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苹果iPhone8/X系列手机横空出世,让不温不火的无线充电概念再度翻红。“摆脱线缆的束缚”一直是无线充电的宣传语,那么这种充电方式是否真的“自由”呢?实际上,现阶段市面上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仍不能让你完全摆脱“束缚”,主要表现在……

两年前,苹果iPhone8/X系列手机横空出世,让不温不火的无线充电概念再度翻红。“摆脱线缆的束缚”一直是无线充电的宣传语,那么这种充电方式是否真的“自由”呢?实际上,现阶段市面上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仍不能让你完全摆脱“束缚”。

主要表现在:常见的电磁感应技术无线充电最大充电距离仅为10毫米,充电时手机必须放在无线充电面板上;无线充电器包括插头、数据线和底座,其尺寸并不算小,不适合室外工作的人士携带;无线充电能量转化率大约在65%-75%之间,较低的转化效率会引起充电底座发热,可能会加速手机电池耗损……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解决,无线充电将很难取代有线充电。

Power-a-728x90.gif

“技术还不够完善”对无线充电产业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国际电子商情》小编汇总了无线充电全产业链信息,简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无线充电产业链现状。

一、无线充电的历史

其实,早在1890年发明家、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1856.07.10-1943.01.07)就提出无线充电的概念,虽然从理论上看其观点具有可行性,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最终未能实现。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有了新突破,迅速推动了无线充电的研究和应用。此后,各无线充电联盟成立,并相继制定了标准。2017年10月,支持Qi标准的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发布,无线充电重现在大众视野。到现在,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TWS耳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类产品上有了商用。

二、无线充电的种类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四种:电磁感应、磁场共振、微波方式、电场耦合式。其中,电磁感应、磁场共振是当前应用得最多的技术。

电磁感应: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新生磁场对附近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电流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是电磁感应式,该方式转化效率较高,但传输距离仅在10mm范围内,且对摆放位置要求高,只能对准线圈一对一进行。该充电方式较多应用在智能手机、手表等适合小功率无线充电的产品上。

磁场共振:该技术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的频率相同或在特定频率共振时,就能进行电能传输。这种充电方式传输距离较远(≤5m),支持多个设备同时使用,其传输功率较大,适合远距离、大功率充电,多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不过,这种充电方式效率较低,传输过程中有较大的损耗,且距离越远、传输功率越大,损耗就越大。另外,还要对使用的频段进行保护,以免受外界因素干扰。

表格1.jpg

表1 四类无线充电优缺点

三、无线充电标准

当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有:Qi标准、AirFuel(AirFuel Alliance)、iNPOFi(invisible power field )技术、Wi-Po技术。

Qi是由无线充电联盟(WPC,全称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当前,在中国Qi无线充电器主要应用在手机领域。在通用性方面Qi具备优势,任何品牌的产品,只要有Qi标识都可使用Qi无线充电器,并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包括相机、电脑在内的多类产品都将能使用Qi无线充电器。

AirFuel标准由无线电力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与电源事物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 在2015年年初合并而成,致力于整合磁共振与磁感应技术,推动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支持该联盟的成员超过195个,包括AT&T、Google、星巴克、高通、三星、Powermat、Ever Win Industries、Gill Industries、Peiker Acustic和SK Telecom等。

iNPOFi是一种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具备无辐射、高电能转化效率、热效应微弱等特性。实验室数据显示,iNPOFi产品的充电传输效率高达90%以上。iNPOFi以一颗1/4个硬币大小的芯片为核心,可集成到任何设备中,采用该技术的充电设备包含电源发射装置、电源接收装置,支持低电压供电、兼容USB供电、还可低温充电。

Wi-Po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利用高频恒定幅值交变磁场发生装置,产生6.78MHz的谐振磁场,实现更远的发射距离。该技术可应用于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电动汽车等场景,通过蓝牙4.0来实现通讯控制,可支持一对多同步通信,具有过温、过压、过流保护和异物检测功能。

