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硬件(芯片)在美国各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从学术界、企业界到DARPA这样的政府机构,都在积极投入到开源芯片与芯片敏捷开发方向的研究中。早在2016年的首届Architecture 2030远景研讨会上,很多人就认为开源硬件将会是未来的大主题。而在国内,很多人理解对开源硬件/芯片的理解还有些片面,认为“开源芯片=RISC-V”。

近年来,开源硬件与芯片敏捷开发备受关注,本文将解读2019年6月23日举办的远景研讨会上11个学术报告,为读者呈现该方向的前沿动态,同时尽可能提供相关资料链接方便大家查阅原始出处(点击链接即可跳转)。本文分为16部分,分别为:

一、开篇

二、远景研讨会(Visioning Workshop)

三、报告1: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眼中的体系结构黄金时代

四、报告2:面向AI和机器人的加速器设计

五、报告3:来自DARPA的视角

六、报告4:高效开源EDA工具链已在路上(OpenROAD)

七、报告5:中国的声音

八、报告6:CHIPS联盟与开源UMV验证框架

九、报告7:硬件加速器设计与领域专用语言DSL

十、报告8:高层次综合

十一、报告9:英伟达的敏捷开发实践

十二、报告10:支持硬件敏捷开发的新语言与生成器

十三、报告11:端到端的形式化验证

十四、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十五、结语:2030憧憬

十六、后记:IEEE MICRO特刊

以下为正文:

一、开篇

       2019年度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旗舰会议ISCA于6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召开。6月23日与ISCA一起举行的远景研讨会(SIGARCH Visioning Workshop)吸引了上百位听众。一方面是因为此次研讨会主题“面向下一代计算的敏捷开放硬件(Agile and Open Hardware for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是当前体系结构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另一方面11位报告人中大牛云集,有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也有多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加持,还有来自MIT、Berkeley、Stanford、UCSD、Google、Nvidia、DARPA等顶尖大学、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专家(自己成了唯一的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报告人,多少有些势单力薄)。

      全程听完了一天的报告,我的最大感触是开源硬件(芯片)在美国各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从学术界、企业界到DARPA这样的政府机构,都在积极投入到开源芯片与芯片敏捷开发方向的研究中。早在2016年的首届Architecture 2030远景研讨会上,很多人就认为开源硬件将会是未来的大主题(Big Theme,如图1)。而在国内,很多人理解对开源硬件/芯片的理解还有些片面,认为“开源芯片=RISC-V”。

图1. 2016年远景研讨会上开源硬件便备受关注

图2列出了远景研讨会上报告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到包含了以RISC-V为代表的开源指令集与开源处理器核、开源uncore IP、开源EDA工具链、更高抽象的硬件开发语言、敏捷开发工具、端到端形式化验证等......如果听了这一天的报告,相信会对开源芯片和敏捷开发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分享一些报告片段,希望国内有更多人能参与一起构建开源芯片生态。

20190806-302.png

图2. 2019年远景研讨会内容涵盖多方面内容

二、远景研讨会(Visioning Workshop)

        ACM体系结构专业委员会SIGARCH组织的远景研讨会(Visioning Workshop)是一个畅想未来的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在2016年的ISCA上举办,当年的主题是Architecture 2030,知名华人学者UCSB的谢源教授受邀做了题为“Technology-driven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报告。第二届是在多伦多举办的ISCA上,主题为“Trends in Machine Learning”。

        今年是第三届,主题是“Agile and Open Hardware for Next-Generation Computing”,一共有11个报告,以下是议程。【为了方便大家下载,已将报告Slides转到墙内,只需点击题目后面的 [slides] 便可下载】

 20190806-308.png20190806-308.png
图3. 2019年远景研讨会11位报告人

三、报告1:图灵奖得主David Patterson教授眼中的体系结构黄金时代 [slides]

        Patterson教授介绍敏捷与开放体系结构的挑战与机遇。其实他的报告在很多场合都有讲过,其中他对处理器指令集标准与架构设计的分类值得专门再提一下。

        首先,他向大家强调ISA指令集、微结构设计、产品是三个层次。如图4,ISA是规范标准,往往用一本书甚至几张纸来记录描述;微结构设计是具体实现,对应的是源代码;产品则是设计的实例化,比如RedHat推出的Linux发行版。他进一步将指令集标准与架构设计都分为三类:开放免费(open & free)、可授权(Licensiable)、封闭(closed)。于是,我们可以看到,Intel就属于封闭指令集+封闭设计,ARM属于可授权指令集+可授权设计,但要获得授权价格不菲,往往需要上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

