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现有对泛在物联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传感、物联、通信、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层面。国网公司将泛在电力物联网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而非简单的将其作为一项企业技术战略去推进,需要从未来智能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意义。

高维度的智能商业模式

大部分现有对泛在物联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传感、物联、通信、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技术层面。国网公司将泛在电力物联网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而非简单的将其作为一项企业技术战略去推进,需要从未来智能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意义。中国人做事讲究“取势、明道,优术”,势就是战略层面的把握,道是指业务设计和分析,术是技术方面的支撑。

首先在战略层面形成分析,然后针对具体的业务场景、客户细分和需求进行梳理,才能形成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如果脱离了战略和业务(战役),战术层面的技术规划就容易变成技术堆砌。

这里我们用三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今天先写第一集:

未来智能商业模式是一个三维空间

未来的综合能源服务智能商业模式,是在三个维度上不断组合、迭代延展开来的。

 

维度一:网络协同。即构建能源服务的平台化生态,从现在的“链式产业格局”,演化成内部外部协同一体化的网络式生态。举个例子,未来围绕现货市场的负荷优化服务,将会包括“能源运营线的负荷监测、负荷分析”,“市场交易线的价格响应、需求计划”,“设备服务线的运行计划,检修计划”,甚至包括“能源金融线的价格保底、期货对冲”。一个服务的需求,将把不同线条上的不同业务点串联起来,形成丰富的“点-线-面”网络协同。

维度二:精准服务。围绕园区客户和终端客户的能源服务需求,形成精益生产(比如分布式发电、余热发电等);精益调度(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多能联合调度等);精准交易(针对不同负荷特征的客户形成策略性报价、精益的负荷预测、多维度的风险管控);精益能效(根据行业-客户生产特性-订单等多种维度形成的能效服务)。高度个性化和精确化的匹配与服务解决方案交付是其特点。

维度三:数据技术。即从在线物联、统一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图数模统一体)、数据统计性分析,到高级阶段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

泛在,构建高维商业模式

网络协同、精准服务、数据技术构成了未来三维的能源服务智能商业模式空间。而泛在电力物联网所代表的,其实就是数据技术这个维度。可以说它将使得一个二维平面的商业空间,变成了一个三维的商业立体。将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可能。个人认为这才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意义之所在。

个人对于综合能源服务的代际划分,即第零代是设备运维,第一代是合同能源管理、第二代是分布式能源服务、第三代是能源互联网服务,觉得有不同的观点,代际划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代比一代强,新一代替代老一代。

但实际情况是,综合能源服务作为商业空间里的各种形态,是点线面的组合关系,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服务并不是替代设备运维,而是在高维度的商业空间里,使得某个维度单一的设备服务,有了更智能和更丰富的业务内涵。比如结合精益交易-在线物联-专业协同(设备运维与节能服务结合),就是售电+节能+运维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商业模式的冷思考

电网企业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战略转型,而非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技术层面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包括了信息物理网络的实现、泛在技术的应用、无线专网等等。

但是泛在作为企业顶层战略,其层级是高于技术战略的,现在大部分的解读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战略去理解或者试点,恰恰忽略了电网企业将泛在作为未来公司5-10年战略转型的意义所在。

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业务(即对外业务)方面的一些战略逻辑。

一、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综合能源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能源系统,二是综合能源服务。前者更偏向于工程系统,比如储能、分布式、三联供、多能协调等;后者更偏向软服务,比如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售电服务、运维服务等。

1、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系统方面,优势在于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技术积累,以及在系统并网、客户协调、项目资源、电费回收等方面的业务优势。缺点在于投资机制不够灵活、部分项目有内部利益冲突、在非电技术(冷、热、气等)方面没有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多数的综合能源系统,更侧重于多能协调、多能联供、多能互补,电网企业在技术、工程、运营等方面不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多数项目停留在试点阶段,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2、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狭义的服务,特指软服务)方面,优势在于客户资源和市场营销渠道,劣势在于体制机制束缚、缺乏服务意识、对客户理解不足、服务成本无竞争力。

总体来看,无论是能源系统还是能源服务,电网企业目前在竞争性业务方面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也没有积累起战略级的核心竞争力,甚至部分竞争性业务和管制业务还出现利益冲突(比如节能服务和售电量考核)。

所以电网企业就目前而言,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能源业务创新,只是把能源系统投资(园区及用户侧)、分布式投资、节能工程、设备运维服务等较为传统的业务往“综合能源服务”这个框里装,无论再怎么包装,其业务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这个最朴素的现状出发,才能进一步思考电网企业未来在竞争性业务领域的布局和路径。

二、无法实施的数字化“蛙跳战术”

