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一部分模拟电子产品都与现实世界的传感器及讯号处理密切相关,使我们拥有能完美撷取并译码声音、光、影像、压力、运动、热量和温度的传感器及运算系统。但是,在对味道和气味进行检测和分类时,仍面临极大的挑战…研究人员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研发电子鼻(electronic nose),是因为用于气味或味道检测的通用传感器非常有用。

很大一部分模拟电子产品都与现实世界的传感器及讯号处理密切相关。使我们拥有能完美撷取并译码声音、光、影像、压力、运动、热量和温度的传感器及运算系统。但是,在对味道和气味进行检测和分类时,仍面临极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味道和气味是基于化学而不是物理原理。研究人员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研发电子鼻(electronic nose),是因为用于气味或味道检测的通用传感器非常有用。

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法是目前用来判定未知气味或味道最成功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苦心准备,比较起来,倒不如把东西拿起来闻一闻或者尝一尝,然后说“嗯…闻起来/尝起来…”要快得多也简单得多。色谱法肯定比鼻子灵敏很多,而且可以分辨出更多的成分,但我们还是需要一种简单的传感器,能够直接检测出味道或气味。

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检测一种或一类密切相关的化合物上。与生物鼻相比,这种电子传感器确实有其优势:更加灵敏,并且可提供定量结果。但是不要被误导了,尽管“电子鼻”被媒体大肆宣扬,事实上在撷取、判断和辨识分子光谱时,电子鼻仍远不及生物鼻。

例如,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阿姆赫斯特(Amherst)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最近开发了生物电子氨气传感器(图1),他们认为这种传感器是有史以来最灵敏的传感器之一。氨气对农业、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都非常重要,但在高浓度时非常危险,人体的代谢过程中通常也会产生氨气,在自然界的水、土壤、空气甚至微小的细菌分子中也有。因此,即使只用来检测氨气,有这样一个“鼻子”也不错。

图1 在这张充满艺术感的图片中,从地杆菌(Geobacter,背景)收集到的蛋白质奈米线(浅绿色)位于电极(金色)之间,形成生物电子传感器,可以检测生物分子(红色)。(图片来源: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Yao Lab)

该团队研发的传感器采用从硫还原地杆菌中提取的电荷传导蛋白质奈米线,为电子设备提供生物材料。从他们发表在《Nano Research》上的学术论文“Bioelectronic protein nanowire sensors for ammonia detection”可知,基于奈米线的传感器非常灵敏,能检测的氨气浓度范围很宽(10~106ppb)。

这种细菌背后的故事也很有趣:三十多年前,资深论文作者及微生物学家Derek Lovley教授在河泥中发现了地杆菌。这些微生物长出的类似头发的蛋白质细丝可以充当奈米级“导线”,用于传输电荷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并与其他细菌进行通讯。Lovley指出,研究人员可以对这些蛋白质进行“调节”,使其对其他化学物也敏感,从而变得更通用。尽管可以调节,但它仍然是一个应用面较”窄“的传感器,对有些应用程序和系统目标而言很适合,对另一些则可能完全不适用。

当然,也可以用一些非生物学方法来研制检测指定气味的电子鼻。其中一种技术是使用基于250GHz射频的受雷射光谱(图2),其他技术则使用光谱的拉曼散射(Raman scattering,指光子的非弹性散射)来实现远距离感测。

图2 旋转光谱仪(使用Virginia Diodes的接收器)表示这种250GHz气体检测装置较复杂,还显示了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图片来源: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

然而,利用电子学、光学或生物电子学原理来实现能检测多种化学物质的通用气味传感器的目标仍然遥不可及。也许会有某种微信道,信道里面有多种反应物,它们之间会发生标记的电化学反应;也可能芯片上有一个色谱通道,输入端有一个样品加热器,输出端有一个流量传感器。也许有人能想出如何利用电化学方法仿真具有不同嗅觉敏感度、能检测多种不同气味的生物鼻。最有名的可能是猎犬(图3),不过人类也可以像许许多多不同的动物一样,闻到(并尝出)多种化学物质。能辨识气味(和味道)既是天生的本领,也是透过后天的学习而做出的反应。