        RISC-V为全世界提供了开放免费指令集+开放免费设计的选择。根据图5的第一行,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先有了开源开放的指令集,才有可能有开源开放的微架构设计,即绿色格子。需要强调的是RISC-V本身是一种标准规范,和C/C++语言规范、POSIX系统调用等这些标准是一样的。本身是开放的,谁都可以基于这些标准来实现自己的处理器。但有一点需要厘清的是即使都是基于开源开放指令集(比如RISC-V),也存在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1)Google、NVidia等企业在内部大量使用RISC-V核作为MCU,但他们不对外开放IP以及源代码,这就属于第一行的红色格子;(2)SiFive公司、中国台湾晶心Andes、阿里平头哥的RISC-V核是可以被授权给第三方使用,但并不开源RTL级源码,因此属于橙色格子;(3)Berkeley的Rocket Chip、剑桥大学的LowRISC、蜂鸟E203等RISC-V核将RTL级源码也开源,这些设计可归到绿色格子。

 20190806-303.png

图4.  ISA指令集、微结构设计、产品三个层次以及对应的三种商业模式

 20190806-304.png

图5. 三种不同商业模式形成处理器分类

     从图5第一行可知,开放开源指令集并不等于就有了开源的微结构设计,这两者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很多人也误判RISC-V受到DARPA资助会影响其开放性。事实上,TCP/IP协议也是DARPA资助下形成的互连标准,但在具体实现层面也可以有不同商业模式:(1)在网络协议栈的软件实现方面,有集成到BSD/Linux中的开源TCP/IP协议栈,也有微软实现集成到商用Windows的TCP/IP协议栈;(2)在硬件实现方面上,美国思科公司可以研发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中国华为公司也可以研制自己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会因为是TCP/IP协议是受DARPA支持而不能使用。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龙芯。龙芯是基于MIPS指令集发展起来的,而MIPS其实由美国企业开发和维护的,但人们都认为龙芯是自主设计开发的,这正是区分了标准规范和微架构设计。但谈到RISC-V时,大家又经常混为一谈,实不应该。

四、报告2:面向AI和机器人的加速器设计 [slides]

       MIT的Vivienne Sze教授介绍了面向AI、机器人和视频压缩的加速器设计。如图6所示,Sze教授认为领域专用加速器设计的套路是:(1)挖掘应用特征——利用专用硬件来将并行性、数据访问特征等特征转变为吞吐与能效;(2)设计更高效负载——在不影响结果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算法与硬件协同设计更高效的负载;(3)定义应用范围——根据应用需求平衡灵活性与效率。

        Sze教授用了三个例子分别展示这个套路的有效性,即DNN、机器人自动导航、视频压缩。图7是一个DNN的例子,其他两个例子可以直接看她的PPT材料。

        Sze教授近年来获得了各种奖项,今年ISCA上她的学生也获得了最佳博士论文奖。个人觉得他们团队的工作属于稳扎稳打型,他们的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方案都是意料之中,并没有特别的亮眼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每一项工作都会把芯片做出来(如图8),让人很佩服。相比之下很多其他团队的工作更多只是停留在论文阶段的漂亮设计。

        题外话:Sze教授的研究工作风格让我想起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周琪院士的团队。周所在报告时提到他的学生曾抱怨,“我们发表一篇文章数据量是其他团队的10倍,有这个必要吗?”他的回答是:“你以后会认识到,发表文章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文章发表了要把它撤回来”。世界顶尖团队的研究风格都是类似的。

20190806-305.png

图6. 硬件加速器设计三部曲

 20190806-306.png

图7. 采用三部曲设计方法的DNN加速器案例

 20190806-307.png

图8. MIT Sze教授团队设计与实现的系列芯片

五、报告3:来自DARPA的视角 [slides]

        DARPA一直是颠覆式创新的代表,它孕育了很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项目,比如Internet、GPS等。在半导体领域,MPW模式/Fabless模式都是在DARPA资助的项目中孕育出来的。因此DARPA的视角也值得关注。

