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第三届进博会期间,默克宣布新增投资1800万欧元(约1.4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综合性的“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更具体地说,默克集团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代表,就该投资项目签署相关备忘协议。这个中心预计会成为默克在全球范围内最新、产品覆盖最广的综合性电子科技中心,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与OLED显示材料。这个中心将能够为中国本地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服务和定制材料解决方案。
有关默克这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公司详情,此前的《从材料行业的一起收购,看半导体行业的即将回暖》和《从默克在上海的投资,看疫情对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影响》两篇文章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今年7月默克就曾经在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提到在上海加大OLED领域投资,扩建OLED技术中国中心,并打造首个OLED材料生产基地。当时我也采访了默克的相关负责人。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下半年默克OLED技术中国中心,就在上海浦东金桥正式启用了。就电子材料这部分,此后默克又有持续投入。这次是再度新增了1800万欧元。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高性能材料首席执行官 毕康明(Kai Beckmann)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高性能材料首席执行官毕康明(Kai Beckmann)表示:“加大在电子材料这个领域的战略投资,在这个中心投资加大是比较重要的举措。我们自己估算了一下,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在电子科技领域我们已经投了近8亿人民币。”
这次,我们就坐在上海浦东金桥的默克光电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与毕康明以及默克中国总裁兼高性能材料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高博(Allan Gabor)聊了聊。虽然此处的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要到2022年上半年才会建成并投入使用,但默克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大致介绍了中心构建的概况。该中心占地约3300平方米。
并且我也看到了已经构成的OLED技术中国中心部分面貌,及内部用于为客户生产显示面板小样品的设备——其中包含了蒸镀机等全套生产制造设备,俨然就是个微缩的显示面板生产工厂。这套试制装备,是用来为客户做各类电子材料的分析、测试和采样的,也就为本地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定制的材料解决方案。
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的默克光电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事实上,默克作为上游的材料供应商,在这个相对特殊的时期——仍存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新冠疫情导致的变数,仍然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其内部和外部原因,多少是能够反映现如今电子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的。
仍然从默克为何持续逆势投资的问题为出发点,本文尝试更深入地谈一谈,在这个比较特殊的“后疫情时代”,从材料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后疫情时代的三大趋势
此前的文章,已经花了比较多的篇幅探讨默克集团的财报,默克FY2020 Q3财报前一阵也已经发布了。不过财报将放到本文的第二部分做探讨。在谈行业趋势时,大方向有时候会比财报反映的企业发展情况,更具有普适性。再藉由大方向,去看具体的企业发展和企业应对大方向的策略,也会让我们对行业趋势的把控更到位。
默克在并购慧瞻材料和Intermolecular两家公司以后,实现了相当程度的能力补全。按照毕康明的说法,现在默克“在半导体晶圆加工领域,拥有最完整,最长的产品线路”,“芯片晶圆加工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的材料在供应”。基于此,默克从电子材料的角度来观察趋势,应该是相当有发言权的了。
毕康明说,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全球数据产生量也因此暴增了20%。“这次疫情,对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了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这一点,电子工程专辑此前的不少文章都有涉及,比如采访瑞萨IIBU业务负责人的文章中就着重提到过。在此背景下,毕康明所见的全球电子产业主要有三大趋势:
1. More Data. 默克称其为更多的数据,此前瑞萨则将其称作带宽需求的增长,这是新冠病毒肆虐期间的一个重要现象,也实际上从各个层面推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
2. More Chips/Displays. 毕康明说:“整个电子行业,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电子科技进一步融合发展、快速演进,这对未来新一代芯片、显示技术有了更多、更新的需求。
3. More Materials. 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是如今的共识。事实上,摩尔定律趋缓,电子科技行业各层级都提出过自己的发展规划,比如说软件编译器提出利用 AI 来动态优化编译效率,芯片层面则提倡专用计算发光发热。不过一个应对这一现状,更普适的提法是材料创新。“未来的电子行业里,材料的创新会逐渐成为主导,来定义电子行业技术的路线。”
其中的第三点恐怕是默克的落脚点,毕竟默克在电子科技行业是重要的材料供应商。针对这一点,毕康明在采访中也谈到了默克在应对摩尔定律趋缓时,在材料创新方面的作为。
毕康明说:“我80年代在实验室工作的时候,当时做半导体材料研究工作,新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是个位数。但现在新材料引进数是数十个。不管从芯片架构来看,还是现在行业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节能方面的需求,都会对电子材料、化学品有需求。而技术行业需求的提高,会驱动新的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现在推动芯片性能提高很重要的趋势主要在(1)各类芯片走向3D结构,这样的新结构会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会有新的材料出现;(2)芯片加工工艺往下走,逼近临界点,自然需要新的材料,DSA定向自组装材料,帮助更好地突破5nm这样的极限;(3)从半导体加工设备的角度来看,需要新的工具和设备,比如随工艺推进,制造设备对材料需求也在提高。”
