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一则“深夜街头一女孩遭男子拳打脚踢、撕扯衣服、拖行”的视频引起人们关注。该男子的暴力行为令网友愤怒。截止24日22时,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浏览量超过700万次。
24日晚,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简称“绵阳网警”)已经介入调查该暴力事件。经初步核查,截止目前,并无迹象表明事发地在绵阳境内。
网传视频的画面显示,事发时间为6月22日0时44分,一名女孩一边看手机,一边在街头行走。迎面走来的男子突然用拳头重击她头部,女孩随后倒地。视频显示,该男子继续连续用拳头重击或用脚踢女孩的头部和腹部。视频第1分33秒左右,该男子欲脱掉女孩穿的短裤。随后,该男子拽着女孩的头发将她拖出了视频监控区域。(视频慎点)
24日21时47分,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正在查找事发地点;“今晚不睡。若有线索,请发于此微博评论区。”“无论发生在哪儿,我们都尽最大努力去核查。”
该工作人员表示,绵阳警方将继续关注,同时也希望其他省市公安机关共同努力,尽快查明案发地,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在安防监控中很火的人脸识别和轨迹追踪技术,这次能否帮上忙呢?
跨镜追踪技术这次能否派上用场?
在很多的刑侦影视剧中,我们时常看到当公安机关需要追查一个失踪人员,或者是定位一个犯人的时候,就会使用公安系统布局在城市里每一处的摄像头,进行识别追踪。然后通过公安系统庞大的人像数据库分析后,将此人的行动轨迹串联起来,并推算出此时此刻此人的具体位置。
《电子工程专辑》去年也曾对深圳本土企业云天励飞的类似技术做过报道,那是2017年除夕前夜的一个案例。(相关阅读:“确认过人脸,是那个拐走孩子的人”)
深圳坂田一位年仅3岁的儿童在家门口玩耍时失踪。民警通过失踪儿童照片,从全市摄像头实时采集的海量数据中检索到了该儿童的行踪,从图片及调取视频中捕捉到了嫌疑犯的正面清晰照,再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身份,运用全市摄像头进行动态人像检索,多维数据碰撞后锁定嫌疑人行动轨迹,发现其已带着小孩搭乘火车逃往武汉。
公安民警马上和铁路部门取得联系,对该名嫌疑人进行布控。次日凌晨6时,在武汉武昌火车站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解救出来被拐卖小孩。从接到报警,到成功解救被拐小孩,总历程不过15个小时。云天励飞市场总监王军将案例中提到的技术称为“人脸时空轨迹检索”。
多摄像头联动的人脸识别轨迹追踪(图自:安防行业网)
类似的技术也被称为跨镜追踪(Re-identification,ReID)技术,字面意思就是对于监控镜头下的物体进行重新识别和辨认。它不仅能够识别人脸,还能够根据人体的行为方式,体态和发型等进行搜索追踪。
在该应用场景下,当公安机关知道了嫌犯的照片,却需要掌握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嫌犯的犯罪事实。虽然有着监控摄像头的视频,但是面对着几百几十个摄像头的时候,庞大的数据量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去寻找。
通过跨摄像头镜头来对行人进行识别、追踪和检索,可以对人脸识别技术形成重要补充。对于这次案件无法捕捉到清晰人脸的嫌犯,可以采用跨镜头持续进行跟踪,在一定范围内有关监控摄像头的视频库里面寻找嫌犯出现的视频段,将其整理串连起来,对于嫌犯的行为轨迹进行整合,可以对公安机关侦破案件起到很大作用。
但ReID技术判定的准确定,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数据库的结合,由于联网和数据库权限限制,不同摄像头、不同算法环境下采集的人脸图像千差万别。大部分摄像头产品都是针对性的解决一类或几类问题,要考虑速度,稳定性,成本等问题,不同的产品通常可以加入不同的先验甚至额外的硬件来提升产品在特定领域的可用性。
联网、终端算法和画面清晰度成阻碍
目前评价科研中算法的优劣的唯一方法就是找一个数据集,然后大家一起对比,数据集的不同算法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所以常常会有不公平的对比存在,随着越来越多更大的人脸数据集的慢慢增加,对于算法的评价会可能会变得稍微公平一些。所以如果该视频不是公安系统的摄像头所拍摄,要进行特征提取、建库、查询和数据比对就比较困难。
具体来讲,人脸识别的前端采集设备如监控摄像机、人脸抓拍摄像机等依托于公安视频监控专网;民用拍摄设备如家用摄像头、手机大都依托于专用移动网络环境。嫌疑人人脸数据库、对比接口(NCIIC)等一般部署在公安业务专网上,而人脸比对引擎运所需的计算资源则位于公安内部网中。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考虑三个网络的通信能力、接入要求及公安应用系统的安全要求。
