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UserBenchmark跑分测试的数据库中出现一款名为“Ryzen 7 4800U”的低压处理器,8核心、16线程,其跑分成绩达到了单核138分,全核1074分(搭载该处理器的笔记本型号为HP EliteBook 845 G7 Notebook PC)。这个分数在处理器中是什么量级呢?

前不久,UserBenchmark跑分测试的数据库中出现一款名为“Ryzen 7 4800U”的低压处理器,8核心、16线程,其跑分成绩达到了单核138分,全核1074分(搭载该处理器的笔记本型号为HP EliteBook 845 G7 Notebook PC[1])。这个分数在处理器中是什么量级呢?Intel去年年中发布的、定位笔记本产品的标压旗舰处理器Core i9-9980HK(TDP 45W)在UserBenchmark数据库中的跑分为单核128分,多核1101分。

要知道,Ryzen 7 4800U是来自AMD的定位超级本TDP 15W的低压处理器。这其中令人惊奇的点有两个。其一Ryzen 7 4800U是AMD的低压处理器,其跑分成绩已经和Intel九代酷睿的笔记本标压处理器相似;

其二,目前采用Intel最新的十代酷睿低压处理器Core i7-10710U(6核心、12线程),在UserBenchmark的用户提交得分数据库中,最顶尖的得分是143分/910分(所有用户提交平均分115分/638分)[2]。由于AMD Ryzen 7 4800U的频率更低,所以理应拿来做对比的应该是4700U,无奈尚无4700U的成绩,所以单核性能没有很好的参照。但至少AMD定位笔记本的低压处理器,已经部分达到或超过了Intel的同代竞品,这在过去十几年都是相当罕见的,尤其是高端市场的竞争。

当然,我们之前针对笔记本散热的探讨文章[3]就已经提过,讨论低压处理器的性能需要极大程度考虑设备的系统设计,包括运行功率、散热设计等。Ryzen 7 4800U并未正式上市,UserBenchmark数据库中的这个抢跑成绩,除了数字之外,没有透露任何信息。所以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成绩究竟是怎么跑出来的,以及是否能够反映实际运行环境。

只是无论如何,AMD自2017年以来发动的这波攻势,大概都是Intel始料未及的,毕竟Intel稳坐PC处理器市场头把交椅已经有十多年之久,并且始终在技术、产品表现上相比AMD有着碾压级别的优势。

当年市场份额由盛转衰

AMD在2017年发布初代Zen架构以后,十多年来第一次在处理器性能上有了与Intel叫板的资本,而且还保持了传统的性价比优势。因此,我们对当前PC处理器市场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梳理,有关市场分析的详情可参见即将发布在3月刊《国际电子商情》的文章。这里援引其中的一部分数据:上个月有不少媒体撰文提及,AMD的PC处理器市场份额已经逼近40%。

实际就统计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历史数据来看,AMD在这块市场的季度出货量占比常年徘徊在10%左右,近九成市场长期被Intel把持。如果AMD能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将市场局面扭转至40%,那也绝对称得上是逆袭了。不过实际情况恐怕并没有这么美好。40%这个数据的出处,是一个基准测试平台PassMark[4]。它统计的是每个季度,提交跑分成绩的用户数量。

来源:PassMark[4]

上面这张图是PassMark统计自2004年第一季度至今的用户占比数量变迁。到2020年第一季度,其AMD用户数量占比的确已经接近40%。但从其统计方法就很容易想见,这个数据不能代表一般的消费市场。因为一方面PassMark只针对Windows平台,另一方面会提交测试成绩的用户大多都是技术爱好者——而AMD在技术爱好者中的用量会显著大于普通消费用户。所以40%这个数字大致上是不靠谱的。

不过从这张图的历史趋势来看,虽然占比数字可能无法代表市场整体状况,但其历史走向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比如这张图中在2005年前后,AMD与Intel的市场份额非常接近。实际上,AMD在2003年推出K8处理器,首度将内存控制器放到CPU内部,同时很快引入了x86-64处理器Athlon 64,实现对64位的支持——无论在这个向下兼容的决定中,AMD是否存在过错,当时AMD都一度将自家的PC处理器产品推向了高峰。而且在此期间,著名的Intel Pentium 4正在背负高频低效的骂名。2004年下半年起的一段时间内,AMD出现了与Intel在PC处理器市场份额上相持不下的局面。

