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讨论三:有人说中国的AI已经并肩美国,甚至超过美国?
【数据量与结果上,是领先美国】
王毅喆认为,如果说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国能比肩,我想应该是数据量上,以及结果上。我们数据采集量比较大,我们能调试的空间也比较大,在应用这一层,我们有可能会走得比较领先。比如说做视觉识别,像云天励飞在东南亚市场,毫无疑问东南亚完全靠采购我们的产品来做。
运用视觉识别来进行侦查反侦查这些动作,中国现在做得最有效。但是从底层层面,从算力驱动、算法和底层芯片角度,我们确实差距还比较远,很明显会有一些受制。
【算法是灵魂,芯片是躯体,数据就是营养】
陈宁认为,中国因为活跃的市场,所以应用肯定是先行先试,和更加大胆的去尝试各类的应有,比如说我们提到的智能安防,在美国由于比较完善,但是个人隐私非常敏感的问题,所以他的应用是非常受限;数据也因为应用受限,很多应用场景没有,所以就缺乏数据。
我们在全国已经有接近150亿左右的人的影像数据,算法是灵魂,芯片是躯体,数据就是营养,只有有了数据,人工智能这两三岁的宝宝才能逐渐的成长,但是欧洲已经出台了管理办法,中国网信办也在研究一些数据管理的法案,我们只有充分客观的去认识这些数据的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等各方面的问题,去规范他,去拥抱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引导这个产业健康的发展,避免一两个特殊的社会事件去影响和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
数据也有两面性,国内拥有应用和数据的优势,自然我们的应用算法的训练的流程,就会更加先进一些,但是底层的理论基础却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这一轮的人工智能的爆发就是因为美国有无数的教授坐了60年的冷板凳,才推动了这一波的深度学习,但是我们国内像90年代学神经网络的这些找不到工作,大家都转型去搞编程了,我们怎么补上这些短板,像我们这些人工智能的公司,要在美国要在西雅图去设立研发中心,就是因为低潮的时候依然有高校培养大批的人才,但是我们中国的人工智能这些高校的学科都是最近两年之内才开辟的。
芯片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链条,不可能任何一个国家把芯片的设计封装测试全链条的垄断,中国其实除了在国防领域以外,在其他的这些民用,包括安防领域也没有必要去做一个全链条的布局,而是应该去认准我们在哪些芯片的领域有可能形成一个差异化的优势,只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大家能够互相制衡就可以,比如说我们跟CEC的战略合作做到自主可控;飞腾联合,用我们AI的芯片做到智能可控的芯片组,这就是差异化的优势。
李文飙最后总结道:我自己觉得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跟美国还是相差很远的,尽管我们的应用不错,特别是有人口红利,但我们必须要有自知之明,这个路还很长,像软银孙正义在今年年会里面讲的,“我们处在一个很令人兴奋期待,心怦怦跳的时代,但是从现在开始会有更大的变革到来,30年物联网将使全球网络化,机器人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AI超越人类智能,那个时候敢肯定是人类的寿命会超过一百岁,人类和机器会共生,这个时代感觉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 中国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