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传感器数量增加会导致物料成本增加,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会成为一个长期趋势。比如说类似摄像头+雷达的融合式解决方案预计会统治市场,集成方案是有助于减少传感器数量的;更高级的算法、机器学习都能够加强传感器性能和可靠性,那么具备相似功能的多传感器方案会逐渐消失;更高级的单个传感器也会替代过往的组合传感器解决方案。所以长期来看,车载传感器数量减少也是有可能的。
5. 传感器变得更智能
未来的系统架构会要求智能和集成传感器,去管理用于自动驾驶的海量数据。一些比较高级的功能,比如说传感器融合、3D定位当然还是需要在中央计算平台进行的。但更多传感器数据的预处理、过滤和快速响应,还是会在更偏边缘的位置进行,甚至是在传感器内部直接完成。
由于传感器生成数据的海量性,智能会从ECU分担出一部分给传感器,传感器自己去执行那些要求极低延迟,同时计算性能要求不高的预处理。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可以对它们自己进行状态监测,为确保传感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工作,会有新型的传感器清理应用,比如除尘、除冰之类的能力;多传感器的冗余设计,则能够增加传感器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safety)。
6. 供电与数据网络的冗余设计
对安全(safety)要求比较高,以及其他一些关键型应用,对可靠性要求是很高的。他们需要完整的冗余设计,包括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电动车技术、中央计算机,以及对电力需求很大的分布式计算网络,都必须有相应的冗余电源管理网络方案。比如支持线控转向的“故障仍保持工作(fail-operational)”系统,各种HAD功能都需要冗余系统设计,这对于现在的fail-safe monitoring故障安全监控实施方案而言,在架构层面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7. 车载以太网会成为汽车骨干网络
作为业界共识,而且是已经在开展工作的一个趋势,这一点几乎已经无需赘言。至少现在的车载网络是无法满足高带宽数据传输需求的。HAD的数据速率和冗余设计要求,连接环境的安全性(safety and security),以及跨行业的标准协议间的传输需求,都让车载以太网成为必选项——尤其对冗余中央数据总线。
采用以太网解决方案,可以确保跨域通讯可靠,增加包括AVB(audio-video bridging)、TSN(time-sensitive networks)等扩展,满足实时性要求。LIN、CAN之类的传统网络依然会存在,不过仅针对闭合的更低层级的网络。FlexRay、MOST之类的技术很可能被车载以太网及其扩展AVB、TSN所取代。
8. 为功能安全与HAD考虑,OEM厂商会严格控制数据连接,但针对第三方数据访问仍会开放接口
OEM厂商的后端,必定是车载网关传输安全关键型(safety-critical)数据的唯一出路。针对第三方数据访问,也需要提供接口,除非监管政策不允许这么做。车载娱乐系统前面就已经提到可能会“应用化”,这个过程会浮现出新的接口,让内容和应用供应商部署内容——这个过程OEM厂商一定还是会有各种限制标准。
现如今的板载诊断端口,一定程度会被远程通讯解决方案替代。这种物理维护访问端口已经不再必须。OEM厂商针对某些特定的场景,比如汽车丢失追踪,在后端提供数据端口。
9. 本地信息上云,具备大数据价值
非敏感数据(非隐私与安全相关数据)未来会更多地在云上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分析会变得很重要,这些数据毕竟能够给出很大的价值。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其他的数字化创新,这主要取决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如何做数据共享与分析。
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件事该如何执行,以及究竟由谁来做。有传统供应商和市场参与者已经开始构建融合型的汽车平台,能够对大量数据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