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模拟IC市场,TI和ADI是数一数二的领导者。根据IC Insights的2018年全球Top 10模拟IC供应商排名统计,TI以108亿美元占据1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位的ADI则以55亿美元占据9%。虽然这两家IDM厂商都是通过策略性并购(比如TI收购National Semiconductor,ADI收购linear Technology),以及多年的产品优化组合而取得这样的领导地位,但他们专注于模拟的商业策略无疑是值得国内芯片公司学习借鉴的。
图1:2018年全球Top 10模拟IC供应商排名(来源:IC Insights)
说ADI就是“模拟(Analog)”也不为过,因为ADI就是“模拟器件公司”的三个英文首字母缩写。自1965年成立伊始,“模拟”就已经确立了ADI这家模拟器件公司的基因。现年85岁高龄的ADI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Raymond Stata在带领ADI发展壮大的这50多年里,也见证了以英特尔CPU和摩尔定律为代表的数字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模拟器件的技术和制造工艺都没有数字IC更新迭代快,也不像PC的CPU和手机的应用处理器那样为用户所关注,模拟器件似乎被遗忘了。如果不看TI和ADI这类模拟IC公司的营收业绩表现,即便很多半导体业内人士也未必真正了解模拟器件原来有这么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这么高的利润率)。然而,ADI的Stata先生却一直坚持做“模拟”,这背后是什么动力让他和ADI在50多年的发展中秉持这一原则呢?
在近日举办的“ADI中国25周年媒体技术日”上,ADI公司系统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赵轶苗(Morton Zhao)揭开了ADI的神秘面纱。他总结道,“ADI创立55年来的核心使命就是建立一个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而ADI公司进入中国的25年里,更是将这个桥梁向东方延伸,与中国企业一起步入了东方科技创新的快车道。”
图2:赵轶苗先生在ADI中国25周年媒体技术日会议上作主题演讲
下图很好地诠释了ADI对自己这一独特使命的理解,即通过传感器、信号链和连接技术及相关产品来实现感知>测量>解译>连接>分析的过程,将现实世界的物理信号转化为数字世界的“010101”,然后经过计算反馈有价值的信息,以驱动电路、模块和系统的高效运行,从而推动消费者用户体验、客户业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图3:ADI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 感知周围的物理现象:集成和融合各种传感器技术,准确而完整的采集模拟信号,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响应度和工作效率;
- 精确测量和调整转换:捕捉很微小的测量值,并将其转化为对电子系统十分重要的智能信息;
- 在边缘处理和解译数据:集成硬件和高级算法使智能边缘节点能够以更强的分布式处理能力解决物理延迟问题;
- 从边缘到云端的连接:从RF到毫米波的新一代连接方案,以及光纤和电缆技术,无线连接技术满足多种无线协议和距离要求,助力实现更为强大的网络;
- 数据和系统完整性:安全对物联网至关重要,从源头验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是保障安全和隐私的强有力策略;
- 新的能效水平:突破电源密度限制来优化电力使用,以满足高效率和低冷却的要求。
解译ADI的技术创新和成功密码
ADI的技术创新源头来自MIT,Raymond Stata和另一位创始人都是MIT的毕业生。他还是MIT学校理事会成员,并因他对电子行业的贡献于2003年获得IEEE创业者奖章,2008年获得EE Times“终身成就奖”。在ASPENCORE发行的汇聚全球电子行业CEO智慧和洞见的《观点》一书,以及EE Times China网站的CEO专栏文章中,Stata先生总结了ADI的成功之道。
图4:ADI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Raymond Stata先生
据统计,从1965到2015年的50年时间里,财富500强公司中只有1/3仍然存在,而2/3的企业已不复存在,要么倒闭,要么被并购或拆解。2018年总营收为62亿美元的ADI有幸成为财富500强中的一员,也是全球模拟IC市场的领导者,但50年后还会存在吗?
