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科创板正式开板之日,科创板上市委审议澜起科技、杭可科技、天宜上佳3家企业全部通过审核。
从9家企业的所属行业看,有4家企业跟半导体有关:澜起科技、睿创微纳、安集科技、华兴源创。《电子工程专辑》将通过招股说明书、公司官网和业界新闻对科创板受理和过会的半导体相关企业进行详细分析,今天首先解读澜起科技。
澜起科技简介
资料显示,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主要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提供高性能且安全可控的CPU、内存模组以及内存接口芯片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MB 芯片)和津逮安全可控平台(CPU 平台解决方案)。
澜起科技曾于2013年9月在美国NASDAQ上市,但不到两年便选择退市。2018年4月,澜起科技决定拆除境外架构,同年10月完成股改。2019年1月,澜起科技与中信证券签署协议,决定申请科创板上市。
根据招股说明书,澜起科技此次科创板IPO拟发行不超过1.13亿股,计划募资23亿元,其中10.18亿元将用于“新一代内存接口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其余投向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津逮服务器CPU及其平台技术升级项目。
研发投入
澜起科技研发人员为181人,占公司员工的70%。2018年研发投入2.77亿元,营收占比为16%。公司专利申请数量为90项。
与同期已申报科创板的企业相比,澜起科技在业绩和研发费用率都处于较高水平。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45亿元、12.28亿元和17.5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3.47亿元和7.3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7亿、2.27亿、9.7亿。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分别为1.98亿元、1.88亿元和2.77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6.22%、20.03%和27.29%。
主要产品和技术
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等。所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被JEDEC采纳为国际标准,相关产品也已经进入主流内存、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
内存接口芯片系列
内存接口芯片是服务器内存模组(内存条)的核心逻辑器件,是服务器CPU存取内存数据的必由通路,其主要作用是提升内存访问速度和稳定性。这类芯片必须于内存厂商 的各种内存颗粒和内存模组配套,并通过服务器CPU、内存和OEM厂商的全方位严格认证,才能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澜起科技DDR2、DDR3和DDR4系列产品都已进入商用阶段,概述如下:
津逮服务器CPU
津逮CPU是该公司与Intel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具有预检测和动态安全监控功能的x86架构处理器,在英特尔x86处理器基础上集成清华大学DSC技术,可与澜起科技的混合安全内存模组HSDIMM打破组成津逮服务器平台,为云计算服务器提供芯片级的动态安全监控功能。
营收增长和风险
澜起科技经营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其毛利率的提升。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1.2%、53.49%及70.54%。澜起科技表示,由于单价较高的新子代产品(主要是DDR4世代中Gen 2.0子代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不过,尽管澜起科技毛利率增长,但公司DDR4世代多个子产品价格已经出现下滑。澜起科技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指出,公司DDR4世代中Gen 2.0子代产品2018年收入约14.91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例达84.84%,而其价格指数在2018年下降了18.38%,为DDR4世代中下降幅度最高的产品。
DDR4产品价格下滑,公司开始布局DDR5。不过,内存接口芯片产品迭代速度较快,新一代技术出现后,上一代产品会被逐渐替代,销售单价逐年降低,毛利率逐年下降。若新一代产品量产晚于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或被抢走。2018年底,全球各大主要内存芯片厂商都已经公布了各自的DDR5研发进度,随着DDR5内存量产排上日程,要求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加快新一代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研发。
因此,上交所在问询中要求澜起科技对“DDR5推出可能给发行人带来的技术迭代、产品替代风险作重大事项提示和风险揭示”。澜起科技回复称,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已拥有成熟的内存接口芯片产品系列,并形成一定竞争优势。但DDR5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包括行业标准技术规格书的修订,内存接口芯片电路设计的高复杂度,新一代DDR5内存颗粒以及中央处理器等上下游合作厂商的产品研发进度等,都会影响公司新一代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研发和量产进度。预计在未来几年,DDR5相关技术将逐步取代DDR4,在内存接口芯片的技术迭代过程中,如果公司在DDR5的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上不能保持领先地位,或者某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导致公司技术和产品被替代,可能对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
Intel的特殊身份
在上交所对澜起科技的三轮问询中,澜起科技与Intel的关系被多次关注,既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公司独立性。
资料显示,Intel既是澜起科技的客户又是供应商,同时还是其股东。新浪财经在报道中指出,澜起科技从美股退市后,于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继而递交了科创板招股书。这期间,澜起科技发生过多次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从时间上来看,最近一次增资发生在2018年11月末,当时Intel Capital以1.75亿美元的价格认购10168万股新增股份,SVIC No.28 Investment以0.2亿美元的价格认购1130万股新增股份。此次交易澜起科技整体估值为17.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0.6亿元。此时,正是澜起科技冲击科创板的四个月前,英特尔搭上了“突击入股”的班车。在这笔交易发生之前,澜起科技第二次股权转让的整体估值仅51.34亿元,仅6个月公司增值率135%。
而就在2018年Intel入股澜起科技,同年澜起科技对Intel的销售额为560万元,采购额突增2709万元。这与澜起科技的产品津逮服务器CPU有关。
2016-2018年,澜起科技与清华大学、Intel合作研发津逮服务器CPU,该产品需要向Intel采购通用CPU内核芯片,成本占比在90%左右。目前尚在研发阶段,销售收入主要为工程样品,占比不高。此次23亿募资项目,将有7.5亿元用于该产品的研发。基于这个背景,澜起科技与Intel产生了采购的关联交易,未来计划提高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的销售规模。这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研发成果归属及技术依赖性问题。澜起科技负责整体模块及部分芯片的设计,清华大学提供可重构计算处理器(RCP)的算法,Intel提供其通用CPU内核芯片,并由澜起科技委托第三方进行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研发成果津逮服务器CPU品牌及产品产权归澜起科技所有。至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则按照共同开发的三方分配,自主开发则单独享有所有权。
另一方面,Intel通用CPU内核芯片在津逮服务器CPU成本中的占比较高。随着津逮服务器CPU及其平台技术升级项目实施,关联交易的规模将扩大,澜起科技对Intel是否会形成重大依赖。并且,Intel作为澜起科技的股东,上述募投项目实施后,预计新增与Intel关联交易的规模,交易定价是否公允?是否对澜起科技的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资料来源:中国网财经、公司官网和科创板招股说明书
- 个人感觉和intel合作的项目完全没什么实际意义,把自己的内存接口和intel的CPU封装在一起,变成一颗新的芯片,这个意义在哪呢?intel会推这款芯片吗,这颗芯片算国产化吗?感觉除了能从国家拿到那么多钱之外,没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
- 哎~,这么大个巨头,171人得研发,研发投入才2.77亿?留个片都没有了。是否又给INTEL送钱得嫌疑高了个虚拟采购?
千万不要又是一个骗股民钱得公司,国家也不管管 - 最后一地鸡毛
- 唉!
- 华为不用上市,挣钱能力一流!企业上市后,钱圈多了,还有没有研发技术的动力?挣钱能力方显技术实力,圈钱能力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