牌,官方也表示其携手车厂、车联网服务商、应用开发者等多个群体,一同打造全新的智能汽车生态。
  • 创维---------一则创维要做电动汽车的消息,让各个业内人士眼前一亮,老牌的电视领军企业也要进驻新能源来分一杯羹,并且还是要自己建工厂还是很有实力的。其发布的天美ET5正式落地,多家工厂规划早已完毕,生产基地建设庞大无比,后来怎么发展还需静待市场反应。
  • 恒大--------恒驰汽车着实占据了长达一周的头条,网友们围绕着车展和底盘议论纷纷,但是这并不妨碍恒大进军汽车行业的野心,并且恒大与麦格纳深度合作中,在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样车的试制试验等工作做的风生水起,并且EETC了解到近期其在欧洲各地的试验场测试工作已经完成,又向着2022年交付100万辆的景愿前进了一大步。

仔细分析完各家进军汽车市场的消息,我们发现汽车产业的风向明显改变,原本市场都是自家设计自家造,拥有自家稳定的供应商,并且对于品牌十分执着。

而现在出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玩法------做生态,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有着最敏锐的触觉,而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从以前的代步工具俨然发展成第二个出勤,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智能中心”。所以一个壳子加一个发动机显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而互联网公司恰恰是能提供这些“精神需求”的最优选角色。

生态很可能是未来新的增长点,整车厂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附加的娱乐和信息等场景交给“深谙人心”的互联网公司,二者共同打造多个功能都具备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可谓是珠联璧合。

所以富士康有着给苹果代工Iphone的大量经验,在代工和产能上有着别家难以追赶的优势,这次成立MIH的生态联盟,把各种服务商联合在一起,不得不说这是一步“好棋”。而苹果本来慢的半拍要是再所有东西都自己弄恐怕时间上不允许,现成的优质资源和供应商摆在面前,按照常理来说,很难不心动啊。

编译:我的果果超可爱

编译自EETimes,原文链接:Foxconn’s EV Effort Likely Aimed at Enticing Apple,Alan Patterson

参考来源:

  • 富士康为苹果代工造车!乔布斯最后的遗愿能完成吗------来源:太平洋汽车
  • 富士康"造车",替苹果铺路?------来源:风闻网
  • 创维电视跑去造汽车,闹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吗?------凤凰网汽车
  • 车展深度聚焦 恒大汽车高管畅谈产品规划-------搜狐
  • 不管承不承认,恒大造车已经有一副自己的“王炸”好牌------腾讯

 

您可能感兴趣
若交易达成,安森美将获得Allegro在磁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与客户资源,显著增强其在汽车和工业市场的垂直整合能力。
“物理智能(Physical AI)”,黄仁勋在CES 2025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出的新概念。他指出,即将全面到来的“Physical AI”时代,将是在1000万工厂、20万仓库、15亿汽车和卡车及海量人形机器人之上应用的下一波万亿规模市场驱动力。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意法半导体和三安正朝着于2025年年底前实现在中国本地生产8英寸碳化硅这一目标稳步迈进,届时将更好地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及能源等市场对碳化硅日益增长的需求。
预计到2030年,随着ADAS、智能座舱等技术的普及,高端芯片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然而,短期内,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行业的主要挑战。
日本罗姆半导体公司更换了其首席执行官(CEO),这一决定是由于公司面临财务困难和经济挑战。罗姆半导体预计在2024财年将出现60亿日元的净亏损,这是自2012年以来公司首次遭遇全年亏损......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认为该新规难以实现,并质疑其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条件下,要求车辆在时速高达62英里/小时(约1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自动刹停并避免碰撞几乎是不可能的。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Mar. 5, 2025 产业洞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TSMC(台积电)近日宣布提高在美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投资,总金额达1650亿美元,若新增的三座厂区扩产进度顺利,预计最快20
本文来源:物联网展行业变革:“位置即服务”正催生万亿级市场裂变数据洞察:2025年全球GNSS市场规模预计达6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其中智能穿戴、资产追踪、工业安全三大场景贡献超50%。增量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编者荐语特征提取是计算机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自动跟随类的产品属于比较酷炫功能的“黑科技”产品。要实现自动跟随的技术可以有很多,但是最常用的就是UWB,因为UWB定位精度高,现在的成本也在下降,手机中也开始逐渐普及UWB等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宣布其MG26系列无线片上系统(SoC)现已通过芯科科技及其分销合作伙伴全面供货。作为业界迄今为止最先进、高性能的Matter和并发多协议解决方案,MG26 SoC
从上表可知,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40强PCB企业总营收约41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营收排名第一位的是臻鼎科技(36.05亿美元),排名第2~5位的分别是欣兴电子(26.85亿美元)、
3月4日,中国商务部接连发布三则公告,对26家美国实体/企业采取不同的管制措施。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13号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