二战时期美军在太平洋作战时采用了蛙跳战术,即面对重兵防守的某些小岛时,选择跳过这些岛,直接攻击下一岛屿,切断其后勤链条,这些小岛不攻自破。

电网公司提出在竞争性业务领域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即想跳过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能源系统工程”和“传统能源服务”,以泛在物联投资的方式直接跳转到“数据业务化”,建立庞大的用户侧数据平台,并引领新的生态。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生态,跳过了MP3和功能机,也跳过了零售渠道的竞争,建立了互联网电商的生态。但是这里有个巨大的前提,即“数字化终端的普及成本”,在消费端是在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这些厂商的努力下,实现了“千元智能机到农村”,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了智能手机,然后APP和互联网商业模式才能以“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蛙跳战术”。就战略而言,借助消费升级完成了终端数字化才是前提。

个人认为,在综合能源业务领域,这种“数字化蛙跳战术”是无法实现的。关键是终端数字化和网络数字化的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B端的数字化可不像C端的智能手机普及那么简单。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数字化必须在成本、价值、价格、隐私等方面找到最合适的平衡:

一方面是如果不能产生出当下可观的价值,企业用户是不会为数字化成本买单的,这也是为什么工业互联网无法大规模推广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是,即使电网公司愿意承担数字化成本(且不说在竞争性领域泛在成本是否能进入输配电价的问题),客户在没有看到价值闭环,是不会愿意把自己的生产隐私暴露给电网企业的。

所以,泛在物联网在竞争性的对外业务环节,如果没有切实的落地场景,仅仅停留在电网企业某些臆想的客户需求,或只是停留在依靠政府政策去推进,是无法真正市场化落地的。

三、理解客户需求的,才掌握产业未来

电网企业有避免“管道化”的动机,所以才提出了做内容(综合能源服务)的战略。这个情况和移动公司提出的用户服务是一样的。

移动公司们为了避免被管道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和政府/企业合作,搞政企移动服务(比如虚拟网),搞校园网业务。这和当下电网公司与园区、大企业合作,开展园区和大型企业的综合能源网络一样。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从微信、微博,到手机淘宝、钉钉,再到腾讯视频、抖音、头条,学习强国。移动端客户的大量真实需求,并未被移动公司们所捕捉到。移动公司希望通过政府、园区合作去拉住用户的努力,在真正接地气的客户需求满足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的。虽然中移动也花费了大量成本,从飞信到咪咕,做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内容创新,但是始终和客户需求的满足之间隔了一层纸,导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只能沦为管道。

接地气的贴身服务,移动是没有可能去拼得过真正7×24小时的去理解客户,把满足客户需求当成全部身家性命去做的张小龙的,电网也是一样的道理。

回过头看电网公司展现出来的“泛在电力物联网”规划,个人认为是“对内业务思路清晰,对外业务语焉不详”。对内业务是电网企业熟门熟路的,自然驾轻就熟;对外业务却几乎未见什么描述,说明电网企业确实不理解竞争性业务的机理,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去满足。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在竞争性的市场里,谁掌握客户需求,谁才是具有话语权的。这种话语权和客户与网络的物理连接没有直接关系,而在于谁能真正实现表后业务的需求理解和价值闭环。至少从目前来看,大量的能源服务方、售电公司、节能公司都在争夺客户需求满足权。

而对电网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在轻量化的用户侧服务领域,这些新兴力量用内容服务的方式获得了客户流量,电网却几无招架能力,如同抖音客户用着移动流量,却对移动并无太多眷恋一样,移动可以满足于巨大的客户数量,但是真正的客户价值,却被互联网企业们收割了。

电网建设泛在物联网,就像移动建设4G,可能会更多的促进内容服务,但是移动却并未在4G时代获得内容业务的话语权,至于电网要送智能终端,那和4G时代的移动公司送手机一样,赠送是送不出一个互联网产业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战略判断。

至于怎么做,下一节我再来分析下。

走出创新者窘境的新业务战略

一、泛在物联的创新者窘境

“创新者窘境”是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一个著名战略困境,即大型企业擅长的是连续性创新,而在面对破坏式创新的小企业挑战时,大公司将会面对束手无策的境地,即“创新者窘境”。以泛在的技术为例,基本上是下图的意思:

 

1、存在四个或者更多类型的泛在细分市场,主要包括:输电网、 城市级高压配电网、中低压配电网(区域或者园区级)、用户侧配电网(专变高压配电网以及公变低压配电网)。

2、这四个细分市场的泛在物联需求和满足形式是不太一样的,最早出现的是输电网的泛在需求,并且发展出调度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输电网通信技术、输变电在线监测等一系列泛在技术;然后是高压配电网的泛在需求和技术满足;而当下更多的泛在应用热点,是在中低压配电系统和用户侧配电系统。

