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工业4.0高速发展,对于中国的一些传统型制造企业,要想跟上自动化、智能化的步伐,往往需要在设备升级换代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有没有更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在日前举办的2019上海慕尼黑电子展上,《电子工程专辑》采访了ADI系统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赵轶苗。
ADI系统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赵轶苗
工业一直是ADI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部分,去年工业业务整体营收62亿美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B2B业务。ADI支持工业发展的核心产品包括传统的放大器、模数转换器、RF器件、MEMS以及Power等,此外还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比如高可靠性无线解决方案SmartMesh——Dust Networks;在工业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这块有fido系列,一颗芯片可以支持国内较多采用EtherCAT和PROFINET等多种工业互联网标准,同时支持下一代时间敏感网络(TSN)。
对于机器健康的监控,ADI还推出了CBM系统,基于MEMS振动传感、温度传感、电路DR传感的各种传感技术以及相应的信号链和连接方式建立。传统上,可能大家的机器坏了就不得不把生产线停下了,然后去修复,CBM系统的作用就是可以较早地把这个问题暴露出来,在一个更好的、更流畅的环节里面把它修复好。
传统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主要靠生态
中国的制造生态,制造厂有大有小,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和痛点,对于传统制造企业如何实现智慧自动化,赵轶苗认为:“现在大家做智慧工厂,更多的是像做一个生态系统。一方面芯片厂提供方案给设备厂商,再通过设备服务制造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如果客户直接找到我们,我们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这可以是一个多向的合作方式。”
赵轶苗表示,上述提到的ADI很多项技术方案,客户已经在使用。比如软件可配置I/O,就有一家国际知名的控制设备生产厂商在使用,他们将一套软件可配置的I/O接口技术用到其系统里后,任何他们系统里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软件直接更新,可能几个小时就搞定了,传统意义上这项工序要折腾好长时间。
但从传统工厂转变为智能工厂,也不能一蹴而就。首先传统工厂的行业特点就不太一样,赵轶苗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有几点:比如前端传感技术、更多的数据连接和数据通信,再高一层可能会用到云端技术甚至是AI技术来优化整个生产流程。但是各个工厂特点和痛点不一样,比如说A厂的最大问题是通信,B厂的最大问题生产效率,必须结合这个问题做适当的推进。并不是说,所有工厂都要一步到位,把所有都做成智能化。解决了棘手问题,才能从生产效率提高和更好的投资回报上来一步一步实现工业4.0。
在智慧工厂转型过程中,新进设备和老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上,赵轶苗认为首先要做到互联网通。不管是新老设备,接口和通信尽量统一起来才能进行下一步,ADI的fido工业以太网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工作端的网络交换芯片,可以支持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工业以太网标准,老设备可能用比较老的工业以太网方案,新设备则可能有不同的工业以太网方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产品把多协议的融合做起来,把一些老设备通过这个芯片能够对接到新的生产环境里面去。” 赵轶苗表示。
现场产品方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