但好景并不长,收购ATI成为AMD走下坡的转折点。有关收购导致的问题在此不多做赘述,但AMD 2006-2008三个财年的营业利润(Operating Income)都处在亏损状态,其中2007年的营业利润为-27.10亿美元。2009年,AMD就出售了旗下的晶圆制造厂(即现在的Global Foundries),以及移动图形芯片业务(也就是现在高通的Adreno)。

2011年AMD为PC处理器做出了现在看来完全错误的技术决策:CMT(Clustered MultiThreading),并在后续的处理器产品上,单核性能拉开了与Intel越来越大的差距,直至几乎完全放弃高端市场,以及被嘲笑“i3秒全家”。实际上,2012、2014、2015、2016年AMD的营业利润都全部以负数状态出现在财报中,其中2012年、2015年,AMD的年度收益(Revenue)也出现大幅滑坡,分别下跌17%和28%[5]。我们没有仔细去研究这些年AMD财务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十几年,AMD的日子都不大好过。这些在PassMark的市场份额走势中也相当明确地展现出来了。

不过在PassMark的数据里,2017年似乎成为又一个转折点,并在2019年有一波强势反弹。2017年正是AMD宣布推出Zen架构的一年,而去年则有Ryzen 3000系列发布。

我们虽然撰文仔细解释过Zen 2架构相较上代架构的改进[6],但实际上,Zen初代架构的发布对AMD来说才真正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从Zen初代开始,AMD的PC处理器终于在单核性能上赶上Intel,弥合了多年来的产品竞争鸿沟。针对这一点,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在Zen以前,AMD选择CMT技术路线之后,其处理器走的是怎样一条路。

把点歪的技能树扶正

在过去十几年里,AMD都在采用一种名为推土机(Bulldozer)的处理器微架构。这里我们不谈AMD在CPU工艺方面的落后问题,毕竟Intel保持了十多年的制造工艺绝对领先:2017年Zen发布之际,AMD更早的APU主流产品线还在用28nm工艺,这个时候Intel的Kaby Lake处理器产品已经在用14nm工艺。更重要的是,推土机架构一直以来的重点在于:将整数scheduler和吞吐能力翻番,整数单元模块能够同时接收两个指令的线程——这样一来对于整数运算负荷比较重的工作,会有优势。

但每两个整数单元共享一个浮点运算单元。推土机更适合用模块(module)来划分,而非传统的核心(core)。两个物理整数核心,以及一个浮点核心构成一个模块[7]。在“核心”这个概念上,AMD也在宣传中将1个模块算作2个核心。这种CMT的微架构理念,意即:处理器的某些部分,是给两个线程共享的;而某些部分则是每个线程独占的。

推土机架构一个完整的模块,也就是2个核心,来源:Wikipedia[7]

这种思路与Intel选择的SMT(Simutaneous MultiThreading)就有显著不同,在Intel的超线程技术中,两个虚拟的并发线程,共享一个物理核心的资源。

说得再具体一点,一个推土机CMT模块,针对整数运算来说就是两个核心,但对浮点运算来说有时是一个核心、有时又可以算作两个核心——这主要取决于执行的两条线程中,浮点指令是否填满了CMT模块中的浮点单元,以及浮点运算单元正在执行的是128bit还是256bit浮点操作。因为在模块中,每两个整数核心,只搭配了一个浮点单元——这个浮点单元又包含两个128bit FMAC(浮点乘法累加)执行单元。

之所以选择这种方案,按照AMD所说是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的绝大部分操作系统工作,都是基于整数运算的,比如说循环迭代、真假布尔值比较或者预测。CMT所要达成的理念是:更加充分、高效地利用执行单元。然而在实际发展中,操作系统日常负载对浮点运算能力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操作系统在分派任务的时候也面临效率问题。且在仅有一个线程的情况下,CMT模块就面临大量整数运算单元空闲的问题。CMT这种方案最早在Sun公司推出之初,就定位于偏弱的单核性能,以及借由堆核心的方式来达成高性能,实际证明并不适用于PC市场。比较有趣的是,由于CMT这种设计方案的特殊性,当时甚至有消费用户将AMD告上法庭,称AMD宣传的核心数目存在欺诈问题。[8]

此外,推土机还有一些设计理念也始终被人诟病。比如说直写式(write-through)的L1 cache,以及一个模块共享的L2 cache,都导致了更高的延迟和功耗。另外推土机没有采用μop cache,也增加了指令解码功耗与延迟。加上制造工艺方面的缺陷,AMD在高端市场上没有能力与Intel一战也显得理所应当。