此外,人脸图像的质量是影响系统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必须先查到事件发生地,并找到该视频的拍摄者,拿到原视频才能判断能否用于跨区域大面积联动搜索。而且目前一切人工智能项目,都是通过大数据训练出来的,数据越接近现实应用,训练出来的AI在实际应用中就越准确。就好像人脸识别,在实验室对着照片练习,和在真实场景中捕捉动态人像训练,两种方法训练出来的AI准确率肯定不一样,该案件中的嫌疑人是否有前科?是否在公安机关留有案底(拍照),对搜寻的准确率和速度影响也很大。
民用摄像头取证难
有网友支招,说视频画面左上角有“萤石云”字样,是海康威视旗下的云监控品牌,有这个标志就说明视频已经上传到海康威视的服务器了。因为目前无法确定案发地,所以要调取视频最好到萤石云公司注册地浙江杭州滨江区报警。
但随后有网友认为此法行不通,因为基于隐私协议,摄像头厂家不可以私自上传、查看或发布用户摄像头拍摄的内容,这段视频一定是该摄像头的所有者自己传出来的。另一方面,视频流占用存储空间很大,厂家如果把自家摄像头拍摄的内容全都存到服务器上,在数据存储这方面成本太高,所以一般都采取用户付费购买云空间用于上传和保存监控视频,或者摄像头本地搭载内存卡,循环覆盖录制内容的方法。
果然24日下午,杭州萤石网络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回复澎湃新闻称,“视频来源我们这边也无法知晓。”
据中国安防行业网报道,我国多个省市公安人像应用系统,已经通过安全接入子系统打通了从视频专网到公安业务专网之间的通路,案件侦破过程中发现的关键嫌疑人的信息除了可以通过各级抓拍人脸数据库进行匹配查询外,也能实现与刑侦业务人脸数据库之间的匹配查询。
最后,希望先进的AI、大数据和人脸识别技术这次能帮上忙,早日找到受害女孩,将罪犯绳之以法。
绵阳网警6月25日临晨发布的通告
警方最新消息:罪犯已落网
6月25日下午13时,@时间视频 从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获悉,男子当街暴打女子事件,发生在该街道辖区苍山路,街道办接到华东路派出所报告,称已对此事立案调查。
6月25日下午15时20分左右,@大连公安 发布警情通报称,经核实,视频事发6月22日凌晨1时许,大连甘井子公安分局华东路派出所辖区,被害人在回家途中被男子殴打,脸部软组织挫伤,目前已出院。
6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相关渠道获悉受害女孩到当地医院就诊的情况:
22日凌晨2时许,辽宁盘锦女孩、29岁的受害人吴某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就诊。该医院距离案发地点约10公里,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进来的时候,她整个脸都是肿的。”当晚接诊的一名医生向澎湃新闻回忆称。
澎湃新闻获得的相关材料显示,22日2时41分,受害人吴某做了头颅CT扫描检查,此后,她还进行了眼眶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等检查,付费方式为“自费医疗”。
25日晚,大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该女子的整体伤情为面部软组织挫伤,没有内伤,她的后脑勺、头骨都无损伤。她在接受简单治疗后离开,目前正在配合警方调查。
6月25日晚22时许,据大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大连市警方在甘井子区南关岭一居民小区将犯罪嫌疑人王某(男,31岁,大连人)抓获。
经初查,犯罪嫌疑人王某因与其女友感情纠纷情绪波动,酒后于22日凌晨路遇被害人吴某,对其使用暴力并强制猥亵。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警方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 说的是实情。
- 不重判不服众
- 怕被犯人告。不少自媒体都强调人权,要保护隐私。未经许可公开的话,属于侵犯隐私。不少警察局都怕给自己惹事
- 凶手手段极其残忍,希望早日将这种人绳之以法!
- 中国国情很奇怪,坏人都打码,生怕别人知道这是坏人,生怕坏人被别人认识了从而使坏人无犯罪条件了似的;而好人都是高清,生怕罪犯不知道或者罪犯同伙不知道谁见义勇为一样!
这个视频里面,我不知道打码的意义何在?是殴打太血腥?太残忍?我觉得就是掩耳盗铃,这么大幅度的拳打脚踢,是个人都知道被打得很惨,你打个码就能让别人误认为打的很轻吗? - 除了炒作的时候有用真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好像谁也不中用,其实比对人脸都是同一步手机拍摄的话,可以比对
- 为什么要把打人者也打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