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CEO峰会圆桌论坛主题:无处不在的连接
- 主持人: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吉田顺子
圆桌对话嘉宾:
- 刘国军:Imagination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 戴伟民:芯原微电子董事长兼CEO
- 张永谦:地平线副总裁兼AIOT芯片方案产品线总经理
- 何卫:兆易创新代理总经理
- 吴晓东:豪威科技全球销售和市场高级副总裁
- 唐晓蕾:赛灵思公司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
- 梁泉:安谋科技(中国)市场及生态副总裁
《电子工程专辑》现将精彩的圆桌论坛讨论归纳总结,希望为读者展现出有灵魂的智能连接的愿景。
Q1:有哪些环节还缺少无所不在的连接?
汽车行业连接存在着很多困难,比如说自动驾驶等相关连接都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NB-IoT等网络来说,数据归谁所有及谁来负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的连接差得非常远,只有连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智能连接才能有灵魂。边缘侧如果不做好感知,端和云不能有效的联动,只是连接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不能只谈连接是不是已经无处不在了,还要把连接用起来,让它真的有意义。
传感器会抓取很多的成像信息,有的时候可能是缺少相关的带宽,很多的信息很难传到后端,我们需要进行前端的图像初期处理,让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传到后端。
我们现在的数据太多了,很多信息是毫无意义的。怎么样才能抓取有意义的数据,能够很好的高效应用数据是个问题。
如果场景和需求足够清晰的时候,连接会自然而然的跟上。光有连接还是不够,对于匹配程度、智能化的应用,这是其中的核心。需要在边缘侧处理更多前沿的信息,把更有价值的数据放到连接上。
人有了连接之后还想控制机器,想让机器拥有智能,把人的智能复制到机器上产生人工智能,让机器和机器来做沟通和交流。
连接的问题在于还缺失标准,带宽也是个问题,安全性是连接能否真正普及和应用的关键保障。
Q2:工业和行业的连接对安全性有什么要求?
当整个连接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安全性和个人隐私都会存在一些问题,AI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改善安全性。
连接也要有个底线。就是用户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不连接。现在感觉越来越没有选择,有的时候是“被连接”。最终要有选择权才好,就是可以选择不连接,也可以选择连接。
连接已经是大势所趋,也带来了安全问题,但连接本身一定不是让你成为罪恶分子盯上的工具。如果罪恶分子想去盯着你,不连接也一样可以做到。
行业安全一直面临着两个终极问题:1.谁付钱;2.谁负责。一般情况下,大家既不愿意付钱,也不愿意负责,这就需要法规。一些连接是通过场景驱动的,在安全和隐私方面应该是法规驱动的。当要进入汽车或者是能源各个垂直领域时,法规应该先行,才能把安全约束起来。
安全性是整个产业链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不管是硬件、软件、系统,大家都应该提前考虑到。未来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都应提前考虑好,这也是能普及物联网更大的应用。
Q3:怎样才能给消费者一个不想连接的选择?
现在看起来没有选择。今天在网络上,你做任何事情其实很快就会看到一个结果,当你做第二件事情的时候,第一件事情的数据已经被一个无处不在的大脑分析过了,这个已经是现实。虽然连接是重要的,但是最终人类应该有一个原则。
黑客黑到自动驾驶车之后,终端还有人,我可以选择不连接,不能让黑客来控制车,要不然灾难会发生。工业互联网发现设备被控制了,可以选择宕机。我们终端应该有一些能力做一些不选择的事情和能力,不要完全被操纵了。
Q4:智慧和有灵魂的连接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最主要的原则是软件+硬件的力量,按照趋势估计,在2025年用1000美金可以买到1000T的算力,这样未来20-30年的时间里,真的可以让AIoT成为现实。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前端无处不在的数据量都能够变成可以被感知的东西,然后再结合5G甚至是6G、7G再加上别的技术做认知,把前端的感知、认知,再与边缘侧形成平衡,包括数据、成本和能源的平衡,最终达到无处不在智能连接的时代。
IoT是万物互联,而AIoT万物智联。有很多数据是没有用的,浪费计算的能力,我们要看一下“小数据”,而不仅仅是“大数据”。有很多是用技能,在设备里面要有支撑,需要审视这些数据,而不单纯是传输数据。
Q5:谁来为连接付费呢?
5G就是为物联网而设计的,今天大家已经看到人工智能AI是可以引导下一波浪潮的技术。核心技术肯定不再是互联网了,也不再是移动互联网了,AI爆发的应用是让大家可以为它买单的。比如人脸识别就是一个基于AI和云端的技术服务,算是杀手级的APP,可以带动很多应用让用户付费买单。
IoT也是渐进式增长的过程,很难有非常低的边际成本爆发式的增长,这种情况下,最终最下游的厂商或者是最下游的合作伙伴,一定会为整个体系买单。
Q6:请从各自公司的角度谈一下实现有灵魂的智能连接所要应对的挑战。
芯原微电子戴伟民:芯原不做产品,但开发IP并提供平台为芯片设计公司服务。我们的很多IP,比如视频处理IP和AI方面的技术都可以开放出来,帮助芯片和系统公司建立更好的连接。
Imagination刘国军:我们在实现智能连接方面需要应对三个方面的挑战,包括能耗、安全性,以及统一的标准和底层架构。
地平线张永谦:地平线专注于边缘AI解决方案,在连接方面主要做两件事。其一是让大家连接得起,因为现在的数据太多了,如果都传到云端,带宽和云端的成本太高。前端要做智能化清洗,支撑有用的数据。其二还要连接得有意义,前端就要有感知在那里,前端的感知+后端的云认知在一起,这样就更有意义。
兆易创新何卫:兆易创新提供存储器、控制器等芯片,也有AI SoC。能耗、存储及更有意义的信息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豪威科技吴晓东:豪威科技擅长于传感器,低能耗是我们的第一挑战,第二是让传感器更加聪明,抓取有用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相关的安全信息到云端。第三是安全和可靠性。
赛灵思唐晓蕾:赛灵思的愿景是致力于数据中心优先、加速核心市场和打造灵活智能的世界。我们正在从芯片往平台转移,最大的挑战是怎样吸引到更多的创新者,让他们在赛灵思平台上做出更多的东西来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计算以驱动无处不在的连接。
Arm中国梁泉:Arm架构和IP是万物互联的核心,截至2017年Arm处理器芯片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达到1000亿颗,预计到2021年会达到第二个1000亿颗。到2035年,预计全球将有超过万亿的芯片联网。这样的规模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要能够满足功耗、性能及算法和软件的匹配要求。Arm正在从端侧逐步转向云端和边缘,以驱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尽早到来。Arm中国也已经发布了三款在中国本土开发的产品,包括周易AI计算平台、星辰处理器IP,以及山海安全信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