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网报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虽然整体芯片进口金额十分庞大,但是较2018年进口额却减少了80亿美元,同比下降2.6%。
虽然芯片行业的国产化正在加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的产量仍然不能有效满足各行业对芯片的需求量,同时叠加部分产业对于高端芯片的进口依赖,使得近年来我国芯片的进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电子工程专辑》近日也从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月报》得到数据,显示 2020年1-6月中国芯片进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累计进口2433亿只,同比增长25.5%;累计进口总额10842亿元人民币(约折合154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0%。
政策推动国产替代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在呈加速态势。近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政策大力推动下,芯片产业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整个国内芯片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盛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 郑震湘:对设计公司的话,很多都是两免,包括未来,税率降到10%。因为制造端一起来,会牵引出设计公司的蓬勃发展,所以我们觉得国家这一次的政策出台,确实是对这个行业长期的驱动。
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为7562.2亿元,而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9000亿元。受益于整体行业景气度提升,芯片产业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从原厂和分销商身上,看到的国产化
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位于深圳的一家半导体企业,公司董事长李炜在央视财经新闻上表示, 得益于额温枪和小家电等产品热销,他们公司的芯片供不应求,总销售额同比去年提高了5倍以上。“上半年,我们的销售有了历史新高的突破,同比增长大概在500%到700%,因为缺货还损失了很多,如果不缺货的话,增长幅度可能会更大。”
虽然上半年疫情对很多行业带来了下行压力,但对于芯片行业而言,整体业绩向好具有一定普遍性。位于深圳福田区的这家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深圳华强集团,上半年整体营收不仅实现了稳定增长,其中销售的国产化电子元器件比例更是加速提升。
深圳华强集团董秘王瑛表示:“我们最早以代理国外元器件为主,这几年国内本土的电子元器件原厂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产半导体在我们的分销平台上,占比已经超过50%。”
国产替代的加速,倒逼部分进口芯片或是价格大幅下降,或是被取代。据深圳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永生介绍,他们基于110纳米工艺做的一颗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主要是应用在变频加热、电机控制、电动工具这一类的产品。“如果是欧美厂商的话,成本可能要在一美金以上,人民币六七元,我们现在做出来这一颗,在客户端的话可能就一元多人民币。”
成本大幅降低,性能却丝毫不亚于进口芯片,毫无疑问这将给客户端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极大优化,同时也为芯片生产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悉该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多家知名品牌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基建能否让芯片自给率6年翻一倍?
同时,随着我国5G网络和智慧城市的构建,半导体芯片已经成为“新基建”必不可少的底层支撑,本土功率半导体芯片有望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炜表示:“未来一个人身上可能有数十个传感器,需要各种嵌入式处理器,帮你去处理,它是一个上升空间非常大的产业。”
华强半导体集团总经理崔荣国认为,国内本土的专业射频、传感、模拟这一类公司,在国产替代的机会当中,也表现出比较好的成长潜力,有一些已经产生效益。“从订单上可以能看得出来,新进入的一些公司,有比较好的成长空间。”
截止到7月底,今年芯片指数累计涨幅达49.46%。A股市场上,7月份在科创板上市的中芯国际股票市值已超2000亿元,韦尔股份、闻泰科技等企业个股市值已超千亿元。
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0年实现40%,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也就是说要在这6年时间里,自给率翻一倍以上。
我们在实现芯片自给率上还存在哪些障碍?哪些阵地是中国厂商必须拿下的?基础器件IP、EDA工具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国外垄断的情况下,如何杀出一条血路造出中国芯?在2019年初的“中国IC领袖峰会”上,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倒计时:中国离40%芯片自给率还有多远?》的圆桌讨论,来自华为、中微半导体设备、华大九天、芯原等国内半导体相关领域龙头厂商的代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回顾精彩请点击)
责编:Luffy Liu
本文综合自央视财经报道
- 6年时间,金额要从30%增长到70%,算了一下年增长率大概为15%,难度不小。但在目前国产代替的风气下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但愿吧。其实70%的自给率要求蛮高的,因为有一部分进口金额是国外跨国公司购买产生的,他们肯定倾向买自己本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