3、延续性创新主要集中在输电网、高压配电网以及部分中压配电网。由于管理逻辑的接近,以及买方的高度一致(电网企业),所以在该领域中,主要是以延续性创新为主,其典型特点就是向上技术突破(比如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一系列传感、测量、控制技术创新),以及向下的技术溢出(比如配网在线监测实质上是延续了主网在线监测的部分技术)。

4、在市场逻辑不一样的领域,可能出现破坏性创新的新玩家。在中低压配电系统(比如园区配电网、增量配电网),以及用户侧配电系统领域。由于市场的细分、客户的多样化、细分业务需求的差异性,导致原有的延续性创新遇到一定的困难,而某些破坏性创新的玩家将会出现。我们下一节详细分析。

二、创新者窘境具体形式

创新者窘境里对破坏性创新的生成路径做了论述:

1、破坏性创新首先由成熟企业研发成功(比如某项泛在物联技术);

2、成熟企业在新领域中探索该技术的可能性(试点或者科研项目);

3、成熟企业在试点中将该技术完善;新兴企业开始出现(一种是新兴企业自行研发技术,更重要一种形式是成熟企业受制于企业体制机制,更愿意向上突破,而向下延伸受阻,某些技术由成熟企业中郁郁不得志的工程师跳槽创立新公司)。在《创新的演化》一书里,作者认为行业中最大的创新力量不是独立研发,而是从大企业衍生出的创业企业(比如IT界著名的蓝血十杰之一的Intel,来自仙童半导体)。

4、创新企业采用破坏性创新,寻找到细分市场,不断打磨技术,向上延伸,颠覆成熟企业的原有市场(比如在用户侧的某项物联泛在技术,在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升以后,甚至可以用于中低压配网的自动化)。

5、成熟企业在应对方面始终慢人一拍。(比如中低压配电自动化系统,未来在产品形态上可能被用户侧技术颠覆)。

三、破坏性创新的关键是价值逻辑差异

历史上的破坏性创新技术,恰恰更多的来自于成熟企业,比如乔布斯当年的AppleII计算机GUI界面,来自施乐公司的研发成果。技术成功的关键,并完全不在于技术本身,更多的在于技术与新兴市场的适应过程。

克里斯坦森教授用“价值网络”的概念去诠释不同细分市场的价值逻辑差异,这里我们也做一个对比:

1、对内业务的价值网络

 

2、对外业务的价值网络

 

 

3、主要差异

对内业务的价值网络,主要关注:统一安全管理、统一专网通信标准、工业级的极高可靠性和支持海量通信的大型架构。

对外业务的价值网络,主要关注:各种客户现场设备的兼容性,系统的稳定性,数字化成本的承受能力、可快速部署、系统弹性扩展能力等方面。

这些价值网络的细微差异,使得对内业务无法以延伸的方式拓展到对外业务,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无线专网通信由于其私有性以及较高的通信成本,很难被最终用户大规模接受。

四、市场差异性导致延续的业务模式无法应对

在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侧配电系统领域,泛在物联所支撑的综合能源服务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比如节能业务,实际上包含了建筑暖通、建筑照明、建筑围护结构、管理节能等多个细分专业领域,以及各种工业节能领域的细化市场。即使是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分布式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大型工业屋顶、中小型工商业屋顶、小型户用系统的市场逻辑也不太一致。

很多分析方喜欢用“万亿级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去概括综合能源业务领域,个人认为这是存在较大问题的,抛开卖方分析师的经济动机,更多的原因是,以电网公司目前万亿级别的业务体量和集团化管控的组织规模,如果不是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是很难构成其战略转型的必要动力的。

但是,一旦踏入这个所谓“万亿级”市场,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里,电网企业遇到的问题就是:看上去很美的细分市场,各有其逻辑和生态,各有其竞争对手和技术要素。而每个细分市场似乎都无法用组织化、集团化的延续性创新业务去打动,即使是总部统一规划实施的泛在物联体系,在面对这种市场现状时,都落入了“高射炮打蚊子”的局面。

这是典型的“创新者窘境”问题:大企业在延续性创新时,遇到创新的,不确定的,市场规模无法达到预期的市场时,无法利用其延续性创新优势,而往往被“较高的风险”、“无法快速达成的销售目标”、“僵化的机制”等束缚,最后活生生的输给灵活的破坏性创新对手。这个问题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应用中,一定也会遇到。

五、走出泛在物联的创新者窘境

创新者窘境一书已经写了20多年了,这本书一直畅销说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而且也不单是电网企业才有的,大企业都会遇到类似问题。

解答是什么?克里斯坦森教授最倾向的一个答案是:在大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单独的轻量化分支机构,去应对轻量化、不确定的新兴市场。如同美军的集团化部队在伊拉克遇到非正规的巷战以后,快速改变战略组织方式,以轻量旅级部署、多专业联合调度、多军种大后台协作、特种化游击作战方式去应对一样。