四、无线充电应用

表格2.png

表格2 支持无线充电的各类产品

截至2019年8月,市面上有超过155款手机和多款智能手表、TWS耳机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它们均为支持小功率无线充电的消费电子类产品。

而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仍在研发测试阶段,奥迪、宝马、奔驰、沃尔沃、丰田等车厂以及高通等通信公司都在研发该类技术。其中,奥迪的无线充电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传输过程中效率流失的问题;宝马与奔驰合作研发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宝马i8车系上;沃尔沃也已经完成了电动汽车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测试。

目前,在国外也有一些成功案例,如2014年韩国铺设了一条长达12公里的无线充电路段,车辆行驶在路上可边开车边充电;2018年7月,宝马向市场投放了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动汽车只需停放于充电底座正上方,按下启动按钮,即可开始充电。此系统支持安装在私人车库,其功率为3.2kW,3.5小时内可充满BMW 530e iPerformance PHEV的电池。

四、无线充电产业链梳理

无线充电主要由接收端和发射端组成。发射端与电源连接负责发射电能,无线发射线圈只能把能量传递出去而不能接收能量,接收端一般安装在电子产品上,负责接受电能。其中,接收端的上下游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模组制造、系统集成。发射端的上下游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线圈模组、方案设计。

1.接收端技术壁垒高,国际企业占优势

无线充电领域接收端的芯片与系统集成设计的利润较高,各占充电产业链三成的利润,同时其技术壁垒也较高。接收端对芯片的大小、控制和稳定性有很高要求,主要以IDT、高通、博通、ST、易冲无线、罗姆半导体为代表。系统集成方面需要手机系统设计积累,主要以IDT、三星、苹果、易冲无线等企业为代表。

2.发射端国内厂商性价比优势明显

发射端芯片部分,国内外参与的厂商众多。一线厂商更看重定频、FOD异物检测功能和快充等性能,以国外芯片厂商为主,主要有IDT、TI、ST、ADI、高通、博通、东芝、NXP/Freescale、安森美等企业为代表。国内厂商的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在发射端芯片市场上有较高的占有率,主要以中兴通讯、劲芯微电子、上海新捷、易冲无线等企业为代表。

3.无线充电全产业链盘点

《国际电子商情》小编汇总了包括系统集成、方案设计、芯片、接收端模组/线圈、隔磁片、磁性材料等全产业链企业供读者参考。(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20190827-dianyuan.jpg

表3 无线充电全产业链盘点

观察上表可知,国内无线充电产业链初具规模,技术壁垒较高的环节也有国产企业打入产业链。比如前文所述的系统集成、芯片环节,国内的易冲无线在这两个环节均有不错的表现;磁性材料和传输线圈环节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争夺市场的趋势明显;模组封装制造环节的技术壁垒低,利润非常低,主要参与者为国内厂商;隔磁片、胶带、双面胶、点胶机等环节,国内企业占比优势更加明显,不过这或许意味着这些环节的利润过低,不太能引起国际企业的关注。

五、技术仍待提升,标准还需统一

目前,市面上针对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若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无线充电技术协议不一样,那么终端的无线充电设备就无法生产和普及。根据规划,2020年无线充电互联互通的标准才会颁布,2022年,针对无线充电设施标准才会颁布,在这之前想要普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非常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方式在手机上已有一定的出货量,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其出货量将会有更大的提升。据Canalys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为13.9亿台。如果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上的渗透率超过50%,以单价以20-40元的无线充电模组价格计算,未来手机无线充电的市场规模至少将超过139-278亿元。

当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将推动无线充电的发展。据Allied 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未来8年内,无线充电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会达到38.7%。对产业链而言,无线充电市场的爆发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未来兼容性高的产品或将受热捧,只有那些保证品质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如何增强无线充电传输距离和充电速度?报名参加9月5日在深圳举办的第20届电源管理论坛,与业内专家探讨更多最新电源管理技术方案,还有大奖等你拿!