        这次报告的是项目主管Serge Leef,他之前一直在工业界,已经有丰富的芯片领域经验。他的报告介绍了如何自动化实现芯片安全。除了传统大家知道的芯片架构安全,他还专门强调了供应链安全,这也反映了美国在对华为禁运的同时,其实也在担心有一天禁运的板子打到自己身上。

        这个报告并没有包含具体的技术,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Serge从整个业界生态角度来分析技术的价值——他提到降低芯片设计门槛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将促进风投和创业,从而推动行业的创新(图9与图10)。对于这一点我深表赞同,自己也曾写过一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开源芯片的文章《驳“发展开源芯片弊大于利”论》。我曾经看过其他DARPA的材料,也都能看到类似这种跳出技术本身、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的思路,很值得学习。

图9. 传统初创企业Seed/A轮/B轮融资额度稳步提升,但芯片初创企业A轮就需要2000万美元

 20190806-310.png

图10. DARPA希望能将芯片设计门槛降下来,促进风投和初创行业,推动创新

        ERI自从2017年启动以来,其资助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成体系。下图是DARPA ERI项目所资助的21个项目一览图。DARPA每年也会在7月份举办ERI Summit,将这些项目的核心成员们召集研讨进展与下阶段工作。值得一提的是ERI Summit的报告材料都是可以公开下载,这是2018年的日程与报告下载地址:http://eri-summit.com/agenda

20190806-311.png

图11. DARPA ERI项目所资助的21个项目一览图

六、报告4:高效开源EDA工具链已在路上(OpenROAD)[sides]

        UCSD的Andrew Kahng教授获得了DARPA项目的资助,开展高效开源EDA工具链的研究。他认为EDA以前是关注质量,但现在该开始关注把易用性了。他参与的DARPA IDEA项目目标非常激进——24小时内全自动地完成IP、SoC芯片、PCB版的设计(图12)。

        在DARPA的资助下,他带领团队启动了OpenROAD项目,该项目将从四个维度来应对芯片设计复杂度问题:(1)最大化划分,将大的设计尽可能划分为小模块,这样可以两个好处,一方面是降低算法复杂度,另一方面就是更易挖掘并行性;(2)并行优化,这一点与前面最大化划分密切联想,当存在大量并行度时,就可以采用各种加速并行的技术来优化,包括使用GPU来加速;(3)采用机器学习的工具与流程,传统芯片设计流程中有很多经验规则,这一点可以通过训练大量已有设计变成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加速最优电路设计的搜索和预测。这方面也是Kahng教授在报告中特别强调的;(4)受限的布局方案也可以减少布局布线时的算法复杂度。

        OpenRoad将于今年推出Alpha版,然后在2020年推出v1.0版本。

20190806-312.png

图12. DARPA IDEA项目的目标是全自动化(无人干预)、24小时完成全系统硬件设计

20190806-313.png

图13. OpenRoad在四方面进行优化

 20190806-314.png

图14. OpenRoad将于今明两年开源

      EDA是国内芯片设计产业最大的软肋,中国的EDA工具企业始终未能做大做强。如今,美国开始将EDA转向开源,中国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我自己的观点是开源总体对中国是有利的,但开源也存在竞争,只有更多的投入、参与和贡献,才能在开源社区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国不一定能在所有环节上都存在优势,但还是有可能在某些环节上推出有竞争力的开源EDA工具。

20190806-315.png

图15. 全世界范围内开源EDA工具出现快速增长趋势

七、报告5:中国的声音 [slides]

        我是这届远景研讨会上唯一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报告人,这也反映了美国在这个方向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我的报告是根据过去几年在开源芯片与敏捷开放领域的一些实践,梳理了构建开源芯片生态所需要突破的四个方面:开源ISA/IP/SoC、开源EDA工具链、高效低成本的仿真验证、系统软件。然后对每一部分的现状和未来努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请阅读我在CCF-GAIR会议上的报告实录:《开源芯片存在“死结”,但这是打破死结的时代》 

20190806-316.png

图16. 构建开源芯片生态所需要突破的四个要素
 

八、报告6:CHIPS联盟与开源UVM验证框架 [slides]

        来自Google的Richard Ho博士介绍了CHIPS联盟——这是近期Google联合了6家企业成立了一个开源芯片联盟,旨在推动开源芯片生态(图17)。这7家企业每一家都贡献了开源芯片设计中所需要的功能模块,例如西部数据的SweRV核、SiFive的Rocket核、Google的RISC-V-DV验证工具等。从图18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开源工具开始出现,未来基于全开源EDA工具设计开源芯片,将不会是空谈。

