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光接口的时域指标测试,工程师言必称采样示波器(sampling scope)。因为采样示波器拥有不可比拟的信号完整性方面的优势:带宽高、噪声低、量化误差小(垂直分辨率高),美中不足是需要同步触发时钟,以至于光工程师都渐渐遗忘了实时示波器(real-time scope)。

挑战:

长久以来,工程师们在进行光接口测试(尤其是光模块测试)时都不担心同步触发时钟,要么从码型发生器(Pattern Generator)引过来、要么使用时钟恢复单元(Clock Recovery)从被测信号上恢复时钟。前者在生产测试上是极具成本优势的,后者多用于研发,追求极致的测试效果。但是随着光接口速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5GBps以上的多路光接口。每个信号通路上都加入了re-timer单元,也就是说同一个光接口(光模块)中的不同路信号其实是不同源的。也就是说来自于码型发生器(Pattern Generator)的同步时钟和信号已经未必同步了,这一点在当前的PAM4光模块测试上尤其明显。经过实际对比测试发现,使用时钟恢复单元(Clock Recovery)进行测试时结果要比使用码型发生器(Pattern Generator)同步时钟作为触发更加好。不过,当工程师需要进行更高速度的测试时,时钟恢复设备的价格就会非常高,大大增加测试成本。

20190402shiboqi.png

图一:一个典型的多路25GBps光收发器,每一路都有retimer

新的尝试:

总所周知,采样示波器的不便之处正是实时示波器的天生优势:在捕获信号的时候实时示波器使用内部时基,无需外部的同步触发时钟。但是实时示波器给人的印象总是:带宽低、噪声高、量化误差大。还有更要命的是:只支持电输入。所幸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实时示波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宽不再是问题、噪声越来越低,而且最重要的是配合实时示波器的高带宽光探头出现了。于是,工程师们可以尝试使用高性能实时示波器来进行新一代光接口的测试了。

实时示波器+光探头的组合完全无需考虑外部的同步触发信号,直接完成信号的捕获。而时钟恢复用软件实现,锁相环带宽更加精准,也更加弹性(在研发场合可以任意的设置锁相环带宽)。而且测试连接及其简单,只需一根光纤而无需任何的电缆。

20190402shiboqi2.jpg
图二:全新的实时光接口测试方案

20190402shiboqi3.png

图三:实时分析软件的简洁配置界面

完善的测试项目的支持:除了支持IEEE要求的一致性测试项目之外,更支持众多研发测试项目:如抖动、误码定位以及误码率预估。

20190402shiboqi4.png

图四:除了IEEE要求的一致性测试项目之外,更支持众多研发分析类项目
20190402shiboqi5.png
图五:误码检测与定位

测试结果对比:

测试结果非常一致。

20190402shiboqi6.png

图六:使用实时示波器的53GBd PAM4测试结果

20190402shiboqi7.png
图七:使用采样示波器的PAM4测试结果

讨论&结束语:

实时示波器方案已经崭露头角,无论从测试连接的便利性还是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上都展示出正面的结果。

实时Vs取样 :优孰劣?

20190402shiboqi8.JPG

实时Vs取样:哪个测试结果更真实?或者说更能反映一个真实接收机的接收效果?这是每个工程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20190402shiboqi9.JPG

觉得实时方案不靠谱的基本上都是担心示波器的垂直分辨率以及底噪声。觉得实时方案好的主要基于触发抖动以及更精准的时钟恢复设定。

不过泰克全新的ATI示波器采用 异步时序交织结构,实现了 70 GHz和 200 GS/s(5 ps/样点)实时采集性能。这种已获专利的对称结构本身的噪声要远远优于传统带宽交织方法。DPO70000SX 提供了最低的噪声、最高的保真度和最大的性能。图中显示了应用到ATI 输入的60 GHz 正弦波抖动分析。 结果显示干净的眼图,随机抖动RJ <80 fsRMS

20190402shiboqi10.png

正式基于泰克ATI示波器的高性能,ATI示波器已经广泛应用于进行复杂的光调制分析,对高速串行信令和频率进行抖动和噪声分析,对宽带 RF 信号进行相位和调制分析。比如最近长春光机所中德绿色光子学研究中心,采用泰克的ATI示波器进行“低能耗VECSEL 200+ Gbps 光互联”研究,
下图来自Gunter Larisch 论文《Energy-efficient VCSELs for 200+ Gb/s optical interconnects》