点击下图报名

shiqiang.jpg

责编:Luffy Liu

本文授权转载自《电子工程专辑》姊妹媒体《国际电子商情》,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原文标题及链接:2019年无线充电产业链全梳理!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金刚石以其优异的性能而闻名,长期以来一直有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其作为半导体的潜力却一直面临着商业化的障碍。Advent Diamond公司在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制造出了掺磷的单晶金刚石,从而形成了n型层。
能量采集是低功耗电子设备供电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柱,为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可持续技术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台积电(TSMC)公布了最新的A16芯片制造工艺,改变了技术领先者的游戏规则。该工艺可能领先英特尔的18A节点。但目前还不清楚哪家公司将赢得工艺技术冠军。
为保证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高效能,需要大量高功率输入电源以支持多个运算系统同时运行。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用户需要确保总电源与子系统之间建立有效的过流保护隔离,以防止局部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希荻微表示,通过吸收Zinitix成熟的专利技术、研发资源和客户资源,可以快速扩大其产品品类,特别是在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布局。此外,Zinitix的摄像头自动对焦芯片产品线与希荻微现有的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有较强的协同性。
BLDC的应用持续增长,主要市场驱动力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业类电机应用节能指令提出了新要求;印度对于吊扇应用,致力于实现50%的节能目标;越来越多设备的终端客户,希望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 得益于西欧、关键亚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增长,以及中国品牌的持续领先,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48%。 • 荣耀凭借其在西欧特别强劲的表现,成为最大的贡献者,成为该地区排名第一的品牌。 • 摩托罗拉的Razr 40系列在北美和拉丁美洲表现良好,为其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贡献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 我们预计,头部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的不断增加将至少在短期内抑制三星Z6系列在第三季度的发布。
A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在高密度,高速度,高带宽这“三高”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奕斯伟计算2024首届开发者伙伴大会以“绿色、开放、融合”为主题,从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向开发者、行业伙伴等相关方发出开放合作倡议,加速RISC-V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落地,共同推动RISC-V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2024年 Canalys 中国云计算渠道领导力矩阵冠军厂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德州仪器全球团队坚持克服挑战,为电源模块开发新的 MagPack™ 封装技术,这是一项将帮助推动电源设计未来的突破性技术。  ■ ■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运动员,Kenji K
周二,捷普科技(Jabil)官员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代表团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MK Stalin的见证下,签署了一份备忘录。MK Stalin正在美国进行为期17天的访问,旨在吸引新的投资。MK St
据市场调查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单晶硅晶圆市场》报告指出,2022年单晶硅晶圆市场价值为10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01亿美元,2023年~2032年的复合年均
会议预告向世界展示中国最具创新力、领导力和品牌化的产品与技术!9月27号,“第6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暨复合机器人峰会”将在上海举行,敬请关注!逐个击破现有痛难点。文|新战略半导体行业高标准、灵
近日,又一国产SiC企业宣布实现了主驱突破,并将出口海外。据“行家说三代半”的追踪统计,自2022年起,国内主驱级SiC器件/模块开始在多款车型中得到应用,尤其是2024年,本土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显著上
[关注“行家说动力总成”,快速掌握产业最新动态]9月6日,据“内江新区”消息,晶益通(四川)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旗下IGBT模块材料和封测模组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建设总进度的40%,预计在明年5月建成。据了
在苹果和华为的新品发布会前夕,Counterpoint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操作系统详细数据,数据显示, 鸿蒙操作系统在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球市场份额成功突破4%。在中国市场
近日,3个电驱动项目迎来最新进展,包括项目量产下线、投产、完成试验等,详情请看:[关注“行家说动力总成”,快速掌握产业最新动态]青山工业:大功率电驱项目下线9月5日,据“把动力传递到每一处”消息,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