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开幕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19)上,AMD首度就贸易战问题表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目前仅止于第一代Zen架构技术,目前没有其他技术转授权的计划

在日前开幕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19)上,AMD总裁暨CEO苏姿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MD几年前和中国天津海光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的初步技术转移,属于第一代Zen技术授权,目前没有其他技术转授权的计划。

不过苏姿丰并未说明,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是否受到美中贸易战影响。对于华为被美国当局列入贸易黑名单,苏姿丰表示AMD将遵循美国的规定,“华为是我们的客户,但我们是美国的企业,当然会遵循美国的法规”。

不过苏姿丰同时也表示,所有企业领导人都希望美中贸易战尽早落幕。

与中企的合作是双赢

AMD 在2016 年与中科曙光子公司天津海光(THATIC)成立两家合资企业——成都海光微电子公司(CHMT),AMD占股51%,另外一家是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CHICD),AMD占股30%,可以看出这个公司是中方主导。

AMD将 x86 处理器技术和系统级芯片技术授权给该公司,开发仅在中国销售的服务器系统的芯片。AMD 从这笔交易中获得 2.93 亿美元的授权费,而成都海光开发的 CPU 叫 Dhyana(禅定),基于 AMD 的 Zen 架构。

根据协议,AMD将在Zen IP核心倒数第二个可用版本时提供给中方,以便中方有操作改进的空间。 美方控股的CHMT公司具体负责Zen处理器的定制工作,而中方控制的CHICD公司则是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SoC的其他部分及市场营销工作。

这种授权类似Arm的模式,向客户授权处理器内核,客户用来自己定制SoC处理器。有些人可能认为,“中方又没有获得AMD的核心机密技术,这生意太亏了!”、“我们必须100%掌握指令集。”——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核心技术都给你了,AMD自己喝西北风去吗?

虽然在AMD与中企的合作过程中,中企无法获得AMD核心技术,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对AMD和中国其实是双赢。首先AMD通过比较老的一代Zen架构还能赚钱,中方则可以低价获得功能与英特尔无异,又不用担心后门的x86处理器。

不过这对英特尔来说并不是好事,这将蚕食他们重要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

一代和二代Zen差多远?

不过回到苏姿丰的话,与中国授权合作目前仅限一代技术,那么Zen 1和Zen 2差距有多大呢?

20190529-AMD-Zen.png

AMD 的 Zen 架构目前已经发展到了至少二代,在2018年底,AMD正式揭晓Zen2 CPU架构,并宣称其吞吐能力是第一代架构的两倍,但那只是硬件设计上的。

在AMD关于新一代EPYC的官方新闻稿中,脚注第一条就是关于Zen 2 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变化的,这个指标基本可以看做一个CPU架构的理论性能,也大致相当于单核心理论性能。通过内部进行的DKERN+RSA整数和浮点综合测试得出结果,Zen 1架构的成绩为3.5IPC,Zen 2架构则是4.53IPC,这是将近三成的提升!

20190529-Ryzen-AMD-1.jpg

目前二代锐龙处理器使用的Zen +架构,通过内部优化和12nm工艺改良,取得了3-5%的提升,而第二代Zen 2一下就提高近30%,除了7nm的功劳外,还在于以下改进。

首先前端设计上,Zen 2重点改进和优化了分支预测、指令预取、指令缓存、操作缓存,而在浮点方面,Zen 2将浮点宽度翻了一番达到256-bit,载入存储带宽同样翻番,并提升了分发/回退带宽,所有模块都保持着很高的吞吐。

其次在架构上,增强了CPU核心执行、安全性(硬件免疫Spectre幽灵漏洞),模块化设计的灵活配置则可降低制造难度。

后话

事实上,Zen架构诞生之前AMD一直宣传要实现40%IPC提升,但当时没什么人相信,当提升达到52%时终于震惊业界,也彻底搅动了x86处理器领域多年来缓慢的“挤牙膏”式进展。

在2019年CES展上,AMD展示了一款8核Zen 2构架处理器,已经和英特尔的Core i9-9900K表现能力不分伯仲,并且功耗更低。可见7nm+工艺、Zen 3架构的处理器性能将更加强悍。

