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本催生的充电桩企业,在经历了短短两三年时间的野蛮生长后,迎来了一大波退市、倒闭、被收购浪潮。继沃特玛宣布7月起停工半年,南京银隆被查封又被解禁,动力电池产业链今年以来负面消息不断,今天又一家电池产业链企业容一电动走上关门倒闭的路。
充电桩行业,一个曾被资本方看做“万亿级蓝海”的市场,如今却是哀鸿片野,千疮百孔,这与当下发展势头迅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充电桩,本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命脉,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容一电动科技发布解散公告
7月31日,一则关于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容一电动)的公司解散公告,再度将业内的目光聚焦于充电桩市场。
根据容一电动公告称,因公司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以及融资方式的不对,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导致近年来持续亏损,已经无法继续经营。根据公司股东会议决定,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依法解散。
公告详细内容称,公司于2018年7月31日正式进入清算程序;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依法于2018年7月31日终止,公司已依法发放2018年7月31日前员工工资;对于员工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事宜、供应商债务、其他债务、应收债权等事宜,公司已委托广东法广律师事务所依法处理。
倒闭原因:怪自己,也怪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国家补贴等政策的调控,动力电池行业洗牌正在加速到来。一面冰山一面火焰的考验,让众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犹如站在刀尖跳舞。
据了解,容一电动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新能源行业创新型企业。近年来,专注于电动汽车电能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连接器(充电枪、插座、高压连接器)、交流充电桩、整车线束、铜排(叠层母排、软连接)、高压配电盒、散热器等。曾经的容一电动曾多次获得“最佳充电枪供应商”、“企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单位”等荣誉,也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研发实力雄厚。
容一电动董事长 李进普
随着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发展,充电桩市场的快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入场布局,容一电动也在2014年开始转型。但是,容一电动是由传统业务转型介入新能源领域的典型,属于研发、投资和宣传等方面都较为激进的公司之一。
“容一电动是由传统业务转型介入新能源领域的典型,属于研发、投资和宣传等方面都较为激进的公司之一。”业内资深观察人士向第一电动网分析道。
“早期,容一电动专注做充电枪,客户是充电桩主机厂。但后来因为越来越多的充电枪企业如番禺电缆集团(知崇新能源)、瑞可达、苏州一航、永贵等进入价格战,容一电动就进一步拓展了业务线去做交流桩,变成了一个充电桩企业。” 该业内人士认为,容一电动变成充电桩企业之后,等于把原来的客户变成了竞争对手,公司战略决策失误是导致目前困局的因素之一。
一窝蜂上马,战线拉得太长
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落地以来,一批新能源充电桩纷纷上马。不过,一直困扰充电桩企业的经营问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面对千亿元级的市场大蛋糕,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普遍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以北京为例,包括重资产与轻资产在内的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总共约40家。这其中大部分充电桩平均每天被使用的频次在4次左右,而算上成本后企业每天仅能通过充电收回运营成本的一半。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一根桩收回成本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充电准该企业不能将投入快速妆花为收益,从而导致投入多,收益慢的局面。
整体而言,充电桩企业普遍亏损,充电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充电站中的充电桩比较集中,容易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但也正因如此,充电站需要付出额外的管理费用。
容一电动解散的原因和沃特玛停工情况类似,虽然处于产业下游,但在经营中资金回转账期较长,另一方面,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未能及时转化为效益;因融资方式不当,公司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
行业洗牌加剧,中小企业面临淘汰赛
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容一电动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今年年初,充电网科技公司被曝因资金链断裂而宣布停止运营。另外,同样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沃尔(新能源)收购。近日,有消息称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电绿能”)终止在新三板挂牌交易。
为何补贴政策不断,充电桩企业依然生存艰难?
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高投入、低回报、模式不清晰、部分站点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企业,无法真正得到解决,而随着资本的消耗,被淘汰的企业也许会更多。上述的这些案例似乎也在预示着一轮行业淘汰赛即将来临。
充电桩企业过度烧钱而盈利困难,但并不代表着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没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充电桩这类配套基础设施,也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空间。行业大洗牌之后,势必会留下一些行业巨头企业。
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充电桩数量达到了45万个,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5.23万个,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近几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利政策和标准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同时提出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力度,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中央基建投资资金适度支持。
“车桩比1:1显然是不合理的,现在政府层面也不再提这个比例目标,未来我认为,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车桩比能做到1:6或1:7已经是很好的匹配情况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某封闭论坛表示。
当前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大部分企业即使盈利困难也不放弃的根本原因。随着市场刚性需求持续旺盛,以及政策的拉动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充电桩市场增长态势将会更为强劲。
本文综合自盖世汽车、第一电动网报道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 1:1的车、桩比例,还嫌高?只能在家里充电,一出家门就没地方充电好?还是先找地方充电,再回家好?
- 电动车,节能吗?环保吗?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