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真”智能第四步:漫步云端
数据可视化、传输接口及电子组件、周边装置搭配等问题一一解决并逐渐到位后,接下来的重点即是将数据送到云端进行AI分析与机器学习,少了云端这一段,“工业智能”将缺少一大片拼图。目前许多因特网大厂如Google、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或工业计算机相关业者…等,都架设了云端管理平台与AI/机器学习平台,供智能工厂业者建构符合所需的系统。不过,若是将所有的数据都上传云端处理,对于云端数据中心服务器来说将是很大的负担,因此边缘运算概念被提出。
边缘运算辅助
如同上述,透过边缘运算可将应用程序、数据数据与服务的运算,由网络中心节点,移往网络逻辑上的边缘节点处理;且由于边缘节点更接近终端装置,可减少网络的延迟,降低云端运算负载,因此也被导入工业智能的框架中。高义达表示,除了机器与作业现场大量的信息外,目前工业应用中AI与机器学习最主要的工作是透过大量的影像,实现更精确的机器视觉,或是利用扩增实境(AR)/虚拟现实(VR)进行远程作业。此时,大量的影像数据若是都送往云端分析,将会“卡住”,这时就需要边缘运算协助。
而这也是促使工业终端装置内部的微控制器、传感器或是电源解决方案开始逐渐添加简单AI运算功能的契机。
5G可望成为重要战力
对云端数据中心、服务器来说,数据的传输速度越快,越能够实现大范围管理,甚至统筹分散在各地的工厂,而5G技术的高传输速率与低延迟,正巧符合智能制造相关应用的需求。萧世杰表示,5G提供快更的连接速度、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且传输速度比4G快100倍。在工业上应用,尤其是智能工厂来说,未来面对大量机台设备及传感器所产生的数据数据,透过5G可更快速的进行数据采集,低延迟的进行信息传达、回馈,以提升制造效率,降低维运成本。
瀚达指出,由于用户需求改变,产品规格将从标准化批量制造,走到“多样化、个性化小量生产”的新规模,而工厂也需要更弹性的因应模式。
因此,未来工厂也需要新反应速度与新型态网络,其中工厂低延迟的部分可由5G网络取代实体讯号线,使机器人与人力之间更流畅的协作。除4G网络实现连网,5G可补充运用,让远地带宽和本地达到相近的效率,实现时间与空间的无接缝整合。
虽然5G可成为建构工业智能的新战力,但由于目前全球5G基础建设部署正开始,仅小量商用,而台湾5G频谱第一波竞标将于2019年12月开始,2020年1月完成释照作业;再加上成本考虑,因此,智能制造相关业者皆认为,目前工厂仍是以4G为主,5G技术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可能进驻。
杨正廉指出,对智能造业者而言,目前5G可谓“牛刀”,因为工厂传输的感测数据仍算“小量”,若是工厂有更多涉及影像的应用,则业者可以既有的无线传输基础,加上5G技术,以达成本与经济上的平衡。陈建成则认为,未来智能工厂必定朝透过便携设备控制的趋势发展,因此5G要全面进入工业市场,需待5G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行动装置普及。
实现“真”智能第五步:团体战
要进入工业智能AI殿堂,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光是上述提到的四项步骤所衍生的各种挑战,就可能让业者却步。艾讯认为,要建置具工业智能的工厂需要庞大完整的整合能力,除软硬件整合、机电整合,还需要网络整合与数据管理…等能力,挑战在于如何快速的选取适当的零件与机器,以利于缩短软件、AI算法及应用程序…等开发时程。
杨家玮强调,面对未来使用者需求多样的碎片化市场,每一家智能工厂要做的事情完全不同,不可能用一套标准通用架构就能完全满足需求。无论是智能工厂企业主或是意欲进军智能制造市场的业者,都需要寻找垂直市场的伙伴,才有可能成功。
因此,单打独斗绝对不是最佳的方式,众志成城、结合众多不同领域合作伙伴的经验及技术,将可缩短实现工业智能的道路。
2012~2019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与预估。(数据源:资策MIC)
步步到位 实现工厂“真”智能
若是上述几个步骤都能一一戮力实践,最后,再将智能工厂连网安全性进一步补齐、强化,AI工业智能将不会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智能造迈向AI殿堂的道路也将不再困难重重。
本文同步刊登于EE Times Taiwan 12月刊杂志
责编:Yvonne G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