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阿里达摩院表示自研高精定位系统完成最新一次迭代,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紧耦合算法,实现了不依赖GPS信号的厘米级定位。
达摩院表示,该系统实现了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并以10%的成本达到业界领先定位水准。目前该系统已部署于达摩院无人物流车队。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仅能提供米级精度的绝对定位,如果要将精度提升到厘米级,业界通用的解决方案是借助RTK(Real - 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差分技术)。RTK通过地基增强信号提升GPS精度,通常需要搭配高精惯导使用,成本高昂,而且无法克服卫星信号因有障碍物遮挡,导致信号不稳或丢失的问题。
主流的多源融合定位技术分为松耦合和紧耦合两类,前者对传感器数据的处理结果进行融合。后者先对传感器原始数据作融合,再进行集中式计算,效果更好,难度也更高。
达摩院采用紧耦合算法,采用GPS、惯导、轮速、相机、激光雷达等多模态传感器的融合,通过低精度的传感器实现了厘米级定位,在没有GPS信号的隧道、地库等场所,定位系统也能正常运行,摆脱了对RTK的依赖。
达摩院将这套算法作了软硬一体化实现,研发出适配该算法的高精定位硬件。整套定位系统以10%的成本,实现了业界领先的高精定位。
无论是从低精度传感器实现厘米级定位,还是从成本方面来看,阿里的新一代高精定位系统方案都有较高的落地可行性。
毕竟,在实际的落地过程中,如何使用低成本的定位系统方案来获取高精度定位,也是大规模推广自动驾驶车辆的一个重要因素。
阿里达摩院近期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动作频繁。
4月8日,达摩院宣布将推出搭载独家3D降噪和图像增强算法的ISP图像处理器。路测结果显示,该处理器在夜间和高速运动等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图像识别准确率比业界主流产品可提升10%以上。
随后,4月22日,达摩院发布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混合式仿真测试平台”。模拟一次极端场景仅30秒,系统每日虚拟测试里程可超过800万公里。
这些技术发布看似零碎,但可能都是阿里自动驾驶技术中十分重要的节点。
事实上,阿里在2018年就正式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并以物流场景作为切入点;且当时已经有改装版的林肯MKZ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常态化路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自主研发出全新的ISP处理器,能让自动驾驶夜间视力提升10%。
目前,该处理器已经用于自动驾驶物流车,路测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责编:Yvonne G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