20190529-Ryzen-AMD-3.jpg

而在近日举办的台北电脑展上,AMD发布了万众瞩目的第三代Ryzen锐龙处理器。不过三代Ryzen没有像网友期待的那样用上Zen 3架构,而是沿用7nm Zen 2架构,是第三代AM4接口的处理器,也是世界首款支持PCIe 4.0处理器。

新的三代Ryzen处理器IPC性能提升了15%,缓存大小提升2倍,浮点性能提升2倍。第三代Ryzen还诞生了世界首款7nm桌面处理器Ryzen 7 3700X,依然是8核16线程,苏姿丰表示Ryzen 7 3700X单核性能比i7-9700K多1%,多核性能超出28%,TDP仅有65W(而i7-9700K为95W)。

20190529-Ryzen-AMD-4.jpg

世界首颗12核心游戏CPU 3900X

目前,AMD的7nm+ Zen 3、Zen 4在稳步进行中,苏姿丰在大会上也正式官宣,采用Zen 3架构的处理器系列将于7月7日发布。Zen架构持续带来更多惊喜的同时,我们也希望AMD未来能与中国企业展开更多技术合作。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7月7日晴
  • “而在近日举办的台北电脑展上,AMD发布了万众瞩目的第三代Ryzen锐龙处理器。不过三代Ryzen没有像网友期待的那样用上Zen 3架构,而是沿用7nm Zen 2架构,是第三代AM4接口的处理器,也是世界首款支持PCIe 4.0处理器。”
    本来三代锐龙铁定用的就是zen 2。zen 3还早着呢,期待三代ryzen上zen 3的简直是在搞笑
您可能感兴趣
最近收到一款Jetson Orin Nano Super开发套装,我打算拿它来做个简单的AI应用开发...在没有任何AI应用和嵌入式应用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主打传说中的零代码开发~
目前英特尔采取了“产能匹配”策略,即需确保“投资节奏与市场需求一致”,避免过度投入导致产能闲置。这番说辞或意味着英特尔面对巨大财务压力作出了不得已的战略调整。
微软还强调,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限制了美国向许多快速增长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出口关键AI组件,破坏了特朗普政府的两项优先事项:加强美国的AI领导地位以及减少美国近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Ocelot是AWS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开发的,集成了两个堆叠在一起的小型硅微芯片。 AWS表示,该芯片的设计可将与纠错相关的成本降低多达90%。
在应对美国加码措施上,中国一方面应该依托自身庞大的垂直应用场景,特别是工业制造领域,在做大做强中国制造的同时,推动国产AI芯片的替代,另一方面仍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重点突破AI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和先进工艺制程。
2.5D和3D集成研究旨在突破内存与处理单元间的数据传输瓶颈。为解决这一瓶颈,研究人员将内存堆栈放置得更靠近芯片,并在硅中介层上实现不同裸片和内存单元的异构集成。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小米宣布全球首发光学预研技术——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同时发布官方宣传视频。简单来说,该系统是一个磁吸式可拆卸镜头,采用定制M4/3传感器+全非球面镜组,带来完整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段,配备f/1.4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最新消息显示,全球领先的厘米级定位导航企业苏州天硕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硕导航”)近期宣布获得数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目的是扩展业务、产品开发和团队建设,深创投作为本
本文来源:物联网展行业变革:“位置即服务”正催生万亿级市场裂变数据洞察:2025年全球GNSS市场规模预计达6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其中智能穿戴、资产追踪、工业安全三大场景贡献超50%。增量
引言 嘿,各位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们!咱们今儿个就来聊聊电动汽车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至关重要的零部件。要说电动汽车这玩意儿,那可真是科技含量满满,各种高精尖的技术都往里堆。但要让这些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宣布其MG26系列无线片上系统(SoC)现已通过芯科科技及其分销合作伙伴全面供货。作为业界迄今为止最先进、高性能的Matter和并发多协议解决方案,MG26 SoC
为进一步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实守信经营,面向企业普及诚信与品牌建设的意义,指导企业加强诚信品牌建设,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以诚信为内涵,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有行业代
文|金融街老李奇瑞终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了。其实,支持奇瑞汽车实现IPO,此前就已经被安徽省列在了汽车产业2025年重点工作的第38条,但正如奇瑞汽车一贯的低调作风,此次赴香港上市,奇瑞在资本市
                                                                                                
    内容概要:目前,全球半导体、光电等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转移,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行业的主要市场和发展重心;同时由于我国医药卫生、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