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耳机又叫做ANC耳机(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Headset),可以有效隔离外部噪音,让听音乐可以更清晰、心情可以更投入,尤其在吵杂的环境中,ANC功能可以减少输出音量,达到保护听力的作用,这个特点对于上班族来说,应该是具有实质好处,倘若ANC耳机可以获得广大上班族的认同,便有机会抢得耳机市场半壁江山。
但实际观察上班族群,大多配戴的入耳式耳机,并非具有ANC功能,厂商为了取得上班族的市场,纷纷推出蓝牙无线的入耳式ANC耳机,以布局抢得商机。厂商着眼于上班族的市场,存有的概念认为上班的应用场域,应该是经常忍受着外部噪音听音乐,或者听音乐常会特意调高音量。事实上,根据使用者行为研究,如果噪音达到干扰的程度,让人无法投入情境,多数人将不再继续听音乐。此外若特意调高音乐压制噪声,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耳朵的音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多数人自然的反应会摘下耳机。所以大部分上班族若能继续安然配戴耳机,意谓着外部噪音干扰与经常调高音量情况其实并不会经常发生。
实际上,耳机的设计已经具备被动降噪功能,可以阻隔大部分的外部噪音,所以大部分上班族使用的入耳式耳机,便可满足听音乐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交通工具拥有车体隔音,窗户也都采用隔音技术,马路噪音并不会长驱直入构成干扰,甚至一般车内开启音响,无需配带耳机,便可满足听音乐的情境。
当然也必需承认,还是有某些区域仍然存在老旧的交通工具,那种引擎与马路噪声的上班环境,听音乐势必得用ANC耳机才行,但是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又有多少人能为享受音乐而购买ANC耳机? 当然,以上陈述并非推论ANC没有使用在交通工具的市场,以其实际的销售例证,说明许多商务人士也会购买ANC耳机,而这些商务人士又是在甚么场景下,产生购买ANC耳机动机?我们在下一段落来做分析。
环境声音对心理的关联性
在探讨ANC耳机购买动机之前,我们先探讨环境声音对心理的关联性,大部分动物意识运作中,不构成精神干扰的环境声音,是具有稳定情绪与心理安全作用,环境声音对生活往往带有信息成分,生活中缺乏此信息,反而会产生焦虑与不安,我们可以譬喻在开车的场景下,若完全丧失环境声音连结,人的心里就会额外产生较高的警觉,所以宁静并不等同于必然需求,反而环境声音的适度存在,才是人们必要的需求,而环境声音也不宜过大,如果专注的场域产生被干扰的感觉,那种声音对人而言就是所谓的噪音。
接着我们探讨被干扰的感觉,被干扰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同样的声音在不同场景下,心理的反应不尽相同,人们对声音的忍受程度,很多情况下是依据心理状态调整而定,对于心理状态的差异,我们以“社会状态”与“个人状态”做为区分,大部分的人对周遭声音有较大的容许状态,我们称之为“社会状态”,而相对于周遭声音较低容许的状态,我们称之为“个人状态”,其中心理状态差异在于,倘若人的心理调整为“个人状态”,就会比较释然切断与周遭声音的连结,并对环境声音的干扰变为比较敏感,即便某些噪声在公交车与捷运上可以接受,但可能在居家环境的场域,却又变得无法忍受。
ANC耳机市场需求探讨
环境声音干扰构成“无法忍受”状态,往往是真正需求ANC耳机的动机,而ANC耳机的市场用户,许多就是心理调整为“个人状态”时,对于环境声音比较在意的心理状况下,所产生的购买决策,这种应用情境发生机率较高的例子。如音乐爱好者回到自家休息空间,想要有更多的情境沉醉在音乐氛围;另外许多商务人士长途出差旅行时,放松心情且在消磨时间的状态下,想要更多投入在音乐的享受…等等。
当然,对于环境声音无法忍受的状态,不仅仅只有心理调为“个人状态”会产生,其实有更高的机率是发生在“社会状态”下,但令许多人费解的是,为何此状态无法形成大部分的ANC耳机市场需求?我们以其症结做探讨,“社会状态”虽然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但相对于“个人状态”不同的差异是,环境声音所构成的干扰,并不归咎于个人主观心理敏感因素,大多乃源自于公共场域的客观干扰,这类干扰通常合理的解决步骤,首先必定先要求噪声源头加以改善,如果真的无法消灭或改善,第二步便会采取公共空间的隔离措施,如果第二步有其无法施作的理由,最后才会考虑降噪耳塞,或是降噪耳机方案图谋改善之道,对于公共或居家环境的噪音干扰,直接采用佩戴耳机方式去隔离噪声,应该是最不实际且最没效益的做法。
全球第一只主动降噪耳机自2000年开始贩卖,至今已历经十数年的光景,所以对于经常使用耳机的族群来说,应该不致对ANC功能感到陌生,然而ANC耳机尚无法大幅扩散到消费族群,最大的因素仍然是带给使用者的加成,仍不足以构成购买动机,毕竟耳机已具有被动降噪功能,另外多了ANC降噪,耳机的平均售价必然是增加的,当然这个因素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意愿,但若单纯只是降低ANC耳机的售价,是不是带来用户的购买动机增加?
但从实际上的销售观察,近年许多品牌入耳式ANC耳机售价,已经落到一、两千元台币(约250-500人民币)水平,不像过去动辄八、九千元(2000-2300人民币)以上价格,似乎也没有明显提升产品渗透率,而ANC价格较高的耳罩式销售却一贯优于入耳式,这足以说明其用户市场在室内高于室外应用,而且应用族群并不随着入耳式耳机降低价格而提升购买动机。
另外我们从经销渠道得到另一个原因,认为消费者对于ANC耳机认知,似乎视为一种功能型产品,所谓功能型产品我们以辅听器产品为例,虽然它可以做为一般耳机使用,但是大部份的耳机使用族群却不用会去选购它,所以功能型产品的市场用户大多受到局限,我们归咎ANC产生功能型产品认知,原因可能是过去各品牌对于ANC耳机推广,似乎过于强调降噪的听力保护功能,因而逐渐使其功能性占据大部分消费者的观念。但在未来如何跳脱在有限的功能需求市场,反而需要我们深思此层面的影响,并运用不同的营销做法跳脱此窠臼。
(本文作者有20年半导体产业产品企划经验,擅长观察科技发展趋势,也专精于技术发展企划,在电子与半导体领域获得中国/美国数项专利权。目前是大千信息科技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专注于大千搜寻-实体搜索引擎服务,期望达成“万物联网,搜寻万物”的服务愿景,进而创造更加“直接”“实时”“便利”的生活方式)
责编:Luffy Liu
原文链接:剖析主動降噪耳機應用場景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