推土机的最后一代产品挖掘机(Excavator,第四代推土机)在规划中,已经针对原版的推土机设计做了很大的改进,包括芯片设计上金属堆叠、新的线程/dispatch机制,新的内部分析技术实现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性能;更大的L1-D cache,L1 BTB(Branch Target Buffers)等。在2016年AMD公布的一张产品规划图中,采用新核心(挖掘机这代微架构的核心名为Carrizo)的APU,预计到2020年能效(energy efficiency)相较2014年可以提升25倍[9]。

不过我们都知道,2017年Zen就问世了,推土机退出历史舞台。只是Zen的诞生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我们认为,2012年Jim Keller回归AMD是Zen得以诞生的主要推力[10]。Jim Keller当时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支队伍,为新架构奠定基础。Jim Keller在AMD花了三年时间构建起Zen,之后又去了Tesla。

随后AMD又花了一年时间对Zen做精调,Zen便以Ryzen(锐龙)处理器的名号于2017年问世了。Zen架构的目标就是构建起属于高端CPU应有的性能,或者说要像Intel那样获得足够好的单核性能,所以放弃CMT是一定的。鉴于篇幅关系,本文不打算花太多笔墨去谈Zen初代架构是什么样,更多内容可以参见我们早前对Zen 2二代架构的解析[6]。

最初AMD提到,Zen相较挖掘机核心的IPC性能提升40%

Zen架构从各种角度,都更像是当代的高性能处理器了,或者说这才是高性能处理器应有的样子。相较推土机,Zen的改进主要在于第一加入了μop cache,这样一来最近用过的指令就能放进μop队列,而不需要进行再次解码,一定程度节省了核心与cache之间的开销;L1、L2、L3三个层级的cache改进,包括cache带宽、容量的显著增加;以及真正转向SMT,一个物理核心能跑两个线程,第二条线程也能访问执行端口、队列、cache。

在实现方式上,AMD的SMT和Intel的超线程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Zen采用两个scheduler,一个给INT整数,一个给FP浮点。更多的变化当然不止这些,比如在功耗问题上,Zen针对围绕核心的关键路径做更为激进的监控,在各个区域控制好频率和功率(Zen有更多的不同时钟区域);还有加强的分支预测器,更大的scheduler、dispatch、retire,加强的load/store单元等等。

Ryzen处理器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改进,即初代开始采用GlobalFoundries的14nm FinFET工艺;而且在Ryzen 3000(Zen 2)产品上针对桌面端CPU采用台积电的7nm工艺。由于Intel的10nm工艺迟迟未能进入量产阶段,且应用于Ice Lake-U十代酷睿移动版的10nm工艺显然也还不够成熟:市场上已经部署的Ice Lake处理器频率未能抬升到与14nm Comet Lake同等高度,即表明Intel仍需要时间对10nm工艺做调优。考虑到Intel的10nm工艺,与台积电的7nm工艺基本可认为是同代工艺,那么AMD多年的CPU制造工艺落后问题也几近解决。

在Zen架构问世最初,AMD宣称相较最出色的推土机产品,其IPC提升超过40%,且功耗不变——在产品问世之际,当时就有不少技术爱好者和分析师质疑AMD是否真能达成自己所说的成绩。而在正式发布会上,AMD又改了这个数字,提及依据SPEC的基准测试成绩来看,新一代产品相比打桩机核心(Piledriver)性能提升52%,相比挖掘机(Excavator)提升64%。

与此同时,AMD还提到了每瓦性能2.7倍的提升,而为效率提升做出贡献的主要包括了上图中提到的这些因素。

单线程性能对比,蓝点表示Intel Core产品,红点表示AMD产品,未标注文字的蓝点应该是不同频率下Intel Kaby Lake处理器的成绩,来源:AnandTech[11]

多线程性能对比,来源:AnandTech

AMD在Ryzen初代(Zen初代)刚发布之后,从AnandTech的测试结果来看,Ryzen初代处理器最重要的变化就在单线程性能表现上,AMD终于达到了与Intel同代旗舰PC处理器产品相似的水平,这也是AMD这些年在Zen身上努力的方向,包括全新的预取(pre-fetch)算法,μop cache的引入,明显更大的L2 cache等等。单核性能以往从来都是Intel的传统优势项目,Intel也在包括微架构、制造工艺等诸多层面为保持这种优势地位做了不小的努力。

