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下轮倒闭潮会是植保无人机市场?解读其场热闹表象的背后

2018-03-29 14:44:46 阅读:
厂商越来越多,植保无人机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人人都看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仿佛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无人机植保却面临着......
广告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飞手”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很多报道植保无人机飞手月薪过万的文章,但是根据笔者调查,真正从事植保无人机飞手职业的月薪都在3000-5000左右。

有这样的反差并不奇怪,据中国农用航空植保协会调查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仅有10%的植保队达到营收平衡,大部分的植保队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一年里某几个月很赚钱,全年摊下来才刚刚回本,算上折旧可能还亏钱。而少部分真正“吃到螃蟹”赚到钱的团队,都是原本就手握农户资源,在当地甚至跨区域具有农资市场影响力的“大玩家”。

可以说,通过无人机植保快速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在2017年并不是那么如意。这也导致了无人机植保行业巨大的人员流动性。连赚到钱的植保队老板都不由感慨:现在吃得了苦踏实做事的人太少了,培养飞手大半年,春节一过不少人放弃不来了。

与植保队飞手快速流动,大浪淘沙的景象不同,近两年来植保无人机这一领域突然有大量厂商扎堆。据农业部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植保无人机的厂家超过100家,到了2016年5月,这一数字迅速增长到300余家。

厂商越来越多,植保无人机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人人都看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仿佛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无人机植保却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渐渐发现,这个市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植保市场究竟能有多大

受近几年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早期的无人机植保厂商都想着市场占有率,而当所有人都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的时候,一个行业就很难发现产品本身的缺陷,更难发展技术,就像当初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和现在的区块链行业一样。

所以现阶段的植保无人机,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可靠、高效并且高度自动化。与拖拉机、固定翼飞机等传统农机相比,植保无人机几年内都很难发展到占有足够优势。

国内知名的两家植保无人机厂商,一家在两年里屡次改口,从坚持打造植保运营闭环到开始转头卖设备,最后索性撇开无人机公司改称AI 精准农业力求打造“明日餐桌”;另一家更直白,干脆在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上宣称做植保无人机就不是为了赚钱。

这一幕和共享单车的发展何其相似,在共享单车大战中,一家宣称“不赚钱就当做公益”;另一家则几更其口,从校园闲置单车互助,到自研单车,最后除了帮助巨头打开移动支付场景,至今也没有发展出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的头部企业仍然热闹,但共享单车市场的衰落已经毫无争议。下一轮倒闭潮是不是降临在植保机市场似乎悬念不大,问题在于还有多长时间。

在这个时间到来之前,看不出哪家无人机厂商能摸索出解决根本问题——让大部分植保队挣钱——的解决方法。毕竟,植保无人机这是一个前景比较渺茫,并且没经过商业市场验证的市场。

不赚钱的生意

新疆以及东三省的大规模农田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命脉,也曾被认为是最适合植保无人机应用的地方,在那种地理条件下的大片农田上进行植保,不仅没有障碍物的遮挡,事故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还能一次性完成更大范围的喷洒,减少起落次数,效率更高。

但是2017年,有不少植保队老板发现,自己的植保队成本过高,是在用飞机、飞手的高成本换取农民的低价人力。

由于我国的农业产品普遍经济附加值较低,所以在生产阶段的投入也相对拮据,比如北疆地区的小麦每亩的喷洒价格只有8元左右,而植保队每次出行的人员工资、车马费、住宿费、燃油费加起来成本都不止这个价,加上植保工作还要受到作业季的限制,服务频次并不高,植保队的人力成本只进一步上升。

更让人不安的是,部分植保无人机厂商为了短期利益,大肆宣扬飞手是“高薪职业”,宣称植保无人机“电机一响,黄金万两”,误导了许多用户盲目投入这个行业。

要知道正因为无人机植保的高效,一个区域内所需的植保无人机数量其实非常有限,现在的新疆和东三省等作业区域,植保队的数量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需求量。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不乏有"低价低质"的服务出现,以往8元一亩地的工作给6-7元就敢干,但是服务质量则大打折扣,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还败坏了无人机植保在农民心中的印象,损害了对整个行业的利益。

据调查,我国在2015年就有2324架植保无人机,2016年底,这一数字增长到6000架左右,而根据农业部的数据,截止2017年11月,全国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1000台。相比之下,作为全球最早规模化使用无人机植保的国家,日本的植保无人机保有量长期稳定在3000台左右。

有鉴于此,虽然部分激进的从业者依旧笃信我国的植保无人机可以达到50万~100万的保有量,但业内也有担忧,中国的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在几年内就会进入饱和的平台期。2017年12月,一次农业无人机业内会议上,就有一位CEO忧心忡忡地说,(如果)农业无人机一年只有5万台销售量,咱们就不用再研发、开会和创业了。

路在何方?

作为世界上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美国,由于28亿亩耕地面积中有约70%以上的耕地都大面积集中在平原上,是典型的地广人稀,所以美国农田的植保工作大部分都由载重量大、续航更久的固定翼来完成的。而我们的邻国日本,由于耕地总面积仅470万平方米,人多地少而且地形多山,不适合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因此日本的农业植保以载重量小、更加灵活的无人机为主。

我国的地理情况更像是美国和日本的混合,新疆和东三省等地区像美国,地广人稀,更适合大型农机。而南方山区则像日本,适合小型机械。不过像云南某些地方,人工成本能低到50元/天,无人机植保占不了太多便宜。所以,即使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但是现阶段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的无人机植保,显然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

中国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现状,更像是从低自动化到高自动化之间的一个过渡,不管是从技术、管理还是土地分配上都是一样。所以作为无人机厂家和资本方,与其 抱着捞一笔就跑的心态,乘风口、炒泡沫、赚快钱,倒不如沉下心来,让一部分植保服务商“先富起来”,然后将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推而广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的蛋糕做大,让所有人都成为受益者。

植保无人机的风不知会刮多久,刮风的时候,大家都想尝些甜头。

但风吹完了,能真正在行业中扎根,风口中沉淀下的企业终究会显现出来。

来源:环球网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