毕康明提到的DSA(Directed Self Assembly)是一种解决方案。定向自组装(DSA)最重要的是所谓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s, BCP),它由两个首尾相连的不同聚合物链组成——两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原材料。这些嵌段共聚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沿导电结构,自发排列成有序的均匀形状的能力,可以形成刻蚀模板进行制造。DSA无需光源和掩膜版,成本更低,且有高分辨率、高良率的优势。
所以DSA能够“进一步满足芯片尺寸”需求,也是默克的重要产品。
默克投资中国中心的业务逻辑
以上是从大方向来看,默克对“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以及在中国做持续投入的原因——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从默克自身业务和营收的角度来看,加大投资力度的逻辑也非常简单。这一点从默克的财报就能看得出来。
有关默克集团的业务总括,仍然建议参见文首列出的文章。我们探讨的仅是默克的高性能材料(Performance Materials)业务,并不涉及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虽然这两者实则才是默克集团营收的大头。
这家公司的高性能材料业务主要的几个方向是半导体科技(Semiconductor Solutions)、显示科技(Display Solutions)以及外观科技(Surface Solutions)。其中的半导体科技和显示科技,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去年有两起比较重要的并购,对默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即去年收购慧瞻材料和Intermolecular。这两起收购,就业务来看,是很大程度补全了默克原本的能力的。而从财报的角度来看,自收购以后,默克的高性能材料业务也因此表现出比较大的营收增长。
默克FY2020 Q3财报显示,其高性能材料业务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3.4%,达到8.36亿欧元——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对慧瞻材料的并购。实际这个业务的持续原销售额有大约5.4%的下滑。目前高性能材料业务在整个默克集团的营收占比是19%——比去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事实上,由于对慧瞻材料和Intermolecular的收购,半导体科技(Semiconductor Solutions)在高性能材料中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56%。
如果单独看半导体科技的话,排除慧瞻材料、Intermolecular收购对营收造成的影响,则该业务实际的Q3营收涨幅为8.0%——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以前9个月为单位,同比涨幅则达到了9.6%)。新冠疫情对其半导体科技的整体营收是有刺激作用的,前文的数字化趋势已经提到。在这个市场需求旺盛的趋势下,加大投资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
而整个高性能材料业务原销售额的下滑,源于显示科技(Display Solutions)和外观科技(Surface Solutions)业务单元的营收下滑。外观科技抛开不说,显示科技今年Q3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6.3%。如果考虑汇率的不良影响,则下滑幅度调整至12.3%。默克财报中的解释是,新冠疫情的延续导致终端用户需求降低——这一点是可以解释得通的,我在瑞萨业务解读文章里提到市场对智能手机产品的需求量降低是事实。
另一方面,2019年因为中国对于默克显示科技相关材料的需求量有过一次飙升,所以2020年同期的表现不佳是在默克预期中的,“与中期销售表现预期十分接近”。
来源:MarketsandMarkets
但我们认为,默克显示科技营收下滑还有个原因:显示面板整体在向OLED倾斜。从MarketsandMarkets的统计分析数据来看,整个显示市场2019-2024的年复合增长率在4.0%左右,而其中的OLED则异军突起地达到了15.2%。就现在的趋势来看,这个数字可能还过于保守。
此前我就多次在有关默克的文章中提过,默克液晶材料市场份额极高,公司已经连续多年在液晶材料方面拿下全球大约60%的市场份额。即便LCD面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有着相当大的市场,OLED的崛起也是共识。
这也是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除了着力半导体材料,也重点关注OLED显示材料的原因。默克在上海建设覆盖的是OLED材料完整价值链的本地能力,从材料分析、应用测试到本地生产。默克今年已完成了在上海的OLED材料应用实验室扩建,并宣布开建在华首个OLED材料生产基地。
如今默克在上海投资策略的业务逻辑,在默克未来实现显示科技业务营收增长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客观上,“这个中心建设有利于推动OLED这个新兴产业,以及上海成为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OLED显示中心。”毕康明表示。
而且事实上,默克也不只是在中国进行OLED技术方面的投资。上个月月末,默克也同时宣布韩国平泽产能扩增计划。与此同时,默克OLED相关产品的全球布局是由来已久的,除了2005年默克就以5000万欧元收购了Avecia Group旗下的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Merck OLED Materials GmbH)以开展OLED业务;2010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总部建立OLED研究中心;2015年则在韩国平泽建立OLED应用中心;2016年达姆施塔特又新建了OLED材料生产工厂;2018年在中国开始支持本地客户。
本地化的市场趋势
就默克的财报本身,以其不同区域的营收来看,亚太区仍是绝对大头。当然这可能说明不了什么,它与生产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偏移有关。
最后,在电子产业的市场大趋势,以及默克自身的业务增长点之外,国际贸易乃至政治环境本身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很多企业积极推行制造甚至研发本土化的重要原因。
前不久电子工程专辑《从“新常态”到“更好的常态”,格芯揭秘数字化未来三大趋势》一文曾提到,在格芯全球高级副总裁Americo Lemos看来,“以分裂为特征的大环境下,随着全球对半导体需求的增长,技术在许多方面将变得更加本土化”。“本地问题需要本地解决。”
“不能再依靠持续自由和开放的商品贸易成为了当前的首要变化。”“不能再依赖自由和开放的技术跨境流动。”“由于相互竞争的创新中心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业界现在有可能面临两个或更多的独立平台。”Americo提到。
在大环境变化、电子产业发展趋势推进,以及默克本身业务开展需求三者的带动下,新增1800万欧元投资用于建设“默克电子科技中国中心”,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就客观上对中国本身电子产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毕康明的总结比较到位:“这个中心一个很大的目的,其实是希望跟中国的客户更贴近。”原本很多材料是从国外进口,应用要做一系列测试、分析和采样。有了这个中心之后,很多材料可在本地进行快速分析测试采样,加速国内本地客户新产品的开发和推进。而默克在半导体和显示两大领域的布局,也“能够更好地全面赋能中国的电子产业。”
责编:Yvonne G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