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华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之际,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当日宣读学院成立决定并致辞表示,集成电路学院为学校实体教学科研机构,隶属信息学院,由清华教授吴华强任首任院长。
据介绍,2020年10月,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投票通过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4月,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家关键领域,加快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科的发展,经清华大学第十四届党委第一百五十八次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成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致力于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网友们纷纷表示:“芯片学院”来了,太提气!
据人民网报道,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瞄准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交叉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关于第一任院长
根据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官网信息,首任院长吴华强教授,目前是微纳电子系/微电子所系主任/所长,北京市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士学位(双学位)。200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先后在美国Spansion公司和美国Primet Precision Materials公司分别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主管。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校方供图)
吴华强教授长期从事新型存储器及基于新型器件的类脑计算研究,涵盖了从器件、工艺集成、架构、算法、芯片以及系统等多个层次,先后承担863国家重大项目、973国家重大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项目、军委科创新特区项目、装发预研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Electronics,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以及IEDM、VLSI、ISSCC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1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已有4项专利转让给北京新忆科技有限公司,10项专利转让给厦门半导体工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实现了阻变存储器技术的产业化。2019年获科学探索奖,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学科、师资和培养模式
集成电路学院将由原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优势,探索“1+N”联合机制,与相关院系成立交叉研究中心,实现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清华党委书记陈旭介绍,新成立的清华集成电路学院为清华实体教学科研研究机构,隶属清华信息学院,同时撤销清华微纳电子系建制,清华微电子所不再按照实体机构运行。
集成电路学院设置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和集成电路制造工程3个二级学科,拟重点发展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 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学科方向,完整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在师资团队方面,将通过兼聘、双聘等灵活务实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同时,学院将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面向产业最先进技术和最迫切需求,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池保勇介绍,清华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后,计划后续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在设立工学博士(全日制)与工程博士(非全日制)的同时,还计划开展专项博士培养。清华集成电路相关本科生则通过电子信息大类和书院模式培养,在大类培养中,本科生前两年将进行电子信息相关课程学习,后两年将涉及集成电路相关课程学习,学校希望以此来打牢固学生专业基础。
此外,清华专为培养“强基计划”生设立的未央书院,按照“理+工”双学士学位的方式进行本科培养,达到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数理基础科学(理学学士)学位和工程衔接方向(工学学士)学位。其中具体的工程衔接方向中即包括微电子学、软件工程等。“强基计划”生中获得集成电路相关方向双学位的学生,在后续的研究生培养阶段可在集成电路相关方向的进一步深造。
清华系占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半壁江山
集成电路,被称为电子产品的“心脏”,是所有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核心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总体仍处于中低端等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求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清华一直是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清华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迄今已培养本科生4000人以上,硕士生3000人以上,博士生500人以上。2016至2020年,超过七成的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和科研一线。
微纳电子系与这次共建集成电路学院的电子工程系,一同培养出了如今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众多重要人物。
比如武平陈大同等创办的展讯,即现在的紫光展锐,主营手机芯片。
赵立新创办的格科微电子,主营CMOS图像芯片。
虞仁荣创办的韦尔半导体,主营半导体器件。
洪筱英、陈大同等在美国创办的豪威科技,主营图像芯片,2018年被韦尔股份收购。
朱一明创办的兆易创新,主营存储芯片、MCU。
刘强创办的君正集成电路,主营CPU芯片。
此外还有中芯国际董事长赵海军、华大半导体总经理童浩然、合肥长鑫CEO朱一明等等…
可以说清华微电子的校友们经营管理或是创办的公司,几乎占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半壁江山。
责编:Luffy Liu
本文综合自清华大学、中新网、人民网、央视网、前瞻网、澎湃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