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iPhone X带来了让人耳目一新的3D人脸识别功能,也让人们看到了3D传感应用的无限可能。但由于苹果对新技术的掌控和对产能的需求,别的厂商要想跟进,总需要延后一段时间。
到目前为止,安卓手机上还没有出现3D传感摄像头。不过,在3月22日的艾迈斯半导体(ams)深圳办公室开业典礼上,ams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Everke透露,“我们几乎跟所有的安卓手机制造商都有联络,我们估计搭载3D传感摄像头的安卓手机应该会在2019年批量上市,但也许有一些激进的厂商会在2018年推出相关功能的手机。当然,这主要会集中在高端手机上,中低端手机还是会采用指纹识别方案。”
图1:ams首席执行官Alexander Everke(左)和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副总裁陈平路(右)。
3D成像应用,就目前来说,手机是其中 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据预测,到2022年,3D成像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3D成像的应用包括3D建模、增强现实、虚拟现实,高端的手势识别、面部识别、智能家居和各种游戏应用等。
据悉ams正是苹果实现3D人脸识别功能的原深感摄像头系统(TrueDepth Camera)的供应商之一,原深感摄像头中的点阵投影器就有用ams的VCSEL激光器。
光学业务增长迅速
ams是一家传感器解决方案公司,其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涉及到四大传感技术,包括成像、光学、音频,以及环境。ams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副总裁陈平路在开业典礼上表示,“在2017年,ams的全球业务增长差不多翻了一番,用欧元计算的话,同比增长了93%,如果用美元计算的话,那就增长了100%。”
其2017年营收超过了10亿欧元,其中消费电子和通讯市场占了69%,汽车、工业和医疗市场占了31%。“除了营收增长迅速,其实我们的利润增长也很高,大概74%。”Alexander Everke解释说。
图2:ams专注的四大传感器领域。
Alexander Everke介绍说,ams的新型光学业务增长迅速,他们针对最新的具有人脸识别技术的高端智能手机业务进行了相关投资,“我们公司在8到9个月的时间里,就新增了8000多名全职员工,以支持3D和光学传感领域的迅速增长。而去年时,我们只有2000多名员工,今年已经有超过11000名员工了。此外,我们在全球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其中,奥地利工厂负责前端晶圆制造,新加坡负责光学传感器生产和封装,以及未来VCSEL制造,菲律宾负责测试/传感器校准。我们非常积极地扩展制造能力,与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合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ams位于新加坡的6英寸晶圆厂目前的产能是每个月2000片,但ams正在对其进行产能扩充投资,预计在2019年实现量产,量产后将会进一步提升产能。“当然,这个产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扩展。”他指出。
他同时强调,ams在资本和研发上的投资也非常巨大。比如说对算法,应用研发的投入。“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芯片开始,一直到硬件、光学器件、软件和算法等等。”
为保持竞争力,持续收购领先技术企业
为了达到公司的发展目标,“我们收购了很多家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技术公司的收购,始终保持我们在市场中的地位。” Alexander Everke对ams近15个月来的7次收购这样解释。
图3:ams的全套光学传感解决方案。
他举例说,“我们收购了一家拥有业界领先的VCSEL技术的公司Princeton Optronics,这不是一家很大的公司,但是它有非常强的技术能力,包括极小间距、最优质波束质量、领先的电源效率,以及在大功率这方面,他们都是非常领先的。”
而VCSEL技术除了可以用于消费领域3D传感之外,还可以用于激光雷达,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等等。
还有就是收购了具有7年历史的面部识别软件公司KeyLemon,“它具备领先的3D人脸识别知识产权库,同时,他们的软件已经能在安卓系统中运行了。” Alexander Everke表示,“收购KeyLemon后,ams可以在消费类应用中提供可用于3D传感的软件+硬件解决方案。”
他同时表示,“除了VCSEL之外,还有ToF(飞行时间)和结构光等,可以通过我们的传感技术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除了在消费领域的应用,Alexander Everke也提到了ams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物联网、工厂自动化、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应用。他还特别强调了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他认为现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他们也在积极与汽车原厂进行沟通,做驾驶员面部识别功能,全面感测驾驶员的整体状况,比如是否存在疲劳驾驶,是否在专心开车等等。“我们还与汽车气囊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这个气囊将来可以根据乘客的体重、身形来进行判断。”
最后,Alexander Everke还谈到了ams的本地化策略,“我们在中国拥有很强大的团队,去年我们在国内的人数增长了300%,新聘了很多高级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应用工程师、软件人员以及研发人员。光是北京,我们就新增了40个研发人员。因为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更加靠近本地,更加靠近我们的客户。”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链接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