Ryzen初代产品的多线程测试则表现出了十分显眼的竞争力,尤其在综合考量产品售价(横轴,此时尚未考虑到Intel产品的后续降价)与性能表现时。这样的性能表现在以往可是从未有过的。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这两张图中的A10-7890K乃是此前AMD推土机APU产品(Kaveri)中性能之冠,Ryzen 7 1700较之已经有了性能方面极大的提升。

总体产品性能与价格对比,来源:AnandTech

次年,AMD发布改良版Zen架构:Zen+,以及采用Zen+的Ryzen 2000系列产品;2019年的CES展会上,Zen 2架构宣布推出,且这一年Ryzen 3000系列产品开始采用台积电的7nm工艺(Ryzen移动平台产品例外)。如果说初代Zen发布,还算是将性能达成可与Intel媲美的程度,那么其后的步伐就大有在性能上赶超Intel的意思了。

尤其就日常任务来看,当AMD的处理器开始在单核性能表现上与Intel越来越齐头并进时,Intel的产品策略也做了相当激进的调整,这是过往十几年都不曾出现过的局面。例如Intel一举将第八代Core低压处理器的核心数量翻倍——被用户戏称为“一屁股坐在了牙膏管上”,且架构都还没来得及做大幅调整(Kaby Lake Refresh)就开始做产品部署;另外就是产品的降价策略越来越激进,尤其在Ryzen第三代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CPU正式发布以后,Intel很快就对高端产品线Cascade Lake-X架构Core i9相应产品做了价格调整,最高降幅达到50%。

从现有双方桌面级PC处理器的高端产品对决来看,去年年末同期上市的AMD Ryzen 7 3950X(16核/32线程/4.5GHz睿频/TDP 280W/TSMC 7nm/749美元)与Intel Core i9-10980XE(18核/36线程/4.6GHz睿频/TDP 165W/14nm/999.99美元),同平台下,后者已经开始在应付某些CPU绝对性能跑分测试(如Cinebench R15/R20)时相较前者越来越吃力。

当然在Intel坚守的类似于SPECworkstation这样的生产力测试项,以及游戏项目测试中仍然保有优势;另外在第十代Core产品中,Intel加入了一些新的特性,包括AVX-512原生支持,以及Intel Deep Learning Boost,对AI做加速(其中包含有AVX-512矢量神经网络指令支持)。只不过现有消费级桌面用户市场还鲜有应用场景,而且这些新特性大概暂时不能反映到系统性能跑分成绩上来——这对Intel而言或许也不算公平。

但无论如何,Intel在PC处理器领域性能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的确已经不再。

市场变化的迹象

有关PC处理器市场方面更为抽象的变化,如前文所述,将在3月刊的《国际电子商情》杂志中刊发。而在本文,我们谈到了一些更偏向技术层面,以及更具体的市场行为,包括Intel开始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堆核心的竞争中来,且在近两年持续多次对产品价格做出调整,甚至越来越注重召开产品发布会的时机。这些都是对AMD产品愈发具备竞争力的回应。

Intel在PC处理器市场的基本盘更在于PC OEM厂商:去年微软首次在Surface产品线上引入了AMD Ryzen版本的Surface Laptop 3笔记本,而且价格相较Intel Core版更便宜。这原本是比对同一款消费电子产品,相同外壳、尺寸甚至是散热设计的前提下,Intel与AMD竞品的大好机会。不过可惜的是,在移动产品线上,Intel与AMD的产品更多表现出了错位竞争的方式。

就两个版本的Surface Laptop 3在性能、续航及效率上的对比结果来看,Intel Core版仍然是碾压AMD Ryzen版的[12]。不过微软为这款笔记本选配的Intel处理器是最新的Ice Lake-U产品,即第十代Core低压处理器中,采用新工艺(10nm)和新架构的产品;而AMD Ryzen版,虽说也是最新的Ryzen 3000系列,但移动版的Ryzen 3000并没有采用最新的Zen 2架构,也没有采用7nm工艺。这种错位竞争实则产生了明确的代差。

无论如何,PC OEM厂商开始在同型号产品中采用AMD、Intel两个版本的处理器乃至两个平台,都表现出AMD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加强,且延续多年的市场颓势也在发生变化。微软也并非唯一一个正在这么做的OEM厂商。AMD竞争力的加强,从其近两年的财报就能看出十分显著的变化,不仅是年度收益持续上扬,FY2019 Q4营业利润增幅达到了213%。

