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人们广泛认为中国已经在AI技术领域抢得先机;加拿大滑铁卢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暨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资深研究员Dieter Ernst撰写的最新研究报告,揭开了中国AI产业现况的神秘面纱...

在美、中之间的人工智能(AI)战争中,谁才是赢家?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但是答案往往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复杂的问题,而且双方会分别因为特殊目的将焦点模糊化;中美贸易战以及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更是为这个议题添加了进一步复杂化的元素。

在美国,人们广泛认为中国已经在AI技术领域抢得先机;然而加拿大滑铁卢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CIGI)暨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资深研究员Dieter Ernst撰写的最新研究报告,可能会让这个想法受到挑战。Ernst透过他对中国的社会、历史以及产业之了解,提供了不同层面的答案。

这份由CIGI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名为“人工智能芯片之争:中国在科技战中遭遇的挑战”(Competi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s: China’s Challenge Amid Technology War),作者Ernst在2019年前往中国进行实地调查,探索中国AI芯片产业的发展现况。他探访的对象从华为/海思,到数字平台业者如百度、阿里巴巴,还有多家中国AI芯片“独角兽”,包括深鉴科技(DeePhi)、寒武纪(Cambricon)、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云天励飞(Yuntian Lifei/ Intellivision),以及燧原科技(Suiyuan Technology)。

除了介绍以上业者,该报告还分析了中国的AI芯片产业是如何发展成如今的样貌。Ernst从产业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中国AI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如果美国继续阻止中国取得美方技术,中国的AI发展轨迹可能会因此改变。

Ernst在报告中总结指出,对于中国将威胁美国技术领导地位的忧虑并无事实根据,他认为这种立场是反映了美国华府因为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考虑,普遍存在的“敲打中国”(China-bashing)模式。他的研究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发现:

  • 中国的AI产业基本上仍在非常早期发展阶段而且呈现分散化;
  • 中国的AI研发活动主要是由AI应用的发展所驱动;
  • 中国AI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玩家”对于投机生意的兴趣更浓,而且着迷于AI芯片“独角兽”;
  • 中国很晚才展开AI相关研发,相较于美国从60年前就聚焦于“基础性的突破研究”,中国的AI研发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
  • 2000年之后,中国科技部与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与资金补助成效卓著,让越来越多中国AI研究人员在领导级的AI研讨会与期刊论文发表上崭露头角。

而Ernst的研究与其他报告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聚焦中国“AI研发与产业界之间的纽带关系”。美国普遍认为,“由上而下”的一体化(monolithic)创新战略,是让中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原因,但Ernst将之称为“迷思”,在中国,事情永远不会这么简单或同质化(homogeneous)。

以“中国制造2025”为例,很多西方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政府的最新政策会成为加速创新的引擎,但Ernst却认为,这种中央集权的控制反而会减缓中国朝向更市场导向的创新策略发展之速度。他在报告中写道:“无疑中国将继续产生大量的AI相关创新,但中国创新活动周遭的体制性结构,可能会产生大规模的资源分配不均、浪费或泄漏,所导致的AI研发与产业之间的脱节是真实且立即的,不太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消失。”

Ernst归纳指出,中国有三条各自独立的AI发展路线:

  1. 公家研究组织──第一条路线主导者是国有机构如研究所、大学院校或大型国有企业的研发部门,依循中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纲要。不过Ernst的调查发现,这些研究机构的研发论文与专利,产业界并不容易接触到;中国AI业者也表示,与学界之间的交流是最近才渐渐开始。这使得有许多AI研究成果呈现闲置状态。
  2. 数位平台领导供货商──这条路线的主导力量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与联想等业者。以这些公司的规模与资源,他们显然在中国AI研发扮演关键角色,但根据Ernst的访查,这些业者是将AI应用的开发列为第一优先,而对AI芯片与算法开发的投资较少。而有趣的是,Ernst的研究团队获悉,中美贸易战使得业界与公共AI研究项目有较密切的互动,因为业者们被迫要在以往被认为美国较具竞争优势的领域创新。
  3. AI芯片独角兽──第三条AI发展路线主角就是众多AI新创公司,Ernst将他们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现有的机器算法/神经网络来销售AI应用软件,第二类是专注于AI芯片设计;这些公司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Ernst在中国进行的访问显示,“第一批AI独角兽公司中,有很多都难以跟上中国市场快速成长的AI应用需求;”为此这些业者积极寻找中国各地的年轻工程师人才,甚至加入了对海外经验丰富顶尖人才的争夺战。