在2015年纪念ADI成立50周年的技术年会上,Stata先生提出了这个严肃的问题。他根据ADI公司50年的发展总结出如下五个成功要素,相信对有志于持续发展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领头人有所启迪。
- 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并有能力学习和适应
ADI在发展历史上面临三次重大的变革,在这些变革面前展示出了一贯的感知、学习和适应能力,从而可以一次次再造自我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ADI最大的优势之一。
第一次是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即从手工装配运算放大器模块转向设计和生产运放IC和其它集成电路产品,ADI用了大约15年时间才实现这一转变。刚开始公司董事会并不赞成这种策略转变,但Stata先生坚持用自己的钱做冒险尝试。他借钱成了一家集成电路公司,并承诺如果成功了,ADI可以买下来,如果失败他本人承担损失。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第二次是从小批量军用和仪器产品到大批量消费和通信产品。随着上世纪80年代美苏冷战结束和柏林墙倒塌,ADI原来赖以生存的军用和测量仪器领域的小批量产品需求骤减,但公司抓住了消费电子和通信产品的大批量需求的趋势,其晶圆制造工厂的效率和品控也有大幅度提高。比如,其Wilmington晶圆厂的出货故障率从高于1/100,下降到1/10000,今天已经降至小于1ppm(百万分之一)。
第三次是从芯片到系统,即从传统的通用器件供应商逐步转变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ADI还处于这一变革过程中,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 容许冒险、非传统思维和尝试
每一次转变都存在很多冒险和面临失败的风险,有些冒险是成功的,但有些是失败的。比如,ADI坚持进军DSP和MEMS,虽然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资源比原来预期的要多很多,但坚持到现在已经看到这种冒险带来的回报。然而,ADI在手机RF和基带产品方面的投资,以及最近的MEMS麦克风产品都不算成功。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敢于冒险都是必需的,以后也会继续。
- 有财力支持围绕其核心业务的探索性投资
ADI从运算放大器起家,逐渐扩展到模数和数模转换器,以及传感器、RF和MEMS等与模拟相关的产品类别。在产品和公司业务的扩张过程中,遵守严谨的财务原则是控制风险和保持健康增长的关键。运放和转换器是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通用型基础器件,应用广泛。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今这两大类产品仍然是公司很大一块业务收入来源。
- 很强的自我认知意识和凝聚力
在半导体业界,ADI就是“模拟”的代名词。我们现在熟知的“信号链”包括一系列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的信号处理流程,需要从输入、放大、滤波、转换到计算处理等各种器件来完成。ADI一直围绕模拟和数字信号链来开发产品,始终保持着商用策略的一致和专注,形成了很强的自我认知意识和凝聚力。
- 技术创新驱动商用成功
要想在某一领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不但要看到市场趋势和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要有创新的技术种子。从LIGO引力波干涉仪的激光检测部分采用的ADI传感器和放大器技术,到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和地震监测的MEMS传感器,再到3D深度视觉领域的ToF技术,以及医疗健康和智能可穿戴体外诊断设备的信号调理技术,ADI一直在物理世界感知和转换到数字世界的领域探索新的技术和创新方法。有些技术需要多年才能催生大规模的商用市场,但前期持续的投入是ADI认为必要且有意义的。
图5: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LIGO引力波干涉仪
一个公司的持续成长和成功不但要有技术创新,也要有历史的传承,同时还要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通过战略性并购等商业和资本手段来提高竞争力和规模优势。以下是ADI历年来的并购清单和连续发行了52年的内部技术刊物《模拟对话》。
ADI并购历史
* 1969: Pastoriza Electronics
* 1971: Nova Devices(Raymond Stata自己出资创办的集成电路公司)
* 1978: Computer Labs
* 1984: International Imaging Systems
* 1990: Precision Monolithics, Inc.
* 1991: Edsun Laboratories-Tech Assets
* 1996: Mosaic Microsystems Ltd.
* 1997: Medialight Inc.
* 1999: Edinburgh Portable Compilers
* 2000: BCO Technologies PLC、Signal Processing Associates、Integrated Micro Instruments Inc.、Chiplogic Inc. 、Staccato Systems Inc.
* 2006: AudioAsics A/S、Integrant Technologies、TTPCom Ltd.
* 2011: Lyric Semiconductor, Inc.
* 2014: Hittite Microwave Corporation
* 2016: Linear Technology、Sypris Electronics、Cyber Security Solutions
* 2018: Symeo GmbH
* 2019: Test Motors
电子行业历史最久的内部技术杂志《模拟对话》
ADI公司内部技术刊物《Analog Dialogue》于1967年创刊,至今已经发行52年,是电子行业发行时间最长的企业内部刊物。《Analog Dialogue》是针对现实世界信号处理的电路、系统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论坛,涉及的话题包括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产品、应用、技术和技巧等。
以下是《模拟对话》最佳文章汇编截图。
- ADI的确是一个低调、实干又有实力的一个公司,我对其产生好感的原因就是其datasheet竟然都会有中文版,包括中国的企业都没见到几个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