上个月的CES 2020展会上,AMD宣布推出Ryzen 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相较Ryzen 3000系列移动处理器,这次的产品也开始和Ryzen桌面版一样采用台积电7nm工艺,Zen 2架构核心,TDP设计15-45W不等。移动版Ryzen 3000系列还在用一代改良版的Zen+架构,以及Global Foundries的12nm工艺。另外这次的Ryzen 4000移动版核心数目至多推高到了8个[13],前文提到的Ryzen 7 4700U/4800U即在其列,8核低压处理器对超级本市场来说又是一剂强心针。

除CPU部分之外,其余部分的提升还包括:

  • 图形计算部分至多8个Vega CU(计算单元),相比上一代频率更高,但少了3个CU。不过AMD表示由于工艺提升,8 CU在实际性能表现上是优于上一代的11 CU的。AMD宣称在3D Mark Time Spy中,这次的图形性能比Intel Core i7-1065G7(Intel最新的10nm、Ice Lake-U架构低压处理器)高出28%,
  • 主内存支持LPDDR4X,至多64GB。AMD特别在发布会上说,这次的主内存时钟与Infinity Fabric是脱钩的,所以空闲状态(idle states)就能进一步节能——这一点似乎原本就属于Zen 2架构的特性;配合在APU供电方面的架构改进,进一步降低功耗;另外进入和退出空闲状态的延迟,部分减少80%,帮助进行功率门控(power gating),以及确保响应及时。
  • 包括标压版在内的Ryzen 4000移动处理器,都仍不支持PCIe 4.0。

AMD宣称TDP 15W的CPU每瓦性能能够提升2倍,所以核心数量翻倍,且频率不变,但功耗保持一致。APU整体的同频功耗降低20%。可能比较令Intel感到恐怖的是,AMD宣称,Ryzen 4000移动版处理器预计会在今年一季度上市。这大概足够给Intel再次造成压力了,因为从Intel的计划表来看,Ice Lake之后的下一代产品(Tiger Lake,以及Intel的10nm真正成熟)预计今年年末才会问世。

而本次发布也造就了文首提到的Ryzen 7 4800U低压处理器达到标压处理器跑分成绩的局面,即便对于这里的跑分环境我们仍然抱持怀疑态度。但很显然,今年的PC,尤其笔记本市场又将掀起一波性能攀升的小高潮,这在摩尔定律持续减缓的当下实在是罕见——技术的良性竞争就是可以为消费用户带来这样的遍历。

除此之外,预计到今年第三季度Zen 3架构就要登场了,Ryzen 4000桌面版处理器也将到来。这是Intel又需要花时间精力正面迎击的战局,Intel在过去十几年里似乎从未如此被动过。

去年11月份德国最大零售商Mindfactory.de的CPU总销量中,有82%是属于AMD的,最畅销的产品为Ryzen R7 3700X/3600X。在Mindfactory.de的历史上,2018年以前都没有AMD超过Intel的情况发生。同样是这个月,亚马逊最畅销处理器Top 10榜单,AMD占了8个席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Ryzen 2700X。虽然如前文所述,CPU的消费市场出售渠道并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Intel都必须重视如今这一局面了。

不过最后还是需要提及,就我们观察近些年Intel的财报状况,单从年度收益、净利润和现金流的角度来看,AMD这家公司的规模始终与Intel不在一个量级上;AMD历年的年度营收都不到Intel的1/10。而且Intel的盈利来源也远不止CPU市场。但对Intel而言,PC处理器所在的CCG(客户运算事业群)业务仍然占到其年度总应收的约52%,虽然我们不清楚PC处理器在其中具体占比是多少。

且Intel近些年的财务状况始终十分健康。在财力雄厚,以及早年有着教科书级别的市场行为做助力的前提下,Intel要找回市场,并且重新拥有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或许也并不算难事。只是此刻,Intel已经需要在意市场状况的变化、对手动向,以及找到最快的应对之策了。

参考来源:

[1] HP EliteBook 845 G7 Notebook PC Performance Results - UserBenchMark

(https://www.userbenchmark.com/UserRun/23316225)

[2] Intel Core i7-10710U - UserBenchMark

(https://cpu.userbenchmark.com/SpeedTest/900004/IntelR-CoreTM-i7-10710U-CPU)

[3] 聊聊无风扇的Surface Pro:性能比一般笔记本差多少? - 面包板

(https://mbb.eet-china.com/blog/3893689-413612.html)

[4] AMD vs Intel Market Share - PassMark

(https://www.cpubenchmark.net/market_share.html)

