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纹验证、刷脸支付、虹膜扫描,这些生物识别(Biometric)技术频频出现在手机厂商为新品进行宣传推广的文案显要位置。当然生物识别不仅仅包含指纹或人脸识别,声音、步态、耳形、甚至体味都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手段来验证身份。未来,从手机解锁、小区门禁到餐厅吃饭、超市收银,再到高铁进站、机场安检以及医院看病,靠身体密码走遍天下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而传感器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子工程专辑》编辑部精心挑选2018年以来发布在杂志上的有关生物识别及传感器技术专题的文章,希望为有兴趣了解生物识别及传感器技术的读者提供最新的技术趋势和相关的学习资料。

身体密码中的读“芯”术

消费电子领域最火热的生物传感器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人脸就被用于鉴定身份,但直到苹果公司于2013年发布内置指纹识别功能的iPhone 5S后,生物识别才真正成为应用于大众市场的主流技术。生物识别不仅仅包含指纹或人脸识别,声音、步态、耳形、甚至体味都可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手段来验证身份。本文将从屏下指纹识别、3D深度视觉和主动降噪三种技术展开,介绍当下消费电子领域最火热的生物传感器……

生物识别:你的身体就是密码
2002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虹膜扫描技术如此炫酷,简直让人过目不忘。而在16年后的今天,指纹验证、刷脸支付、虹膜扫描,这些新兴的生物识别(Biometric)技术频频出现在手机厂商为新品进行宣传推广的文案显要位置,不仅显示出业界对提升移动服务安全性的不懈努力,也暗示着消费者对移动设备安全性不断提升的需求。

走在生物识别的岔路口,手机生物识别的终极解决方案是?
站在生物识别的岔路口上,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重点究竟是屏下指纹识别,还是3D传感?影响相关技术普及的瓶颈在哪里?3D传感领域会否诞生新的FPC或汇顶?为何高通、联发科技、Intel等主芯片纷纷布局3D领域?本期封面故事将为您带来生物识别技术在手机领域的供应链现状及最新趋势。

生物识别成破解智能手机同质化利器
近几年来,手机产业缺乏颠覆式创新,苹果(Apple)开启的智能手机软硬件生态模式成长也逐渐趋缓,业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应用来刺激消费需求。在5G商用之前,全屏幕手机与生物识别技术正成为手机的创新技术点之一。

人脸识别不致于威胁隐私,也未成为执法的帮手
政府和执法部门多年来一直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但这个领域的一些新进入者还远远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最近有关人脸识别技术的新闻铺天盖地,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一个颇具争议的应用,ClearviewAI。这表明普通媒体、普通民众和执法部门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状态和AI功能知之甚少,才会如此关注。

虹膜识别进入智能门锁,提供专属安全屏障
随着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应用日益普及, 生物识别技术的演变仍在推进中。虹膜识别作为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生物识别技术,被各大科技公司视为重要的技术储备,谋划如何在市场爆发前抢占制高点和主动权。

传感器技术

用开源硬件和温度传感器烤制出美味的羊肉串
用传统方式烤制羊肉串是一个费力的严格过程。那么是否可以采用电动装置来烹制,也能同样实现完美的烧烤风味呢?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自动化流程烹制完美羊肉串的方法,它采用传感器系统和电机控制。简单的反馈系统可以实现很多解决方案,所采用的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显示屏,再加上电机控制。

新型传感器让人们更快更准地识别生理信号
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得早,识别的生理“对象”也越来越多元,从脉搏、心跳、指纹、瞳孔、脸部…等等。无论生物识别技术如何发展,准确度、快速与安全性都是不变的目标,甚至尺寸、成本与功耗也因应用场合,如可穿戴设备或其他便携设备的发展而成为新的要求。

带RFID标签的尿布:无关紧要的追求还是颇具意义的应用?
通过嵌入一个无源射频识别(RFID)湿度传感器,MIT团队开发出易于使用的低成本尿布状态检测系统,若检测到尿布湿了,则通过智能手机向护理人员发送信号。

攻克可视门铃设计中的难题
可视门铃中常用的热电(又称无源红外,PIR)运动传感器容易出错,例如,对于白天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强光,或吹来的一阵暖风,或虫子、动物以及其他各种基于热量的活动,运动传感器都可能做出错误反应,并在用户手机上触发恼人的错误警报音和通知。这时用户可能会完全忽略警报,甚至使门铃离线,从而大大降低可视门铃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减少或防止PIR传感器频繁发生错误,导致运动误检事件?

