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制造业承接退出产能再下一城。
8月18 日,蓝思科技(Lens Technology)与可成科技(Catcher Technology)双双宣布,双方签署的《股权买卖契约》将可成旗下可胜科技(泰州)、可利科技(泰州)百分百(100%)股权予蓝思科技,交易价金全数以现金支付,暂定交易金额 14.27 亿美元(约99亿人民币)。
此前业界猜测买家是立讯精密
虽然公司预定于 2020 年底前完成所有交易,不过因为交易尚须经过相关国家监管单位的同意,因此包括确切的完成时间与实际处分获利金额届时才会清楚。
此前,可成科技将出售其在大陆业务的消息已在市场上传开,只是未明确买家,而市场预估的买家名单中就包括了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国内制造大厂。相关阅读:苹果扶持立讯精密做iPhone代工,制衡富士康
可成科技是中国台湾的一家合金压铸厂商,在大陆和台湾均设有工厂,主要从事合金的生产、销售与开发,为苹果iPhone、MacBook等消费电子产品核心金属外壳供应商。公司为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金属机壳供应商,市占率约为40%,2019年其向MacBook的机壳供应市占率达到了40%-45%。
蓝思科技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主营手机玻璃盖板。在玻璃机壳、金属中框业务已经获得了华为、小米、OPPO等一线国产手机品牌的订单,市占率稳居行业龙头;另外,根据券商研报显示,汽车电子市场核心客户的出货量也在稳定增长,并参与了特斯拉供应链。根据财报数据,蓝思科技2020年业绩表现极为出色,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1322.42%,Q2归母净利润增长1831.3%。
据了解,可成科技在大陆的资产包括苏州工厂、泰州工厂、宿迁工厂。此次出售的是可胜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和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约占可成科技 2019 年年营收约 40%。
可成高管谈出售子公司
(截图自非凡新闻)
可成科技在记者会上表示,基于国际贸易情势变化、客户策略的演变、供应链走向价格竞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进一步进行资产处分,使其供应链加速垂直整合的速度。而本次出售泰州工厂相关资产后,预估将冲击可成 40% 的年营收,对此可成董事长洪水树表示,其缺口将会由其他的新投资项目填补过来,请大家拭目以待。
洪水树也表示,近两年国际政经环境有重大改变,使得可成不得不进行转型,而过程中有不得不的阵痛期,而因为当前的退缩将是为未来进行扩展所做的准备,因此在近和合作空间评估及综合利益考虑下,才规划这样的资产处分动作。不过,未来并没有投资蓝思,或是与蓝思换股的打算。
展望未来,因为可成仍旧是全球机构件重要供应商,因此仍将聚焦现有产品线,如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优化生产技术与产品成本结构。
另外洪水树指出,可成除了目前市场所熟知的机壳业务,其本身竞争优势还在材料科学、表面处理以及精密制造等三方面。因此,未来包括 5G、汽车电子与智能医疗等市场仍有很多机会,目前在台湾与苏州的宿迁厂,仍将是可成主要的生产基地。
可成首席财务官暨发言人巫俊毅指出,可成的处分资产案预计年底完成各项程序,所以各项营收年底前也会全部认列,不会影响预期的 2020 下半年营收。未来是否还可能处分其他资产,可成方面则是不预设相关立场,不过当前并没有计划。出售泰州厂造成的营收减损,可成预计通过各国监管单位审查,完成交易交割后,董事会将进一步评估,也不排除减资。
(截图自非凡新闻)
外资撤离,国内应抓住新机遇
2018年至今,外商、台商撤资中国大陆的事件频发。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之下,关税等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许多日台韩厂商纷纷从中国大陆撤出制造业产能,加大在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产能,以减少供应链的风险。
例如早些时候,纬创集团将大陆的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的100%股权出售给立讯精密及其股东立讯有限。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纬创为iPhone第三组装厂,份额约6%,远低于富士康的70%的份额。申万宏源电子研究团队指出,立讯精密接手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后,将切入iPhone EMS供应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可见国内大厂接盘,也能给国内产业带来新的机遇。申万宏源认为,虽然组装业务的利润很低,但是一旦成功接入“主流领域”的组装业务,就可以反过来对更多的零组件取得更大的控制权,而零组件的利润空间是较大的。
蓝思科技在收购可成科技旗下泰州两家公司后,将承接其所有产能,为苹果公司及其他一线手机公司提供组装服务和零组件,进一步加强在手机供应链上的份额。且此收购将大幅补强蓝思的金属件实力,冲击全球结构件龙头,净利润率有望回到双位数以上。
该公司分析师胡誉镜等在报告中指出,并购后,蓝思科技玻璃加金属的一站式供货也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玻璃份额测算。在可成泰州厂的金属机壳全部导入蓝思科技的玻璃业务后,蓝思科技在海外大客户出货将提升10%以上。
申万宏源认为,近年来受到政治因素和价格因素的影响,苹果公司在全球的供应链格局变化较大,在产业链布局主要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大力扶持中国大陆企业,改变了过去“台场为主,陆厂为辅”的产业生态,以此打造专注于服务中国大陆这个巨大消费市场的产业链,也通过增大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来降低其在贸易战中受打压的风险;另外一边,苹果也在加速将产能转移出中国大陆,向越南等地迁徙,以对冲中美摩擦下全球市场供应链面临的风险。
责编:Luffy Liu
本文综合自Technews、新浪财经、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央社、金融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