20190806-317.png

图17. CHIPS联盟旨在推动开源芯片生态

20190806-318.png

图18. 越来越多的开源工具开始出现

 Google开源了一个面向RISC-V的验证框架(图19),可以通过RISC-V-DV来产生指令流,对设计进行压力测试。芯片设计过程中的验证环境非常耗时耗力,但又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应该说Google的这个开源工具确实芯片设计中的痛点,但如何能灵活应对不同的设计,如何能达到更高的性能,这些都还需要不断优化。

20190806-319.png

图19.  Google开源的针对RISC-V的验证框架

九、报告7:硬件加速器设计与领域专用语言DSL [slides]

        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的Mark Horowitz教授介绍了他们在加速器领域的工作。Horowitz教授早期参与了很多多处理器架构、高带宽内存的研究,创办了Rambus公司。在这个报告中,他认为设计一个硬件加速器的本质就是将应用快速地映射到硬件上,这可以分解为三个步骤(图20):(1)用领域专用语言DSL来写应用;(2)用编译器将应用映射到可编程的硬件模型(也可以看作某种粒度的ISA)上;(3)将ISA映射到目标硬件上。

        Horowitz教授接着介绍了团队正在开发的AHA工具链,融合了上述三个步骤(图21)。报告非常精彩的部分是他坦言到虽然这套工具链能工作,也开发出了芯片,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整个工具链需要重构。然后他总结了6个经验教训:(1)敏捷开发应该关注系统构建,而不仅仅是加速器的性能,用户关心的应用最终性能;(2)硬件设计不只是功能,还包括很多复杂问题,如时序、布局、测试生成等,这些都不应该暴露给用户,因此可以通过DSL+编译器来为用户屏蔽这些底层细节;(3)用户使用加速器时都会重写应用代码,既然需要重写,从一开始就应该让用户使用DSL;(4)用户希望为一类应用设计加速器,而不是仅仅为一个应用,因此粗粒度可重构架构CGRA是很好的选择;(5)敏捷开发的核心是重用,因此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新工具提供重用度;(6)开源硬件可以降低NRE成本,降低维护成本,但开源硬件的形式不一定是硬件,而将会是以软件工具或代码的形式。

    Horowitz教授的这几点经验教训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也很具有可操作性,他们团队的工作值得关注。

20190806-320.png

图20. 硬件加速器的本质就是将应用快速地映射到硬件

 20190806-321.png

图21. 斯坦福大学开发的芯片敏捷开发AHA工具链

十、报告8:高层次综合 [slides]

        美国工程院院士、UCLA的Jason Cong教授是FPGA与高层次综合HLS(High-Level Synthesis)领域的顶尖专家。HLS是从1980年代FPGA兴起时CMU、IBM等就开始研究,但一直未能形成商用。从2006年开始,Cong教授在UCLA启动了xPilot项目,后成立公司AutoESL推出AutoPilot工具,并于2011年被Xilinx收购集成为Vivado HLS工具。在报告中,Cong教授指出HLS还面临两大挑战(图22):

        (1)需要花大力气对代码重构才能达到好的性能,简单的C代码在综合得到硬件后甚至可能比CPU性能慢上百倍(图23)。Cong教授团队认为可通过编译优化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开发了一个编译器Merlin,简化代码重构工作。体系结构设计的“三大法宝”为并行、流水和缓存。Merlin编译器的目标是将“三大法宝”对应的设计规则集成到编译器中,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减少人的参与。

        (2)如何在很大的设计空间中找到优化设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前面提到体系结构层次有“三大法宝”,而在具体设计时每一个法宝都有很多种选择,因此设计空间很大。这个挑战不仅仅是学术界关心,事实上工业界也很关心,我们和海思技术交流中也提到这点。为了应对这个问题,Cong教授团队开发了一套自动化设计空间探索框架(Automated design space exploration framework)。目前还主要是基于梯度进行空间搜索,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20190806-322.png

图22. 高层次综合HLS面临的两大挑战

20190806-323.png

图23. C代码需要重构才能获得加速,否则可能会比CPU慢上百倍

        Cong教授认为让程序员来写HLS代码效率太低,应该提供更高抽象的语言,即领域专用的语言DSL——程序员用更高级的DSL来写代码,然后自动生成HLS代码,进而映射到FPGA上(图24)。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技术思路与斯坦福Horowitz教授提出的三个步骤一致,如果接着往下看,也会发现第10个来自Berkeley的报告也是同样的理念。