中国是不是已抢得AI先机?Ernst引述了李开复(曾任Apple、Microsoft与Google等公司高层,现为风险资本业者)在2018年的分析,当时李开复认为,中国可以超越美国,因为AI已经从“发现”(discovery)阶段来到“实现”(implementation)阶段,而且由“专门知识”(expertise)进展到以“数据”(data)为王,因此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数据的力量”。

李开复认为,中国的成功关键在于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大量大学毕业生,这些人力能忍受长时间重复性工作,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以训练AI算法;他建议,中国应该要利用其“大数据宝库”,在较低成本的AI应用大众市场上领先。虽然有大部分中国AI产业都采纳了李开复的建议,但Ernst的观察是,这种策略在中国发展的效果并不好。

Ernst指出,李开复对AI的永久性研发革命之理解有误,因为AI的“发现”与“实现”应该是同时发生;AI是一个仍在演化的技术领域,同时有大量新型态的神经网络崛起,中国不能只根据会过时的神经网络来发展AI应用。

Ernst的研究报告想传达的最重要讯息或许是:“我们的研究发现,美国在技术出口上的限制,迫使中国强化自我基础与AI研发,以掌握基础核心技术;”他的团队在中国进行访谈后指出,上述三个原本各自独立的中国AI发展路线,可能会因此开始出现变化。中国因为美国的技术限制而积极改革技术性投资与研发策略,这可能反而纠正了其AI创新体系的基础性缺陷。

《EE Times》透过电子邮件询问了Ernst美国产业界可能会受到的影响,他表示,“是时候该接受美国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无法再以一己之力主导AI与IT技术的创新步伐;”美国若要重新获得稳定、可预测而且更能公平分配的贸易收益,应该要回归一种促进而非破坏国际贸易规则的政策。而他也认为,当前美国政策所造成的损害,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修复。

那么,美国与中国的AI战争到底是谁赢了?接下来会有一篇《EE Times》与Ernst的专访,为读者们揭晓最后的答案!

编译:Judith Cheng   责编:Yvonne Geng

您可能感兴趣
最近收到一款Jetson Orin Nano Super开发套装,我打算拿它来做个简单的AI应用开发...在没有任何AI应用和嵌入式应用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主打传说中的零代码开发~
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约 4 万多人,而整个领域的人才缺口却高达 500 万……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华为本次选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作为商标,可能是为了借助这些神话角色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这也促使了企业不断加大其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其中 AI、机器视觉和 RFID 等先进技术在实现高效生产物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荣耀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亮相即宣布投入100亿美元布局AI终端生态,并推动Magic系列提供7年系统更新......
假设 GPU 租赁成本为 2 美元 / 小时,经计算,DeepSeek 每日总成本约为 87072 美元。若按照 DeepSeek R1 的定价计算所有 tokens 的收入,理论上一天的总收入可达……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Mar. 5, 2025 产业洞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TSMC(台积电)近日宣布提高在美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投资,总金额达1650亿美元,若新增的三座厂区扩产进度顺利,预计最快20
国际电子商情讯,昨日(3月3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115.62亿元收购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A股市场又一起百亿并购2025年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宣布其MG26系列无线片上系统(SoC)现已通过芯科科技及其分销合作伙伴全面供货。作为业界迄今为止最先进、高性能的Matter和并发多协议解决方案,MG26 SoC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自动跟随类的产品属于比较酷炫功能的“黑科技”产品。要实现自动跟随的技术可以有很多,但是最常用的就是UWB,因为UWB定位精度高,现在的成本也在下降,手机中也开始逐渐普及UWB等
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安富利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与广泛的市场影响力,荣获2025“北极星杯”储能影响力BMS/EMS供应商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安富利过往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储能领域持续创新与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内容概要:目前,全球半导体、光电等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转移,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行业的主要市场和发展重心;同时由于我国医药卫生、半导
文|金融街老李奇瑞终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了。其实,支持奇瑞汽车实现IPO,此前就已经被安徽省列在了汽车产业2025年重点工作的第38条,但正如奇瑞汽车一贯的低调作风,此次赴香港上市,奇瑞在资本市
Mar. 5, 2025 产业洞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5G时代下的突破机会:论全球电信商FWA布局》报告指出,随着美国电信商T-Mobile、Verizon转移营运重心至拓展建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