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与冰山碰撞,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雷达究竟有什么作用?

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可是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雷达究竟有什么作用?

Radar19012302.gif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因此也被成为“无线电定位”。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相信大家还记得上个世纪初的泰坦尼克号首航撞上冰山的事件吧,小编从与之同名的电影中了解到,沉船当天的天气状况是万里无云,一丝风都没有,这对于观察冰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当时等船员肉眼看到冰山的时候,已经躲不过去了,泰坦尼克号的船身太大,但是舵相对就太小,转身会非常慢。当时冰山要靠肉眼去观察,可以判定当时没有雷达。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Radar19012301.gif

专家:因为浓雾,难区分浮冰和冰山

然而,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一名有着南极海区航海经验的船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极区航行,船载雷达是有效的探测碍航物的手段,但这种手段也有弊端,比如在浓雾的天气下,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难以区分浮冰、冰山。自然资源部在情况通报中也提到,“雪龙”号是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

“阿蒙森海海域是南极冰架崩解底部融化最强烈、前端崩解最活跃的地方。”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告诉记者,1月13日至20日连续8天的卫星影像显示,该海域存在大量碎浮冰,夹杂有小型冰山,受沿岸下降风影响,浮冰整体向北漂移,对“雪龙”号航行产生一定影响。

对比该海域2018年同期卫星影像,程晓发现,2018年该海域内浮冰较为稳定,多为大面积浮冰;2019年破碎浮冰大增。天气条件方面,2018年与2019年该海域内的云量变化均较大,但2018年气旋条件较为稳定,因此海冰情况较为稳定,海冰边缘线较为清晰;2019年气旋活动较为强烈,导致海冰破碎度较高。

极地为何出现浓雾?

极地缘何会出现浓雾,这是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上述船长表示,环南极大陆常年存在的绕极地低压槽区,把大陆高压区团团围住,像一个封闭的生命禁区。低压槽内经常有绕极地气旋活动,同一时刻环极地可以存在4—5个以上中等强度以上的绕极地气旋,气旋会把西风带的暖湿气流带到高纬度寒冷海区,形成大面积海雾。当气旋过境或低压槽控制区域,容易出现浓雾(海雾)天气,严重影响航行安全。

“雪龙”号船长分析,南纬55°~65°之间,是西风带气旋和绕极气旋活动区域,风大浪高,靠近岸边浮冰和冰山较多,航行条件比较复杂。“冰山、浮冰、浓雾,三者叠加,更加增加了浓雾中冰区航行的风险。”

此次事故中,碰撞冰山时“雪龙”号船速为3节(约5.56公里/小时)。这样的航速会产生多大的冲力,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该船长同时表示,不同船舶的巡航速度不同,一般经济航速是10—15节。3节的速度比正常人走路的速度还慢,这已接近破冰速度,也是业内认可的安全速度。但他同时表示,虽然速度不快,但作为2万吨的破冰船,“雪龙”号由于惯性会产生不小的冲力,碰撞会对船壳造成一定的损伤。

网友质疑

事故发生后,有不少网友质疑:此次事故发生是不是和船员懈怠有关?

Radar19012304.jpeg

据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中国第24次和28次南极科考昆仑站队员的博主@雪中颂叹 回复: 历次南极考察都把安全放在首位,近乎执拗,保证了我国35年来南极考察没有大的事故。这次“雪龙”船撞上冰山,有惊无险,只是船艏桅杆和艏墙受损,而且无人员受伤,肯定是与考察队的谨慎和安全意识强有关。

Radar19012305.jpg

最新消息

情况发生后,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立即研究部署并开展应对工作,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对船舶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精心组织对受损部位进行检修,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制定后续科考作业方案。

目前,“雪龙”船运行正常。

 

您可能感兴趣
美国半导体巨头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将裁减约2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9%,以应对汽车芯片需求持续低迷的挑战......
马来西亚政府也希望与Arm的交易将使国内生产商扩大规模,创建十家本地芯片公司,年收入总额达约200亿美元,将助GDP增加一个百分点。
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约 4 万多人,而整个领域的人才缺口却高达 500 万……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华为本次选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作为商标,可能是为了借助这些神话角色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
全球前十大高产机构中,9家为中国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其中,中国科学院以 2018-2023 年期间发布的 14,387 篇文章位居榜首。
这一新指导政策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芯片产业中减少对外依赖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RISC-V架构在中国芯片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本文来源:物联网展行业变革:“位置即服务”正催生万亿级市场裂变数据洞察:2025年全球GNSS市场规模预计达6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其中智能穿戴、资产追踪、工业安全三大场景贡献超50%。增量
引言 嘿,各位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们!咱们今儿个就来聊聊电动汽车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至关重要的零部件。要说电动汽车这玩意儿,那可真是科技含量满满,各种高精尖的技术都往里堆。但要让这些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宣布其MG26系列无线片上系统(SoC)现已通过芯科科技及其分销合作伙伴全面供货。作为业界迄今为止最先进、高性能的Matter和并发多协议解决方案,MG26 SoC
UN低耗LED照明驱动电源IC U6116值得一选LED驱动电源在LED整灯成本中占比不小,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整灯企业希望能够降低LED驱动电源的成本,同时LED驱动电源的品质和性价比也成为主要焦
从上表可知,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40强PCB企业总营收约41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营收排名第一位的是臻鼎科技(36.05亿美元),排名第2~5位的分别是欣兴电子(26.85亿美元)、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为进一步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实守信经营,面向企业普及诚信与品牌建设的意义,指导企业加强诚信品牌建设,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以诚信为内涵,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有行业代
Mar. 5, 2025 产业洞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5G时代下的突破机会:论全球电信商FWA布局》报告指出,随着美国电信商T-Mobile、Verizon转移营运重心至拓展建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