 20190806-324.png

图24. DSL能提高HLS开发效率

十一、报告9:英伟达的敏捷开发实践 [slides]

        英伟达ASIC与VISL研究部门主任Brucek Khailany介绍了他们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的敏捷开发技术。英伟达积极投入芯片敏捷开发,其动力也是因为现在芯片设计太过复杂。例如,英伟达产品的开发周期一般需要3-5年,其中设计与验证的时间与成本占比大约70%(图25),2018年Nvidia Xavier SoC一共花了8000人年!因此英伟达希望能将开发周期与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

        英伟达的总体思路包含三个要点(图26):(1)使用更高级的开发语言,英伟达选择的是C++;(2)利用HLS工具将C++代码转变为RTL代码,从而可以嫁接到现有的ASIC开发流程;(3)充分使用已经开发好的库和生成器(libraries/generator),尽可能地重用已有设计从而节省时间。值得一提的是,第(3)点库和生成器是面向领域专用的芯片敏捷开发方法中很重要的环节,未来将会决定芯片敏捷开发的性能与质量。最近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始增加,比如英伟达开发的MatchLib,Berkeley开发的面向RISC-V的Rocket Chip Generator和面向模拟电路的Analogy Generator(下一章节将会介绍)。

        最后Khailany简要总结了将机器学习应用到芯片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相关工作(图27)。如之前Cong教授报告中提到,设计自动化中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巨大的设计空间。深度学习在大空间高效搜索方面则具有很大的潜力。

20190806-325.png

图25. 英伟达产品开发周期需要3-5年,设计与验证占比大约70%

 20190806-326.png

图26. 敏捷开发思路三个要点:高层次语言、工具、库/生成器

 20190806-327.png

图27. 机器学习为敏捷开发带来的机遇

十二、报告10:支持硬件敏捷开发的新语言与生成器 [slides]

        Berkeley的 Borivoje Nikolić 教授的核心观点是生成器(generator)将是芯片敏捷开发的核心(图28),可以降低芯片设计的成本和开发周期。生成器技术和软件开发中的面向对象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generator可以看作是一个class。简单总结一下这种方式的好处:(1)重用度高,一个生成器可产生很多实例;(2)更易定制化,可通过修改参数产生不同的实例;(3)便于验证,理论上对生成器充分验证(包括形式化验证),可以保障生成实例的正确性。

        Nikolić教授带领团队过去几年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发明了具备更高抽象能力的Chisel语言,使生成器的开发变得更简单。事实上,近年来非常火的RISC-V最早开源实现Rocket Chip实现就是一个基于Chisel的生成器(图31)。关于RISC-V、Rocket、Chisel,以及Chisel与Verilog开发效率与质量的对比,我们团队也有一定的实践与积累,具体可参见这篇论文《芯片敏捷开发实践:标签化RISC-V》。 

        一款SoC芯片设计很大的挑战是模拟电路。Nikolić教授开发了BAG(Berkeley Analog Generator),一套基于Python的开源模拟电路生成器(图29),包括 Comparator 、多种ADC/DAC生成器、SerDes生成器(图30)等。这些生成器在ST 28nm, GF 22nm, TSMC 16nm等不同工艺下成功流片。当然目前实测性能与业界主流产品相比还有差距,比如使用TSMC 16nm工艺的ADC采样频率为7GS/s,精度为6.5bit,而ADI公司于2017年便开发出基于28nm工艺的10GS/s、精度为12bit的产品。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是开源设计,如果社区和企业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有可能最终得到足够性能的开源模拟电路设计。

20190806-328.png

图28. 生成器(generator)是芯片敏捷开发的核心

 20190806-329.png

图29. 数字电路生成器Chisel3和模拟电路生成器BAG2

 20190806-330.png

图30. 基于BAG2的SerDes生成器

20190806-331.png

图31. 基于Chisel与BAG生成的RISC-V芯片

十三、报告11:端到端的形式化验证 [slides]