图3 猎犬吸入的空气分成两路:一路(红色)流入嗅觉区域,另一路(蓝色)穿过咽喉(黑色)到达肺部。(图片来源:PBS/Brent Craven)

电子传感器和生物鼻各有长短,这丝毫也不奇怪:电子传感器可以提供极高的灵敏度和很大的动态范围,但由于它们的设计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分子,因此只能检测有限的物质。与此相反,生物学传感器(无论是人类、猎犬还是昆虫)的灵敏度通常不是很高(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不错),但检测范围通常却很宽。虽然我们已经对“生物鼻“的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并没有完全弄清传感器与大脑之间的工作机制或相互作用。毕竟,有些动物的大脑很小,却很擅长发现食物并感知环境的危险。

你有没有开发过“气味“传感器?是用于一种特定的分子、一组物质、还是范围更广的一类物质?怎么开发出来的?遇到过哪些问题?

(参考原文:“Wideband” still elusive in electronic noses,by Bill Schweber)

责编:Yvonne Geng

  • 会的 ,一定会, 不太遥远, 也许10年,地球上的智能硅基生命一定是人类创造的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近期,国内射频芯片上市公司慧智微电子被曝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其中研发人员裁员比例高达40%,赔偿方案为N+1。此次裁员行动迅速且果断,涉及上海和广州分公司……
传统的康复机器人,尤其是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康复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设备通常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在家庭和社区广泛推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便捷、柔软舒适的康复机器人……
目前脑机接口的基本分类包括穿戴式与植入式两种。其中,植入式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前沿技术,通过直接链接大脑与外部设备,为意识与AI的融合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以前大型医疗设备90%以上都是国外进口,现在国产完全自主可控已经非常多,特别感谢(芯原股份)戴伟民董事长把这件事做起来,芯片是所有医疗器械的灵魂,没有芯片很难往前进行。” 蒋田仔教授说道……
“人才的本土化一直是芯原海南人才战略,并持续致力于海南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在谈到为什么要在海南做IC设计时,戴伟民强调,芯原特别关注海南人才战略,并持续致力于海南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培养,“我们要证明这件事可行,可以复制我们(芯原)成都分公司的经验。”
微芯科技首席执行官Ganesh Moorthy在任职三年后宣布退休,董事长Steve Sanghi将重返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职位,以应对公司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今日,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再次迎来新进展——项目首批设备搬入仪式于光谷科学岛成功举办,长飞先进总裁陈重国及公司主要领导、嘉宾共同出席见证。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厂房建设一般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设备选型、设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12月17日,江苏路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掩膜版生产项目迎来重要进展——首批工艺设备机台成功搬入。路芯半导体自202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半导体掩膜版的研发与生产,掌握130nm至28n
近期,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上新。■ 乐山电力:募资2亿建200MWh储能电站12月17日晚,乐山电力(600644.SH)公告,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募集资金总额为2亿元。发
12月18日,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举行设备搬入仪式。插播: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在10月31日,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Mini/Micro LED COB显示产品
对于华为来说,今年的重磅机型都已经发完了,而明年的机型已经在研发中,Pura 80就是期待很高的一款。有博主爆料称,华为Pura 80将会用上了豪威OV50K传感器,同时电池容量达到5600毫安时。至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12月18 日,据报道,JNTC与印度Welspun BAPL就车载盖板玻璃的开发及量产签订了投资引进业务合作备忘录(MOU)。资料显示,JNTC是韩国的一家盖板玻璃厂商。Welspun的总部位于印度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 AWS 的收入增长应该会继续加速。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亚马逊公司( NASDAQ:AMZN ) 在当前水平上还有 38% 的上涨空间。这主要得益
极越汽车闪崩,留下一地鸡毛,苦的是供应商和车主。很多人都在关心,下一个倒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是谁?我们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但可以借助数据管中窥豹。近日,有媒体统计了15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盈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