20190402shiboqi11.png

图八:实时示波器帮助低成本低功耗50GBps激光器件的研究

文中使用实时示波器用于多模低成本、低功耗激光器件的研究。从图中的DUT速率为50GBps且经过了2米长的OM5多模光纤的传输。出色的信号完整性以及灵活而全面的抖动分析功能是Larisch博士选择实时示波器的原因。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碳化硅(SiC)衬底已在电动汽车和一些工业应用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然而,近来氮化镓(GaN)已成为许多重叠应用的有力选择。了解这两种衬底在大功率电路中的主要区别及其各自的制造考虑因素,或许能为这两种流行的复合半导体的未来带来启示。
对于大多数片上系统(SoC)设计而言,最关键的任务不是RTL编码,甚至不是创建芯片架构。如今,SoC主要是通过组装来自多个供应商的各种硅片知识产权(IP)模块来设计的。这使得管理硅片IP成为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英特尔的嵌入式多裸片互连桥(EMIB)技术,旨在解决异构集成多芯片和多芯片(多芯粒)架构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在今年的设计自动化大会(DAC)上掀起了波澜。它提供了先进的IC封装解决方案,包括规划、原型设计和签核,涵盖了2.5D和3D IC等广泛的集成技术。
一项技术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要解决短期的挑战,还应该超越现有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创新打开大门。这就是我们对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全球首个用于半导体量产的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的描述。
能量采集是低功耗电子设备供电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柱,为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可持续技术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许多人都听说过缓存一致性这个术语,但并不完全了解片上系统(SoC)器件,尤其是使用片上网络(NoC)的器件中的注意事项。要了解当前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缓存在内存层次结构中的作用。
• 得益于西欧、关键亚洲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的增长,以及中国品牌的持续领先,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202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48%。 • 荣耀凭借其在西欧特别强劲的表现,成为最大的贡献者,成为该地区排名第一的品牌。 • 摩托罗拉的Razr 40系列在北美和拉丁美洲表现良好,为其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贡献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 我们预计,头部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的不断增加将至少在短期内抑制三星Z6系列在第三季度的发布。
AI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在高密度,高速度,高带宽这“三高”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奕斯伟计算2024首届开发者伙伴大会以“绿色、开放、融合”为主题,从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向开发者、行业伙伴等相关方发出开放合作倡议,加速RISC-V在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和应用落地,共同推动RISC-V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创新和产业发展。
2024年 Canalys 中国云计算渠道领导力矩阵冠军厂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德州仪器全球团队坚持克服挑战,为电源模块开发新的 MagPack™ 封装技术,这是一项将帮助推动电源设计未来的突破性技术。  ■ ■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运动员,Kenji K
文|沪上阿YI路特斯如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路特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一直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个品牌的挑战依然非常大。首先,整个中国市场豪华汽车整体数据下滑了30%~40%,
周二,捷普科技(Jabil)官员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代表团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MK Stalin的见证下,签署了一份备忘录。MK Stalin正在美国进行为期17天的访问,旨在吸引新的投资。MK St
据市场调查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单晶硅晶圆市场》报告指出,2022年单晶硅晶圆市场价值为10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01亿美元,2023年~2032年的复合年均
会议预告向世界展示中国最具创新力、领导力和品牌化的产品与技术!9月27号,“第6届国际移动机器人集成应用大会暨复合机器人峰会”将在上海举行,敬请关注!逐个击破现有痛难点。文|新战略半导体行业高标准、灵
近日A股上市公司陆续完成2024年上半年业绩披露,其中24家SiC概念股上半年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4.58%至1148.65亿元,研发费用同步增长7.22%至69.16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天岳先进、
‍‍据龙芯中科介绍,近日,基于龙芯3A6000处理器的储迹NAS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丹凤街幼儿园、狮山路小学、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相继落地。储迹NAS是基于最新的龙芯CPU--3A6000,其代表
疫情后的劳动力囤积和强有力的员工保护规则掩盖了德国高薪制造业工作市场令人担忧的变化。根据联邦劳工办公室的数据,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失业率在2019年春季曾达到历史最低点4.9%,现已上升至6%。虽然
在苹果和华为的新品发布会前夕,Counterpoint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操作系统详细数据,数据显示, 鸿蒙操作系统在2024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球市场份额成功突破4%。在中国市场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进入深水区,车载ECU(域)以及软件复杂度呈现指数级上升趋势。尤其是多域、跨域和未来的中央电子架构的普及,以及5G/V2X等车云通信的增强,如何保障整车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以及防范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