MEMS与图像传感器技术掀智能浪潮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技术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从个人电脑和微处理器到有线电话,再到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每一波浪潮各有其侧重点。下一波浪潮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连,而传感器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总结了传感器产业发展方向……

在智能工厂中部署IIoT传感器
工厂环境中的智能设备能够独立管理制造过程。传感器数据涉及制造环境中的方方面面,是关键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后,这一信息发送到更高级的决策系统。本文将提供一些使用智能传感器的最新应用,其系统架构示例遵循智能工厂的IIoT方法。

工业IoT传感器系统设计指南
传感器是工业控制的基础,但将传感器转变为IIoT系统可能是一项重大挑战。

责编:Amy Guan

推荐阅读:

《电子工程专辑》杂志专题汇编之一:AI、AI芯片及行业融合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CNE的成立是Rusnano在高科技和新技术领域投资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其最大的半导体生产项目,官方资料显示这是一家 300 毫米晶圆上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商……
一项技术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要解决短期的挑战,还应该超越现有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创新打开大门。这就是我们对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全球首个用于半导体量产的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的描述。
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设计公司思特威联合宣布,他们共同研发的首颗1.8亿像素全画幅(2.77英寸)CMOS图像传感器(CIS)已成功试产。
在美国国防部将中国禾赛科技列入所谓的“中国军方关联企业黑名单”后不久,又决定将其移除……
激光雷达正在迅速获得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用于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传感系统,但该技术有多种实现方法。本文介绍了这些方法以及相干激光雷达检测的相对优势。
雷达在新型汽车设计中随处可见。现在,高清雷达可以在所有天气条件下发挥作用,可以作为AI物体检测的前端,与其他传感器通道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高价值嵌入式雷达系统的制造商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如何在竞争中发掘这种潜力可能是一项挑战。
• 得益于西欧、关键亚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增长,以及中国品牌的持续领先,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48%。 • 荣耀凭借其在西欧特别强劲的表现,成为最大的贡献者,成为该地区排名第一的品牌。 • 摩托罗拉的Razr 40系列在北美和拉丁美洲表现良好,为其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贡献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 我们预计,头部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的不断增加将至少在短期内抑制三星Z6系列在第三季度的发布。
A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在高密度,高速度,高带宽这“三高”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奕斯伟计算2024首届开发者伙伴大会以“绿色、开放、融合”为主题,从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向开发者、行业伙伴等相关方发出开放合作倡议,加速RISC-V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落地,共同推动RISC-V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2024年 Canalys 中国云计算渠道领导力矩阵冠军厂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德州仪器全球团队坚持克服挑战,为电源模块开发新的 MagPack™ 封装技术,这是一项将帮助推动电源设计未来的突破性技术。  ■ ■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运动员,Kenji K
文|沪上阿YI路特斯如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路特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一直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个品牌的挑战依然非常大。首先,整个中国市场豪华汽车整体数据下滑了30%~40%,
‍‍Mobileye 将终止内部激光雷达开发Mobileye 宣布终止用于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的开发,并裁员 100 人。Mobileye 认为,下一代 FMCW 激光雷达对可脱眼的自动驾驶来说必要性没
天眼查信息显示,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经营状态9月6日由存续变更为注销,注销原因是经营期限届满。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YUN JONGCHUL(尹钟撤),注册资本约1.93亿美元,
‍‍‍‍上市PCB厂商竞国(6108)日前出售泰国厂给予陆资厂胜宏科技后,近日惊传台湾厂惊传12月前关厂,并对客户发布通知预告客户转移生產,最后出货日期2024年12月25日。至於后续台湾厂400名员
近日A股上市公司陆续完成2024年上半年业绩披露,其中24家SiC概念股上半年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4.58%至1148.65亿元,研发费用同步增长7.22%至69.16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天岳先进、
[关注“行家说动力总成”,快速掌握产业最新动态]9月6日,据“内江新区”消息,晶益通(四川)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旗下IGBT模块材料和封测模组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建设总进度的40%,预计在明年5月建成。据了
8月28-30日,PCIM Asia 2024展在深圳举行。“行家说”进行了为期2天的探馆,合计报道了200+碳化硅相关参展企业(.点这里.)。其中,“行家说”还重点采访了骄成超声等十余家企业,深入了
在苹果和华为的新品发布会前夕,Counterpoint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操作系统详细数据,数据显示, 鸿蒙操作系统在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球市场份额成功突破4%。在中国市场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进入深水区,车载ECU(域)以及软件复杂度呈现指数级上升趋势。尤其是多域、跨域和未来的中央电子架构的普及,以及5G/V2X等车云通信的增强,如何保障整车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以及防范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