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智慧工厂有多智能?
AI的最有趣之处大概就在于,整个技术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既通过出售AI技术来赚钱,同时自己也是AI技术的使用者。Mentor这样的EDA厂商大概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探讨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AI芯片制造商以及EDA厂商这三个层级之后,我们大致上已经将AI现阶段在智慧工厂的价值勾勒出来了,即便从芯片制造商层级就不难发现,AI技术在工业制造中仍在发展初期。
除了文首提及ROJ在数字工厂方面借由西门子方案的实现,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发展智能制造乃至AI技术的先进工厂大约也不在少数。前不久我们踏入林德(Linde)东亚区远程控制中心,可对智慧工厂的发展程度做管中一窥。林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气体供应商,其业务也涵盖了为晶圆厂提供电子气体。不过这里,我们不探讨其作为半导体上游供应商的价值,而将其作为智慧工厂的实践者来审视一番。
林德在中国大陆地区有总共350公里的管道,部分气体就是通过管道供应给客户的。远程控制中心能够对管道系统、空气分离装置、制氢装置、食品级二氧化碳提纯,进行中央化的远程监控。远程监控设备,能够显示这些装置和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状态,同时还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林德公司大中华区远程运行中心总监陆贤表示:“当发现监控的动设备参数有上升趋势,就会结合当时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做出调整和相应措施,包括对客户供应气体的可靠性。”“数据趋势往上走,虽然现在没有报警,但就要开始准备备件了。”“甚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三个月后的情况。”这是数字工厂典型的实际应用了,看起来很像预测性维护。
“小型制氮现场是无人的,大型空分现场也只配备最少的人员。”“一些大型空分、液体空分会有一套先进控制系统,可根据客户的压力、纯度等波动,自动调整装置负荷。超过设定值,客户一侧则会切换到备用系统。”
而在林德远程控制中心的数字化程度中,让人感受“数字化”程度最深的是针对宁波的数字化管网控制。“宁波有82公里长的氮气、氧气、氢气系统装置,沿着永江穿越市区。”在出现压差较大等情况,发生报警时,远程控制中心就需要做出响应。
控制中心的图形化界面里,显示了整个宁波的俯瞰3D图——地图通过无人机拍摄并做建模,其上清晰描绘林德气体管线途经的区域,甚至包括埋地管线。和谷歌地球一样,远程控制中心的操作人员可对其进行任意放大缩小操作,观察气体管道状况,查看管道实时数据,包括管道直径、压力、材料、所在高度等;甚至还能调取周期性的现场巡检视频。
在真正的机器学习实现上,“我们正在实施一个专家分析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运用机器学习相关技术,通过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完善搭建的模型,做到分析结果精确、运行标准设置精确。”陆贤表示。
“我们未来运行现场智能化包括,机器自我学习,帮助我们更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装置;建立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装置能耗模型,监控并优化能源消耗情况;建立更智能的运行培训工具——准确模拟空分实际运行,用以更高效地培养我们的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工具开发,预测空分设备未来的运行情况。”林德大中华区消费市场营销总监陈闻翊表示。
林德的远程控制中心实则已经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在智能程度上比较领先的工厂中枢了,即便其气体产品在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数字化程度早已颠覆我们对传统工厂的认知,不过机器学习的应用仍在开发前期,包括预测性维护的进一步完善也在他们的规划中。
W.K. Choi在向我们解释BISTel理念中的AI演进阶段时,将智慧工厂的付诸实现比作一次旅行。其中第一阶段为具备AI能力的应用,这一阶段是在传感器、生产流程、设备、工厂和设施中增加智能层,智能模块跑在云IoT平台上,实现最佳流程控制、最大化的自动化,并向自适应智能迈出一大步。但“这个过程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它常常需要耗费3年时间。”
第二阶段,具备AI能力的工程系统。即向工程系统增加智能,这个阶段需要大数据环境,智能模块(inter-module)在系统、传感器和设备间共享信息。所有的模块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共享信息,而且是以自动化、有效的方式,还包括知识库的更新。第三阶段,具备AI能力的企业。这个阶段,每个工程系统(inter-systems)与工厂中的其他软件系统分享信息和知识,如MES、ERP、维护系统等。系统间实现互通与协作。
即便BISTel认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二阶段,实际就我们的观察,更多的制造工厂仍在第一阶段构建时期。不过这也正表明AI在工业4.0时代的发展潜力,这仍是惠及整个工业制造垂直领域的契机和利润增长点。
责编:Amy Guan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12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点击申请免费杂志订阅
也可点击立即下载,下载12月刊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