[5] AMD Financial Statements 2005-2019 - MacroTrends

(https://www.macrotrends.net/stocks/charts/AMD/amd/financial-statements)

[6] 13年了,Zen 2架构终于让AMD达到Intel的高度?- EE Times China

(https://www.eet-china.com/news/201907191446.html)

[7] Bulldozer (microarchitectur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lldozer_(microarchitecture)#CMT)

[8] 博弈的艺术 AMD RYZEN 7锐龙处理器深度测试 - EVOLIFE.CN

(https://www.evolife.cn/computer/54351.html/2)

[9] AMD Carrizo Part 2: A Generational Deep Dive into the Athlon X4 845 at $70 - AnandTech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0436/amd-carrizo-tested-generational-deep-dive-athlon-x4-845)

[10] Jim Keller (engineer)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im_Keller_(engineer))

[11] The AMD Zen and Ryzen 7 Review: A Deep Dive on 1800X, 1700X and 1700 - AnandTech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1170/the-amd-zen-and-ryzen-7-review-a-deep-dive-on-1800x-1700x-and-1700/23)

[12] The 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3 Showdown: AMD's Ryzen Picasso vs. Intel's Ice Lake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5213/the-microsoft-surface-laptop-3-showdown-amd-picasso-vs-intel-ice-lake)

[13]AMD Ryzen 4000 Mobile APUs: 7nm, 8-core on both 15W and 45W, Coming Q1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5324/amd-ryzen-4000-mobile-apus-7nm-8core-on-both-15w-and-45w-coming-q1)

责编:Luffy Li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前不久兆易创新发布了EtherCAT从站控制芯片和基于Cortex-M33的GD32G5系列MCU。基于此,本文尝试谈谈兆易创新对MCU的态度和思考...
今年进博会上,瑞萨展示了不少AI相关的技术。在我们与赖长青的对谈中,他也解读了AI对于瑞萨而言意味着什么...
为了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好地把握AIoT市场发展商机,由全球领先的专业电子机构媒体AspenCore携手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联合主办的【2024国际AIoT生态发展大会】于7月25日在深圳君悦酒店隆重举办。
英飞凌最近更新了PSOC MCU产品线,最新的PSOC Edge强化了AI能力。MCU的AI化似乎已经成为某种趋势...
市面上现有基于RISC-V的IP不少,已经上市的RISC-V芯片数量也已经不小了。但我们说,新思去年底推出了RISC-V指令集的ARC-V处理器IP,对于RISC-V生态而言仍然是个大事件。原因是这样的...
嵌入式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连接设备正逐渐演变为可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自行做出决策的系统。相较于在物联网网关或云端进行数据处理而言,在更接近采集源之处完成数据处理的方式,将有望加快决策速度、减少延迟、解决数据隐私问题、降低成本并提高能效。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安森美(onsemi)在2024年先后推出两款超强功率半导体模块新贵,IGBT模块系列——SPM31 IPM,QDual 3。值得注意的是,背后都提到采用了最新的FS7技术,主要性能
近期,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上新。■ 乐山电力:募资2亿建200MWh储能电站12月17日晚,乐山电力(600644.SH)公告,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募集资金总额为2亿元。发
‍‍12月18日,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雷曼光电”)与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下称“辰显光电”)在成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Mi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2024年度PlayStation游戏奖今日公布,《宇宙机器人》获得年度最佳PS5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获得年度最佳PS4游戏。在这次评选中,《宇宙机器人》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最佳艺术指导奖、最
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中,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人机交互、智能联结的重要端口。维信诺作为中国OLED赛道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OLED技术的自立自强,成为中国新型显示产
 “ 担忧似乎为时过早。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由于担心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取消中介服务,Uber ( NYSE: UBER ) 的股价在短短几周内从 202
 “ AWS 的收入增长应该会继续加速。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亚马逊公司( NASDAQ:AMZN ) 在当前水平上还有 38% 的上涨空间。这主要得益
上个月,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谈到了年轻一代的生育问题。他强调生育的紧迫性,认为无论面临何种困难,生育后代都是必要的,否则人类可能会在无声中走向消亡。他认为人们对于生育的担忧有些过头,担心经济压力等问题
亲爱的企业用户和开发者朋友们距离2024 RT-Thread开发者大会正式开幕仅剩最后3天!还没报名的小伙伴,抓紧报名噢,12月21日不见不散!大会时间与地点时间:2024年12月21日 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