个人建议如下:

1、特种部队化。电网企业对外业务,以现有的正规军地面作战方式,很难在大部分细分市场去应对各种不确定挑战,更多的应该建立独立的,轻量化的多专业协同服务解决方案交付能力,并且以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的激励机制去配套。

2、建立“统一战线”。很多细分市场光靠电网企业是很难应对的,应该建立统一战线,把更多的合作方连接进来,依靠企业在电网侧的技术、资金、产业链等优势形成统一战线。

3、后退一步做生态平台。这是克斯李坦森教授没有提到的一个战略定位,而BAT却做成的一件事。阿里自己不卖任何衣服,但是它把各类网红、流量店铺拉到平台上来,形成一个S2b2c的平台化生态。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生态平台的核心并非是技术平台,而是一种生态化、开放共享的商业模式,就像淘宝生态的核心不是淘宝软件平台一样,过于强调技术平台在当下的重要性,忽视商业生态构建,是很难奏效的。

相关阅读:KACO的Powador光伏逆变器拆解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物理世界对智能的需求正在推动边缘设备支持复杂计算,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这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这些设备通常处于能源匮乏状态。因此,迫切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制造这些设备的计算硬件以提高能源效率。
​​​​​​​本文探讨了当今最前沿的无线和物联网(IoT)技术,并预测了这些技术在未来50年的发展方向。
2024年,AI技术在移动设备、个人电脑和汽车智驾等领域飞速发展,成为多个领域中创新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与半导体市场,中国在“Feature+AI”的端侧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202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有望在端边侧AI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扬芯片拟收购李玲、李瑞麟、封晓涛、贾艳雷、孙絮 研及李亮合计持有的国芯微 100%股权。最终收购价格需在完成尽职调查及审计、 评估程序后经协商确定,并在正式的转让协议中明确......
UWB技术的精准定位需要与支付系统的安全性相结合。此外,UWB无感支付需要解决多人同时通过闸机时的精准识别问题,以及防止插队和误扣费等情况。
人工智能(AI)功能已经在各种移动设备中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2024年,AI PC陆续推向市场,甚至可以称为“边缘设备AI元年”。 这次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4年下半年发布的主要AI PC和处理器。
大多数研发人员和导热界面材料配方设计师可能会推荐使用具备诸多优异特性的硅。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这些问题强调了在选择导热界面材料时考虑终端产品最终应用的重要性.....
在与芯科科技(Silicon Labs)首席技术官Daniel Cooley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公司在物联网(IoT)和智能边缘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和未来发展。
虽然绕过产品防伪保护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高级,但是最新的 NFC 芯片技术提高了信息安全性,让品牌能够保护知识产权,预防客户误买假冒商品。
西门子推出Simcenter更新版本,助力客户简化工作流程,加快航空航天认证,同时提供深入洞见
荣耀正站在品牌独立第五年和IPO的关键时刻。美通社消息,1月17日,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了最新的高管任职:赵明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决定由李健先生接替赵明先
“什么是5G,用户说了算”。记得在5G商用之前,当人们都在谈论5G是什么、5G到底能做啥时,这句话引起了业界广泛共鸣——5G建设和发展需倾听用户的声音,以消费者和各行各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导向。时至今日
  半导体洁净厂房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是确保厂房达到所需洁净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合洁科技电子洁净工程公司对该规范的详细阐述: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SUBSCRIBE to US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西屋电气公司和Radiant公司正在开发一些世界上最小的反应堆。对两座新微型反应堆的资助可能会
一凡 铁鹰发自 智车入库 | 公众号 AI4Auto2025,智能驾驶怎么卷、卷什么?那要结合现在的能力和体验来看。2024年,「全国都能开」成为新的第一梯队门票,但很快不再「领先一代」。两个「端到端
现货促销让采购/更简单/更高效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采购芯片,实现供需资源的无缝对接。AMEYA360决定开启【现货促销】专栏,通过AMEYA360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原厂现货促销物料,助力广大用户制定更
1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英特尔已成为“某家公司”的收购目标,而特斯拉CEO马斯克被认为是该传闻中英特尔的潜在收购者!据悉,这一收购传闻最早由SemiAccurate报道,该网站称约两个月前读到一封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应该算是模拟电路里面的一个难点内容,我想用这几个动画简单的解释下为什么小电流Ib能控制大电流Ic的大小,以及放大电路的原理。    我这里的三极管也叫双极型晶体管,模电的放
1月20日晚,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电子”)发布了其2024年度业绩预告。           数据显示,联创电子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7亿元至103亿元,同比变化区间为-
一凡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2024,Robotaxi发展到哪一步了?这一年,端到端重塑自动驾驶,马斯克点燃Robotaxi。Robotaxi再度站上浪潮之巅,掀起资本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