        形式化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方法被认为是保证系统正确性的最有效方法。自从2009年第一个经过形式化验证的操作系统内核SeL4发表以来,形式化验证方法已收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尤其是在操作系统领域。2016年,美国NSF在计算机领域额度最大的“Expedition in Computing”项目(5年1000万美元)资助了由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申请的形式化验证软硬件全系统栈的项目:DeepSpec(图32),一个目标极其远大而具有颠覆性、同时也极具挑战的研究项目。(项目主页: https://deepspec.org/page/Overview/ )

        MIT的Adam Chlipala教授也是DeepSpec的co-PI,他在Visioning Workshop上介绍了基于RISC-V开展的全系统端到端强形式化验证研究进展(图33),包括硬件RTL层次的验证、编译器的验证等。Chlipala教授展示了一个经过验证的RISC-V核实现(图34,图35),目前还只能用于演示点灯。

        报告中我的理解是相比于传统的Verilog,具有更高抽象的硬件描述语言(如BlueSpec、Chisel)将有助于RTL层次的形式化验证。同屋不过由于自己对这个领域也了解不多,所以也无法更深入地解读他们的研究工作。不过在这里可以分享一段有趣的经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时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是Andrew Appel教授的博士后Lennart Beringer,当时正在开展编译器的形式化验证研究。当时曾问过他形式化验证的前景,他自己认为可能需要20年才能实用。让人感慨的是,几年后,即使在一线研究人员看来都很遥远的研究却得到了NSF的大力资助,而Lennart现在也正是DeepSpec项目的副主任。相比较于美国大力资助形式化验证的系统实现,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团队就显得太少了,也很难得到资助。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20190806-332.png

图32. 2016年NSF Expedition in Computing项目:DeepSpec

 20190806-333.png

图33. 端到端形式化验证框架

 20190806-334.png

图34. RISC-V核的形式化验证示例

20190806-335.png

图35. 经过验证的RISC-V核

十四、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芯片一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软肋,如何破解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各界都在积极实践与探索。

        中国当前需要尽快突破被称为是“燃眉之急”的多项关键技术,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芯片领域面临的 “卡脖子”问题根源在于优秀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我们曾做过一项统计,2008到2017年的十年间体系结构顶会ISCA论文的第一作者(可认为是芯片架构研究优秀人才)85%选择在美国就业,仅有4%在中国就业,差距巨大(图36)。这与当前芯片设计门槛过高,导致中国大学无法开展芯片相关教学与研究密切相关。

        这种人才危机美国也曾经历过,1982年全美上千所大学中只有不到100 位教授和学生从事半导体相关的研究。为了应对人才危机,美国DARPA在1981年启动MOSIS项目,为大学提供流片服务,通过MPW模式大幅降低芯片设计门槛(图37)。三十余年来MOSIS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流了60000多款芯片,培养了数万名学生。因此,降低芯片设计门槛亦可大幅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开源芯片与敏捷开发,有可能再未来实现数量级地降低芯片开发门槛。开源芯片生态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中国能积极参与并主导开源芯片生态中若干核心模块,那么就有可能吸引更多开发人员、民间资本参与芯片开发,提高芯片领域的创新活力,同时也能为中国芯片企业提供基于开源的芯片关键技术与优秀人才、摆脱“卡脖子”困境。

20190806-336.png

图36. “卡脖子”问题根源在于优秀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20190806-337.png

图37. 美国应对半导体人才危机的方式

十五、结语:2030憧憬

        总结来说,开源芯片与敏捷开发备受关注,背后存在两方面的驱动力:

        (1)应对摩尔定律终结的技术发展需求:Dennard Scaling定律和摩尔定律逐渐走向终结,但摩尔定律赋予芯片的能力并未充分挖掘出来。例如实现一个矩阵乘法,普通程序员写的程序和懂体系架构的专家写的程序性能上甚至会有63000倍的差距。因此,面向某个特定领域将专家知识实现到芯片中,就有可能提升几百甚至几千倍的性能功耗比,从而充分挖掘芯片上晶体管的潜力。但这种领域专用体系结构(DSA)会带来碎片化问题,需要从芯片设计成本与周期两个维度同时降低门槛,才能应对种类繁多的领域专用加速器。

        (2)激发创新活力、繁荣芯片产业的市场需求:长期以来芯片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导致了该领域的高门槛,严重阻碍了创新。即使研制一款中档芯片,也往往需要数百人年、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研发投入,导致资本不愿投资。因此,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承担,资本市场对芯片投资也是极其谨慎保守,制约了芯片领域的创新活力。      

        构建开源芯片生态与敏捷开发方法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是一个不管是学术上还是商业上都值得探索的方向,也需要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十六、后记:IEEE MICRO特刊

        Visioning Workshop结束后的第二天,IEEE MICRO杂志的主编和编委联系到我。他们也在现场听了报告,认为这个方向很重要,邀请我来组织一期关于敏捷开发与开源硬件的特刊,我欣然接受。经过前期的一些讨论,现在已经确定了几个时间节点,Call-for-Paper也已出炉。欢迎大家赐稿!

20190806-338.png

图38. Call-for-Paper of IEEE Micro Special Issue

本文来源:包云岗科学网博客

  • 好文,信息量丰富。

    不过吐槽一下所为‘卡脖子’,拜托别用这个词,或者别滥用这个词,本来就是开源的东西,谁卡你啊。你把人家国人才多,自己国从事这个的人少,叫卡脖子,不怪自己怪别人!真是怪错了对象!或称为制度红利,国家制度红利,所以人家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 干货满满,信息量挺大的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华为Mate 70系列中的Mate 70搭载了麒麟9010芯片,而Mate 70 Pro/Pro+/RS则首发了麒麟9020芯片。近日,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杨长顺维修家 对华为Mate 70 RS进行了拆解……
此次发布的iQOO Neo10系列不仅在性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还在用户体验方面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再次采用汇顶科技超声波指纹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
前不久兆易创新发布了EtherCAT从站控制芯片和基于Cortex-M33的GD32G5系列MCU。基于此,本文尝试谈谈兆易创新对MCU的态度和思考...
今年进博会上,瑞萨展示了不少AI相关的技术。在我们与赖长青的对谈中,他也解读了AI对于瑞萨而言意味着什么...
根据柏能科技集团官网的最新信息,公司已将总部从香港迁往新加坡,成立PC Partner Singapore PTE Ltd,并已于15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成功挂牌上市。
众所周知,FD-SOI工艺停留在22nm已经很久了,直到意法半导体和三星联合推出18FDS才打破了这一沉寂。除此之外,目前有明确进一步发展更先进工艺的,只有格罗方德的12FDX(12nm),但还未推出。在到达22nm之后,FD-SOI工艺是否有必要继续推进到12nm呢?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今日,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再次迎来新进展——项目首批设备搬入仪式于光谷科学岛成功举办,长飞先进总裁陈重国及公司主要领导、嘉宾共同出席见证。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厂房建设一般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设备选型、设
来源:观察者网12月18日消息,自12月2日美国发布新一轮对华芯片出口禁令以来,不断有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拜登政府在卸任前将采取的下一步动作。美国《纽约时报》12月16日报道称,根据知情人士以及该报查阅
有博主基于曝光的信息绘制了iPhone 17系列渲染图,对比iPhone 16系列,17系列最大变化是采用横置相机模组,背部DECO为条形跑道设计,神似谷歌Pixel 9系列,这是iPhone六年来的
 “ 担忧似乎为时过早。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由于担心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取消中介服务,Uber ( NYSE: UBER ) 的股价在短短几周内从 202
扫描关注一起学嵌入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嵌入式开发软件中查找和消除潜在的错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常需要英勇的努力和昂贵的工具才能从观察到的崩溃,死机或其他计划外的运行时行为追溯到根本原因。在最坏的情
又一地,新型储能机会来了?■ 印度:2032储能增长12倍,超60GW据印度国家银行SBI报告,印度准备大幅提升能源存储容量,预计到2032财年将增长12 倍,超60GW左右。这也将超过可再生能源本身
在上海嘉定叶城路1688号的极越办公楼里,最显眼的位置上,写着一句话:“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本以为这句话是公司的企业愿景,未曾想这原来是命运的嘲弄。毕竟,极越用一种极其荒唐的
LG Display  12月18日表示,为加强OLED制造竞争力,自主开发并引进了“AI(人工智能)生产体系”。“AI生产体系”是AI实时收集并分析OLED工艺制造数据的系统。LG Display表
 “ AWS 的收入增长应该会继续加速。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亚马逊公司( NASDAQ:AMZN ) 在当前水平上还有 38% 的上涨空间。这主要得益
亲爱的企业用户和开发者朋友们距离2024 RT-Thread开发者大会正式开幕仅剩最后3天!还没报名的小伙伴,抓紧报名噢,12月21日不见不散!大会时间与地点时间:2024年12月21日 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